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胞的生命历程
- 共9287题
图中,A表示细胞分裂,B表示细胞分化.b~e间的所有细胞构成某种器官.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该图所示分裂是有丝分裂,染色体每复制一次,细胞就分裂一次,A错误;
B、细胞分化过程,是基因被选择性表达的过程,不可能出现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现象,B错误;
C、b~e间的所有细胞虽然是经有丝分裂产生的,染色体数目一般情况下是相同的,但也有可能由于染色体分向细胞两极时,出现差错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C错误;
D、b1~b4是分化来的同种细胞,同种细胞构成同种组织,b1~b4的所有细胞共同构成一种组织.D正确.
故选:D.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后期,细胞质的分裂发生在末期,A错误;
B、染色体复制和DNA加倍都发生在间期,B正确;
C、细胞板的出现发生在末期,纺锤体的出现发生在前期,C错误;
D、染色体数加倍发生在后期,染色单体形成在间期,D错误.
故选:B.
细胞分裂的方式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共有的特点是( )
①DNA复制 ②纺锤体出现 ③联会 ④着丝点分裂 ⑤基因重组.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都会发生DNA的复制,①正确;
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有纺锤体的出现,②正确;
③联会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③错误;
④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会发生着丝点分裂,④正确;
⑤自然情况下,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⑤错误.
故选:D.
下列各图是依据某雌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等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而作的图象、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一中细胞有丝分裂的先后顺序是______.C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的细胞名称是______.
(2)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是______,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细胞是______.这种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______条.
正确答案
解:(1)由分析可知,ABDF是有丝分裂过程,有丝分裂的先后顺序是D→B→A→F;C细胞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细胞质分配均等,因此是雌性动物的第一极体的分裂图.
(2)分析题图可知,具有染色单体的细胞是BDE;E细胞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该动物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是8条,因此正常体细胞数是4条.
故答案为:
(1)DBAF 第一极体
(2)BDE E 4
解析
解:(1)由分析可知,ABDF是有丝分裂过程,有丝分裂的先后顺序是D→B→A→F;C细胞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细胞质分配均等,因此是雌性动物的第一极体的分裂图.
(2)分析题图可知,具有染色单体的细胞是BDE;E细胞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该动物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是8条,因此正常体细胞数是4条.
故答案为:
(1)DBAF 第一极体
(2)BDE E 4
图为某动物细胞分裂图象,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甲、乙、丙细胞,丁含有两条形态不同的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A正确;
B、图中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此时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正确;
C、染色体P和Q为非同源染色体,它们所含基因在亲子代传递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若丁细胞代表次级精母细胞,如果P为X染色体,则Q是常染色体,D正确.
故选:C.
如图甲乙是某一动物(2N=4)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坐标曲线图分别表示该动物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及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而hj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所以A错误;
B、乙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对应于de段,但hj段只表示有丝分裂后期,B错误;
C、乙图可能是精子或极体形成的分裂图,C错误;
D、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可对应于曲线中的bc段,D正确.
故选:D.
下列四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图1中b是分裂期,其中前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末期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因此染色体的形态变化为细丝状→短杆状→细丝状,A正确;
B、图2中温度在b时,表示高温,该温度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变性失活,B错误;
C、图3中bc段是由于温度过高使气孔关闭,导致细胞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所以C3含量下降,而de段是由于光照强度降低,光反应减弱,C3含量升高,C错误;
D、图4中cd段变化的原因是由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是相同的,D错误.
故选:A.
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请据图回答:
(1)图1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DE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
(2)图2中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CD段.
(3)图2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细胞,①和④是______.
(4)图2中丙细胞含有______条染色单体,该细胞名称为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5)图2中丁细胞的名称为______,如果丁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一定是______.若M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其原因是发生了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图1和2表示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BC是DNA复制,一个染色体上有姐妹染色单体,所以染色体:DNA=1:2,DE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染色体,染色体:DNA=1:1.
(2)由于图1中的CD段,染色体:DNA=1:2,所以图2中丙、丁对应图1中的CD段.
(3)图2中丁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不具有同源染色体,所以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甲、乙、丙.乙细胞中的①和②组成一个染色体组,①和④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4)图2中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是初级精母细胞,含有8条染色单体.
(5)图2中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由于XY是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已分离,所以丁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一定是常染色体.M的姐妹染色单体是复制关系,所带基因应相同.如果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则说明在DNA复制时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可能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
故答案为:
(1)DNA复制 着丝点分裂
(2)丙、丁
(3)甲、乙、丙 一对同源染色体
(4)8 初级精母细胞 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且细胞质均等分裂
(5)次级精母细胞 常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基因重组)或基因突变
解析
解:(1)由图1和2表示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BC是DNA复制,一个染色体上有姐妹染色单体,所以染色体:DNA=1:2,DE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染色体,染色体:DNA=1:1.
(2)由于图1中的CD段,染色体:DNA=1:2,所以图2中丙、丁对应图1中的CD段.
(3)图2中丁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不具有同源染色体,所以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甲、乙、丙.乙细胞中的①和②组成一个染色体组,①和④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4)图2中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是初级精母细胞,含有8条染色单体.
(5)图2中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由于XY是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已分离,所以丁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一定是常染色体.M的姐妹染色单体是复制关系,所带基因应相同.如果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则说明在DNA复制时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可能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
故答案为:
(1)DNA复制 着丝点分裂
(2)丙、丁
(3)甲、乙、丙 一对同源染色体
(4)8 初级精母细胞 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且细胞质均等分裂
(5)次级精母细胞 常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基因重组)或基因突变
教材必修一108页中讲到“中期各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后期这些分离的染色体以相同的速率分别被纺锤丝拉向两极.”下面我们来完成一个实验:探究染色体的运动是否与纺锤丝有关.
(1)实验原理:秋水仙素可以抑制纺锤丝的形成,其作用迅速,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此效果可以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到.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根尖细胞,观察染色体的运动情况,可知纺锤丝与染色体运动的关系.
(2)实验材料用具:长出了根和叶的洋葱、相差显微镜(能观察活体细胞的生长、运动、增殖情况及细微结构)、切片机(能够将生物组织切成很多很薄的切片)、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抑制纺锤丝的形成)、清水、吸水纸、染色剂(其浓度不影响细胞活性)、滴管、载玻片、盖玻片、镊子.
(3)方法步骤
①切取洋葱根尖2~3mm数根,均分成两组,分别编号为A和B,用切片机将每根洋葱的根尖纵切成薄片,染色,制成临时装片.
②A组: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上少量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标本浸润在______中;
B组: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上______,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标本浸润在______.
③______,并记录结果.
(4)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若观察到______,则 染色体的运动与纺锤丝无关.
若观察到______,则 染色体的运动与纺锤丝有关.
正确答案
秋水仙素溶液
等量清水
标本浸润在清水中
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运动
A、B两组的染色体在分裂后期都向两极运动
B组的染色体在分裂后期向两极运动,A组的染色体在分裂后期不向两极运动
解析
解:(3)②实验实验目的可知,本实验需要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加秋水仙素,因此作为实验组的A组应使标本浸润在秋水仙素溶液中;而对照组的B组应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上等量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标本浸润在清水中.
③实验的观察因变量为染色体的移动情况,因此需要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运动,并记录结果.
(4)若观察到A、B两组的染色体在分裂后期都向两极运动,则染色体的运动与纺锤丝无关.
若观察到B组的染色体在分裂后期向两极运动,A组的染色体在分裂后期不向两极运动,则染色体的运动与纺锤丝有关.
故答案为:
(3)②秋水仙素溶液 等量清水 标本浸润在清水中
③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运动
(4)A、B两组的染色体在分裂后期都向两极运动
B组的染色体在分裂后期向两极运动,A组的染色体在分裂后期不向两极运动
下图1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图2是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图1中,细胞①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基因型有______.
(2)图1中细胞③的名称是______,细胞⑤中有______个DNA,可能不含X染色体的细胞是______(填序号).
(3)图2中,CD段可表示______期,细胞④应对于图2中的______段,可发生基因重组的是______段.
(4)图2中出现GH段的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图1中细胞②中基因的分离图可知,细胞①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基因型是AB、ab.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1中细胞③是次级精母细胞,细胞⑤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个DNA.细胞③④都表示次级精母细胞,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可能不含X染色体.
(3)图2中,AE表示有丝分裂,其中CD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图1细胞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应对于图2中的HI段.图2中FG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可发生基因重组的是.
(4)图2中GH段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导致子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故答案为:
(1)AB、ab
(2)次级精母细胞 8 ③④
(3)有丝分裂后期 HI FG
(4)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解析
解:(1)根据图1中细胞②中基因的分离图可知,细胞①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基因型是AB、ab.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1中细胞③是次级精母细胞,细胞⑤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个DNA.细胞③④都表示次级精母细胞,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可能不含X染色体.
(3)图2中,AE表示有丝分裂,其中CD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图1细胞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应对于图2中的HI段.图2中FG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可发生基因重组的是.
(4)图2中GH段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导致子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故答案为:
(1)AB、ab
(2)次级精母细胞 8 ③④
(3)有丝分裂后期 HI FG
(4)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图(一)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二)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象.
请据图回答:
(1)图(一)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图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
(2)图(二)中______细胞处于图(一)中的BC段,图(二)中______细胞处于图(一)中的DE段.
(3)就图(二)乙分析可知,该细胞处于______分裂的______期.
正确答案
DNA复制(或染色体复制)
着丝点分裂
乙丙
甲
减数第一次
后
解析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
(2)乙和丙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对应于图(一)的BC段;甲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只含一个DNA分子,对应于图(一)的DE段.
(3)图(二)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故答案为:
(1)DNA复制(或染色体复制) 着丝点分裂
(2)乙 丙 甲
(3)减数第一次 后
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分裂间期完成了DNA的复制,所以DNA含量加倍,但是染色体说明不变,A错误;
B、中心粒的倍增发生在分裂间期,B错误;
C、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C正确;
D、赤道面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假象的一个平面,并不存在,D错误.
故选:C.
图中A→G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的高等动物睾丸内细胞分裂图象和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细胞图象D→F属于______分裂.
(2)图中C细胞叫做______.
(3)写出图中一个D细胞经C细胞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______.
(4)图中D细胞在分裂产生配子时A和a的分离和a与a的分开分别发生在坐标G中的______、______阶段(用数字表示).
(5)图A、B、C、E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
正确答案
有丝
初级精母细胞
Ab、aB
1
3
C、E
解析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细胞图象D→F属于有丝分裂.
(2)图中C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称为初级精母细胞.
(3)根据A和C细胞中的基因组成可知,一个D细胞经C细胞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为Ab、aB.
(4)A和a这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坐标G中的1阶段;a与a这对相同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即坐标G中的3阶段.
(5)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图A、B、C、E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C、E.
故答案为:
(1)有丝
(2)初级精母细胞
(3)Ab、aB
(4)1 3
(5)C、E
下列关于高等动植物细胞周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赤道板与细胞板要区别,赤道板是指与纺锤体的中轴相垂直的平面类似地球的赤道故名赤道板,细胞板是在赤道板位置上出现的细胞结构,A错误;
B、分裂末期核仁、核膜重现,纺锤丝和染色体消失,B正确;
C、间期细胞的细胞核中染色体复制,所以DNA含量已增加一倍,C正确;
D、一个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在前,时间长占90%~95%)+分裂期(在后,时间短占5%~10%),所以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持续时间通常比分裂期的时间长,D正确.
故选:A.
图甲、乙、丙、丁分别是对四种生物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进行观察的结果(图示中的染色体只代表其状态,不表示具体数目).表中对甲、乙、丙、丁提出的假设及相应的结论中,与图示不相符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假设图甲为二倍体西瓜的体细胞,则其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其下一个时期为末期,细胞中央会出现细胞板,而且核膜和核仁会重建,A正确;
B、假设乙图为二倍体植物花粉发育成的植株的体细胞,则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为体细胞,B正确;
C、假设丙图为雄果蝇精巢中的细胞,则C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不会出现四分体,C错误;
D、假设丁图为果蝇的体细胞的2对染色体,则染色体①和②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目的,D正确.
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