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奎尼丁对下述哪一种心律失常无效

A.窦性心动过速
B.心房扑动
C.室性早搏
D.房性早搏
E.房室交界区的早搏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5.下列实验误差分析错误的是

A用润湿的pH试纸测稀碱溶液的pH,测定值偏小

B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所测体积偏小

C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D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所测温度值偏小

正确答案

C

解析

A.湿润的pH值试纸可以稀释碱液,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测定的溶液碱性减弱,测定值偏小,故A正确;

B.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气体占据液体应占有的体积,会导致所测溶液体积偏小,故B正确;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所配溶液的体积偏小,结合可知,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大,故C错误;

D.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导致热量损失过大,所测温度值偏小,故D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题思路

A.湿润的pH值试纸可以稀释碱液;

B.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气体占据液体应占有的体积;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所配溶液的体积偏小,结合判断;

D.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导致热量损失过大

易错点

B、C项中的误差分析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常与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仪器的使用、沉淀的生成与转化、酸性比较、非金属性比较、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知识点

卤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比较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2 分

硝酸铝是一种常用皮革鞣剂。工业上用铝灰(主要合Al、A12O3、Fe2O3等)制取硝酸铝晶体

的流程如下:

完成下列填空:

40.用NaOH固体配制30%的NaOH溶液,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外,还有     

A容量瓶

B量筒

C烧瓶

41.反应Ⅱ中为避免铝的损失,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42.从反应Ⅲ所得溶液中得到硝酸铝晶体的步骤依次是:

减压蒸发、          、过滤、          、低温烘干。

43.有人建议将反应Ⅱ、Ⅲ合并以简化操作,说明工业上不采用这种方法的原因         

44.某同学在实验室用铝灰制各硝酸铝晶体,其流程如下:

 

调节pH的目的是                                       

为使得到的硝酸铝晶体较纯净,所用的X物质可以是        (填编号)。A.氨水       B.铝         C.氢氧化铝     D.偏铝酸钠

45.该实验室制法与工业上制法相比,其缺点是                                

46.称取7.392g硝酸铝晶体样品,加热灼烧使其分解完全,最终得到1.020gAl2O3

计算硝酸铝晶体样品中结晶水的数目为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用天平称量氢氧化钠,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在烧杯中溶解,并用玻璃棒搅拌,还需要量筒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溶液的配制

解题思路

用天平称量氢氧化钠,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在烧杯中溶解,并用玻璃棒搅拌;

易错点

质量百分比浓度与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区别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溶液的配制,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等知识交汇命题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如何控制反应终点(或硝酸的用量)

解析

硝酸属于强酸,可以溶解氢氧化铝沉淀,导致Al元素损失,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控制反应终点(或硝酸的用量),可以将加入稀硝酸改为通入过量CO2,避免氢氧化铝沉淀溶解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实验制备方案

解题思路

反应Ⅰ:铝灰用氢氧化钠溶液溶解,铝、氧化铝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氧化铁不反应,过滤分离,

反应Ⅱ:滤液中含有偏铝酸钠、未反应的NaOH,加入硝酸中和未反应的氢氧化钠,并将偏铝酸钠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再过滤分离,硝酸属于强酸,可以溶解氢氧化铝沉淀,导致Al元素损失

易错点

对工艺流程的理解、分析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实验制备方案,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物质的分离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冷却结晶  洗涤

解析

从反应Ⅲ所得溶液中得到硝酸铝晶体的步骤依次是:减压蒸发、冷却结晶、过滤、洗涤、低温烘干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

解题思路

反应Ⅲ:氢氧化铝沉淀再用硝酸溶解,得到硝酸铝溶液,经过减压蒸发得到硝酸铝晶体

易错点

过滤后要经过洗涤操作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题目难度不大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产物中,杂质NaN03的含量较高或后续的蒸发浓缩能耗高

解析

反应Ⅱ、Ⅲ合并以简化操作,产物中杂质NaNO3的含量较高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分析与评价

解题思路

产物中杂质NaNO3的含量较高

易错点

反应Ⅱ、Ⅲ的目的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分析与评价,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常与物质的性质、制备实验和性质实验等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第(5)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将Fe3+转化为Fe(OH)3沉淀除去  (1分)    BC(2分)

解析

铝灰用稀硝酸溶解,Al、A12O3、Fe2O3均反应得到硝酸铝、硝酸铁,加入X调节pH使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过滤除去,加入的X能与酸反应且不能引入新杂质,故不能选氨水、偏铝酸钠,可以选择Al与氢氧化铝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实验制备方案

解题思路

铝灰用稀硝酸溶解,Al、A12O3、Fe2O3均反应得到硝酸铝、硝酸铁,加入X调节pH使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过滤除去,加入的X能与酸反应切不能引入新杂质

易错点

调节pH时不能引入新杂质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实验制备方案,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常与物质的性质、制备实验和性质实验等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第(6)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产生大量污染性气体NO等

解析

Al与稀硝酸反应会生成NO,污染空气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题思路

反应会生成NO,污染空气

易错点

评价方案要从环保,原材料的消耗量等角度分析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评价,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常与物质的性质、制备实验和性质实验等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第(7)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8.7

解析

根据Al元素守恒

2Al(NO3)3·nH2O    ~  Al2O3

2(213+18n)                102

7.392                         1.020

解得:n=8.7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结晶水的定量计算

解题思路

利用加热分解过程中的Al守恒

易错点

利用Al的守恒法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结晶水的定量计算,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题目难度中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4 分

从古至今,铁及其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发生了巨大变化。

15.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司南是由天然磁石制成的,其主要成分是      (填字母

序号)。 a.  Fe         b.  FeO       c.  Fe3O4       d.  Fe2O3

16.现代利用铁的氧化物循环裂解水制氢气的过程如下图所示。整个过程与温度密切相关,当温度低于570℃时,Fe3O4(s)和CO(g)反应得到的产物是Fe(s)和CO2(g),阻碍循环反应的进行。

① 已知:Fe3O4(s) + CO(g)  3FeO(s) + CO2(g)  ΔH1 == +19.3 kJ·mol-1;3FeO(s) + H2O(g)  Fe3O4(s) + H2(g)  ΔH2 == -57.2 kJ·mol-1;C(s) + CO2(g)  2 CO(g)  ΔH3 == +172.4 kJ·mol-1

铁氧化物循环裂解水制氢气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② 下图表示其他条件一定时,Fe3O4(s)和CO(g)反应达平衡时CO(g)的体积百分含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i. 反

应Fe3O4(s) + 4CO(g)   3Fe(s) + 4CO2(g) ΔH     0(填“>”、“<”或“=”),理

由是      。  ii. 随温度升高,反应Fe3O4(s) + CO(g)  3FeO(s) + CO2(g)平衡常数的变化趋势是      ;1040℃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值是     

17.① 古老而神奇的蓝色染料普鲁士蓝的合成方法如下:

复分解反应ii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 如今基于普鲁士蓝合成原理可检测食品中CN-,方案如下:

若试纸变蓝则证明食品中含有CN-,请解释检测时试纸中FeSO4的作用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天然磁石成分为四氧化三铁;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铁及其氧化物的知识点。

解题思路

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司南是由天然磁石制成的,磁铁成分主要是四氧化三铁。

易错点

磁铁成分主要是四氧化三铁,铁锈成分主要是氧化铁。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了铁及其氧化物的知识点,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 C(s) + H2O(g) === H2(g) + CO(g)  ΔH == + 134.5 kJ·mol-1  ② i.  <  (1分)

理由:当其他条件一定时,温度升高,CO的体积百分含量增大,

可逆反应Fe3O4(s)+4CO(g)3Fe(s)+4CO2(g) 逆向移动,故ΔH < 0  ii. 增大(1分); 4

解析

①Ⅰ.Fe3O4(s)+CO(g)⇌3FeO(s)+CO2(g)△H1═+19.3kJ•mol-1

Ⅱ.3FeO(s)+H2O(g)⇌Fe3O4(s)+H2(g)△H2═-57.2kJ•mol-1

Ⅲ.C(s)+CO2(g)⇌2CO(g)△H3═+172.4kJ•mol-1

依据盖斯定律计算Ⅰ+Ⅱ+Ⅲ得到铁氧化物循环裂解水制氢气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C(s)+H2O(g)═H2(g)+CO(g)△H═+134.5 kJ•mol-1 ,

故答案为:C(s)+H2O(g)═H2(g)+CO(g)△H═+134.5 kJ•mol-1 ;

②i.当温度低于570℃时,Fe3O4(s)和CO(g)反应得到的产物是Fe(s)和CO2(g),阻碍循环反应的进行,图象分析可知,随温度升高CO体积分数增大,说明达到平衡状态后,升温平衡逆向进行,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0,

故答案为:<;当其他条件一定时,温度升高,CO的体积百分含量增大,可逆反应Fe3O4(s)+4CO(g)⇌3Fe(s)+4CO2(g) 逆向移动,故△H<0;

ii.高于570°C,随温度升高,反应Fe3O4(s)+CO(g)⇌3FeO(s)+CO2(g)平衡正向进行,平衡常数的变化趋势增大,1040℃时CO体积分数为20%,结合三行计算列式计算得到平衡浓度,设起始浓度CO为1mol/L,消耗CO浓度为x

         Fe3O4(s)+CO(g)⇌3FeO(s)+CO2(g)

起始量(mol/L)     1                 0

变化量(mol/L)     x                  x

平衡量(mol/L)   1-x                  x

(1−x)1=20%

x=0.8mol/L

K=0.81−0.8=4,

故答案为:增大; 4;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焓变和化学平衡的计算等知识点。

解题思路

①Ⅰ.Fe3O4(s)+CO(g)⇌3FeO(s)+CO2(g)△H1═+19.3kJ•mol-1

Ⅱ.3FeO(s)+H2O(g)⇌Fe3O4(s)+H2(g)△H2═-57.2kJ•mol-1

Ⅲ.C(s)+CO2(g)⇌2CO(g)△H3═+172.4kJ•mol-1

依据盖斯定律计算Ⅰ+Ⅱ+Ⅲ得到铁氧化物循环裂解水制氢气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②i.图象分析可知,随温度升高CO体积分数增大,说明达到平衡状态后,升温平衡逆向进行,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ii.高于570°C,随温度升高,反应Fe3O4(s)+CO(g)⇌3FeO(s)+CO2(g)平衡正向进行,平衡常数的变化趋势增大,结合三行计算列式计算得到平衡浓度,平衡常数K=生成物平衡难度幂次方乘积反应物平衡难度幂次方乘积

易错点

注意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焓变和化学平衡的计算等知识点,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非常高。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 3[Fe(CN)6]4- + 4Fe3+ === Fe4[Fe(CN)6]3↓②

碱性条件下,Fe2+与CN-结合生成[Fe(CN)6]4-;Fe2+被空气中O2氧化生成Fe3+; [Fe(CN)6]4- 与Fe3+反应生成普鲁士蓝使试纸显蓝色。

解析

①[Fe(CN)6]4-和Fe3+反应生成Fe4[Fe(CN)6]3蓝色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Fe(CN)6]4-+4Fe3+═Fe4[Fe(CN)6]3↓,

故答案为:3[Fe(CN)6]4-+4Fe3+═Fe4[Fe(CN)6]3↓;

②基于普鲁士蓝合成原理可检测食品中CN-,碱性条件下,Fe2+与CN-结合生成[Fe(CN)6]4-;Fe2+被空气中O2氧化生成Fe3+;[Fe(CN)6]4- 

与Fe3+反应生成普鲁士蓝使试纸显蓝色,

故答案为:碱性条件下,Fe2+与CN-结合生成[Fe(CN)6]4-;Fe2+被空气中O2氧化生成Fe3+;[Fe(CN)6]4- 

与Fe3+反应生成普鲁士蓝使试纸显蓝色.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离子检验实验设计方案分析判断的知识点

解题思路

①[Fe(CN)6]4-和Fe3+反应生成Fe4[Fe(CN)6]3蓝色沉淀;

②若试纸变蓝则证明食品中含有CN-,Fe2+与CN-结合生成[Fe(CN)6]4-;Fe2+被空气中O2氧化生成Fe3+;[Fe(CN)6]4- 

与Fe3+反应生成普鲁士蓝使试纸显蓝色.

易错点

注意题干信息的运用。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了离子检验实验设计方案分析判断的知识点,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8.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见解题思路。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装置科学性和可行性。

解题思路

选项A:错误。由于进入右侧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气体除了乙烯之外,还有乙醇气体,也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选项B:错误。应该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碳粉。

选项C:正确。当把氢氧化钠快速推入烧瓶中的时候,CO2气体被吸收,烧瓶中气压下降,导致水蒸气的沸点也下降,因此在不足100℃时也会被蒸馏出来。

选项D:错误。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一体积水可以溶解700体积的氨气.即使是饱和的氯化铵溶液也含有很多水,依然可以吸收氨气.

易错点

A选项:学生容易忽略反应物中乙醇也会挥发,也会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

D选项:虽然氯化铵溶液中的NH4+会对NH3溶于水产生抑制作用,但是由于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太大,因而氨气依然会溶于水。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装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各省近几年的高考题中出现概率较高。常与元素化合物、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有机化学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知识点

卤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比较
下一知识点 : 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卤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比较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