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某病人以颅高压收住入院,对该病人处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头痛、烦躁、应用镇静止痛剂
B.抽搐者用抗癫痫药
C.呕吐频繁者暂禁食,用脱水剂
D.昏迷,痰多者可行气管切开吸痰
E.便秘者用肥皂水高压灌肠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关于内存变量的调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等于原来关系中的元组个数
B. 大于原来关系中的元组个数
C. 小于原来关系中的元组个数
D. 不能确定元组个数

正确答案

A

解析

投影是从关系中指定若干个属性组成新的关系,是从列的角度进行的运算,相当于对关系进行垂直分解,与元组个数无关,产生的新关系元组个数与原来关系中的元组个数相等。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关于结核菌素试验,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检出结核病

BHIV感染后可强阳性,结核病越重越易呈强阳性

C Ⅲ型变态反应

D检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E人体对外来物质的非特异性反应

正确答案

D

解析

用于诊断结核菌感染所致IV型超敏反应的皮肤试验。结核菌素皮肤反应是迟发型细胞超敏反应。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能够对纱布有吸附性而致药效降低的消毒剂为

A乙醇

B苯扎溴铵

C消毒灵

D戊二醛

E碘伏

正确答案

B

解析

此题属于识记类考题,比较简单。苯扎溴铵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类广谱杀菌剂,能与蛋白质迅速结合,遇有血、棉花、纤维素和有机物时,作用显著降低。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者,男性,50岁。阑尾切除术后5天,体温38.8°C,诉伤口疼痛,无咳嗽,应首先考虑为

A肺不张

B肺炎

C伤口裂开

D伤口缝线反应

E伤口感染

正确答案

E

解析

此题属于临床基础类考题,属于比较简单题目。无咳嗽即可排除肺不张、肺炎,伤口缝线反应不会发热至38.8℃,故可诊断为伤口感染。故选E。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者男,74岁,因为膀胱癌住院手术,术后接受顺铂化疗在给药后,护士遵医嘱给患者输入大量液体急性水化,此做法是为了防止药物对患者产生

A骨髓抑制

B肾功能损害

C胃肠道反应

D神经毒性

E肝功能损害

正确答案

B

解析

此题属于基础类考题,属于简单题目。大剂量顺铂(PDD)对多种实体肿瘤有效,常用于治疗头颈部癌、肺癌、食管癌、卵巢癌和宫颈癌等,疗程为每4周一次,化疗的剂量是80〜120mg/m2。大剂量顺铂化疗常引起肾功能损害,肝脏毒性,胃肠道反应以及神经、骨髓毒性。其中,在无水、无利尿措施时肾毒性发生率为100%。给患者输入大量液体,急性水化可以缩短顺铂的血浆浓度半衰期、增加顺铂在肾脏的清除率。机理为:水化可不改变顺铂血药浓度及尿液顺铂排泄量,同时降低尿中顺铂浓度,减少与肾小管细胞结合,从而减少顺铂肾脏毒性。故答案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最常出现ANCA(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的肾病是

A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B急性肾小球肾炎

C狼疮肾炎

D急性间质性肾炎

E急性肾小管坏死

正确答案

A

解析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中的III型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常阳性。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医学伦理学属于

A描述伦理学

B境遇伦理学

C规范伦理学

D元伦理学

E生态伦理学

正确答案

C

解析

医学伦理学的三大特征:实践性、继承性、时代性。属于规范伦理学。本题考查伦理学的划分,医学伦理学属于规范伦理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女,32岁。发热伴寒战3天,肉眼血尿1天,无尿频、尿痛。査体:右肾区叩痛(+)。尿常规:蛋白 (+),RBC 30~40/HP。WBC 20~30/HP,管型 3-5/LP。其管型最可能是

A透明管型

B蜡样管型

C白细胞管型

D颗粒管型

E上皮细胞管型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管型尿。患者发热寒战3天、肉眼血尿、无尿频、尿痛,右肾区叩痛,尿常规有白细胞、红细胞,提示可能为急性肾盂肾炎,因此最可能为白细胞管型。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为了检验某溴代烃中的溴元素,现进行如下操作,其中合理的是(  )

A取溴代烃少许,加入AgNO3溶液

B取溴代烃少许与NaOH水溶液共热,然后加入AgNO3溶液

C取溴代烃少许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后,加入稀硝酸酸化后,再加入AgNO3溶液

D取溴代烃少许与NaOH水溶液共热后,加入稀硝酸酸化后,再加入AgNO3溶液

正确答案

C,D

解析

解:检验溴代烃中的溴元素要使溴代烃中的溴原子变为溴离子,溴代烃可以在氢氧化钠水溶液(或乙醇溶液)中反应生成溴离子,然后加入硝酸酸化,最后加入硝酸银,观察是否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A.溴代烃中不含溴离子,取溴代烃少许,加入AgNO3溶液不反应,无法检验溴原子,故A错误;

B.取溴代烃少许与NaOH水溶液共热,然后加入AgNO3溶液,氢氧化钠和硝酸银反应,水解后需加酸至酸性,故B错误;

C.溴代烃少许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后,发生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如:CH3CH2Br+NaOH CH2=CH2↑+NaBr+H2O,加入稀硝酸酸化后,再加入AgNO3溶液,Ag++Br-=AgBr↓,故C正确;

D.取溴代烃少许与NaOH溶液共热,发生卤代烃的取代反应生成醇,再加硝酸酸化,然后加AgNO3溶液,Ag++Br-=AgBr↓,故D正确;

故选C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0.5mL 1% NaOH溶液加入2mL 2%的CuSO4溶液,碱不足,则不能检验葡萄糖中的醛基,故A错误;

B.在CuSO4溶液中加入KI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和CuI,则加入苯,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苯层呈紫色,故B正确;

C.卤代烃水解后生成NaX,没有加硝酸酸化,生成的氢氧化银对卤化银的颜色产生干扰,故C错误;

D.Fe(NO32样品溶于稀H2SO4后,亚铁离子与硝酸根离子和硫酸提供的氢离子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离子,所以不能判断原物质氧化变质,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春•吉林校级月考)下面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

A溴乙烷与NaOH水溶液混合加热后,经冷却,加入硝酸银溶液有淡黄色沉淀

B淀粉在硫酸作用下水解得到葡萄糖,再加入新制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可得银镜

C检验溴乙烷消去产物中的乙烯,可将反应逸出的气体直接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D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的方法,可以检验出溴乙烷在NaOH水溶液中水解的产物有乙醇生成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溴乙烷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如检验是否生成溴离子,应在水解液中加入硝酸酸化,否则不能排除AgOH的干扰,故A错误;

B.银镜反应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应先加入碱调节溶液至碱性,否则不能生成银镜,故B错误;

C.乙醇易挥发,乙醇、乙烯均能被高锰酸钾氧化,则生成的气体可直接通入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不能检验是否有乙烯生成,故C错误;

D、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CH3COOC(CH33,该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中有3组峰,而溴乙烷是两种峰,如果通过核磁共振氢谱检出三种峰说明有乙醇生成,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绿色农药--信息素的推广使用,对环保有重要意义.有一种信息素的结构简式为CH3(CH25CH═CH(CH29CHO.下列关于检验该信息素中官能团的试剂和顺序正确的是(  )

A先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加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B先加入溴水;后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先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再加入溴水

D先加入银氨溶液;再另取该物质加入溴水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酸性高锰酸钾、溴水的氧化性很强,会把-CHO氧化成-COOH,同时C=C被高锰酸钾氧化,或被溴加成.在既有C=C又有-CHO的情况下,先检验-CHO,可用新制氢氧化铜(加热)或银氨溶液(水浴),D没有加热.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I.下列实验设计、操作或实验现象合理的是______(填序号).

A.将纤维素和硫酸混合共热后的液体,取出少许,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观察是否有砖红色沉淀生成,以证明纤维素水解生成葡萄糖

B.液态溴乙烷中加入稀NaOH溶液共煮几分钟,然后加入足量稀HNO3,再加入AgNO3溶液检验Br-的生成

C.检验甲酸中是否混有甲醛,可向样品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以中和HCOOH,再做银镜反应实验

D.分离苯和苯酚的混合液,加入适量浓溴水,过滤,即可分离

E.将铜丝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后,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铜丝恢复成原来的红色

F.提取溶解在水中的少量碘:加入酒精,振荡、静置分层后,取出有机层再分离

G.在试管中加入2mL10%的CuSO4溶液,滴入2%的NaOH溶液4~6滴,振荡后加入乙醛溶液0.5mL,加热至沸腾,证明乙醛的性质

Ⅱ.已知:①无水氯化钙可与乙醇形成难溶于水的CaCl2•6C2H5OH.

②有关有机物的沸点:

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实验室制取较多量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所示,A中放有过量乙醇、无水醋酸钠和浓硫酸,B中放有饱和碳酸钠溶液.试回答:

(1)A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反应中加入的乙醇是过量的,其目的是______

(2)若用同位素18O示踪法确定反应产物水分子中氧原子的提供者,写出能表示18O位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3)该实验中使用球形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______

(4)反应结束后D中的现象是______

(5)从B中分离出的乙酸乙酯中还含有一定量的乙醇、乙醚和水,应先加入无水氯化钙,过滤分离出______;再加入(此空从下列选项中选择)______,然后进行蒸馏,收集77℃左右的馏分,以得到较纯净的乙酸乙酯.

A  五氧化二磷    B  碱石灰    C  无水硫酸钠    D  生石灰.

正确答案

解:I.A.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是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故A错误;

B.溴乙烷水解在碱性环境下产生溴离子,加入足量的硝酸中和氢氧化钠,再加入AgNO3溶液根据产生溴化银沉淀就可以检验Br-的生成,故B正确;

C.甲酸和甲醛都含有醛基都可以发生银镜反应,故C错误;

D.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生成的2,4.6-三溴苯酚弄溶解在苯中,不能将其分开,故D错误;

E.铜丝在酒精度上灼烧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插入乙醇后将乙醇氧化为乙醛,本身被还原为铜,故E正确;

F.乙醇和水互溶不能做萃取剂,故F错误;

G.新制的氢氧化铜中氢氧化钠应该过量,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是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故G错误;

故答案为:BE.

Ⅱ.(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是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增大乙醇的用量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故答案为:

催化剂、吸水剂;促进反应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2)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的方程式:

CH3CH218OH+CH3COOH       CH3CH218OOCCH3+H2O或者CH3CH2OH+CH3CO18OH   CH3CH2OOCCH3+H218O,

故答案为:CH3CH218OH+CH3COOH CH3CH218OOCCH3+H2O或者CH3CH2OH+CH3CO18OH CH3CH2OOCCH3+H218O;

(3)混合气体中含有乙醇乙酸蒸汽,易溶于水容易发生倒吸,球型干燥管可以防止倒吸,故答案为:防止倒吸;

(4)乙酸乙酯难溶于水,密度小于水,故答案为:溶液分层,上层为无色油状液态;

(5)根据题给信息“①无水氯化钙可与乙醇形成难溶于水的CaCl2•6C2H5OH”说明加入无水氯化钙可除去乙醇,

蒸馏中加入的成分,既要考虑吸收水,又要与乙酸乙酯不反应,故答案为:C.

解析

解:I.A.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是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故A错误;

B.溴乙烷水解在碱性环境下产生溴离子,加入足量的硝酸中和氢氧化钠,再加入AgNO3溶液根据产生溴化银沉淀就可以检验Br-的生成,故B正确;

C.甲酸和甲醛都含有醛基都可以发生银镜反应,故C错误;

D.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生成的2,4.6-三溴苯酚弄溶解在苯中,不能将其分开,故D错误;

E.铜丝在酒精度上灼烧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插入乙醇后将乙醇氧化为乙醛,本身被还原为铜,故E正确;

F.乙醇和水互溶不能做萃取剂,故F错误;

G.新制的氢氧化铜中氢氧化钠应该过量,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是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故G错误;

故答案为:BE.

Ⅱ.(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是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增大乙醇的用量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故答案为:

催化剂、吸水剂;促进反应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2)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的方程式:

CH3CH218OH+CH3COOH       CH3CH218OOCCH3+H2O或者CH3CH2OH+CH3CO18OH   CH3CH2OOCCH3+H218O,

故答案为:CH3CH218OH+CH3COOH CH3CH218OOCCH3+H2O或者CH3CH2OH+CH3CO18OH CH3CH2OOCCH3+H218O;

(3)混合气体中含有乙醇乙酸蒸汽,易溶于水容易发生倒吸,球型干燥管可以防止倒吸,故答案为:防止倒吸;

(4)乙酸乙酯难溶于水,密度小于水,故答案为:溶液分层,上层为无色油状液态;

(5)根据题给信息“①无水氯化钙可与乙醇形成难溶于水的CaCl2•6C2H5OH”说明加入无水氯化钙可除去乙醇,

蒸馏中加入的成分,既要考虑吸收水,又要与乙酸乙酯不反应,故答案为: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课外活动小组对甲酸进行了如下的实验,以验证其含有醛基,并考察其化学性质,首先做了银镜反应.

(1)在甲酸进行银镜反应前,必须在其中加入一定量的______,因为______

(2)写出甲酸进行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某同学很成功的做了银镜反应,他肯定没有进行的操作______(写字母):

A、用洁净的试管;

B、在浓度为2%的NH3•H2O中滴入稍过量的浓度为2%的硝酸银;

C、用前几天配制好的银氨溶液;

D、在银氨溶液里加入稍过量的甲酸;

E、用小火对试管直接加热;

F、反应过程中,振荡试管使之充分反应.

然后,同学们对甲酸与甲醇进行了酯化反应的研究:

(4)乙装置中长导管A的作用是______

(5)写出甲酸和甲醇进行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6)选择甲装置还是乙装置好?______,原因是______

(7)实验过程中选用的药品及试剂有:浓H2SO4、甲醇、甲酸还有____________两种必备用品.

(8)一同学用装有饱和氢氧化钠的三颈瓶接收甲酸甲酯,几乎没有收集到产物,请给予合理的解释______

正确答案

解:(1)银镜反应的条件是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在甲酸进行银镜反应前,必须在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碱,可以加NaOH(Na2CO3)溶液,

故答案为:NaOH(Na2CO3)溶液;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发生;

(2)甲酸含有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发生反应HCOOH+2Ag(NH32OH (NH42CO3+2Ag↓+2NH3↑+H2O,

故答案为:HCOOH+2Ag(NH32OH (NH42CO3+2Ag↓+2NH3↑+H2O;

(3)银镜反应的条件是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的,是在新制的银氨溶液中加入少量需要检验的有机物,水浴加热,生成银镜现象,反应过程中不能震荡,试管要洁净,银氨溶液需要新制,制备方法是想硝酸银溶液中加入氨水,生成沉淀,继续加入到沉淀恰好溶解得到银氨溶液,所以成功的做了银镜反应,

A、用洁净试管使银析出均匀,故A需要;

B、在浓度为2%的NH3•H2O中滴入稍过量的浓度为2%的硝酸银,滴加试剂顺序错误,需碱过量,故B不需要;

C、久置的银氨溶液会析出氮化银、亚氨基化银等爆炸性沉淀物,易反应危险.故C不需要;

D、银镜反应需要反应的条件是碱性条件,故D不需要;

E、为得到均匀的银镜,需要用水浴加热,故E不需要;

F、为得到均匀银镜,反应过程不能震荡,故F不需要;

故答案为:BCDEF;

(4)乙装置中长导管A的作用是冷凝回流甲醇,平衡内外大气压强,

故答案为:冷凝回流甲醇,平衡内外大气压强;

(5)甲酸和甲醇进行酯化反应的历程是羧酸脱羟基醇脱氢,反应化学方程式为:HCOOH+CH3OHHCOOCH3+H2O,

故答案为:HCOOH+CH3OHHCOOCH3+H2O;

(6)甲醇是有毒的易挥发的有机物,需要密封装置中进行,所以选择乙,冷凝效果好,减少了甲醇等有毒物质对大气的污染,

故答案为:乙;冷凝效果好,减少了甲醇等有毒物质对大气的污染;

(7)甲酸和甲醇沸点低,易挥发,需用碎瓷片(沸石),为了降低了甲酸甲酯的溶解度,同时还能除去混有的甲醇和甲酸,需用饱和碳酸钠溶液,

故答案为:饱和碳酸钠溶液;碎瓷片(沸石);

(8)用装有饱和氢氧化钠的三颈瓶接收甲酸甲酯,几乎没有收集到产物,是因为甲酸甲酯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生成甲酸钠和甲醇,得不到酯,

故答案为:强碱性条件下,甲酸甲酯水解了.

解析

解:(1)银镜反应的条件是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在甲酸进行银镜反应前,必须在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碱,可以加NaOH(Na2CO3)溶液,

故答案为:NaOH(Na2CO3)溶液;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发生;

(2)甲酸含有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发生反应HCOOH+2Ag(NH32OH (NH42CO3+2Ag↓+2NH3↑+H2O,

故答案为:HCOOH+2Ag(NH32OH (NH42CO3+2Ag↓+2NH3↑+H2O;

(3)银镜反应的条件是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的,是在新制的银氨溶液中加入少量需要检验的有机物,水浴加热,生成银镜现象,反应过程中不能震荡,试管要洁净,银氨溶液需要新制,制备方法是想硝酸银溶液中加入氨水,生成沉淀,继续加入到沉淀恰好溶解得到银氨溶液,所以成功的做了银镜反应,

A、用洁净试管使银析出均匀,故A需要;

B、在浓度为2%的NH3•H2O中滴入稍过量的浓度为2%的硝酸银,滴加试剂顺序错误,需碱过量,故B不需要;

C、久置的银氨溶液会析出氮化银、亚氨基化银等爆炸性沉淀物,易反应危险.故C不需要;

D、银镜反应需要反应的条件是碱性条件,故D不需要;

E、为得到均匀的银镜,需要用水浴加热,故E不需要;

F、为得到均匀银镜,反应过程不能震荡,故F不需要;

故答案为:BCDEF;

(4)乙装置中长导管A的作用是冷凝回流甲醇,平衡内外大气压强,

故答案为:冷凝回流甲醇,平衡内外大气压强;

(5)甲酸和甲醇进行酯化反应的历程是羧酸脱羟基醇脱氢,反应化学方程式为:HCOOH+CH3OHHCOOCH3+H2O,

故答案为:HCOOH+CH3OHHCOOCH3+H2O;

(6)甲醇是有毒的易挥发的有机物,需要密封装置中进行,所以选择乙,冷凝效果好,减少了甲醇等有毒物质对大气的污染,

故答案为:乙;冷凝效果好,减少了甲醇等有毒物质对大气的污染;

(7)甲酸和甲醇沸点低,易挥发,需用碎瓷片(沸石),为了降低了甲酸甲酯的溶解度,同时还能除去混有的甲醇和甲酸,需用饱和碳酸钠溶液,

故答案为:饱和碳酸钠溶液;碎瓷片(沸石);

(8)用装有饱和氢氧化钠的三颈瓶接收甲酸甲酯,几乎没有收集到产物,是因为甲酸甲酯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生成甲酸钠和甲醇,得不到酯,

故答案为:强碱性条件下,甲酸甲酯水解了.

下一知识点 : 烃和卤代烃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认识有机化合物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