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春•邢台校级月考)如图所示,行星A绕 O点沿逆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为T1,行星B绕 O点沿顺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为T2.某时刻AO、BO刚好垂直,从此时刻算起,经多长时间它们第一次相距最远(  )

A

B

C

D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出等式:=mω2r

ω=

所以ωA>ωB

A行星的周期为T1,B行星的周期为T2

所以T1=

T2=

两行星相距最远时,两行星应该在同一直径上.

所以当A比B多转一圈半时两行星相距最远,列出等式:

+)t′=

t′=,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小球从静上开始沿固定圆环做圆周运动,其运动的速度大小与时间成正比,若小球做圆周运动第一周的时间为T,则小球做圆周运动第二周的时间为(  )

AT

B-1)T

C-)T

DT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把圆展开,变成一条长为周长的直线,小球运动的速度大小与时间成正比,则小球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周长为l,则小球通过第一段l位移的时间为T,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通过连续相等位移的时间之比为1:(-1)可知,小球做圆周运动第二周的时间(-1)T,故B正确.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水平面上有一个半径为R的圆,其圆心位于直角坐标系中的原点O(0,0),物体A由直角坐标系的点(R,0)开始以恒定的速率v0沿着圆周做匀速圆周运动,与此同时,物体B由原点以同样速率开始追A,且O、A、B始终共线,求出两物体相遇所需要的时间,并作出该时间内物体B的运动轨迹.

正确答案

解:要使O、A、B始终共线,须有,即sinα=

如图所示,过B做BD⊥OA,交y轴与D.

则D比在圆周上  且OD⊥OC  OD=R 

所以B点的运动轨迹一定是以OD为直径的圆周   

两物体必在D点相遇   

所以物体运动的时间t=

有T=

得:t=

物体B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红线)

答:两物体相遇所需要的时间t=,轨迹如图所示红线.

解析

解:要使O、A、B始终共线,须有,即sinα=

如图所示,过B做BD⊥OA,交y轴与D.

则D比在圆周上  且OD⊥OC  OD=R 

所以B点的运动轨迹一定是以OD为直径的圆周   

两物体必在D点相遇   

所以物体运动的时间t=

有T=

得:t=

物体B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红线)

答:两物体相遇所需要的时间t=,轨迹如图所示红线.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一根轻绳长0.4m,它最多只能承受80N的拉力,在此绳的一端系着一质量为1kg的小球.另一端固定于空中某点,然后在最低点给小球一瞬时速度,使之在竖直平面内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则小球在最低点处的速度大小的取值范围是:______.(取g=l0m/s2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小球在最低点,合外力提供向心力,当绳子的拉力取最大值时,速度最大,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m-mg=m

解得:

要做完整圆周运动,在最高点,当重力提供向心力时,速度最小,则有:

mg=m

解得:v=

从最高点到最低点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得:

解得:m/s

所以速度范围为

故答案为: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是德国物理学家史特恩设计的最早测定气体分子速率的示意图:M、N是两个共轴圆筒,外筒半径为R,内筒半径很小可忽略,筒的两段封闭,两筒之间抽成真空,两筒以相同角速度ω绕O匀速转动,M 筒开有与转轴平行的狭缝S,且不断沿半径方向向外射出速率为v1和v2的分子,分子到达N筒后被吸附,如果R、v1、v2保持不变,ω取一合适值,则(  )

A当||=n时,分子落在同一狭条上(n取正整数)

B时,分子落在同一个狭条上(n取正整数)

C只要时间足够长,N筒上到处都落有分子

D分子不可能落在N筒上某两处且与S平行的狭条上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微粒从M到N运动时间t=,对应N筒转过角度θ=ωt=,即如果以v1射出时,转过角度:θ1=ωt=,如果以v2射出时,转过角度:θ2=ωt=,只要θ1、θ2不是相差2π的整数倍,即当时(n为正整数),分子落在不同的两处与S平行的狭条上,故A正确,D错误;

若相差2π的整数倍,则落在一处,即当时(n为正整数),分子落在同一个狭条上.故B错误;

若微粒运动时间为N筒转动周期的整数倍,微粒只能到达N筒上固定的位置,因此,故C错误.

故选:A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匀速圆周运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