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 4 分

15.一定温度下,有两个体积均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I和II,向I中加入1 mol CO和2 mol H2,向II中加入2 mol CO和4 mol H2,均发生下列反应并建立平衡:CO(g)+2H2(g)CH3OH(g)。测得不同温度下CO平衡转化率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H>0

BN点化学平衡常数K=0.59

CL、M两点容器内压强:P(M) > 2P(L)

D向N点平衡体系中再加入1 mol CH3OH,建立新平衡时

被分解的CH3OH物质的量小于0.4 mol

正确答案

C,D

解析

A.图象分析可知,CO(g)+2H2(g)⇌CH3OH(g),反应中CO转化率随温度升高减小,说明升温平衡逆向进行,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0,故A错误;B.依据化学平衡三行计算列式计算M点平衡浓度,CO转化率为60%,


        CO(g)+2H2(g)⇌CH3OH(g)
起始量(mol/L)  1    2    0
变化量(mol/L) 0.6    1.2   0.6
平衡量(mol/L) 0.4    0.8   0.6
计算平衡常数K=c(CH3OH)/c(CO)c(H2)2=2.34,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M、N点温度相同化学平衡常数相同,故B错误;C.L、M两点是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压强和气体物质的量成正比,CO转化率为60%,
       CO(g)+2H2(g)⇌CH3OH(g)
起始量(mol) 1    2    0
变化量(mol) 0.6   1.2   0.6
平衡量(mol) 0.4   0.8   0.6
       CO(g)+2H2(g)⇌CH3OH(g)
起始量(mol) 2    4    0
变化量(mol) 1.2   2.4    1.2
平衡量(mol) 0.8   1.6    1.2
所以L、M两点容器内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0.4+0.8+0.6):( 0.8+1.6+1.2)=1.8:3.6=1:2,P(M)=2P(L),但温度升高,M点压强增大,P(M)>2P(L),故C正确;
D.N点平衡体系中再加入1 mol CH3OH,相当于Ⅰ中再加入1molmol CO和2 mol H2,最后达到平衡状态和向Ⅱ中加入2 mol CO和4 mol H2的平衡状态相同,甲醇最后平衡状态为1.2mol,CO转化率60%,则相当于逆向进行甲醇分解率为40%,加入1mol甲醇增大压强平衡正向进行,则分解率小于40%,分解的甲醇小于0.4 mol,故D正确;
故选CD

考查方向

化学平衡的计算.

解题思路

A.CO转化率随温度升高减小,说明升温平衡逆向进行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依据化学平衡三行计算列式计算M点平衡浓度,计算平衡常数K=c(CH3OH)/c(CO)c(H2)2

,M、N点化学平衡常数相同;C.L、M两点是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压强和气体物质的量成正比,结合转化率计算平衡状态下气体物质的量比较;D.N点平衡体系中再加入1 mol CH3OH,相当于再加入1molmol CO和2 mol H2,最后达到平衡状态和向Ⅱ中加入2 mol CO和4 mol H2的平衡状态相同,据此计算.

易错点

化学平衡计算.

知识点

卤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比较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2 分

某Cr2O3样品中含有少量Al2O3、MgO等杂质。实验室以此样品为主要原料制取重铭酸钾(K2Cr2O7)的流程如下:

已知:2CrO42-+2H+Cr2O72-+H2O。

25.上述氧化过程中,若将1 mol Cr2O3转化成Na2CrO4,消耗氧气的体积(标准状况)是

26.酸化1中为确保溶液中Al3+、AlO2浓度均不超过10-6 mol·L-1,需调节溶液pH值的范围是

已知:Al(OH)3(s)H++AlO2+H2O的K=1×10-14Kap[Al(OH)3]= 1×10-33

27.酸化2后所得溶液加入KCl发生复分解反应,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

28.称取重铬酸钾试样2.40g配成250 mL溶液,取出25.00 mL于碘量瓶中,加入稀硫酸和足量碘化钾(铬被还原为Cr3+)并放于暗处6 min左右,然后加入适量水和数滴淀粉指示剂,用0.24 mol·L-1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发生反应:I2+2S2O32-=2I+S4O62-,杂质不参与反应),共用去Na2S2O3标准溶液20.00 mL。求所得产品中重铬酸钾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33.6

解析

若将1mol Cr2O3转化成Na2CrO4,Cr2O3~2Na2CrO4~6e-,O2~4e-
得到2Cr2O3~3O2~12e-
    2       3
    1mol    1.5mol
消耗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1.5mol×22.4L/mol=33.6L,
故答案为:33.6

考查方向

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

解题思路

流程分析可知,某Cr2O3样品中含有少量Al2O3、MgO等杂质,反应器中加入纯碱和氧气,将 Cr2O3转化成Na2CrO4,浸取过滤得到滤液调节溶液PH除去铝和镁离子,过滤得到Na2CrO4溶液,酸化后加入氯化钾浓缩过滤干燥得到重铬酸钾。

若将1mol Cr2O3转化成Na2CrO4,消耗氧气的体积依据电子守恒计算。

易错点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5~8

解析

依据电离平衡常数和溶度积常数计算所需溶液的PH范围,
Al(OH)3(s)⇌H++AlO2-+H2O的K=c(AlO2-)×c(H+)=1×10-14,c(H+)=10-8mol/L,溶液PH=8,
Kap[Al(OH)3]=c(Al3+)×c3(OH-)=1×10-33 ,c(OH-)=10-9mol/L,c(H+)=10-5mol/L,溶液PH=5,
酸化1中为确保溶液中Al3+、AlO2-浓度均不超过10-6 mol•L-1,需调节溶液pH值的范围是5~8,
故答案为:5~8

考查方向

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

解题思路

流程分析可知,某Cr2O3样品中含有少量Al2O3、MgO等杂质,反应器中加入纯碱和氧气,将 Cr2O3转化成Na2CrO4,浸取过滤得到滤液调节溶液PH除去铝和镁离子,过滤得到Na2CrO4溶液,酸化后加入氯化钾浓缩过滤干燥得到重铬酸钾。

依据电离平衡常数和溶度积常数计算所需溶液的PH范围。

易错点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K2Cr2O7 溶解度小于Na2Cr2O7

解析

操作中加入KCl的原因温度对氯化钠的溶解度影响小,但对重铬酸钾的溶解度影响较大,K2Cr2O7 溶解度小于Na2Cr2O,利用复分解反应,可得到重铬酸钾。
故答案为:K2Cr2O7 溶解度小于Na2Cr2O7

考查方向

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

解题思路

流程分析可知,某Cr2O3样品中含有少量Al2O3、MgO等杂质,反应器中加入纯碱和氧气,将 Cr2O3转化成Na2CrO4,浸取过滤得到滤液调节溶液PH除去铝和镁离子,过滤得到Na2CrO4溶液,酸化后加入氯化钾浓缩过滤干燥得到重铬酸钾。

操作中加入KCl的原因温度对氯化钠的溶解度影响小,但对重铬酸钾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易错点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依据反应的定量关系为:
        K2Cr2O7~3I2~6Na2S2O3
         1       6
0.24mol•L-1 ×0.020L     n
n=0.0008mol,
称取重铬酸钾试样2.40g配成250mL溶液中重铬酸钾质量,
m(K2Cr2O7)=0.0008mol×294g/mol×=2.352g,
产品中重铬酸钾的质量分数=×100%=98.0%,
答:产品中重铬酸钾的质量分数=×100%=98.0%

解析

称取重铬酸钾试样2.40g配成250mL溶液,取出25.00mL于碘量瓶中,加入稀硫酸和足量碘化钾(铬被还原为Cr3+)并放于暗处6min左右,反应为Cr2O72-+6I-+14H+=2Cr3++3I2+7H2O,然后加入适量水和数滴淀粉指示剂,用0.24mol•L-1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发生反应:I2+2S2O32-=2I-+S4O62-,杂质不参与反应),共用去Na2S2O3标准溶液20.00mL,
依据反应的定量关系为:
        K2Cr2O7~3I2~6Na2S2O3
         1       6
0.24mol•L-1 ×0.020L     n
n=0.0008mol,
称取重铬酸钾试样2.40g配成250mL溶液中重铬酸钾质量,
m(K2Cr2O7)=0.0008mol×294g/mol×=2.352g,
产品中重铬酸钾的质量分数=×100%=98.0%,
答:产品中重铬酸钾的质量分数=×100%=98.0%

考查方向

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

解题思路

流程分析可知,某Cr2O3样品中含有少量Al2O3、MgO等杂质,反应器中加入纯碱和氧气,将 Cr2O3转化成Na2CrO4,浸取过滤得到滤液调节溶液PH除去铝和镁离子,过滤得到Na2CrO4溶液,酸化后加入氯化钾浓缩过滤干燥得到重铬酸钾。

依据反应过程得到反应的关系式K2Cr2O7~3I2~6Na2S2O3计算产品中重铬酸钾的质量分数。

易错点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2 分

氧化铁黄(化学式为FeOOH)是一种黄色颜料,工业上用废铁为主要原料生产氧化铁黄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

16.废铁在反应前常用热的纯碱溶液清洗表面油污,其原理是 (写离子方程式)。

17.氧化过程生成氧化铁黄的化学方程式是

18.检验洗涤是否完全的方法是

19.色光度是产品质量的指标之一,合格氧化铁黄的色光度值范围为 -0.5 ~ 0.5。

①氧化过程若温度太高,会导致产品颜色偏红,可能含有的杂质是

②氧化过程溶液pH对产率、色光度的影响如右图所示,氧化时应控制pH的合理范围是 ,pH过小导致产率较低的可能原因是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O32-+H2O⇌HCO3-+OH-

解析

过量废铁加入浓硫酸加热溶解得到硫酸亚铁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通入空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氧化铁黄,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成品氧化铁黄.
废铁表面由防锈的油污,碳酸钠溶液水解显碱性,油脂会在碳酸钠溶液中水解,易于洗涤,废铁在反应前常用热的纯碱溶液清洗表面油污,其原理是:CO32-+H2O⇌HCO3-+OH-
故答案为:CO32-+H2O⇌HCO3-+OH-

考查方向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物质的检验方法,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

解题思路

过量废铁加入浓硫酸加热溶解得到硫酸亚铁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通入空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氧化铁黄,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成品氧化铁黄。
废铁表面由防锈的油污,碳酸钠溶液水解显碱性,油脂会在碳酸钠溶液中水解。

易错点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步骤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4FeSO4+O2+8NaOH=4FeOOH+4Na2SO4+2H2O

解析

流程分析可知过量铁粉和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通入空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氧化铁黄,同时生成硫酸钠和水,结合原子守恒和电子守恒配平书写化学方程式为:4FeSO4+O2+8NaOH=4FeOOH+4Na2SO4+2H2O,
故答案为:4FeSO4+O2+8NaOH=4FeOOH+4Na2SO4+2H2O

考查方向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物质的检验方法,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

解题思路

流程分析可知过量铁粉和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通入空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氧化铁黄,结合原子守恒和电子守恒配平书写化学方程式。

易错点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步骤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取少量最后一次的洗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若不产生沉淀,则表明已洗涤干净,否则未洗涤干净。

解析

检查洗涤液中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设计实验检验是否洗涤干净,检验洗涤是否完全的方法是,取少量最后一次的洗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若不产生沉淀,则表明已洗涤干净,否则未洗涤干净。
故答案为:取少量最后一次的洗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若不产生沉淀,则表明已洗涤干净,否则未洗涤干净。

考查方向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物质的检验方法,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

解题思路

检查洗涤液中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设计实验检验是否洗涤干净。

易错点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步骤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Fe2O3或Fe(OH)3

②3.5~4.0 PH过低导致氧化铁黄部分溶于酸

解析

①氧化过程若温度太高,会导致产品颜色偏红,依据铁的化合物中呈红色的物质为氧化铁、氢氧化铁,可能含有的杂质是Fe2O3或Fe(OH)3
故答案为:Fe2O3或Fe(OH)3
②氧化时应控制pH的合理范围是保证产率最高,此时的PH范围依据图象分析可知为:3.5~4.0,pH过小导致产率较低是酸性增强,氧化铁黄会溶解于酸中。
故答案为:3.5~4.0,PH过低导致氧化铁黄部分溶于酸

考查方向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物质的检验方法,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

解题思路

①氧化过程若温度太高,会导致产品颜色偏红,依据铁的化合物中 呈红色的物质分析;
②氧化时应控制pH的合理范围是保证产率最高,pH过小导致产率较低是酸性增强,氧化铁黄会溶解于酸中。

易错点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6 分

11.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A

解析

A.胶体具有丁达尔性质;

B.将FeSO4高温强热,可生成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与氯化钡不反应,得到的沉淀只有硫酸钡,故B错误;

C.乙烯不能使品红褪色,气体应为二氧化硫,故C错误;

D.也可能生成AgCl沉淀,如检验是否含有SO42-,应先加入盐酸,再加入氯化钡检验,故D错误,故选A。

考查方向

胶体的性质.沉淀的产生.乙烯的氧化性.检验离子的存在

解题思路

理解只有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三氧化硫与二氧化硫的不同,品红.酸性高锰酸钾的褪色条件.检验离子的正确方法

易错点

忽略物质的性质

知识点

卤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比较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5 分

钴(Co)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广泛应用。为从某工业废料中回收钴,某学生设计流程如下(废料中含有Al.Li.Co2O3和Fe2O3等物质)。

已知:①物质溶解性:LiF难溶于水,Li2CO3微溶于水;

②部分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见下表:

请回答:

21.步骤Ⅰ中得到含铝溶液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写出步骤Ⅱ中Co2O3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步骤Ⅲ中Na2CO3溶液的作用是调节溶液的pH,应使溶液的pH不超过__________。废渣中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NaF与溶液中的Li+形成LiF沉淀,此反应对步骤Ⅳ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5.在空气中加热CoC2O4固体,经测定,210~290℃的过程中只产生CO2和一种二化合物,该化合物中钴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3.44%。此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6.某锂离子电池的总反应为C+LiCoO2 LixC+Li1-xCoO2,LixC中Li的化合价为______价,该锂离子电池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2Al + 2OH- + 2H2O = 2AlO2-+ 3H2

解析

Al在碱性条件下与OH- 反应生成氢气还有偏铝酸根;2Al + 2OH- + 2H2O = 2AlO2-+ 3H2

考查方向

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 金属的回收与环境.资源保护,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题思路

废料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碱浸,得到钴渣,加入盐酸溶解后防晒霜氧化还原反应,氧化钴氧化氯离子为氯气,过滤得到酸溶的溶液加入碳酸钠溶液和NaF溶液净化,除去锂离子和铁离子,在滤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沉淀钴离子为碳酸钴沉淀,加入盐酸和草酸铵溶液得到草酸钴晶体,高温分解得到氧化钴。

易错点

离子方程式的配平.流程分析判断,物质性质的理解应用,主要是固体受热过程中质量变化来计算及化学方程式书写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o2O3 + 6H+ + 2Cl- = 2Co2+ + Cl2 + 3H2O

解析

氧化钴氧化盐酸溶液中氯化氢为氯气,结合原子守恒和电子守恒分析配平书写离子方程式,钴元素化合价降低为+2价.氯元素化合价﹣1价变化为0价,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2O3+6H++2Cl=2Co2++Cl2↑+3H2O ,故答案为:Co2O3+6H++2Cl=2 Co2++Cl2↑+3H2O;

考查方向

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 金属的回收与环境.资源保护,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题思路

废料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碱浸,得到钴渣,加入盐酸溶解后防晒霜氧化还原反应,氧化钴氧化氯离子为氯气,过滤得到酸溶的溶液加入碳酸钠溶液和NaF溶液净化,除去锂离子和铁离子,在滤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沉淀钴离子为碳酸钴沉淀,加入盐酸和草酸铵溶液得到草酸钴晶体,高温分解得到氧化钴。

易错点

离子方程式的配平.流程分析判断,物质性质的理解应用,主要是固体受热过程中质量变化来计算及化学方程式书写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7.15          LiF   Fe(OH)3

解析

依据表中数据分析判断加入碳酸钠调节溶液PH,沉淀铁离子和锂离子,但不能沉淀钴离子,步骤Ⅲ中Na2CO3溶液的作用是调节溶液的pH,应使溶液的pH不超过7.15,废渣中的主要成分除了LiF外还有Fe(OH)3;故答案为:7.15;Fe(OH)3

考查方向

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 金属的回收与环境.资源保护,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题思路

废料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碱浸,得到钴渣,加入盐酸溶解后防晒霜氧化还原反应,氧化钴氧化氯离子为氯气,过滤得到酸溶的溶液加入碳酸钠溶液和NaF溶液净化,除去锂离子和铁离子,在滤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沉淀钴离子为碳酸钴沉淀,加入盐酸和草酸铵溶液得到草酸钴晶体,高温分解得到氧化钴。

易错点

离子方程式的配平.流程分析判断,物质性质的理解应用,主要是固体受热过程中质量变化来计算及化学方程式书写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降低溶液中Li+浓度,避免步骤Ⅳ中产生Li2CO3沉淀。

解析

NaF与溶液中的Li+形成LiF沉淀,此反应对步骤Ⅳ所起的作用是,降低溶液中Li+浓度,避免步骤Ⅳ中产生Li2CO3沉淀;故答案为:降低溶液中Li+浓度,避免步骤Ⅳ中产生Li2CO3沉淀。

考查方向

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 金属的回收与环境.资源保护,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题思路

废料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碱浸,得到钴渣,加入盐酸溶解后防晒霜氧化还原反应,氧化钴氧化氯离子为氯气,过滤得到酸溶的溶液加入碳酸钠溶液和NaF溶液净化,除去锂离子和铁离子,在滤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沉淀钴离子为碳酸钴沉淀,加入盐酸和草酸铵溶液得到草酸钴晶体,高温分解得到氧化钴。

易错点

离子方程式的配平.流程分析判断,物质性质的理解应用,主要是固体受热过程中质量变化来计算及化学方程式书写

第(5)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3CoC2O4 + 2O2  Co3O4 + 6CO2

考查方向

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 金属的回收与环境.资源保护,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题思路

废料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碱浸,得到钴渣,加入盐酸溶解后防晒霜氧化还原反应,氧化钴氧化氯离子为氯气,过滤得到酸溶的溶液加入碳酸钠溶液和NaF溶液净化,除去锂离子和铁离子,在滤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沉淀钴离子为碳酸钴沉淀,加入盐酸和草酸铵溶液得到草酸钴晶体,高温分解得到氧化钴。

易错点

离子方程式的配平.流程分析判断,物质性质的理解应用,主要是固体受热过程中质量变化来计算及化学方程式书写

第(6)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0   LiCoO2 - xe- = Li1-xCoO2 + xLi+

考查方向

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 金属的回收与环境.资源保护,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题思路

废料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碱浸,得到钴渣,加入盐酸溶解后防晒霜氧化还原反应,氧化钴氧化氯离子为氯气,过滤得到酸溶的溶液加入碳酸钠溶液和NaF溶液净化,除去锂离子和铁离子,在滤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沉淀钴离子为碳酸钴沉淀,加入盐酸和草酸铵溶液得到草酸钴晶体,高温分解得到氧化钴。

易错点

离子方程式的配平.流程分析判断,物质性质的理解应用,主要是固体受热过程中质量变化来计算及化学方程式书写

下一知识点 : 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卤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比较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