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8 分

回答下列(1)、(2)题

(1).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核辐射损伤很敏感,主要表现在核辐射会诱导免疫细胞凋亡。人白细胞介素18(IL-18)能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某科研小组开展了“IL-18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的研究,方法如下:

选取若干实验小鼠,随机分成三组:①组无辐射损伤;②组辐射损伤(60Co照射,下同);③组先辐射损伤,1天后注射IL-18。14天后分别取各组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了Oh、12h、24h、48h后,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得到的细胞凋亡相对值如下表:

1)选择脾细胞作为本实验材料,是因为脾脏是机体重要的_______器官。已知IL-18是一种淋巴因子,淋巴因子与______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2)细胞凋亡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______死亡。从表中数据可知,细胞凋亡相对值越小,说明发生凋亡的脾细胞数目越______;从_______(组别)两组数据可知,I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

3)科研小组还设置了第④组实验,方法是先注射IL-18,3天后进行辐射损伤,14天后的实验操作同前三组。与第③组相比,设置第④组的目的是______。

4)在作物育种中,可用60Co放出的γ射线使作物发生基因突变,从中筛选出优良的变异类型,这种育种方法叫做______育种,其特点是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2)使用染色剂染色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某同学对有关实验做了如下归纳:

1)上述实验结果的归纳,正确的有_______(实验序号)。

2)实验②和实验④在染色之前,都使用了一定浓度的盐酸处理。其中,实验②用盐酸可改变______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实验④用盐酸与酒精混合,对材料进行解离。在两个实验操作中,都要注意盐酸浓度,处理材料时的温度和______。

3)健那绿使线粒体着色与线粒体内膜的酶系统有关。线粒体内膜上的酶主要催化有氧呼吸的第______阶段反应,该反应变化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1)免疫 抗体(溶菌酶)2)编程性(程序性) 少 ②③ 3)比较核辐射前后注射IL-18对抑制脾细胞凋亡的影响 4)诱变(辐射)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变异不定向,盲目性大;优良变异类型少

(2)1)①③ 2)细胞膜  时间 3)三  [H]与氧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解析

(1)1)题干这样描述: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核辐射损伤很敏感,主要表现在核辐射会诱导免疫细胞凋亡。选择脾细胞作为本实验材料,是因为脾脏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免疫活性物质除淋巴因子外,还有抗体、溶菌酶等。2)细胞凋亡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死亡。从表中数据可知,细胞凋亡相对值越小,说明发生凋亡的脾细胞数目越少;从②③两组数据可知,I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3)与第③组实验相比,第④组实验是先注射IL-18,后进行辐射损伤,因此可以比较核辐射前后注射IL-18对抑制脾细胞凋亡的影响。4)在作物育种中,用60Co放出的γ射线使作物发生基因突变,从中筛选出优良的变异类型,这种育种方法叫做诱变育种,其特点是“可以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但盲目性大。

(2)1)实验②的结果应该与题中所述相反。因为吡罗红使细胞质中RNA着红色,而甲基绿使DNA着绿色,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细胞质的面积比细胞核大。实验④结果:细胞是否着色,要看染色剂能否进入细胞。经过成功解离后,细胞膜对染色剂透性加大,允许透过,因此间期细胞也着色,只是染色质呈细丝态,不易观察计数。2) 实验②用盐酸可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为了防止实验②中DNA被盐酸破坏影响染色效果,和实验④中细胞被过度解离等,两个实验操作中都要注意盐酸浓度,处理材料时的温度和时间。3)线粒体内膜上的酶主要催化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反应,该反应变化是[H]与O2结合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

知识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才能显示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的实验是

A苏丹Ⅲ染色体观察花生种子子叶细胞中的脂肪

B龙胆紫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C健那绿(詹纳斯绿B)染色观察动物细胞的线粒体

D甲基绿、派洛宁(呲罗红)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DNA和RNA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课本实验的过程相关知识,综合性较强。苏丹Ⅲ染色观察花生种子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龙胆紫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甲基绿、派洛宁(呲罗红)染色观察动物细胞,细胞都已经被杀死;健那绿(詹纳斯绿B)染色观察动物细胞的线粒体,健那绿是活体染色剂,所以细胞是活的。

知识点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下表中根据实验目的,所选用的试剂与预期的实验结果正确的是

A实验目的: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试剂:醋酸洋红;预期的实验结果:染色体被染成紫红色

   

B实验目的: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脂肪;试剂:双缩脲试剂;预期的实验结果:脂肪颗粒被染成红色

C实验目的: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葡萄糖;试剂:甲基绿;预期的实验结果:葡萄糖与甲基绿作用,生成绿色沉淀

D实验目的: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试剂:斐林试剂吡罗红;预期的实验结果:斐林试剂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将RNA染成红色

正确答案

A

解析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所以被称为染色体,一般所用的染料为醋酸洋红或者龙胆紫,所以A正确。脂肪用苏丹Ⅲ鉴定显橘黄色,与苏丹Ⅳ反应显红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显色反应显紫色,所以B错误。葡萄糖属于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反应呈砖红色沉淀,C错。DNA与二苯胺发生显色反应显蓝色,与甲基绿发生显色反应显绿色。RNA与吡罗红发生显色反应显红色,D错。

知识点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下列对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B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表明,叶绿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

C调查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选择有遗传病史的家系进行调查统计

D鉴定蛋白质时,应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以后再加入待检组织样液中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书本实验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A选项碘液只能与淀粉反应,不能与蔗糖反应,因此不能用磺液鉴定,A错。溶解度越高,扩散越快,叶绿素b在层析液最下端,因此溶解度最低,B正确。调查遗传病发病率,因在人群中随机取样,C错。鉴定蛋白质,应先加A液,再加B液,D错。

知识点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若要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RNA和脂肪,下列四组材料中应选择的一组是

A水稻胚乳和花生子叶

B天竺葵叶和水稻胚乳

C紫色洋葱和花生子叶

D天竺葵叶和紫色洋葱

正确答案

C

解析


知识点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壁分离和复原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下列食物营养成分与鉴定试剂及显色反应之间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淀粉:碘液,蓝紫色

B还原糖:班氏试剂,红黄色

C脂肪:苏丹III染液,橘红色

D蛋白质:双缩脲试剂,黄绿色

正确答案

D

解析

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但呈紫色。

知识点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6 分

(1)下表是缺碘与不缺碘的两类人群中,血液内与甲状腺活动密切相关的两种激素含量状况。

1)表中A是________,B应________。甲状腺激素对垂体分泌激素A起________作用。在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中,控制枢纽是________。

2)长期缺碘,成年人会表现出:①喜热、畏寒等体温偏低现象;②少言寡语、反应迟钝及嗜睡等现象。现象①说明甲状腺激素的相关作用是________;现象②说明该激素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是________。通常,食用碘盐可以防治碘缺乏病。

(2)某兴趣小组将豆腐块灭菌,接种微生物后培养2天,加入适量食盐,经密封放置10天后制得豆腐乳。

1)在保质期内,豆腐乳放置时间越长,蛋白质含量越低,短肽和氨基酸含量越高。为探究其原因,该小组取适量豆腐乳制成样液,等量加入各试管,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后,样液的颜色将________。处理④中,100℃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如果处理③与处理④相比,显色较________,且处理③与处理②相比,显色较________,则表明豆腐乳中蛋白质被微生物产生的________分解。最终使短肽和氨基酸等含量增加,因此保质期内豆腐乳放置越久风味越佳。

2)食用豆腐乳后,其中的氨基酸可以在人体内通过________作用形成新的氨基酸,还可以由氨基酸产生的不含氮部分合成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1)促甲状腺激素 升高 抑制(反馈调节) 下丘脑

2)促进新陈代谢 提高兴奋性

(2)1)不变 使酶失活 浅 浅 蛋白酶(肽酶)

2)氨基转换 糖类和脂肪

解析

(1)1)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因此A为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时,甲状腺激素对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垂体会分泌更多的促甲状腺激素,因此B应升高;在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中,控制枢纽是下丘脑。2)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因此在长期缺碘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时,成年人会表现出喜热、畏寒等体温偏低现象;甲状腺激素也能够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当其含量下降时会表现出少言寡语等现象。

(2)1)双缩脲试剂A为NaOH溶液,加入该试剂后样液的颜色不变;处理④中100℃加热的目的是破坏蛋白酶的活性;酶的活性与温度有关,在高温时酶变性失去活性,在适宜温度下,蛋白酶催化蛋白质分解,作用时间越长蛋白质含量越少,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后颜色越浅。2)氨基酸通过氨基转换作用(或转氨基作用)可以形成新的氨基酸,由氨基酸通过脱氨基作用形成的不含氮部分可以转化为糖类和脂肪。

知识点

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某种蛋白酶是由129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蛋白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蛋白酶分子结构中至少古有l29个氨基酸和l29个羧基

B该蛋白酶溶液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C利用透析法纯化该蛋白酶时,应以蒸馏水作为透析液

D用含该蛋白酶的洗衣粉击除油渍,效果比其他类型加酶洗衣粉好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蛋白酶的化学本质、组成、结构及鉴定等。该蛋白酶只有一条链时,所含有的氨基和羧基数目最好,都至少含有一个,A项错误。因其本质为蛋白质,故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反应,B项正确。用透析法纯化蛋白酶时,应用缓冲液做透析液以保持蛋白酶的活性,C项错误。因酶具有专一性,油渍为脂肪,故利用蛋白酶去污比用含脂肪酶的效果差,D项错误。

知识点

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酶在代谢中的作用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下表中有关人体细胞化合物的各项内容,正确的是

A

B

C

D

正确答案

B,C,D

解析

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构成;糖原是非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反应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核酸包括DNA和RNA,甲基绿用于检测DNA,所以D错;唯有C正确。

知识点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5 分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A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加CUS04溶液

B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龙胆紫溶液染色

C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

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

正确答案

A

解析


知识点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马铃薯块茎捣碎后的提取液可检测出蛋白质

B光学显微镜,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

C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 CO2,可判断其呼吸方式

D在 95%乙醇中加入无水 Na2CO3 后可提高色素的溶解度

正确答案

C

解析

马铃薯中块茎中也含有蛋白质,A 项正确;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用光学显微镜就可以观察到,B 项正确;酵母菌细胞无论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都产生二氧化碳,不能以是否产生二氧化碳作为判断细胞呼吸类型的方式,C 项错误;无水 Na2CO3 可以与 95%酒精中的水分子结合生成 10H2O·Na2CO3,提高乙醇纯度,利于色素的溶解,D 项正确。

知识点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壁分离和复原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 11 分

某油料作物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 %。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的含量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              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           色的脂肪微粒。

(2)实验过程中,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            (填“C”、“N”或“O”)。

(3)实验第11d如果使萌发种子的干重(含幼苗)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

和                   。

正确答案

(1)苏丹Ⅲ(Ⅳ);橘黄(红)

(2) O

(3)一定的光照;适宜的水分和矿质营养(无机盐)

解析

以种子萌发为背景,重点考查了植物代谢的基本知识。但是对知识的要求很低,主要是对考生从试题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行综合考查,第(2)、(3)题思考空间较大,而答案却又较为简单,利于评分的客观公正。体现了高考试题能力立意的主题。

(1)属于记忆类。

(2)从图中可以看出,种子的干重先增加后减少,在6-8 d时最大。培养条件为黑暗,蒸馏水。干重增加不可能是来源于光合作用和矿质元素的吸收,因而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不会是C和N,只能是O。为什么?应是吸收的水参与种子中物质代谢以及成为结合水等,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特别是胚乳中脂肪转化为幼苗中糖等亲水物质,会使细胞中结合水增加。

(3)从图中可知,实验第11d时种子干重已经下降到开始时水平,并呈继续下降趋势,说明种子通过呼吸和生长发育,胚乳中的脂肪已经消耗殆尽,幼苗再增加干重只能靠幼苗的光合作用及从培养液中吸收无机盐离子。

知识点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9 分

请回答

(1)葡萄糖由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需要______①     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小肠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属于______②     的过程。

(2)小肠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比血液中的高,葡萄糖由上皮细胞进入血液,驱动该转运过程的动力来自______③     (葡萄糖浓度差、ATP的分解)

(3)正常人体的血糖含量为80~120mg/dl,机体长时间运动时,血糖不断被消耗,此时胰岛细胞分泌的______④     增加,该分泌物可促进机体内的______⑤     分解,使血糖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

(4)当血糖浓度高于180mg/dl 时,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体外。该过程影响肾脏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导致_____⑥     增多,此时收集尿液并加入班氏试剂,经加热后尿液颜色呈______⑦     。

(5)当体内血糖浓度降至50mg/dl 时,人会感觉头昏,其原因是_____⑧     。

正确答案

(1)载体   主动运输

(2)葡萄糖浓度差

(3)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

(4)尿量   砖红色

(5)脑组织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血液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较低的血糖含量不能满足脑组织活动对能量的需要

解析

葡萄糖进入小肠细胞属于主动运输。血液中的葡萄糖不断被消耗,浓度比小肠上皮细胞较低。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能够促进肝糖原的分解补充血糖。鉴定尿糖的方法是用班氏试剂,生成砖红色沉淀氧化亚铜。

知识点

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3 分

23.下列关于实验现象与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组织切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显微观察有橘黄色颗粒说明有脂肪

B.组织样液中滴加斐林试剂,不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没有还原糖

C.洋葱表皮细胞滴加蔗糖溶液后,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有活性

D.PCR 产物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加热变蓝说明有目的 DNA 产生

正确答案

B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PCR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DNA的粗提取和鉴定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壁分离和复原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8 分

26.回答下列问题:

(1)将贮藏的马铃薯(块茎)放入蒸馏水中,水分通过__的方式进入马铃薯细胞,引起马铃薯鲜重增加。随着蒸馏水处理时间延长,该马铃薯鲜重不再增加,此时,马铃薯细胞的渗透压比处理前的_____。

(2)将高温杀死的马铃薯细胞放入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__(填“会”或“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3)将发芽的马铃薯制成匀浆,使其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该马铃薯匀浆中含有______。

正确答案

(1)自由扩散    低      

(2)不会       

(3)可溶性还原糖

试题分析:(1)将贮藏的马铃薯(块茎)放入蒸馏水中,水分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马铃薯细胞,引起马铃薯鲜重增加。随着蒸馏水处理时间延长,该马铃薯鲜重不再增加,此时由于细胞吸水,马铃薯细胞的渗透压比处理前的低。

(2)高温杀死的马铃薯细胞其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功能丧失,放入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3)可溶性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将发芽的马铃薯制成匀浆,使其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该马铃薯匀浆中含有可溶性还原糖。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壁分离和复原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