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与图中相对应的叙述是(  )

A由图甲表示的反应速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可知该反应的△H>0

B图乙表示pH相同的盐酸与醋酸中分别加入水后溶液pH的变化,其中曲线a对应的是醋酸

C图丙表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且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焓变

D图丁表示向Na2CO3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生成CO2与所加盐酸物质的量的关系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正反应△H<0,故A错误;

B.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电离,稀释相同的倍数,醋酸pH变化小于盐酸,所以曲线a对应的是醋酸,故B正确;

C.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则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催化剂能改变活化能,但不改变焓变,故C错误;

D.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H2O+CO2↑,所以开始时没有气体生成,当碳酸钠完全转化为碳酸氢钠时再加入稀盐酸产生二氧化碳,其图象为,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常温下,某一元酸HA溶液的PH为b,且有n(A-):n(HA)=1:99.某一元强碱溶液PH为a.若将1体积的此强碱溶液与10体积的HA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则a与b之和为(  )

A15

B16

C17

D18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常温下,某一元酸HA溶液的pH为b,c(H+)=10-bmol/L,根据n(A-):n(HA)=1:99可知溶液中c(HA)=99c(A-),则溶液中溶质HA的浓度为c(HA)=100c(H+)=10-b+2mol/L;某一元强碱溶液的pH为a,则该一元强碱溶液的浓度为10a-14mol/L,

若将1体积的此强碱溶液与10体积的HA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则n(酸)=n(碱),即:10-b+2mol/L×10=10a-14mol/L×1,

解得:a+b=17,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已知0.1mol•L-1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要使溶液中的值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①加少量烧碱溶液 ②升高温度 ③加少量冰醋酸 ④加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①=,加少量烧碱溶液,溶液的酸性减弱,使醋酸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c(CH3COO-)增大,值减小,故①错误;

②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吸热的,升高温度促进电离,溶液中c(H+)增大,c(CH3COOH)降低,值增大,故②正确;

=,加少量冰醋酸,使醋酸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c(CH3COO-)增大,值减小,故③错误;

=,加水促进电离,溶液中n(H+)增大,n(CH3COOH)降低,值增大,故④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一定温度下,向10ml 0.1mol/L的醋酸溶液和10ml 0.1mol/L的盐酸中投入足量相同大小的锌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起始速率相等

B生成的H2质量相等

C原溶液的pH相等

D盐酸生成的H2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醋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小于盐酸,反应速率与离子浓度成正比,所以反应开始时盐酸反应速率大于醋酸,故A错误;

B.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和醋酸,与足量锌反应,生成氢气的量与酸的物质的量成正比,两种酸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故B正确;

C.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和盐酸,醋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小于盐酸,所以醋酸的pH大于盐酸,故C错误;

D.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和醋酸,与足量锌反应,生成氢气的量与酸的物质的量成正比,两种酸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常温时,下列事实不能证明醋酸是弱酸的是(  )

A测得醋酸钠溶液的pH>7

B测得0.1mol/L醋酸溶液的pH=3.3

C将pH=1的醋酸溶液稀释1000倍,测得pH<4

D将等浓度、等体积的醋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恰好中和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常温下,测得醋酸钠溶液的pH>7,说明醋酸钠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可证明醋酸为弱酸,故A不选;

B.常温下,测得0.1 mol/L醋酸溶液的pH=3.3,说明醋酸没有完全电离,可证明醋酸为弱酸,故B不选;

C.常温下,将pH=1的醋酸溶液稀释1000倍,测得pH<4,说明加水稀释促进电离,如为强酸,稀释后pH=4,可证明为弱酸,故C不选;

D.醋酸为一元酸,氢氧化钠为一元碱,等浓度、等体积二者恰好反应,不能证明醋酸为弱酸,故D选.

故选D.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2012•天元区校级三模)草酸(H2C2O4)是一种二元弱酸,主要用作还原剂和漂白剂.草酸的盐可用作碱土金属离子的广谱沉淀剂.

(1)40℃时将一定体积的0.1mol/L H2C2O4溶液与一定体积0.01mol/L酸性KMnO4溶液混合,分别完成了下表中①②组实验,请填写表中空格.

写出上述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其中②组实验中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 NA

(2)用甲基橙作指示剂,通过酸碱滴定可测定草酸溶液浓度.甲基橙是一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甲基橙(用化学式HIn表示)本身就是一种有机弱酸,其电离方程式为:HIn═H++In-,其变色情况为:pH<3.1显红色,3.1<pH<4.4显橙色,pH>4.4显黄色.则酸根离子In-的颜色是______.甲基橙的酸性与草酸相比,______(填前者强、前者弱、十分接近、无法判断).

(3)常温下有pH均为3的盐酸和草酸溶液各10ml,加水稀释,在答题卷上画出稀释过程中[两种溶液中c(H+)变化趋势的示意图,并作必要的标注.

(4)常温下MgC2O4的Ksp=8.1×10-6,已知当溶液中某离子的浓度≤10-5mol/L时可认为该离子已沉淀完全.现为了沉淀100mL 0.1mol/L MgCl2溶液中的Mg2+,加入100mL 1mol/L的(NH42C2O4溶液,Mg2+______(填“是”或“否”)已沉淀完全.

正确答案

40s

6H++2 MnO4-+5H2C2O4═10CO2+2Mn2++8H2O

2×10-3

黄色

前者弱

解析

解:(1)反应速率与温度、浓度都成正比,二者的温度和浓度都相等,则反应速率相等,则反应速率相等,则褪色时间相等,酸性高锰酸钾和草酸反应生成锰离子、二氧化碳和水,离子反应方程式为:6H++2 MnO4-+5H2C2O4═10CO2+2Mn2++8H2O,因为等体积两者反应高锰酸钾不足,所以根据高锰酸钾求电子转移,

2 MnO4-~10 NA,所以0.01mol/L×20ml×10-3=2×10-4mol,即转移电子数为:2×10-4×10 NA=2×10-3 NA

故答案为:40s;6H++2 MnO4-+5H2C2O4═10CO2+2Mn2++8H2O;2×10-3; 

(2)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3.1~4.4,小于3.1时显红色,大于4.4时显黄色,根据甲基橙的电离方程式可知,当溶液碱性增强时平衡是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所以该酸根的颜色是显黄色的,因为草酸钠溶液水解显碱性,此时甲基橙显黄色,若草酸的酸性弱于甲基橙的,则在草酸溶液中甲基橙显黄色,所以通过颜色的变化无法判断滴定终点,因此草酸的酸性要强于甲基橙的,这样在滴定过程中颜色才能发生变化,

故答案为:黄色;前者弱;

(3)盐酸是强酸,草酸是弱酸,存在电离平衡,所以在稀释过程中盐酸中氢离子的浓度始终小于草酸中氢离子的浓度.但当无限稀释时二者的PH均要无限接近7,所以其图象为,故答案为:

(4)100mL 0.1mol/LMgCl2溶液中的Mg2+的物质的量是0.01mol,100 mL0.1 mol/L的(NH42C2O4溶液的物质的量也是0.01mol,即二者恰好反应.根据溶解平衡MgC2O4(s)⇌Mg2+(aq)+C2O42-(aq)可知c(Mg2+)•c(C2O42-)=Ksp=8.1×10-5,因为c(Mg2+)=c(C2O42-),所以c(Mg2+)=(8.1×10-5-1/2=9×10-3 mol/L>10-5 mol/L,故Mg2+未沉淀完全,故答案为: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重庆校级期中)下列事实中,能证实一元酸HR是弱电解质的是(  )

AHR溶液和KCl溶液不发生反应

B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C0.1 mol•L-1 的HR溶液中c(R- )=0.01 mol•L-1

DHR属于共价化合物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不能判断HR为弱电解质,故A错误;

B、溶解性与无电解质的强弱无关,故B错误;

C、0.1 mol•L-1 的HR溶液中c(R- )=0.01 mol•L-1,说明HR不能完全电离,说明HR为弱电解质,故C正确;

D、电解质的强弱电解质与化合物的类型无直接关系,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在一定温度下,用蒸馏水稀释醋酸溶液,随着醋酸浓度的降低,下列始终保持增大趋势的量的是(  )

Ac(H+

BH+个数

CCH3COOH分子数

Dc(H+)/c(CH3COOH)

正确答案

B,D

解析

解:A.在稀释过程中,溶液的体积增大,氢离子的浓度减小,故A错误;

B.弱电解质越稀,电离度越大,即电离出的氢离子数越多,故B正确;

C.弱电解质越稀,电离度越大,平衡向右移动,CH3COOH分子数减少,故C错误;

D.加水稀释,促进电离,n(CH3COO-)、n(H+)增大,n(CH3COOH)减小,则c(H+)/c(CH3COOH)增大,故D正确;

故选:B、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邛崃市校级期中)已知0.1mol/L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要使溶液中值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少量烧碱固体

B升高温度

C加少量冰醋酸

D加CH3COONa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加入烧碱固体,反应生成CH3COO-,c(H+)减小,由于CH3COO-对CH3COOH的电离起到抑制作用,则c(H+)/c(CH3COOH)值减小,故A错误;

B.弱电解质的电离为吸热过程,加热促进电离,则c(H+)/c(CH3COOH)值增大,故B正确;

C.加少量冰醋酸,醋酸浓度增大,弱电解质的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则c(H+)/c(CH3COOH)值减小,故C错误;

D.加CH3COONa,由于CH3COO-对CH3COOH的电离起到抑制作用,则c(H+)/c(CH3COOH)值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常温下有下列四种溶液:

已知该温度下醋酸的电离平稀常数Ka=1.8×10-5.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④的标准液滴定③宜选用______(填“石蕊”、“酚酞”或“四基橙”)作为指示剂.

(2)将②③④三种溶液分别加水稀释10倍,pH变化最小的是______(用序号表示),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方法是______

(3)在溶液①中加入少量镁粉,可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4)取适量溶液③滴定20mL溶液④,滴定曲线如图所示,则a点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______.若b点时消耗③的体积为V mL,则V______(填“>”、“<”或“=”)20.

正确答案

解:(1)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醋酸时,醋酸钠是强碱弱酸盐,醋酸根离子水解而使醋酸钠溶液呈碱性,酚酞试液的pH变色范围为:8-10,所以要选取酚酞作指示剂,故答案为:酚酞;

(2)酸或碱稀释时溶液的pH发生变化,强酸或强碱溶液的pH变化大,稀释过程中,促进弱电解质电离,所以弱酸或弱碱溶液的pH变化小,所以pH变化最小的是③,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并跟标准比色卡对比,

故答案为:③;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并跟标准比色卡对比;

(3)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铵根离子易水解生成一水合氨而使其溶液呈酸性,镁和酸反应放出热量而导致溶液温度升高,从而促进一水合氨分解,所以可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Mg+2NH4+=Mg2++2NH3↑+H2↑,

故答案为:Mg+2NH4+=Mg2++2NH3↑+H2↑;

(4)a点为等量的CH3COONa和NaOH,溶液呈碱性,醋酸根离子水解生成氢氧根离子,结合物料守恒知c(Na+)>c(OH-)>c(CH3COO-)>c(H+),b点呈中性,醋酸钠溶液是碱性,要使混合溶液呈中性,则醋酸应该稍微过量,所以V>20mL,

故答案为:c(Na+)>c(OH-)>c(CH3COO-)>c(H+);>.

解析

解:(1)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醋酸时,醋酸钠是强碱弱酸盐,醋酸根离子水解而使醋酸钠溶液呈碱性,酚酞试液的pH变色范围为:8-10,所以要选取酚酞作指示剂,故答案为:酚酞;

(2)酸或碱稀释时溶液的pH发生变化,强酸或强碱溶液的pH变化大,稀释过程中,促进弱电解质电离,所以弱酸或弱碱溶液的pH变化小,所以pH变化最小的是③,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并跟标准比色卡对比,

故答案为:③;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并跟标准比色卡对比;

(3)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铵根离子易水解生成一水合氨而使其溶液呈酸性,镁和酸反应放出热量而导致溶液温度升高,从而促进一水合氨分解,所以可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Mg+2NH4+=Mg2++2NH3↑+H2↑,

故答案为:Mg+2NH4+=Mg2++2NH3↑+H2↑;

(4)a点为等量的CH3COONa和NaOH,溶液呈碱性,醋酸根离子水解生成氢氧根离子,结合物料守恒知c(Na+)>c(OH-)>c(CH3COO-)>c(H+),b点呈中性,醋酸钠溶液是碱性,要使混合溶液呈中性,则醋酸应该稍微过量,所以V>20mL,

故答案为:c(Na+)>c(OH-)>c(CH3COO-)>c(H+);>.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温度下,相同pH的A和B两种一元酸分别加水稀释,pH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B是强酸,A是弱酸

B酸的总浓度:A>B

C如果A是强酸,则B一定是弱酸

DB酸的导电能力总是大于A酸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稀释过程中pH变化小的是弱酸,变化大的是强酸,所以A是强酸,B是弱酸,故A错误;

B.pH相同的强弱酸,弱酸的浓度大于强酸,A是强酸,B是弱酸,所以酸的总浓度B>A,故B错误;

C.pH相同的酸稀释过程中,A的pH变化较大,B的较小,如果A、B都是强酸,A、B的pH变化应该相同,实际上A的变化大于A,所以B一定是弱酸,故C正确;

D.当pH相同时两种酸的导电能力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常温下,0.1mol•L-1某一元酸(HA)溶液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一元酸溶液的pH=1

B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10-11mol•L-1

C该溶液中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10-22

D用pH=11的NaOH溶液V1L与V2L0.1 mol•L-1该一元酸(HA)溶液混合,若混合溶液的pH=7,则V1<V2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常温下,0.1mol•L-1某一元酸(HA)溶液中mol/L结合c(H+)×c(OH-)=10-14可知,溶液中氢离子浓度==10-8mol/L,所以c(H+)=0.001mol/L,氢离子浓度小于酸浓度,所以该酸是弱酸,溶液的PH=3,故A错误;

B.酸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等于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所以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10-11mol•L-1,故B正确;

C.温度不变,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所以该溶液中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10-14,故C错误;

D.pH=11的NaOH溶液中氢氧化钠的浓度=0.001mol/L,氢氧化钠是强碱,HA是弱酸,假设HA是强酸,则NaOH和HA的体积之比为100:1,实际上HA是弱酸,要使混合溶液呈中性则NaOH与HA体积之比小于100:1,但仍然存在V1>V2 ,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用水稀释0.1mol/L一元弱酸HX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增大的是(  )

Ac(H+

Bc(X-

C

D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用水稀释0.1mol/L一元弱酸HX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HX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则溶液中n(X-)、n(H+)增大,由于溶液体积增大的幅度大于n(X-)、n(H+)增大幅度,所以溶液中c(X-)、c(H+)都减小,故A、B错误;

稀释后溶液中n(X-)、n(H+)增大,溶液的体积相同,则的比值增大,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浓度均为0.1mol/L的三种溶液:①氨水②盐酸③氯化铵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  )

APH由大到小的顺序:②>③>①

B水电离的C(H+):③>①>②

CC(NH4+):③>①

D①②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C(H+)>C(OH-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浓度相同的三种溶液,①氨水为弱碱,溶液的pH>7,②盐酸为强酸,溶液的pH最小,③氯化铵强酸弱碱盐,其溶液的pH<7,但大于②的pH,所以三种溶液的pH大小为:①>③>②,故A错误;

B.氨水和盐酸都抑制了是的电离,盐酸为强酸,抑制程度大于氨水,则盐酸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小于氨水;氯化铵溶液中,铵根离子部分水解,促进了水的电离,所以三种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大小为:③>①>②,故B正确;

C.氯化铵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后产生大量的NH4+,氨水为弱电解质只有少量的NH4+产生,则c(NH4+)为③>①,故C正确;

D.①②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铵,铵根离子部分水解,溶液显示酸性,则c(H+)>c(OH-),故D正确;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正确判断是(  )

A由0.1mol/l一元碱HA溶液的pH=3,可推知NaA溶液存在A-+H2O⇌HA+OH-

B在pH=0的溶液中,Na+、NO3-、SO32-、K+可以大量共存

C由0.1 mol/l一元碱BOH溶液的pH=10,可推知BOH溶液存在BOH=B++OH-

D在pH=12的溶液中,K+、CL-、HCO3-、Na+可以大量共存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由0.1mol/l一元酸HA溶液的pH=3,说明HA是弱酸,所以NaA是强碱弱酸盐,存在A-+H2O⇌HA+OH-,故A正确;

B、在pH=0的溶液是强酸溶液,溶液中氢离子和NO3-、SO32-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三者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0.1 mol/l一元碱BOH溶液的pH=10,说明BOH是弱碱,BOH溶液存在BOH⇌B++OH-,故C错误;

D、在pH=12的溶液为碱性溶液,HCO3-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A.

下一知识点 : 电化学基础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