- 地表形态的塑造
- 共2665题
读“地质构造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0分)
(1)从地质构造看,A是 ,该地形成山地的原因是 。
(2)若该区域地层中含有石油,钻井应选择在 地(A、B),理由是
(3)从图中各类岩层的相互关系看,最晚形成的岩体是 ,该岩体附近是否可能找到大理岩? 。
(4)图中甲处是否适合建水库? 为什么? ,
正确答案
(10分)
(1)向斜(1分) 向斜槽部受挤压,(1分)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1分)反而成为山岭
(2)B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各1分)
(3)花岗岩 可能(各1分)
(4)否 (1分) 甲处为断层(1分),岩层不稳定(1分)
略
读喜马拉雅山区结构平面示意图,回答各题。
小题1:板块名称:A ,B ,喜马拉雅山脉是此两大板块 运动的结果。 (江或河)谷地是两板块之间的消逝的遗痕——地缝合线。
小题2:a、b两地降水量较多的是 ,原因是 。
小题3:喜马拉雅山脉形成后 ( )
小题4:我国云南省丽江地区多地震的原因是 。
正确答案
小题1: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挤压;雅鲁藏布江
小题2:a;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小题3:B、C
小题4: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的碰撞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小题1:本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根据图示,A为印度洋板块,B亚欧板块。两个大陆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常形成褶皱山脉,例如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雅鲁藏布江谷地是两板块之间的消逝的遗痕,被叫做地缝合线。
小题2:本题考查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根据图示a位于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属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而b位于青藏高原,属高原高山气候,降水较少。
小题3:本题考查喜马拉雅山脉对我国气候、生物等方面的影响。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喜马拉雅山脉形成后对中亚、我国的气候产生严重的影响,阻挡了寒冷冬季风的南下与暖湿气流的北进,对我国的气候和生物资源产生严重影响,灵长类动物就是这一时期出现的,与此同时我国的陆地轮廓基本形成,喜马拉雅山脉成为我国和南亚地区各国的天然地理分界线。
小题4:本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我国云南省丽江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的碰撞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地震等地质灾害。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地形看:A为________,B为________。从地质构造看,A是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____。
(2)A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B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谷地 山岭 背斜
A地中心岩层向上拱起且中部岩层老两翼岩层新 向斜 B地中心岩层新翼岩层老
(2)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外力侵蚀,久之而谷地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1)图示A处中间低两边高,为谷地;B处中高两边低,判断为山地。从地质构造来看,A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故判断为背斜;而B处中间岩层向下凹,故判断为向斜。(2)背斜成谷的原因主要从背斜顶部的受力作用和外力侵蚀分布。而B处从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分析。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分析图中甲、丙两处岩层发生弯曲变形的原因。
(2)写出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名称。
甲 ;乙 ;丙 ;
(3)假设在该地区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如果只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该选择甲地还是丙地?
(4)在图中②、③ 两处标出箭头,表示水汽运动方向,使它构成一个完整的海陆间循环;并写出序号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①是 ;②是 ;③是 。
正确答案
(1)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力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2)向斜 ;断层 ;背斜 (3分)
(3)丙(1分)
(4)②←(1分);③↑(1分) ①地表径流;②水汽输送;③海水蒸发(3分)
试题分析:由于地壳运动过程中的挤压力作用而导致岩层发生弯曲。(2)图示甲处中间岩层向下凹,故判断为向斜;乙处岩层断裂、错位,判断为断层;丙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判断为背斜。(3)背斜的拱形弯曲能起支撑作用,符合力学原理,且能引导地下水向两边流,故适宜间隧道。(4)结合图示的水循环环节,③表示海洋水汽蒸发;②表示水汽输送,应有海洋指向陆地。①表示地表径流。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能根据图示岩层的变形和变位,判断地质构造,并结合水循环的图示判断水循环的环节等内容。
读某地区景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山岳有多种类型,除火山外,图中山地可能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它们的形成与发展都与内力作用有关。
(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已发展成为农业用地的是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选择填空)。
(3)甲地坐落在________(地貌区)上,除了地表河流以外,这里的________资源也十分丰富。
(4)a与b两地村镇相比,更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
(5)图中河流的上游以________作用为主,下游以________作用为主。
正确答案
(1)断层山、褶皱山。
(2)乙,C。
(3)冲(洪)积扇(平原),地下水。
(4)b,地形平坦开阔,水源充足。
(5)流水侵蚀,流水沉积。
试题分析:(1)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山地主要与褶皱挤压隆起形成和断层上升形成的断块山。(2)直接根据图示的地形分布判断。(3)甲处位于出山口,故判断为山麓冲积扇,由于地表水下渗,故形成丰富的地下水。(4)比较图示ab两处村落的规模和周边的地形条件,故b村落的规模较大,且地形更平坦开阔,适宜城市发展。(5)河流上游,流速较快,故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河流下游,流速较慢,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地形对农业生产、聚落分布的影响,并能结合内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等内容分析。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 ,理由是 。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 。(4分)
(2)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 )(多选)(2分)
(3)③地容易被侵蚀,常有河流发育,此处 (是或否)能修建水库,简要分析原因。(3分)
(4)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①②处中 处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1分)
正确答案
(1)②;岩层中间老,两侧新;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后易受侵蚀
(2)BC
(3)否。断层处易导致大坝变形,存在安全隐患;断层处地质不稳定,容易出现地震等。
(4)①
试题分析:
(1)背斜和向斜的判断方法有两种:从岩层新老关系分析,背斜岩层中心老,两翼新,向斜岩层中心新,两翼老,属于背斜的是②;在地貌上,背斜往往形成谷地,是因为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后易受侵蚀。
(2)④处地质构造为地堑,因发生断层后相对下沉形成,符合题意的是渭河谷地和汾河谷地。
(3)③地位于断层处,地壳不稳定易发生地震,不会有水库。
(4)本题考查背斜和向斜储存的资源,在背斜找石油和天然气,向斜储水,所以在①出可获得丰富的地下水。
考点: 地质构造和地貌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判断,该地区岩石从成因上划分应为 岩。
(2)地层和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在正常情况下,图中从A到D四种地层代表的地质年代关系是 (填序号)。
a.由新到老 b.由老到新 c.新老交替 d.无法确定
(3)地点①②③中,在A到D代表的地质时期,地壳一直处于下沉,接收沉积的是地点____________(填数字番号),地壳运动经历了先降、后升、再降这一过程的是地点____________(填数字番号)。
正确答案
(1)沉积 (2)b (3)① ③
试题分析:
第(1)题,根据岩石特征可知,岩石有层理结构,含有化石,所以是沉积岩。
第(2)题,根据沉积的先后顺序可知,图中从A到D四种地层代表的地质年代关系是由老到新。
第(3)题,根据岩层结构推理可知。地壳只有下沉才沉积,因此地点①②③中,在A到D代表的地质时期,地点①地壳一直处于下沉,接收沉积的是地点①。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沉积岩的特征、会根据不同地质时期对应岩层判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及地壳运动过程。
读“世界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板块名称
D 板块,E 板块,F 板块。
(2)喜马拉雅山脉是图中的 板块和 板块(填字母)相互 (运动方式)形成的,安第斯山脉是图中的 板块和 板块(填名称)碰撞挤压形成的。
(3) 在AD板块相互碰撞的地带,常常形成(多选): (2分)
A、高大的山脉 B、巨大的高原 C、深邃的海沟 D岛弧
正确答案
(10分)
(1)太平洋板块 美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
(2)A C 碰撞挤压 美洲 南极洲
(3)CD(2分)
试题分析:
第(1)题,本题考查板块分布。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其中D太平洋板块,E美洲板块,F南极洲板块。
第(2)题,在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处,常形成巨大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就是印度板块在向亚欧板块碰撞过程中产生的,安第斯山脉是图中的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第(3)题,图中A为亚欧板块,D为太平洋板块,在AD板块相互碰撞的地带,常常形成深邃的海沟或岛弧。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板块的相对移动对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影响。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或大洋中脊,相撞地区可形成山脉、海沟、岛弧等,在大陆板块边缘形成海岸山脉或岛弧链,如科迪勒拉山系、东亚岛弧链;大洋板块边缘形成海沟。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17),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A、B、C构成了岩石的相互转化,其中属于岩浆岩的是 (字母),具有化石的岩石是 (字母),大理石属于其中的 (字母)岩石。
(2)图中的①②③④构成水循环类型的( )
A.陆地内循环 B.海洋内循环
C.海陆间循环 D.地壳循环
(3)地质构造看,乙处则属于 。而甲处形成山岭的原因是 。
(4)如果该地区的甲、乙、丙修建一条地下隧道,应选择 地。
(5)该图中涵盖的地球外部圈层有 、 、 。
正确答案
(1)A B C
(2)C
(3)断层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
(4)丙
(5)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试题分析:(1)根据图示岩浆与三大类岩石之间的转化关系判断,A为岩浆生成的岩浆岩;B表示分布于地表,具有层理结构的沉积岩;C表示地下深处,经历变质作用而生成的变质岩。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特征;大理岩属于变质岩。(2)图示水循环联系海洋与陆地之间,表示海陆间大循环。(3)图示乙处岩层断裂并错位,故判断为断层。甲处的地质构造为向斜,而形成山岭,其成因主要从外力作用角度分析。(4)隧道应建于背斜结构中,拱形弯曲起支撑作用,符合力学原理,且不易渗水。(5)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转化关系即可判断岩石的类型;能根据岩层的变形或变位判断地质构造,并结合地质构造在地质实践中的应用分析。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岩浆侵入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表示断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请在断层破碎带两侧岩层处画出岩层相对移动的方向。
(2)图中甲处的山地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E.工程建设应避开的地方是岩层弯曲处
F.沿断层线行走可能会发现泉水出露的现象
正确答案
(1)乙 丙 (略)
(2)水平挤压作用
(3)BCDF
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及主要岩石的形成。图中表示岩浆侵入体的是乙,表示断层的是丙,甲处的山地的成因是水平挤压作用产生的褶皱现象。岩浆侵入发生的地质年代晚于1、2、3三层沉积岩层形成的时间,工程建设应避开的地方是岩层断裂处。
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试着当一位地质工程师,对下面的问题作简要的分析说明(每空1分,共8分)
(1)判断甲、乙两地的地质构造:甲为__________,乙为__________。
(2)在地貌上,甲构造顶部部分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甲、乙构造上覆盖有岩层,该岩层是由__________作用形成的;由此可以推断出这一地区地壳运动的状况为__________(选择填空)。
(3)若在该地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甲、乙两地中,选择__________地比较好。
(4)在甲、乙两地中,若想打一眼水井,应该选择在__________地,若想钻探石油应该选择在__________地。
正确答案
(1)背斜 ,向斜。
(2)(背斜顶部受向外张力作用岩层破碎易)受外力侵蚀、搬运作用影响,
外力作用, A。
(3)甲。
(4)乙, 甲。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1)图示甲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乙处中间岩层向下凹陷,为向斜;(2)背斜顶部的缺失主要是由于外力侵蚀;乙构造上的上覆岩层是沉积形成的;该地区最初形成皱褶,说明有地壳的水平运动,发生挤压;形成皱褶;背斜顶部的缺失等;之后地壳下沉,地势变低,又发生了沉积作用,而形成上覆岩层;
(3)地下隧道适宜建在背斜结构,拱形弯曲能起支撑作用等;
(4)背斜储油,向斜储水。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A、B、C、D四处在地质构造上的名称分别是
A B C D 。
(2)C处在地形上属于 ,形成的原因是 。
D处在地形上属于________,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图中寻找油气资源应的 处,寻找地下水应在图中的 处。
正确答案
(10分,每空1分)
(1)地垒 地堑 向斜 背斜
(2)山岭 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
谷地 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3)D C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判读。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岩层断裂的相对两侧上升的为地垒,相对两侧下降的的为地堑。所以A为地垒、B为地堑、C为向斜、D为背斜。
(2)本题考查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质构造分为:皱褶(背斜、向斜)和断层。皱褶形成的地形一般为: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倒置的地形:背斜顶部受到张力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
C处在地形上属山岭,形成的原因是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
D处在地形上属于谷地,形成的原因是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3)本题考查地质构造与人类生产的影响。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储存地下水。所以在图中寻找油气资源应的D处,寻找地下水应在图中的C处。
点评:地质构造分为:皱褶(背斜、向斜)和断层。皱褶形成的地形一般为: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倒置的地形:背斜顶部受到张力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断层上升岩块成山岭或高地(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块(地堑)成谷地或低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看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共6分)
(1) 丁处地质构造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丙处的地质构造为_________________。
(2) 乙地质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分)
(3)该地的上覆岩层是_________________ (地质)作用而形成的。
(4)某地质考察队从山体丁的A到B、C处沿图示直线依次钻孔取样,发现岩石的年龄关系是( )
A.老—新—老 B.新—老—新 C.年龄一样 D.由老到新
正确答案
(1) 向斜 断层 (2)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2分)
(3)外力沉积 (4) A
试题分析:(1)图示丁处中间岩层向下凹,故判断为向斜;丙处岩层发生断裂并错位,故判断为断层。(2)图示乙处为背斜,其顶部的缺失主要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疏松,易被侵蚀分析。(3)上覆岩层是沉积作用的结果。(4)沉积岩形成的基本规律是由下往上沉积,故图示比较ABC所在岩层,AC所在岩层位于B所在岩层的下面,故判断岩石的年龄关系中间新两边老。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岩层的变形和变位判断地质构造,并结合不同的地质作用判断对地貌的影响和沉积岩的形成过程等内容分析。
读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
岩层的埋藏深度指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地下岩层的形态一般可以表示岩层受到强大挤压作用后而产生的弯曲变形状况,如下图a处的地下岩层受挤压作用而上拱。
(1)说明在野外准确判断褶皱形态为背斜的方法。(2分)
(2)据图可以判断①④两地为背斜成谷,说明判断依据并分析成谷的原因。(4分)
(3)⑤地属于哪种地质构造?说明判断理由,并归纳该种构造地带容易形成的地形。(4分)
正确答案
(1)根据岩层新老关系,中心老、两翼新为背斜(2分) (共2分)
(2)地下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构造(1分),地表为谷地则为背斜谷(1分) 背斜顶部受张力(1分),岩层被破坏,容易被侵蚀成谷地(1分) (共4分)
(3)断层(1分) 该处岩层发生明显的断裂和位移(1分) 块状山地和谷地(相间排列的谷地和山岭;陡崖和沟谷)(2分) (共4分)
试题分析:
(1)在野外准确判断褶皱形态为背斜的方法是根据岩层新老关系,中心老、两翼新为背斜。或根据岩层的拱向,向上拱起的为背斜,反之为向斜。
(2)从剖面线上看:①②③④处都为谷地,同一岩层拱起处就为背斜,①②④谷地都应为背斜背斜谷。
(3)⑤地岩层上下错位,应该是断层结构。⑤处同一岩层分布不连续,发生向下位移,说明⑤处岩层断裂下降。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并回答问题。(11分)
⑴.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 ,判断理由: 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 。③处的地形属 山地。
(2).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 (多项选择)
(3).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 处(填数码)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 。
(4).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隧道,应选①还是②?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图中地垒四条短线处用箭头表示出岩层运动的方向。.
正确答案
(11分) ⑴② (1分)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1分)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后易受侵蚀(1分) 块状(或高地)(1分)
⑵A、C(2分)
⑶①(1分) 该处为向斜构造,在此处打井能打到向斜槽部,地下水容易汇聚(1分)
⑷②(1分) ②处为背斜构造,天然拱形,修建隧道不必传过不同岩层;①为向斜构造,修建隧道需穿过不同岩层,岩体不稳且地下水不易控制,隧道变水道。(1分)
(5)外面两个箭头向下,里边两个箭头向上。(1分)
本题侧重对地质构造的判断及应用能力的考查。由题图可知
① 处的岩层向下弯曲,且岩层中部新两翼老应为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② 处岩层向上拱起且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应为背斜,故符合题干要求。但是,因为背斜顶部受张力影响,有时候岩石较破碎易被侵蚀而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力作用,岩层反而坚硬不易被侵蚀而成山岭;
图中③处两侧的岩层不连续,可判断发生了断裂,并有相对上升运动,因此③处应是断层构造之一的地垒构造,属于块状山地;
而④处的岩块相对下降应是断层构造中的地堑(谷地)。准确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