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胞的生命历程
- 共9287题
图中曲线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甲、乙、丙图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图1中AB段表示分裂间期,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D点时着丝点已经分裂,因此此时的染色体数目是C点的二倍,A正确;
B、甲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数:DNA分子数=1:1,B正确;
C、图乙细胞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对应于曲线图中的BC段,甲丙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对应于曲线图中DE段,C正确;
D、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因此丙细胞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也可能会发生染色体互换(如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D错误.
故选:D.
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象,请回答:
(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该过程发生于细胞分裂的______期,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
(2)图2中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图2中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DE段.
(3)就图2乙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______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______,该细胞处于______分裂后期.
正确答案
解:(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2)图1BC段表示每条含有2个DNA分子,对应于图2中的乙、丙细胞;图1DE段表示每条含有1个DNA分子,对应于图2中的甲细胞.
(3)由以上分析可知,图2中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和8个DNA分子,因此染色体与DNA数量之比为1:2.
故答案为:
(1)DNA复制 间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2)乙、丙 甲
(3)8 1:2 减数第一次
解析
解:(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2)图1BC段表示每条含有2个DNA分子,对应于图2中的乙、丙细胞;图1DE段表示每条含有1个DNA分子,对应于图2中的甲细胞.
(3)由以上分析可知,图2中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和8个DNA分子,因此染色体与DNA数量之比为1:2.
故答案为:
(1)DNA复制 间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2)乙、丙 甲
(3)8 1:2 减数第一次
如表示雄果蝇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则图1的CD段表示着丝点分开,染色单体消失,A错误;
B、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则BC表示整个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初级精母细胞含有一个Y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含有1条或0条Y染色体,B正确;
C、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而图2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形成2个细胞核,C错误;
D、CD段形成的原因是形成2个细胞核,D错误.
故选:B.
下列与细胞分裂相关的坐标图中(不考虑细胞质DNA),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图甲中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其中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的细胞称为初级性母细胞,A正确;
B、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即图乙中AB段,B错误;
C、图乙中CD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其中后期细胞中染色体:DNA=1:1,C错误;
D、图甲可表示有丝分裂,也可表示减数分裂,D错误.
故选:A.
果蝇的体细胞有8条染色体,在分裂前期的染色体数和姐妹染色单体数分别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果蝇的体细胞有8条染色体.
(1)在分裂前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即8条;
(2)有丝分裂前期,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即16条.
故选:B.
若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有关该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a→b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目由1变为2,是由于间期DNA复制形成的,A正确;
B、b→c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但不能表示有丝分裂后期,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B错误;
C、c→d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目由2变为1,是由后期着丝点分裂导致的,C正确;
D、d→e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当处于有丝分裂末期时,核膜核仁会再现,D正确.
故选:B.
下列有关生物学中“不一定”的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一条染色体含一个着丝点,着丝点数一定等于染色体数,A错误;
B、原核细胞也有核糖体,B正确;
C、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时,染色单体的数量为0,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染色单体的数量为2,C正确;
D、X和Y为一对性染色体,形态、大小虽不同,但能联会,称为同源染色体,D正确.
故选:A.
如图中的甲、乙、丙图表示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时a、b、c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其中a是染色体,b是染色单体,c是DNA分子.那么,三者之间数量关系正确的图有(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甲图: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DNA分子数=1:2:2,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正确;
乙图: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DNA分子数=2:1:2,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存在这样的数量关系,错误;
丙图:不含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DNA分子数目=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表示有丝分裂末期,正确.
综合以上可知,甲和丙的数量关系正确.
故选:C.
细胞分裂过程中,肯定不会出现的变化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的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间期时DNA分子数加倍,故A错误;
B、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故B正确;
B、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故C正确;
D、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的末期,赤道板的位置上出现细胞板,最终形成细胞壁,故D正确.
故选:A.
图1是某高等生物细胞增殖某时期模式图,图2是该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及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注:横坐标各个区域代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区域的大小和各个时期所需的时间不成比例)
(1)图2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有______,A点的变化可表示的生理过程为______.
(2)图1中含有______条脱氧核苷酸链,含有______个染色体组.
(3)图1所示细胞对应图2的时期是______,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
(4)如果图1中结构3上某位点有基因F,结构4上相应位点的基因是f,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
(5)图3是某同学绘制的曲线图,但是忘记了标明纵坐标,只记得时期c对应图2中的时期11,那么图3纵坐标最可能代表的内容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2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有1~4(减数第一次分裂)、9~13(有丝分裂),只有减数第二次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A点的变化可表示的生理过程为受精作用,使得染色体数目回归本物种数目.
(2)图1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中1个染色体组,判断方法: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含有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共16条脱氧核苷酸链.
(3)图1所示细胞对应图2的时期是6,该细胞雄性动物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精细胞,雌性动物细胞的名称是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子细胞的名称是卵细胞和极体.
(4)如果图1中结构3和4是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形成的2条染色单体,遗传信息一般相同,如结构3上某位点有基因F,结构4上相应位点的基因是f,基因改变可能原因是基因突变或是交叉互换引起的.
(5)图3是某同学绘制的曲线图,但是忘记了标明纵坐标,只记得时期c(中期)对应图2中的时期11,时期d对应图2(后期)中的时期12,因为着丝点分裂,相应数目减半,那么图3纵坐标最可能代表的内容是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
故答案为:
(1)1~4、9~13 受精作用
(2)16 1
(3)6 精细胞或卵细胞和极体或极体(答精细胞或卵细胞或极体也给分)
(4)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5)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
解析
解:(1)图2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有1~4(减数第一次分裂)、9~13(有丝分裂),只有减数第二次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A点的变化可表示的生理过程为受精作用,使得染色体数目回归本物种数目.
(2)图1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中1个染色体组,判断方法: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含有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共16条脱氧核苷酸链.
(3)图1所示细胞对应图2的时期是6,该细胞雄性动物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精细胞,雌性动物细胞的名称是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子细胞的名称是卵细胞和极体.
(4)如果图1中结构3和4是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形成的2条染色单体,遗传信息一般相同,如结构3上某位点有基因F,结构4上相应位点的基因是f,基因改变可能原因是基因突变或是交叉互换引起的.
(5)图3是某同学绘制的曲线图,但是忘记了标明纵坐标,只记得时期c(中期)对应图2中的时期11,时期d对应图2(后期)中的时期12,因为着丝点分裂,相应数目减半,那么图3纵坐标最可能代表的内容是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
故答案为:
(1)1~4、9~13 受精作用
(2)16 1
(3)6 精细胞或卵细胞和极体或极体(答精细胞或卵细胞或极体也给分)
(4)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5)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
图甲是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乙是某一动物体内5个不同时期细胞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甲中与基因表达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______(填标号).(4、7、8分不清楚)
(2)图乙中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图象有______(填字母).
(3)若图甲细胞发生癌变,往往容易扩散转移,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上的______减少所致;若图甲是人的皮肤生发层细胞,则该细胞可能会发生类似于图乙中______(填字母)所示的分裂现象;若图甲是人的肝细胞,则在蛋白质代谢过程中,该细胞合成的特有代谢废物是______.
(4)若图甲是取自高等动物的胚胎,在使用合成培养基进行胚胎干细胞培养时,通常要加入O2和CO2,其中加入CO2的作用主要是维持培养液的pH值,加入O2的作用是______.若检测某有毒物质是否使该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则可用______方法从分子水平进行检测.
(5)若要生产人的糖蛋白,用大肠杆菌制备的工程菌不如用酵母菌制备的工程菌效果好,原因是大肠杆菌细胞不具备图中的[]______和高尔基体,从而使初始合成的蛋白质不能进一步被加工、包装和转运.
正确答案
解:(1)基因表达转录和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且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所以与基因表达过程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②线粒体和⑥核糖体.
(2)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乙中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图象有ABCE.
(3)细胞癌变后,细胞表面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导致细胞易扩散转移;人的皮肤生发层细胞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方式进行增殖,所以可能会发生类似于图乙中AC细胞所示的分裂现象;肝细胞在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合成的特有代谢废物是尿素.
(4)动物细胞培养时,需要适宜的其他环境,通常要加入O2和CO2,其中加入CO2的作用主要是维持培养液的pH值,加入O2是为细胞有氧呼吸或代谢提供原料或条件.若检测某有毒物质是否使该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则可从分子水平,采用DNA分子杂交方法进行检测.
(5)人的糖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后,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和转运.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而酵母菌是真核细胞,细胞中含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所以生产人的糖蛋白时,用大肠杆菌制备的工程菌不如用酵母菌制备的工程菌效果好.
故答案:(1)②⑥;(2)ABCE;(3)糖蛋白; AC;尿素;
(4)O2是细胞代谢(有氧呼吸)必需的(为细胞有氧呼吸或代谢提供原料或条件);DNA分子杂交;基因探针(或基因诊断或DNA探针);
(5)⑨内质网;
解析
解:(1)基因表达转录和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且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所以与基因表达过程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②线粒体和⑥核糖体.
(2)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乙中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图象有ABCE.
(3)细胞癌变后,细胞表面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导致细胞易扩散转移;人的皮肤生发层细胞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方式进行增殖,所以可能会发生类似于图乙中AC细胞所示的分裂现象;肝细胞在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合成的特有代谢废物是尿素.
(4)动物细胞培养时,需要适宜的其他环境,通常要加入O2和CO2,其中加入CO2的作用主要是维持培养液的pH值,加入O2是为细胞有氧呼吸或代谢提供原料或条件.若检测某有毒物质是否使该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则可从分子水平,采用DNA分子杂交方法进行检测.
(5)人的糖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后,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和转运.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而酵母菌是真核细胞,细胞中含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所以生产人的糖蛋白时,用大肠杆菌制备的工程菌不如用酵母菌制备的工程菌效果好.
故答案:(1)②⑥;(2)ABCE;(3)糖蛋白; AC;尿素;
(4)O2是细胞代谢(有氧呼吸)必需的(为细胞有氧呼吸或代谢提供原料或条件);DNA分子杂交;基因探针(或基因诊断或DNA探针);
(5)⑨内质网;
如图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AB段表示分裂间期的S期,进行DNA分子复制,而核糖体增生应发生在G1期,A错误;
B、BC段包括前期和中期,所以该细胞中形成纺锤体,但细胞中没有赤道板结构,B错误;
C、CD段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均匀地移向两极,C正确;
D、由于是植物细胞,所以DE段该细胞的中央出现细胞板,将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而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细胞是动物细胞分裂形成子细胞的方式,D错误.
故选:C.
如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a进行的是有丝分裂、b进行的是减数分裂、c进行的是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A错误;
B、OP的核DNA含量比MN增加1倍,原因是NO发生了DNA的复制,B错误;
C、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而JK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C错误;
D、CD和OP表示的时期相同(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因此两者含有的染色体数目相同,D正确.
故选:D.
如图表示一个细胞进行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染色体数目及DNA数目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图中虚线表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过程,实线表示DNA含量变化过程,故A错误;
B、图中两曲线的重叠段分别为有丝分裂间期、后期、末期、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所以每条染色体都不含染色单体,故B正确;
C、人体内CE段、IJ段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均为24种,而KL段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所以染色体形态只有23种,故C错误;
D、BC段和HI段是DNA复制时期,所以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但是体细胞突变(即BC段发生的基因突变)一般不会遗传给后代,故D错误.
故选:B.
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有24个,则此植物细胞连续分裂三次,形成的子细胞中有染色体(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着丝点数目变化规律与染色体相同.
(1)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着丝点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某种热带植物的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有24个着丝点,说明该生物体细胞中含有12个着丝点,12条染色体.
(2)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所含的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细胞相同.含有12条染色体的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仍含有12条染色体.
故选:A.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