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材料 现在开幕的一党“国大”,不但使中共及第三方面最近在商谈中的协议成为不可能,并且最后破坏了政协以来的一切决议、停战协定与整军方案,隔断了政协以来和平商谈的道路……这一党“国大”还要通过一个所谓宪法,把“独裁”合法化,把“内战”合法化,把“分裂”合法化,把出卖国家与人民利益“合法”化。照这样做下去,中国人民一定要陷入苦痛的深渊。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坚决不承认这个“国大”。

——1946年11月16日《对国民党召开“国大”的严正声明》

(1)材料中的“一党国大”是指哪一会议?国民党召开这一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6分)

(2)材料中的“所谓宪法”是指哪一文件?它规定的政体及其恶劣影响分别是什么?

(6分)

(3)试依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共对“一党国大”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6分)

正确答案

(1)会议:国民党在1946年11月召开的“国民大会”。主要目的:蒋介石为了取得美国的援助并尽快为其反动统治披上“合法”与“民主”的外衣。

(2)文件:《中华民国宪法》。政体:总统独裁制。恶劣影响:以宪法的形式确立了国民党对全国的集权统治。

(3)态度: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并拒绝参加。原因:“国民大会”的召开违背了1946年政协决议所规定的前提条件,其代表大多数是十年前选举的,从而使制宪活动缺乏民主基础。

第(1)问中的“会议”可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回答,“主要目的”需要从国内外两个方面入手思考;第(2)问中“文件”可依据“把‘独裁’合法化”等信息进行判断,“政体及其恶劣影响”可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回答;第(3)问中的“态度”应结合材料中“中国共产党人坚决不承认这个‘国大’”等信息进行概括,“原因”需要从依据、程序等方面说明。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和我们具有各不相同的宇宙观,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去观察和处理问题,但在20世纪20年代,在怎样和帝国主义作斗争的问题上,却和我们达到了这样一个基本上一致的结论。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国民革命歌

材料三 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他还强调:“‘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今天,我们重温孙中山先生的主张,更能体会到他始终不渝地维护国家统一的重大意义。

——胡锦涛《在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结合史实说明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民主革命的理论和组织方面是怎样做到“和我们达到了这样一个基本上一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打倒列强,除军阀”是20世纪20年代国民革命的目标,在革命统一战线旗帜下,国民革命取得怎样的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实现“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的目标,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进行过哪些努力和斗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和我党民主革命的目标基本一致;改组国民党,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工农运动掀起高潮;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一些被侵夺的权益。

(3)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解放战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解放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同国内外一切反动势力进行的最后决战,终于赢得了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革命胜利的原因除战场上的直接较量以外,还包括战场之外的很多因素。请对解放战争的胜利原因进行综合论述。

正确答案

人民解放战争是革命力量和反动派的一场全面较量。战场上英勇作战之外,还有许多重要因素主要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①战争初期,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人民战胜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勇气。

  ②在政治上,中共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领导国统区人民掀起人民民主运动,与民主党派并肩战斗。

  ③在军事上,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初期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第二年和第三年又及时提出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的伟大决策。

  ④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这些都为解放战争胜利提供可靠保证。

另一方面,国民党统治极其黑暗,出现空前严重的政治危机。国统区人民不断掀起反内战的民主运动,民主党派也与蒋介石集团决裂,形成第二条战线,有利配合了人民解放战争。

此题考查学生概括和总结能力,梳理知识点时注意既要从共产党方面分析,还要从国民党方面分析,也要从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方面分析,而共产党和国民党在这时期政治、经济、军事等的方针政策的比较更能反映问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实现真正的和平,减少人民的痛苦,中国共产党愿意和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他任何国民党地方政府和军事集团,在下列条件基础上进行和平谈。……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挥员、战斗员同志注意……你们丝毫不应当松懈你们的战斗努力。

———毛泽东《关于时局的声明》

请回答:

1.中共提出的谈判对象包括哪些?举例说明这一政策的实施效果。

2.中共对国民党采取了哪两种政策?目的是什么?

3.材料反映出中共制定政策的什么基本特点?

正确答案

1.对象:南京政府:国民党地方政府和军事集团。效果:同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了北平谈判,结果破裂,但中共却因此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

2.政策:一手进行和谈,另一手为渡江战役作准备。目的:争取革命的彻底胜利。

3.根据实际情况作两手准备,既坚持原则,又灵活运用策略,充满必胜信心。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再认再现基本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中“迅速结束结争”“中国人民解放军”等信息,可知这次谈判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北平谈判,根据所学知识即可作出回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材料一 1941年1月6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致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提出“四大自由”:“在我们力图保持安宁的键后的日子里,我们盼望有一个建立在四项人类基本自由的世界。第一是言论自由和发表意见的自由--遍及世界各地。第二十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崇奉上帝的自由--遍及世界各地。第三是不虞匮乏的自由--从全世界角度来谈,这就意味着可以使每个国家保证其居民过上健康的和平时期生活的经济谅解--遍及世界各地。第四十不虞恐惧的自由--从全世界角度来谈,这就意味着世界范围的裁军,并使之如此全面和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任何国家都不会出于能对别国采取有形侵略行为的地位--遍及世界各地。”

——(摘自《罗斯福选集》)

材料二  1945年10月9日,在回答英国记者甘贝尔的提问“中共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解说如何”时,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摘自《中共党史参看资料》)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罗斯福强调“不虞匮乏的自由”和“不虞恐惧的自由”的时代背景。

(2)指出毛泽东关于“自由民主的中国”解说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正确答案

(1)经济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法西斯国家不断扩大侵略战争,世界人民奋起反抗法西斯侵略。

(2)历史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胜利;国共重庆谈判。

意义:有利于建立统一战线,团结国内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并取得国际支持;有利于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和平建国的目标。

第(1)问在解答时要注意材料一的时间----1941年1月,当时正处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阶段,然后根据这一突破口解答;第(2)问在解答时要注意历史背景要从国际、国内两方面的形势进行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一到图五反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几个时期革命的发展情况。观察下列图片并回答问题:  

(1)图一至图五反映的历史时期中,中国民主革命的指挥中心分别在哪里?

(2)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形成了怎样的形势?

(3)上述两个时期,民主革命的斗争特点有何显著不同?

(4)图三中革命大本营的转移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图四中的民主革命指挥中心在以后的革命进程中具有怎样的地位?

(6)从图四到图五,中国民主革命指挥中心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7)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部完成了哪些重大历史任务?

(8)与时俱进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宝贵经验。分别指出图片所反映的五个历史时期中,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最主要表现。

正确答案

(1)广州、武汉、瑞金、延安、西柏坡。

(2)国民大革命兴起;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

(3)革命阵营不同;工作重心不同。

(4)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中国共产党广泛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5)延安所在的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6)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中共中央主动撤出。

(7)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颁布并实施了《中国土地法大纲》;组织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8)进行国共合作;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妥善解决党内矛盾;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抓住时机进行战略决战。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共探索革命道路的发展历程,进而总结经验教训。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道出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其中“闷雷”指的是()

A国民经济破败凋残

B内战阴影挥之不去

C美苏冷战和平脆弱

D美国干涉中国内政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抗战胜利后全面内战并未立即爆发,其原因主要是

①国民党的内战准备尚未完成②国内外舆论要求和平,反对内战

③共产党掌握着足够强大的军队④美国不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人民解放军开始实施战略反攻的背景是()

A解放军歼灭敌人大量有生力量

B西北解放军收复延安

C解放军人数超过敌军人数

D东北地区全境获得解放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 ]

A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正确答案

D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解放战争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