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卤族与氮族及其应用
- 共501题
13.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得0 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 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 分。
知识点
13. 根据下列实验现象,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下列物质都具有较强的吸水性。欲使稀硝酸成为浓硝酸,不能使用的试剂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11. 下列因果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7.为探究如何尽可能多的使NO2被水吸收,某活动小组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1)活动小组同学利用铜与浓硝酸反应制取NO2、过氧化氢溶液与MnO2制取O2。
①根据反应原理他们选用了相同的装置 ________(填“图l”或“图2”)分别制取N2和O2。
②写出铜与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简述浓硝酸的保存,并说明理由:
浓硝酸要保存在________瓶中,原因 __________;保存在细口瓶中,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____________塞,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准备工作:用气囊收集好纯净的O2,收集了一试管NO2,
用干燥的烧瓶收集了一定比例的NO2和O2的混合气体。
①为了尽可能多的使NO2被水吸收,并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利用图3吸收气体时,用气囊通入O2与直接利用制气装置制取并通入O2相比,其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利用图4吸收气体时,其操作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若图4中混合气体NO2和O2比例为a:b,当混合气体全部被吸收时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mol/L(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不考虑烧瓶中溶液向烧杯的扩散)。
正确答案
(1)①图2 ②Cu+4H++2NO-3=Cu2++2NO2↑+2H2O ③ 棕色,防止见光分解;便于倾倒;玻璃,硝酸具强氧化性,腐蚀橡皮塞;
(2)①有利于控制氧气气流的速度(控制氧气的量) ②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压进烧瓶,然后打开止水夹,可以看到烧杯中的水进入烧瓶形成喷泉 ③0.036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8.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