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 共186题
请根据下表所列实验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1)A~F六组实验中,___________组实验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时,应调节_______螺旋,直至看清楚物像为止。
(2)A组实验反应后所观察到的颜色是____________。在B组实验中观察到细胞质被染成了红色,说明________存在于细胞质中。
(3)在D组实验中,不能观察到砖红色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
(4)E组实验的装片制作流程中,解离、压片的共同作用是________;F组实验进行色素分离操作时,要注意_____________。
(5)在C组实验中,若假设: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预测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中央液泡在实验中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BCE 细准焦
(2)紫色 RNA
(3)蔗糖是非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4)使细胞分散,便于观察 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5)在蔗糖溶液中会变小,在清水中会变大(或体积先缩小后增大,或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实验室利用洋葱、菠菜等实验材料可进行下列实验:
A.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B.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C.观察植物细胞的叶绿体 D.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A、B两项实验中,供观察洋葱的最佳部位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进行C项实验中,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形体较大的叶绿体,应用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是(如上图)_________和________。
(3)在进行A项实验中,观察装片时,看到处在________期的细胞数目最多,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项实验中,滤纸条上色素分离后扩散速度最快的色素是______________。
(5)关于D项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多选)
A.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需添加的药品是丙酮和二氧化硅
B.滤纸条上的色素带自上而下依次是叶黄素、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素b
C.分离色素利用的原理是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D.相邻两条色素带之间距离最远的是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正确答案
(1)根尖、 紫色鳞片叶外表皮
(2)C B 光照
(3)胡萝卜素
(4)间期 分裂间期时间长
(5)C
洋葱(2n=16)为二倍体植物。为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洋葱根尖细胞分裂指数(即视野内分裂期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的影响,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洋葱的老根去除,经水培生根后取出。
②将洋葱分组同时转入质量分数为0.01%、0.1%秋水仙素溶液中,分别培养24h、36h、48h;秋水仙素处理停止后再转入清水中分别培养0h、12h、24h、36h。
③剪取根尖,用Carnoy固定液(用3份无水乙醇、1份冰乙酸混匀)固定8h,然后将根尖浸泡在1mol/L盐酸溶液中5~8min。
④将根尖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漂洗。
⑤用石炭酸一品红试剂染色。⑥制片、镜检;计数、拍照。
实验结果:不同方法处理后的细胞分裂指数(%)如下表。
请分析上述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步骤③中“将根尖浸泡在1mol/L盐酸溶液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步骤⑥为了获得相应的观察视野,镜检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
(3)根据所学知识推测,石碳酸-品红试剂是一种______性染料
(4)为了统计数据更加科学,计数时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
(5)根据上表结果可以得出如下初步结论:
①.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秋水仙素溶液诱导后的细胞分裂指数较高;
②.本实验的各种处理中,提高细胞分裂指数的最佳方法是____________。
(6)下面为一位同学在步骤⑥所拍摄的显微照片,形成细胞a的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使组织中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2)先在低倍镜下观察,缓慢移动装片,发现理想视野后换用高倍镜
(3)碱
(4)每组装片观察多个视野
(5)①.0.01% ②.0.01%秋水仙素溶液诱导24h,再在清水中培养36h
(6)秋水仙素处理发生在上一个细胞周期纺锤体形成之后
以下是几位同学在进行细胞分裂实验操作的情况,请分析回答:实验中,甲同学从解离液中取出材料,立即染色,结果实验效果很差;乙同学将染色的材料立即放在载玻片上观察,结果看不清细胞;丙同学将制好的装片直接放在高倍镜下,花了很长时间都找不到细胞;丁同学在正确地进行了一系列操作后,镜检在呈长方形的细胞中无法找到分裂的细胞。
(1)甲同学操作上的错误是__________,实验效果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操作上的错误是__________,看不清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操作上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丁找不到分裂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没有经过漂洗 盐酸继续解离,染色差
(2)没有经过压片 细胞重叠
(3)没有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
(4)观察的不是分生区细胞
下面是与高中生物实验有关的内容
(1)A~F六组实验中,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的组别是__________。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要点是:
①.调节__________,使视野变得明亮些;
②.低倍镜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③.转动__________换上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看清楚物像为止。
(2)用大豆组织样液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时,加入硫酸铜的量应是3~4滴,而不能太多,原因是______。
(3)做E实验时,主要观察根尖__________细胞;某同学绘制了细胞分裂期的三个时期模式图,请你在下图方框中画出细胞分裂期中所缺时期的模式图。
正确答案
(1)BCE 反光镜、光圈 转换器
(2)硫酸铜加入量太多,形成了蓝色的氢氧化铜,掩盖了紫色反应;硫酸铜会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铜沉淀,破坏碱性环境(任选一个回答即可)
(3)分生区(或生长点) 图示如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