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滇缅公路是滇西各族人民用血汗和生命筑成的抗战生命线,由汉、彝、白、傣、回等十个民族共同修筑而成。当时,许多青少年学生也自愿奔赴工地筑路。各族人民为滇缅公路付出了巨大牺牲,每公里就有4——6名工人献出生命。

(1)据图1回答,秦朝在西南地区采取了哪些管理措施?这些措施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2和材料二,说明抗战全面爆发后我国公路分布的变化及新建公路在抗战中的主要作用。在滇缅公路修建中,各族人民表现出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措施:设郡县;修驰道。意义: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管理;巩固了国家统一。

(2)变化:抗战前集中在东部地区,抗战爆发后新修公路主要集中在西南(西部)地区。主要作用:保证了抗战时期物资的运输。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团结。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不同时期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的概括,反映着当代学者对历史发展方向的认识不断深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往,很多学者把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并以此作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原则。

材料二:近二三十年来,多数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这是对1840年以来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新概括。现代化理论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国外引进的。现代化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就中国近代而言,现代化所要解决的主要是三大问题,即①政治现代化,即政治民主化,包括民族独立;②经济现代化;③社会生活现代化。

(1)指出中国近代史开始和结束的标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任选中华民国成立后至新中国成立前的一件重要事件进行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的观点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新观点。说一说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鸦片战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五四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促进思想解放和科学发展,是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或选抗战胜利:取得民族独立,为现代化创造条件。

(3)体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进一步解放;近代史研究取得进展;对外文化交流扩大;吸收外国史学研究成果。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以下所提供的材料你必须认真研读,我们提供两组组不同角度的问题。

图1

图2

图1:鸦片战争失败后,1842年8月29日,耆英代表清王朝和英国的代表璞鼎查在“康华利”号上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图2: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图为194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的签字仪式。

探究题第一组:

①请你扼要叙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你认为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二幅图所反映的战争有人说是十四年抗战,有人说是八年抗战,请根据相关史实对此加以说明:为什么有两种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题第二组:

③指出两个图中,代表中国签字的分别是什么政府?在涉及民族利益、国家主权的重大问题时,他们的态度有怎样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抗战胜利以后,重庆一家报纸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谜面,要求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的谜底有两个:屈原(原子弹),苏(苏联)武。结合抗战的历史,说说抗战取得胜利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协定关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第一种说法:1931年九一八事件,日军侵略东北,中国义勇军奋起抗击。因此是十四年。第二种说法: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民族抗战,因此是八年。

(2)③清王朝、南京国民政府。清政府——妥协投降;南京国民政府——初期“不抵抗”,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和努力下组织抗日,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收回国家主权。

④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有力支持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最根本的是中国人民的持久顽强的抗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45年8月,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的阶段过去了,新的情况和任务是国内斗争。”当时的“斗争”主要集中在

[ ]

A建设什么性质的国家

B军队如何整编

C统一战线是否继续存在

D是否召开政协会议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45年日本投降后,重庆一家报纸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谜面,要求打一个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屈原(原子弹),苏(苏联)武。今人又加了两个:蒋干(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共工(共产党或国共合作)。依照唯物史观来看,谜底应该选择

[ ]

A屈原

B苏武

C蒋干

D共工

正确答案

D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抗战的胜利的意义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