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共19题
14.关于反应2HI(g) H2(g) + I2(g) - 11 kJ,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A.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键能高于生成物的总键能,故A错误;
B.反应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1mol I2(g)中通入1mol H2(g),反应放热小于11kJ,故B错误;
C.等物质的量时,I2(g)具有的能量高于I2(l),故C错误;
D.平衡时分离出HI(g),平衡逆向进行,碘化氢浓度先减小后增大,所以反应速率先减小后增大,但比原来速率小,故D正确;
考查方向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反应速率
解题思路
A.反应前后能量守恒,反应是吸热反应分析;
B.反应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
C.物质聚集状态气体能量高于液体;
D.平衡时分离出HI(g),平衡逆向进行,碘化氢浓度先减小后增大;
易错点
D项,平衡时分离出碘化氢,碘化氢浓度先减小, 平衡逆向移动的,碘化氢浓度又增大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反应速率影响因素分析判断,题目难度中等
知识点
7.常温下,向20mL0.1mol/L某酸HR溶液中滴加0.1mol/L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与氢氧化钠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图象分析可知氢氧化钠溶液加入20ml反应生成NaR溶液,溶液PH大于7显碱性,为R-水解导致,HR为弱酸,
A、c点达到滴定终点,溶质为NaR,R-水解呈碱性,选择指示剂变色范围较近的酚酞,不用甲基橙四因为变色范围大,导致误差大,故A错误;
B、HR为弱酸,滴定前主要以分子形成存在,故B正确;
C、V=20 mL时,由于温度不变,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c(H+)×c(OH-)=1×10-14mol2/L2,故C正确;
D、c点达到滴定终点,溶质为NaR,R-水解呈碱性,c(Na+)>c(R-)>c(OH-)>c(H+),故D正确;
故选A.
考查方向
酸碱中和滴定、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解题思路
图象分析可知氢氧化钠溶液加入20ml反应生成NaR溶液,溶液PH大于7显碱性,为R-水解导致,HR为弱酸,主要以分子形成存在,当加入氢氧化钠20mL,时,两者恰好反应生成NaR,由于温度不变,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c点达到滴定终点,溶质为NaR,R-水解呈碱性,据此分析溶液中存在粒子浓度大小关系。
易错点
酸碱中和滴定指示剂的选择;酸碱混合后溶质的判断及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酸碱混合溶液定性判断,为高考常见题型,题目难度中等,试题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明确图象中酸碱混合后溶液中的溶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抓住图象进行分析即可.
知识点
硝化法是一种古老的生产硫酸的方法,同时实现了氮氧化物的循环转化,主要反应为:NO2(g)+SO2(g)SO3(g)+NO(g) △H=-41.8 kJ·mol-1
11.下列说法中可以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__a.体系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b.v(NO2)正=v(SO3)逆 c.容器内气体的总压强保持不
变 d.NO体积分数不再改变
12.某温度下,NO2(g)+SO2(g)SO3(g)+NO(g)的平衡常数K=
,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NO2(g)和SO2(g),其起始浓度如表所示,
①10min后,甲中达到平衡,则甲中反应的平均速率v(NO2)=______________。②丙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_______10min(填“<”“>”“=”),达到平衡后,设甲、乙、丙中SO2(g)的转化率分别为a、b、c,则三者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b,d
解析
a.由于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且全部是气体,故体系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一直保持不变,故不能作为平衡的标志,故a错误;
b.反应中v(NO2)正=v(SO3)正一直存在,而只有平衡时才有v(SO3)正=v(SO3)逆,故只有平衡时才有v(NO2)正=v(SO3)逆,故当v(NO2)正=v(SO3)逆时,反应达平衡,故b正确;
c.由于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故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一直不变,则总压强一直保持不变,故不能作为反应达平衡的标志,故c错误;
d.在反应未平衡前,NO的消耗和生成速率不同,故NO体积分数会改变,当NO的体积分数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平衡,故d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判断的能力
解题思路
a.由于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且全部是气体,故体系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一直保持不变,故不能作为平衡的标志,故a错误;
b.反应中v(NO2)正=v(SO3)正一直存在,而只有平衡时才有v(SO3)正=v(SO3)逆,故只有平衡时才有v(NO2)正=v(SO3)逆,故当v(NO2)正=v(SO3)逆时,反应达平衡,故b正确;
c.由于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故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一直不变,则总压强一直保持不变,故不能作为反应达平衡的标志,故c错误;
d.在反应未平衡前,NO的消耗和生成速率不同,故NO体积分数会改变,当NO的体积分数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平衡,故d正确.
故选bd.
易错点
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某一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一定,这也是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平衡的标志,常见的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除了定义标志之外,还有一些衍生标志。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判断的能力,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
正确答案
① 0.006mol/(L·min) (1分)② <(1分) a=c<b(1分)
解析
①根据反应中NO2(g)和SO2(g)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设在10min达到平衡时,NO2浓度的该变量为x,根据三段式可知:
NO2(g)+SO2(g)⇌SO3(g)+NO(g)
初始(mol/L):0.1 0.1 0 0
△C: x x x x
平衡: 0.1-x 0.1-x x x
根据平衡常数为可知:
=x2/(0.1−x)2 解得x=0.06mol/L.
则平均速率v(NO2)=0.06mol/L10min=0.006mol/(L•min),故答案为:0.006mol/(L•min);
②由于容器体积相同,且反应为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故按照等比加料,达到的是等效平衡,故甲和丙为等效平衡,即丙中所达的平衡状态和甲相同,而由于丙中反应物的浓度大于甲,故反应速率比甲快,到达平衡的时间比10min短;由于甲和丙为等效平衡,故甲、丙中SO2(g)的转化率相等,而乙相当于是向甲容器中加入NO2,据故SO2的转化率大于甲,故三个容器中的转化率的关系为a=c<b.故答案为:<;a=c<b.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平衡的知识点
解题思路
①根据反应中NO2(g)和SO2(g)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设在10min达到平衡时,NO2浓度的该变量为x,根据三段式可知:
NO2(g)+SO2(g)⇌SO3(g)+NO(g)
初始(mol/L):0.1 0.1 0 0
△C: x x x x
平衡: 0.1-x 0.1-x x x
根据平衡常数为可知:
=x2/(0.1−x)2 解得x=0.06mol/L.
则平均速率v(NO2)=0.06mol/L10min=0.006mol/(L•min),故答案为:0.006mol/(L•min);
②由于容器体积相同,且反应为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故按照等比加料,达到的是等效平衡,故甲和丙为等效平衡,即丙中所达的平衡状态和甲相同,而由于丙中反应物的浓度大于甲,故反应速率比甲快,到达平衡的时间比10min短;由于甲和丙为等效平衡,故甲、丙中SO2(g)的转化率相等,而乙相当于是向甲容器中加入NO2,据故SO2的转化率大于甲,故三个容器中的转化率的关系为a=c<b.故答案为:<;a=c<b.
易错点
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某一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一定,这也是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平衡的标志,常见的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除了定义标志之外,还有一些衍生标志。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平衡的知识点,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非常高。
某实验组为研究“不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一定条件下,向一个1L密闭容器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X、Y和一定量的Z三种气体,甲图表示发生反应后各物质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其中t0~t1阶段c(Y)、c(Z)未画出〕。乙图表示化学反应速率(v)随时间(t)的变化,四个阶段都只改变一种条件(催化剂、温度、浓度、压强,每次改变条件均不同),已知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
回答下列问题:
16.若t1=5 min,则t0~t1阶段以Y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Y)= 。
17.在t2~t3阶段Y的物质的量减小,则此阶段开始时v正 v逆(填“>”、“=”或“<”)。
18.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为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19.t5~t6阶段容器内Z的物质的量共增加0.30 mol,在反应中热量变化总量为a 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在乙图Ⅰ~Ⅴ处平衡中,平衡常数最大的是 。
20.在相同条件下,若向该容器中只加入X、Y,反应也可以达到完全相同的平衡状态,则n(x)=________mol,n(Y)=__________mol达平衡时,X的转化率= 。
正确答案
0.016mol·L—1·min—1(2分)
考查方向
速率的计算
解题思路
V=△C/△t=(0.15-0.07)mol/L÷5min=0.16mol/(L˙min)
易错点
单位的书写
教师点评
该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属于基础题
正确答案
>
解析
在t2~t3阶段Y的物质的量减小,说明反应正向进行,则此阶段开始时v正>v逆(
考查方向
平衡的移动
解题思路
在t2~t3阶段Y的物质的量减小,说明反应正向进行,则此阶段开始时v正>v逆(
易错点
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
正确答案
减小压强,(2分)c3(Z)/c(X)c2(Y)(2分)。
解析
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为减小压强 , 因为除改变催化剂外 只有对一反应前后气体系数和相等的反应,改变压强才可能使平衡不发生移动,而速率减小说明是减小压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直接根据定义可得出为 K=c3(Z)/c(X)c2(Y)
考查方向
影响平衡的因素及平衡常数
解题思路
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为减小压强 , 因为除改变催化剂外 只有对一反应前后气体系数和相等的反应,改变压强才可能使平衡不发生移动,而速率减小说明是减小压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直接根据定义可得出为 K=c3(Z)/c(X)c2(Y)
易错点
压强对速率和平衡的影响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影响平衡和速率的因素的相互关系,中等难度
正确答案
X(g) +2Y(g) 3Z(g) △H= +10a kJ/mol(2分)Ⅴ(1分)。
解析
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为减小压强 , 因为除改变催化剂外 只有对一反应前后气体系数和相等的反应,改变压强才可能使平衡不发生移动,可以得出反应方程式为X(g) +2Y(g) =3Z(g) 根据t5~t6阶段容器内Z的物质的量共增加0.30 mol,在反应中热量变化总量为a kJ, △H= +10a kJ/mol
考查方向
化学反应与能量及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
解题思路
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为减小压强 , 因为除改变催化剂外 只有对一反应前后气体系数和相等的反应,改变压强才可能使平衡不发生移动,可以得出反应方程式为X(g) +2Y(g) =3Z(g) 根据t5~t6阶段容器内Z的物质的量共增加0.30 mol,在反应中热量变化总量为a kJ, △H= +10a kJ/mol
易错点
热量与反应系数不对应,单位、以及焓变的符号“+”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和化学平衡的综合运用,属于中等难度题
正确答案
0.16 mol (1分)0.17 mol (1分)31.25%(2分)
解析
本题根据相同条件下平衡常数不变根据条件列出三段式进行计算,可得在相同条件下,若向该容器中只加入X、Y,反应也可以达到完全相同的平衡状态,则n(x)=___0.16 mol ,n(Y)=_____0.17 mol 达平衡时,X的转化率= 31.25%
考查方向
化学平衡的计算
解题思路
本题根据相同条件下平衡常数不变进行计算,
易错点
不会利用平衡常数进行计算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中等难度题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