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摆
- 共2503题
某实验小组在利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用游标卡尺测定摆球的直径,测量结果如图1所示,则该摆球的直径为______cm.
(2)小组成员在实验过程中有如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30°的摆角,并在释放摆球的同时开始计时
B.测量摆球通过最低点100次的时间t,则单摆周期为
C.用悬线的长度加摆球的直径作为摆长,代入单摆周期公式计算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值偏大
D.选择密度较小的摆球,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值误差较小
(3)如果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
B.摆线上端悬点末固定,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C.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下
D.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
(4)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实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l并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出一组对应的l与T的数据,再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将所得数据连成直线如图2所示,并求得该直线的斜率为k,则重力加速度g=______(用k表示).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由图示游标卡尺可知,主尺示数为0.9cm,游标尺示数为7×0.1mm=0.7mm=0.07cm,则游标卡尺示数为:0.9cm+.07cm=0.97cm;
(2)A、单摆做简谐运动时摆角应小于5°,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30°的摆角,摆角太大,单摆的运动不是简谐运动,故A错误;
B、测量摆球通过最低点100次的时间t,单摆完成全振动的次数为50,则单摆周期为,故B错误;
C、用悬线的长度加摆球的直径作为摆长,摆长偏大,代入单摆周期公式计算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值偏大,故C正确;
D、应选择密度大而体积小的球作为摆球,以减小空气阻力带来的误差,故D错误;
故选C.
(3)由单摆周期公式T=2π可知,重力加速度g=
;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所测摆长偏大,g偏大,故A错误;
B、摆线上端悬点末固定,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使所测周期偏大,求出的g偏小,故B正确;
C、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下,所测周期偏小,求出的g偏大,故C错误;
D、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使所测周期T偏小,所测g偏大,故D错误;
故选B;
(4)由单摆周期公式T=2π可知,则T2=
L,T2-L图象的斜率k=
,重力加速度g=
;
故答案为:(1)0.97;(2)C;(3)B;(4).
在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有位同学用一根细线和一质量分布均匀的小球制成单摆.其已测得此单摆20个周期的时间t,悬点到小球顶端的线长为l,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将g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可得g=______.
正确答案
小球的直径d
解析
解:单摆摆长为悬点到球心间距,故还需要测量小球的直径d;
单摆周期为:T=
根据单摆周期公式T=
可得g==
=
=
故答案为:小球的直径d,
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从摆球经过______开始计时,并计录此后经过平衡位置的次数n和振动时间t,用米尺测出摆线长为L,用游标卡尺测出摆球直径为d.
(1)用上述物理量的符号写出测重力加速度表达式为g=______
(2)下列器材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用到的有______
A.米尺 B.天平 C.游标卡尺 D.铁架台 E.半径为1cm的小铁球 F.半径为1cm的小木球
(3)在实验中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原因是______
A.测摆线时摆线拉得过紧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了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C.开始计时时,停表过迟按下
D.实验中误将n 次计为n-1次
E.以摆球直径和摆线长之和作为摆长来计算.
正确答案
解析
解:为减小实验误差,准确测量周期,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从摆球经过平衡位置开始计时.
(1)由题意可知,单摆周期:T==
,单摆摆长:l=L+
,
由单摆周期公式:T=2π可知,重力加速度:g=
;
(2)实验需要用米尺测出摆线长度,故选A;需要用游标卡尺测出摆球直径,故选C;实验需要用铁架台固定单摆,故选D;为减小实验误差,实验需要用体积小而质量大即密度的摆球,因此摆球应选:E;
(3)由单摆周期公式:T=2π可知,重力加速度:g=
=
;
A、测摆线时摆线拉得过紧,所测摆长偏大,g偏大,故A错误;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了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所测周期偏大,g偏小,故B正确;
C、开始计时时,停表过迟按下,所测周期偏小,g偏大,贵C错误;
D、实验中误将n 次计为n-1次,所测周期偏大,g偏小,故D正确;
E、以摆球直径和摆线长之和作为摆长来计算,所测摆长偏大,g偏大,贵E错误;故选BD.
故答案为:平衡位置;(1);(2)ACDE;(3)BD.
(1)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为使实验结果较为准确,在下列的部分器材中应选用(用器材的字母代号填写)______.
A.1m长的细线.
B.20cm长的细线.
C.大木球.
D.小铜球.
E.0.1s刻度的秒表.
F.有分针的时钟.
G.最小刻度是cm的刻度尺.
H.最小刻度是mm的刻度尺.
(2)某同学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他用刻度尺测量了单摆的摆长L,并用秒表测得单摆在t时间内恰好完成n次全振动,则可算出重力加速度g的值为______.
正确答案
ADEH
解析
解:(1)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为了提高精度,摆线要长些,所以细线选择:A.摆球取质量大体积小的,故选:D.测量时间用精确度为0.1s的秒表测量,故选:E.测量摆线的长度用mm刻度尺,故选:H.
故选:ADEH.
(2)单摆的周期T=.
根据T=得,重力加速度g=
.
故答案为:ADEH,.
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游标卡尺测小球直径如图1所示,则小球半径为______mm;用秒表测单摆完成50次全振动的时间如图2所示,则单摆周期为______s.改变摆长L,测得不同摆长对应的周期,画出T2-L图象,设得到的图象斜率为k,则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直径读数:主尺:2cm,游标尺对齐格数:2个格,读数:2×0.1=0.2mm=2.02cm,所以半径为:2.02×=1.01cm=10.1mm;
秒表读数:内圈:1.5分钟=90s,外圈:14.5s,(指针准确不估读)所以读数为:104.5s,所以其周期为:T==2.09s;
根据单摆周期公式T=2π 得 T2=
L
因此T2-L图象,设得到的图象斜率k=,即g=
故答案为:10.1;2.09;.
某同学在做“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时,如(甲)图用用螺旋测微器测摆球的直径为:______mm.(5分)测量5种不同摆长情况下单摆的振动周期,记录数据如下:
(1)以摆长L为横坐标,周期的平方T2为纵坐标,根据以上数据在图8中画出T2-L的图线.(3分)
(2)由此图象求出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______. 结果为g=______m/s(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二位)(2分)
正确答案
解析
解:螺旋测微器的读数等于固定刻度读数加上可动刻度读数=21mm+3.7×0.01mm=21.037mm;
由单摆周期公式T=2知g=4
=
=9.86m/s2
故答案为(1)21.037
(2)图线略(过圆心的一条斜线)
(3),9.86m/s2
在“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某同学用刻度尺测得摆线长为0585m,用如图甲所示的游标卡尺(标尺上有10个等分刻度)测摆球直径,用如图乙所示的秒表记录单摆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由图甲读出摆球直径为______m,单摆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为______ S
(2)若测得摆球直径为d,摆线长为l,周期为T,请写出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g=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由图甲可知,游标卡尺主尺示数是1cm,游标尺示数是2×0.1mm=0.2mm=0.02cm,
则游标卡尺的示数是1cm+0.02cm=1.02cm=1.02×10-2m;
由图乙所示秒表可知,秒表分针示数是1min=60s,秒针示数是40.4s,秒表示数是60s+40.4s=100.4s;
(2)单摆摆长L=l+,由单摆周期公式T=2π
可得:g=
=
;
故答案为:(1)1.02×10-2;100.4;(2).
某同学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步骤如下:
A.按装置图安装好实验装置;
B.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d;
C.用米尺测量悬线的长度l;
D.让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小角度摆动.当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并计数为0,此后小球每经过最低点一次,依次计数1、2、3….当数到20时,停止计时,测得时间为t;
E.多次改变悬线长度,对应每个悬线长度,都重复实验步骤C、D;
F.计算出每个悬线长度对应的t2;
G.以t2为纵坐标、l为横坐标,作出t2-l图线.结合上述实验,完成下列任务:
(1)用主尺的最小分度是1mm、游标尺上有20个小的等分刻度的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2所示,读出小球的直径是______cm.
(2)该同学利用实验数据作出t2-l图线如图3所示,发现图线没有通过坐标原点.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图线没有通过坐标原点的原因,他提出了四种可能原因,其中分析正确的是______
A.不应在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应该在小球运动到最高点开始计时;
B.开始计时后,不应记录小球经过最低点的次数,而应记录小球做全振动的次数;
C.不应作t2-l图线,而应作t-l图线;
D.不应作t2-l图线,而应作图线.
(3)该同学并没有放弃实验,而是根据图线得到图线的方程t2=404.0l+1.72;并由此求出了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他这样做的理由是可以利用图线的______求重力加速度.
A.某点的坐标; B.图线的斜率;
C.图线横轴的截距 D.图线纵轴的截距.
(4)重力加速度g=______m/s2.(取π2=9.86,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由图示游标卡尺可知,主尺示数是0.8cm,游标尺示数是11×0.05mm=0.55mm=0.055cm,
游标卡尺示数即小球的直径d=0.8cm+0.055cm=0.855cm;
②单摆摆长等于摆线长度与摆球半径之和,把摆线长度作为单摆摆长,
摆长小于实际摆长,t2-l图象不过原点,在纵轴上截距不为零,故D正确,故选D;
③④由题意知,单摆的周期由单摆周期公式T=2π
可得:
,
由图象得到的方程为:t2=404.0l+3.5,即图象的斜率等于,可求重力加速度g.故选B
所以,
;
故答案为:(1)0.855 (2)D (3)B (4)9.76
①某同学在做“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先测得摆线长为97.44cm,球直径由如图游标卡尺测得.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如图所示,则:小球直径为______cm,该摆摆长为______ cm,秒表所示读数为______s.
②有两个同学利用假期分别去参观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的物理实验室,各自在那里利用先进的DIS系统较准确地探究了“单摆的周期T与摆长L的关系”,他们通过校园网交换实验数据,并由计算机绘制了T2~L图象,如图甲所示.去北大的同学所测实验结果对应的图线是______(选填“A”或“B”).另外,在南大做 探究的同学还利用计算机绘制了两种单摆的振动图象(如图乙),由图可知,两单摆摆长之比=______.
正确答案
2.125
98.5025
99.8s
B
解析
解:(1)直径:主尺:2.1cm,游标尺对齐格数:5个格,读数:=0.25mm=0.025cm,所以直径为:2.1+0.025=2.125cm
摆长:L=绳长+小球半径=97.44+1.0625=98.5025cm
秒表读数:内圈:1.5分钟=90s,外圈:9.8s,(指针准确不估读)所以读数为:99.8s
(2)由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解得:
,所以图甲中的图线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的倒数,由图中我们看出B线加速度大.
重力加速度从赤道到两极逐渐变大,所以北大的同学测出来的加速度大,对应的线为B.
从图乙中,我们可得到:Tb=2s,Ta=
由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解得:
,所以:
①
②
由①②解得:
故答案为:(1)2.125;98.5025;99.8
(2)B;
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时必须控制摆角θ≤______;
(2)某学生在测量摆长时,只量了悬线的长度L当作摆长,而没有加上摆球的半径,直接将L和测得的周期用单摆的周期公式算出了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则测出的重力加速度将比实际的重力加速度______(填“大”、“小”、“一样”).
(3)该同学通过改变悬线L长度而测出对应的摆动周期T,再以T2为纵轴、L为横轴画出函数关系图象,实验中所得到的T2-L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摆球的半径r=______m;当地g=______m/s2.
正确答案
5°
小
1.2×10-2
π2
解析
解:(1)单摆在摆角小于等于5°情况下,近似为简谐运动,故实验时必须控制摆角θ在此范围内
(2)由T=2π得,g=
,某学生在测量摆长时,只量了悬线的长度L当作摆长,而没有加上摆球的半径,导致摆长偏小,故g值偏小
(3)T2与L的图象,应为过原点的直线,由横轴截距得,球的半径应为1.2×10-2m;图象斜率k==
,而g=
=
=π2
故答案为:(1)5° (2)小 (3)1.2х10-2; π2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