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 共26089题
在熔融状态下,lmol NaHSO4完全电离出的阳离子数目为2A(判断对错)
正确答案
错误
解析
解:NaHSO4在熔融状态下只断裂离子键,NaHSO4在熔融状态下的电离方程式是:NaHSO4═Na++HSO4-,lmol NaHSO4完全电离出的阳离子数目为A,故答案为:错误.
判断下列各组化合物的水溶液,酸性较强的一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H3PO4和HNO3均为酸,NaOH和KOH均为强碱,Ca(OH)2为中强碱,Al(OH)3和Mg(OH)2为不溶性碱,
显然酸溶液中的H+较多,酸溶液的酸性大于碱溶液的酸性,
所以酸性最强的是H3PO4和HNO3,
故选A.
在测定液态BrF3导电性时发现,20℃时导电性很强,其他实验证实存在一系列有明显离子化合物倾向的盐类,如KBrF4,(BrF2)2SnF6等,由此推测液态BrF3电离时的阳、阴离子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KBrF4、(BrF2)2SnF6等物质都是具有明显离子化合物倾向的盐知.它们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其电离方程式分别是:KBrF4=K++BrF4-、(BrF2)2SnF6=2BrF2++SnF6-,
说明BrF4-、BrF2+是稳定存在的离子,所以BrF3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稳定的离子BrF4-、BrF2+,
故选A.
(2015秋•福建期末)下列过程不需要通电就能进行的是①电离②电解③电镀④电化学腐蚀(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电离是将电解质溶于水而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所以不需通电;
而电解、电镀以及电冶金,都是利用电解池反应,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所以电解、电镀都需要外加电源即通电;
电化学腐蚀原理为原电池原理,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不需要通电,
故选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为酸,而电离出氢离子的不一定是酸,如硫酸氢钠、亚硫酸氢钠等,故A错误;
B.温度和压强影响气体的体积,适当改变温度和压强后,即便不是在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的体积也可以为22.4L,故B错误;
C.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加热可制取氢氧化铁胶体,而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得到的是氢氧化铁沉淀,故C错误;
D.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故D正确;
故选D.
25℃时,pH=2的HCl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25℃时,pH=2的HCl溶液中,氢离子浓度=10-pH=0.01mol/L,酸性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等于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即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
mol/L=10-12mol/L,
故选:B.
现有:①0.1mol•L-1醋酸溶液,②0.1mol•L-1盐酸,③pH=1的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使体积变为原来的10倍.对于稀释前后溶液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说明:pH=-lgc(H+)](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盐酸是强酸,能完全电离,0.1mol/L盐酸,pH=1,醋酸是弱酸,不能完全电离,0.1mol/L醋酸,pH>1,即pH:①>②=③,故A正确;
B.酸稀释后,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会减小,0.1mol/L盐酸溶液稀释后,pH=2;pH=1的醋酸溶液的浓度大于0.1mol/L醋酸溶液,稀释后pH=1的醋酸溶液的更小,即pH顺序是②>①>③,故B错误;
C.醋酸是弱酸,不能完全电离,pH=1的醋酸溶液其浓度大于0.1mol/L,所以稀释前,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③>①=②,故C正确;
D.稀释醋酸酸溶液,会促进其电离,所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③>②>①,故D错误;
故选BD.
下列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Cl-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氯酸钾固体中含有氯酸根离子,且不能自由移动,故A不选;
B.液氯是氯气的液态,只含氯气分子,所以不含自由移动的氯离子,故B不选;
C.氯化氢气体中存在氯化氢分子,所以不含自由移动的氯离子,故C不选;
D.氯化钾溶液中,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氯化钾电离出自由移动的氯离子和钾离子,所以含有自由移动的氯离子,故D选;
故选D.
实验证明,纯硫酸的导电性显著强于纯水.又知液态纯酸都像水那样进行自身电离(H2O+H2O⇌H3O++OH-)而建立平衡,且在一定温度下都有各自的离子积常数.据此回答:
(1)纯硫酸在液态时自身电离方程式是______.
(2)25℃时,液态纯硫酸的离子积常数K(H2SO4)______1×10-14(填“>”“<”或“=”)
(3)已知Ksp[Cu(OH)2]=2×10-20,要使0.2mol/L溶液中的Cu2+沉淀较为完全(使Cu2+浓度降低至原来的千分之一),则应向溶液里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pH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根据水的自身电离方程式,可以得出:纯硫酸在液态时自身电离方程式是2H2SO4,⇌H3SO4++HSO4-,故答案为:2H2SO4,⇌H3SO4++HSO4-;
(2)纯硫酸的导电性显著强于纯水,所以25℃时,液态纯硫酸的离子积常数K(H2SO4)>1×10-14,故答案为:>;
(3)Cu2+沉淀较为完全是的浓度为=2×10-4mol/L,
则c(OH-)=mol/L═10-8mol/L,
则c(H+)=mol/L=10-6mol/L,
所以pH=-lg(10-6)=6,故答案为:6.
下列单质或化合物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NaHSO4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2-溶液呈酸性,故A错误;
B.氢氟酸能和二氧化硅发生SiO2+4HF═SiF4↑+2H2O,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常用此反应在玻璃上刻字;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硅发生2NaOH+SiO2═Na2SiO3+H2O,实验室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其原因是玻璃中的SiO2与NaOH反应,生成具有粘性的Na2SiO3,会粘住瓶塞,故B错误;
C.NO2与水反应为3NO2+H2O═2HNO3+NO,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由NO2中+4价升高为HNO3中+5价,由NO2中+4价降低为NO中+2价,NO2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故C正确;
D.氯气具有强氧化性,金属铁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氯气和金属反应生成高价金属,能将铁氧化成+3价的铁,氯气和金属铁反应的产物是氯化铁,Cl2与铁粉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Cl2FeCl3,故D错误;
故选C.
在MgCl2、KCl、K2SO4三种盐的混合溶液中含有0.6mol K+、0.1mol Mg2+、0.4mol Cl-,则该溶液中含SO42-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溶液中阴离子和阳离子的正负电荷总数相等,即1×n(K+)+2×n( Mg2+)=1×n(Cl-)+2×n(SO42-),
所以1×0.6mo+2×0.1mol=1×0.4mol+2n(SO42-),
解得n(SO42-)=0.2mol,
故选B.
已知次碘酸(HIO)既能和酸又能和碱发生中和反应.它与盐酸发生反应将生成(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HIO既能和酸又能和碱发生中和反应,即:HIO发生如下电离:H++IO-⇌HIO⇌I++OH-,当次碘酸和盐酸反应时,次碘酸呈碱式电离生成碘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所以次碘酸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碘和水,故选A.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在水分子作用下电离出阴阳离子,故A错误;
B.强电解质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硫酸钡属于强电解质,虽在水溶液中很难溶解,但溶于水的部分能完全电离,故B正确;
C.溶于水后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是酸,故C错误;
D.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导电,电离出阴阳离子的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B.
向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CH3Cl为非电解质,在溶液中不能电离出氯离子,所以不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故A错误;
B.NaCl为电解质,在溶液中能电离出氯离子,所以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故B正确;
C.KClO3在溶液中电离出钾离子、氯酸根离子,不会电离出氯离子,所以加入硝酸银溶液后不会生成AgCl沉淀,故C错误;
D.CCl4为非电解质,在溶液中不能电离出氯离子,所以不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故D错误;
故选B.
在电解质溶液中,一定相等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可以是带一个电荷,也可以带两个电荷或三个电荷,根据整个电解质溶液呈中性,则阳离子和阴离子数目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
B、整个电解质溶液呈中性,存在电荷守恒,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一定和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故B正确;
C、阴、阳离子的质量不一定相等,如氯化钠溶液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的质量不等,故C错误;
D、溶液呈中性,存在电荷守恒,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一定和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但是每个阳离子与每个阴离子所带的电荷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