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 共26089题
下列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的Cl-离子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氯酸钾溶液中含有氯酸根离子,没有氯离子,故A错误;
B.氯化钾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自由移动的氯离子,故B正确;
C.液态HCl,只有氯化氢分子,故C错误;
D.氯化钠固体中含有氯离子,但氯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故D错误;
故选B.
物质M在水中发生如下电离:M=X2++2Y-,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酸中含有的阳离子是氢离子,氢离子是带有一个单位正电荷,不符合题意,M一定不会是酸,故A正确;
B、M不是酸,则M可能是盐或碱,故X2+一定是金属离子,故B正确;
C、Y-不一定是OH-,如氯化钙能电离产生2个氯离子和钙离子,故C错误;
D、M不一定属于盐,如氢氧化钙能电离产生钙离子和2个氢氧根离子,故D错误;
故选AB.
下面关于电解质电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碳酸钙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导致溶液中离子浓度很小,所以溶液导电能力很弱,但溶解的碳酸钙完全电离,所以碳酸钙是强电解质,故A错误;
B.虽然碳酸钙的溶解度很小,但溶解的碳酸钙能全部电离,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所以碳酸钙是强电解质,故B正确;
C.氯气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所以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氨气的水溶液能导电,能电离出阴阳离子的是一水合氨而不是氨气,所以氨气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
D.水难电离,但能电离出阴阳离子,只是电离程度很小,所以水是弱电解质,水中离子浓度较小,导致其导电能力较小,故D错误;
故选B.
(2012秋•上海月考)下列有关室温时电解质溶液的叙述可能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同浓度、同体积的强酸与强碱溶液混合后,如果酸中氢离子和碱中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则二者恰好反应,溶液呈中性,故A正确;
B.如果pH=a的强酸与pH=b的碱等体积混合后,如果酸中氢离子和碱中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则二者恰好反应,溶液呈中性,故B正确;
C.加水稀释醋酸促进醋酸电离,但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溶液的pH增大,故C错误;
D.硫酸钡是难溶物,在水溶液里存在溶解平衡,向溶液中加入硫酸钠,硫酸根离子浓度增大,则抑制硫酸钡溶解,故D错误;
故选:AB.
(2012秋•柳南区校级月考)电导仪测得液态BrF3具有微弱的导电性.表示BrF3(液)中有阴、阳离子X和Y存在.X和Y也存在于BrF2SbF4、KBrF4、(BrF2)SnF6等化合物中,则X、Y的化学式分别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BrF2SbF4、KBrF4、(BrF2)SnF6等化合物的电离方程式分别是:BrF2SbF4=BrF2++SbF4-、KBrF4=K++BrF4-、(BrF2)2SnF6=2BrF2++SnF6-,
说明BrF2+、BrF4-、SnF4-、SnF6-是稳定存在的离子,
电导仪测得液态BrF3具有微弱的导电性,说明BrF3能发生电离且电离与弱电解质水的电离相似.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水的电离得,
BrF3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稳定的离子BrF4-、BrF2+,
故选B.
下列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的Cl-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氯酸钾是由氯酸根离子和钾离子构成的,所以氯酸钾在水溶液里能电离出氯酸根离子和钠离子,则溶液中不含自由移动的氯离子,故A错误;
B.KCl溶液是由氯离子和钾离子构成的,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能电离出氯离子和钾离子,所以KCl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氯离子,故B正确;
C.氯气是由氯气分子构成的,所以不含自由移动的氯离子,故C错误;
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但氯化钠晶体中不含自由移动的氯离子,故D错误;
故选:B.
(2015秋•宣城校级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二氧化碳在水溶液中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导电,二氧化碳自身不能电离,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
B.氯化钠在溶液中可以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氯化钠的电离不需要电流,故B错误;
C.硫酸钡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硫酸钡完全电离,则硫酸钡为强电解质,故C正确;
D.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与温度有关,而与浓度大小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2014秋•滕州市校级期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氯化钠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无须通电,通电是电解氯化钠溶液,产物为氢氧化钠和氢气和氯气,故A错误;
B.硫酸氢钠是盐,但在水中能电离出氢离子,故B错误;
C.强电解质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硫酸钡属于强电解质,虽在水溶液中很难溶解,但溶于水的部分能完全电离,故C正确;
D.二氧化碳溶于水后,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但电离出阴阳离子的是碳酸,不是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C.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氯化钠溶液中本身存在钠离子和氯离子,其电离过程不需要电流作用,故A错误;
B、溶于水后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硫酸氢钠溶于水后能电离出氢离子,属于盐类,故B正确;
C、硫酸钡难溶于水,但是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C正确;
D、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不是本身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BC.
下列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Cl-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
A.KClO3固体只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才可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钾离子和氯酸根离子.故A错误;
B.Cl2是单质,只有分子,没有离子.故B错误;
C.HCl只有在水溶液中,才可电离出自由移动的H+和Cl-,HCl气体只有分子.故C错误;
D.KCl在水溶液中,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钾离子和氯离子,电离方程式为:KCl=K++Cl-.故D正确;
故选:D.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电解质导电的条件是水溶液或熔融状态,HCl在水溶液中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所以氯化氢属于电解质,故A错误;
B.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的导电性越强,自由移动离子数目多的电解质溶液,离子浓度不一定大,则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强,故B正确;
C.电解质自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能够电离使溶液导电,碳酸为电解质,而二氧化碳为非电解质,故C错误;
D.NaHSO4在水溶液中电离成Na+、H+、SO42-,而在熔融状态下电离产生Na+和HSO4-两种离子,故D错误;
故选B.
下列四种溶质溶于水后,所得溶液中,没有溶质分子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NaOH属于强碱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所以不存在溶质分子,故A正确;
B、NH4OH属于弱碱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所以存在溶质分子,故B错误;
C、醋酸属于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所以存在溶质分子,故C错误;
D、二氧化硫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属于弱酸,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所以存在溶质分子,故D错误;
故选:A.
下列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氯离子的是( )
①食盐溶液 ②氯酸钾 ③氯水 ④HCl气体 ⑤液氯.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食盐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故①正确;
②氯酸钾中含有氯酸根离子,氯酸根离子不能拆,故②错误;
③氯水中含有氢离子、氯离子、次氯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故③正确;
④氯化氢中只含有氯化氢分子,没有自由移动氯离子,故④错误;
⑤液氯中只含有氯气分子,没有自由移动氯离子,故⑤错误.
故选A.
[选做题](1)人们对酸碱的认识,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目前中学课本中的酸碱理论是1889年阿仑尼乌斯(Arrhenius)提出的电离理论.
①1905年富兰克林(FranKlin)深入研究了水和液氨的相似性,把阿仑尼乌斯以水为溶剂的个别现象,推广到任何溶剂,提出了酸碱溶剂理论.溶剂理论认为:凡能电离而产生溶剂正离子的物质为酸,凡能电离而产生溶剂负离子的物质为碱.试写出液氨自身电离的方程式:______.
②1923年丹麦化学家布朗斯特(Bronsted)和英国化学家劳莱(Lowey)提出质子理论.凡是能够释放质子(氢离子)任何含氢原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酸;凡是能够与质子(氢离子)结合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
按质子理论:下列粒子在水溶液既可以看作酸又可看碱的是______.
A、H2O B、NH4+ C、OH- D、HCO3- E、CH3COO- F、Cl-
③1923年路易斯(Lewis)提出广义的酸碱概念.凡是能给出电子对而形成化学键的物质都是碱;凡是能够和电子对结合的物质都是酸.
酸(电子对接受体)+碱(电子对给予体)→反应产物,如:H++OH-→H2O.
试指出下列两个反应中的酸或碱:
(Ⅰ)H3BO3+H2O H++B(OH)4-,该反应中的碱是______(填H3BO3或H2O);
(Ⅱ)NaH+H2O═NaOH+H2↑,该反应中的酸是______(填NaH 或H2O).
(2)已知A元素原子的K、L层电子数之和比M、L层电子数之和多一个电子;B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占有9个轨道,且有1个未成对电子;C元素原子核外3p亚层中3个轨道还需5个电子才能达到全充满.D元素只有两个电子层,且最高化合价与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E原子半径最小;F元素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nnPn+1.按要求填写
①B的电子排布式是:______,A、B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晶体类型是______.
②D元素单质的晶体类型是______,C单质的制备方法是:______.
③E和F形成的化合物空间构型为______,该物质比D与E形成的化合物更容易液化的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①水分子电离出水合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利用类比法,液氨自身电离的方程式2NH3=NH4++NH2-.
故答案为:2NH3=NH4++NH2-.
②根据质子理论分析,电离出氢离子的是酸,结合氢离子的是碱;
A、H2O D、HCO3- 既能电离出氢离子,又能结合氢离子,所以既可以看作酸又可看作碱;
B、NH4+ 能电离出氢离子,所以是酸;
C、OH-、E、CH3COO-、F、Cl- 能结合氢离子,所以是碱.
故答案为:A D.
③根据广义酸碱概念分析,凡是能给出电子对而形成化学键的物质都是碱;凡是能够和电子对结合的物质都是酸;
(Ⅰ)H3BO3+H2O H++B(OH)4-,该反应中给出电子对而形成化学键的物质H2O,所以该反应中的碱是H2O.
故答案为:H2O.
(Ⅱ)NaH+H2O═NaOH+H2↑,该反应中和电子对结合的物质H2O,所以水是酸.
故答案为:H2O.
(2)根据题意知,A元素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7个电子,所以A是Na;B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占有9个轨道,且有1个未成对电子,由此判断B是Cl;C元素原子核外3p亚层中3个轨道还需5个电子才能达到全充满,所以C元素的3P亚层有1个电子,所以C是Al;D元素只有两个电子层,且最高化合价与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其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8,所以D是C;E原子半径最小,所以E是H;F元素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nnPn+1,S能级最多排2个电子,故n是2,所以F元素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3,所以是N.
①通过以上分析知,B是Cl,所以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5;A是Na,B是Cl,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离子键,所以是离子晶体;
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5; 离子晶体.
②D是C元素,碳单质的晶体类型是原子晶体;C单质是Al,活泼金属采用电解法冶炼.
故答案为:原子晶体; 电解法.
③E是H元素,F是N元素,所以形成的化合物是NH3,NH3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型;NH3分子间能形成氢键,所以容易液化.
故答案为:三角锥型; E和F形成的化合物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下列溶液中不存在氯离子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氯水中含有HCl,发生HCl═H++Cl-,存在氯离子,故A不选;
B.氯化钠溶液中发生NaCl═Na++Cl-,存在氯离子,故B不选;
C.漂白粉溶液中含有CaCl2,发生CaCl2═Ca2++2Cl-,存在氯离子,故C不选;
D.氯酸钾溶液中氯酸钾电离生成钾离子和氯酸跟离子,发生KClO3═K++ClO3-,不存在氯离子,故D选;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