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 共846题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正确答案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读“塔里木河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50年代,在塔里木河的下游修建了大西海子水库,水库建成后库区周边气候可能发生的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90年代,塔里木河下游流量锐减,现已断流320km。大西海子水库作为储水的载体已不复存在,造成河流断流的主要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提出该流域综合治理的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调节气候,大气湿度增加,降水增多,气温差变小;水库上游过度引水灌溉
(2)保护和恢复自然植被;植树种草,农、林、牧综合发展;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等
读珠江流域图和北海市某地“养殖一沼气一种植十农副产品加工”生态农业循环发展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l0分)
(1)简述红水河流域开发的优势自然条件(4分)
(2)红水河流域的梯级开发是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的一部分。试分析西电东送工程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影响。(3分)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说明该地生态农业循环发展模式的积极意义。(3分)
正确答案
(1)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丰富;流域内地形起伏大,河流水能丰富;支流多,水量丰富(水能充足);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4分)
(2)提供清洁廉价的水电(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状况);促进经济优势进一步发挥;改善大气质量(3分)
(3)实现废弃物的再循环应用,有利于减少污染(利于保持土壤肥力,减少植被破坏),保护生态环境;使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就业机会,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3分)
试题分析:
(1)读图可知,红水河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丰富,降水量大。流域内地形起伏大,河流水能丰富。红水河支流多,水量丰富,水能充足。根据图例可知,该区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区域内有利于进行水能,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
(2)西电东送,可以为珠江三角洲地区提供清洁廉价的水电,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状况。促进经济优势进一步发挥,输电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大气污染少,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
(3)该地生态农业循环发展模式,实现了废弃物的再循环应用,有利于减少污染,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减少植被破坏,保护生态环境。使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就业机会,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甘肃省河西走廊1949年至2004年,人口增加约1.63倍,1990年至2006年,绿洲面积增加约1.35倍。河西走廊的石羊河流域灌溉农业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12分)
材料一:湿地是指沼泽、湖泊、河流、河口以及海岸带的滩涂等。表是四个年份河西走廊湿地面积(km2)统计的数据。
材料二:图为“石羊河流域示意图”。
(1)据表2分析河西走廊湿地变化的主要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导致河西走廊湿地变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据图分析除湿地变化外,石羊河流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还有_________、________等,促进此地生态良性发展的措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
3.干旱地区由于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而导致土壤荒漠化加重,盐碱化,和植被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其措施可从改善农业生产结构、保护植被、合理用水等方面分析
第(2)题,由于河水被过度利用,河流断流,湖泊干涸,自然植被数量减少;下游地区转而大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矿化度上升,盐碱化加重。,从图中可以看出石羊河流域的最主要用水方式为农田灌溉,要解决该流域的水资源问题就要减少农田灌溉的用水量,提高农业用水的效率。
第(1)题,据表2“四个年份河西走廊湿地面积(km2)统计的数据”分析可知:河西走廊天然湿地(湖泊、河流、沼泽)不断萎缩;人工湿地总体扩大;湿地总面积不断缩小。
第(2)题,根据材料“甘肃省河西走廊1949年至2004年,人口增加约1.63倍,1990年至2006年,绿洲面积增加约1.35倍。河西走廊的石羊河流域灌溉农业发达”推断,导致河西走廊湿地不断缩小,其人为原因主要有人口增加,灌溉农业过度发展;植被破坏;水资源不合理利用;修建水库等。
第(3)题,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严重,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还有沙漠扩张导致的土地沙漠化,大水漫灌导致的土壤盐碱化等,促进此地生态良性发展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退耕还林还草;建设防护林;合理放牧;因地制宜开发风能、太阳能,解决农牧民生活燃料;合理利用水资源。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石羊河流域湿地减少的原因、湿地减少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读某河流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⑴右图中河流A为____(国家)的_____河,B为____河,C为____山脉、B河为A河的___(一级/二级)支流。
⑵为了加强C河流域的综合开发和治理,该国政府在C河的干、支流上修建了大小水坝71座,这些水坝在___、___、___、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养殖、灌溉等方面实现了统一开发和管理。
正确答案
(1)美国 密西西比河 田纳西河 阿巴拉契亚山脉 二级
(2)防洪 航运 发电
试题分析:(1)图示阴影为美国的田纳西河流域,其为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C为美国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脉。(2)田纳西河流域内的水库建设实现了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包括发电、防洪、航运等功能。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世界主要河流开发的基本概况。
读美国某区域示意图,阅读图示及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维斯塔运河附近的A点是已停用的运河,有人建议,可在此地建一个天然气发电厂。发电厂既能发电,又能提供就业机会。厂家还应计划把25%的维斯塔河水调入运河。一家名为“幸运”的矿场已废弃了60多年。而今又有一家矿业公司取得了重新开采的许可。预计使用现代技术能够开采出2835万克黄金。
(1)简评将维斯塔河的水调入运河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幸运”矿的重新开采,对卡尔顿、维斯塔城的居民所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维斯塔运河引水口下游河流径流量减少,影响河流的自净能力及水生态系统;降低输沙的动力,湿地与河口三角洲的消长演变。
(2)“幸运”矿的重新开采,会破坏该地的森林、植被等,使得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影响河流的水量;导致水土流失加重,河流含沙量增加,水质变差。黄金开采、冶炼所产的尾矿及使用的冶炼材料常含有有毒物质,降雨时随地表径流汇入河流,污染河水。河流泥沙淤积加重,洪灾发生机率增加,危及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下左图是某国局部地形图,下右图是N地的气候资料图,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描述M河流域的地形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M河的主汛期出现在_______季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示流域与黄河上游水能资源开发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图示地区成为该国炼铝工业和化学等工业聚集区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4)图示河流流域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河流治理,最值得借鉴的方面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多山,地形起伏较大 ,上游地区为高低起伏的山地丘陵,中游地区为丘陵,下游地区为冲积平原,地势低平。
(2)冬春季节;原因是:临近墨西哥湾加之地形为三大纵裂带水汽容易进入,且冬春多气旋活动,降水较多
(3)实行梯级开发; 电力资源丰富廉价
(4)设立专门机构,加强立法,为流域自然资源的统一管理提供法律保证;加强管理,实行自然资源的统一开发管理,有利于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协调开发和管理;因地制宜的选择开发重点,形成规模特色;提高流域开放程度;加大开发力度。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珠江是我国南方的一条大河,西江是其主干,先后与北江、东江汇合,经珠江三角洲流入南海。珠江流域是我国农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西江上游红水河流域,山岭连绵,水力资源丰富而集中,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近年来珠江口由于经常遭受咸潮的影响,水资源危机加剧。
1.珠江的水文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年来珠江河口常受海水入侵的威胁,据2012年1月6日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因受天文、水文、气象等因素的共同影响,特大咸潮袭击了珠江口地区。”根据所学知识,从天文、水文、气象因素分析珠江口地区此次遭受咸潮影响的原因。天文:_________,水文:______________,气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珠江流域的低山丘陵地区被认为是我国农业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试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流域整治与开发的一般原则和任务出发,提出红水河流域综合整治与开发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流量大,汛期长,含沙量较小,无结冰期,水能资源丰富
2、天文:正值农历月半,月球引潮力比较大的时期。水文:正值珠江水位比较低的枯水期。气象:正值珠江三角洲降水量少的时期。
3、气候湿热,光、热、水资源充足且大部分地区配合较好,农业品种丰富多样,植物生长速度快,更新能力强,具有较高的产品产出能力;丘陵地形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中小河流众多,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农业历史长,技术先进;劳动力充足;市场潜力大。(任三点)
4、一是综合开发流域内的水资源、水能资源和锡、锰等金属矿产资源等,通过梯级开发红水河,控制洪水,提供丰富而稳定的水源,生产出大量廉价水电,改善通航条件;二是积极调整流域产业结构,充分利用水源条件,吸引资金投入发展高耗能的冶金、化工业,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等多种农业经济;积极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旅游服务业等促进产业升级,三是进一步加强水利实施建设;四是加强立法、执法,宣传教育保护水环境和生态环境。
在大陆性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灌溉农业可能对流域带来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大量引水灌溉,导致河流水量减少,严重威胁下游地区用水安全;造成湿地面积减少,生态系统脆弱,甚至被破坏;地下水位升高,产生土地盐渍化。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图A为黄河水系图,图B为黄河流量与含沙量统计图。
材料二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以防洪、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工程主要由壤土斜心墙堆石坝、泄洪排沙系统和引水发电系统组成。图C为黄河小浪底景观照片。
(1)说出从兰州到郑州黄河流量的变化并分析原因。(3分)
(2)分析说明选址小浪底建设水利枢纽对黄河防洪、减淤的重要作用。(4分)
(3)说出位于小浪底下游的郑州和位于黄河口附近的东营分别所处的地貌类型。(2分)
(4)试用水循环原理和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建设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5分)
正确答案
(1)河口以上段流量减少,以下河段流量增加。(1分)兰州一河口段流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两个重要农业区,引黄灌溉取水量大,且降水量小,支流汇入较少(1分);河口一郑州段有汾河、渭河等众多支流汇入。(1分)
(2)小浪底水利枢纽地处黄河含沙量和水量最大的河段,且是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布其下游河段为“地上河”,洪涝灾害危害巨大,在这里建设水利枢纽可以起到最为有效的调节洪峰和拦沙、冲沙的作用。(4分)
(3)郑州位于黄河冲积扇上,东营位于黄河三角洲上。(2分)
(4)小浪底水利枢纽改变了海陆间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和库区的水汽蒸发环节(2分);调节了下游河段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少了泥沙对下游河道的沉积,并对河口三角洲海陆变化产生的影响。(3分)
试题分析:
(1)由图可以看出:河口以上河段流量减少,以下河段流量增加。兰州一河口段流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两个重要农业区,引黄灌溉取水量大,这个区域气候干旱,降水量小,支流汇入较少,河流流量减少;河口一郑州段有汾河、渭河等众多支流汇入,且流经了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增加了,河流流量增加。
(2)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后携带了大量泥沙,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小浪底,在洛阳市以北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小浪底水利枢纽地处黄河含沙量和水量最大的河段,且是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是黄河干流上的一座集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布其下游河段为“地上河”,洪涝灾害危害巨大,在这里建设水利枢纽可以起到最为有效的调节洪峰和拦沙、冲沙的作用。
(3)郑州位于黄河下游南岸的黄河冲积扇的西角,东营位于黄河入海口位置的三角洲上。
(4)小浪底水利枢纽,拦蓄了洪水,延缓了黄河流向大海的时间,改变了海陆间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和库区的水汽蒸发环节;雨季蓄洪,旱季放水,调节了下游河段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少了泥沙对下游河道的沉积,并对河口三角洲海陆变化产生的影响。
读图,比较海河流域和田纳西河流域,回答下列问题。
(1)田纳西河流域的整治主要通过建筑一系列大坝以控制洪水,开发水能、水运、水源来进行。海河流域的整治在上、中、下游各有侧重:上游主要是建造__________、中游建造__________、下游开挖__________。
(2)田纳西河流域利用廉价的水运和电力在河流两岸建设了冶金、化工等高耗能、耗水的产业,还发展了旅游业并使之成为当地的第二大产业,农业也同时获得了发展。海河流域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紧张和__________严重,所以流域经济的发展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河流域和田纳西河流域通过综合整治,最终目标是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效益的统一。
正确答案
(1)水库;拦蓄洪水区;河道
(2)水资源;环境污染;发展耗水、耗能少的新兴产业;发展高科技产业
(3)经济;生态;社会
根据相关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山清水秀,森林繁茂。19世纪后期起,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发利用强度加大(图甲),致使环境恶化,水旱灾害频发,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到20世纪30年代初,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只及美国平均水平的45%。1933年开始,在田纳西河管理局的统一协调和严格管理下,实施了以治理田纳西河为核心的流域综合整治和开发(图乙),取得了全流域水电、火电、核电并网供电,合理利用土地,治理污染,改善水质,发展旅游业等一系列效益。到20世纪80年代,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已达到全美国的平均水平。
(1)分析图甲,说明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资料和图乙信息,指出对田纳西河治理采取了哪些措施,并说明其效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扩大棉花的种植面积、开矿乱开滥采、用木炭炼铜导致森林砍伐、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高强度利用耕地导致土地退化;大量排出含SO2的废气,不仅污染大气,还会形成酸雨污染土壤和水体,影响生物生长。
(2)修筑了(多座)水坝、(多处)船闸和港口,取得了防洪、改善通航条件、提高运输能力的效益。
实现了对全河的统一管理和梯级开发。
(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甲“我国汉江中游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图乙汉水河段中的沙洲和卵石滩示意图。
(1)判断汉水自P点至Q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6分)
(2)比较汉水中游两大支流南河与白河水文特征的差异。(4分)
(3)Q点附近河床宽窄不稳定,沙滩罗列(如图乙所示)。 试从外力作用角度解释沙滩罗列的成因。(4分)
(4)指出图甲中南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应采取的措施。(6分)
正确答案
(1)地形类型:盆地或平原(2分)
理由:图示地区四周海拔普遍高于200米,多山地地形,中部海拔普遍低于200米,多平原地形;(2)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西、东、南四周高,中间低,盆地向南开口;(2分)
(2)南河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河流含沙量大;白河主要流经平原地区,流速慢,河流含沙量小。(4分;只分析一条支流者,根据学生作答情况酌情给分,但得分不应超过3分)
(3)河流上游流经山区,流水侵蚀作用强烈,使得大量泥沙进入河流;(2分)Q点附近河段地势平坦,河道弯曲,导致流速减缓,泥沙堆积显著(2分)落
(4)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盖率;(2)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业;(2分)修建水库,加大河流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2分)
试题分析:
(1)由图可知P-Q间等高线稀疏,中部海拔小于200米,为平原地形,四周等高线密集,海拔高,多山地地形;图示水系是向心状,该地形区北、西、东、南四周高,中间低,盆地向南开口Q方向;是盆地地形。
(2)图示南河两岸等高线密集,流域面积小,南河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流经地区坡度大,河流含沙量大;白河流经地区等高线稀疏,主要流经平原地区,落差小流速慢,流经地区坡度小,河流含沙量小。
(3)Q河流上游流经山区,地形坡度大,流水侵蚀作用强烈,使得大量泥沙进入河流; Q点附近河段地势平坦,河道弯曲,导致流速减缓,泥沙堆积显著,沙滩罗列。
(4)南河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河流含沙量大;南河流域内要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河流含沙量;山区耕地少,要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业;修建水库,加大河流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减少自然灾害发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怒江是我国尚待开发的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之一。下图为规划中的梯级电站示意图,怒江规划开发河段长742千米,天然落差约1578米。但目前怒江水电开发计划备受争议。
(1)简要评价怒江水电能源基地开发的条件。(8分)
材料二:近年来,怒江流域粮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据统计,目前怒江州海拔1500米以下的森林已荡然无存,1500米到2000米之间的植被也破坏严重。有人说:“怒江人不是在种粮食,而是在种灾难!”
(2)有人说“怒江人不是在种粮食,而是在种灾难”,里所说的“灾难”主要有哪些?(4分)
(3)针对本区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请你为本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4分)
正确答案
(1)有利:怒江自然落差大,水量大,水能丰富且集中(4分);多峡谷,利于建坝(2分);不利:地形复杂,生态脆弱;交通不便,开发难度大;远离能源消费市场,输电困难;经济欠发达,资金不足。(答对其中二点得2分)
(2)因为本区种粮是在毁林开荒的基础上进行的,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2分) 主要灾难有: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滑坡、泥石流(答对其中二点得2分)
(3)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建立自然保护区;发展流域观光、生态旅游等。(答对其中二点得2分)
试题分析:
(1)水电站建设可以从水能资源、地形地质、市场等方面去分析。怒江水电能源基地位于横断山区,怒江自然落差大,水量大,水能丰富且集中,多峡谷,利于建坝,但是同时由于地形复杂,生态脆弱;交通不便,开发难度大,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能源消费市场,输电困难,该地区经济欠发达,资金不足。
(2)怒江流域地形坡度大,垦殖破坏森林会加剧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出现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3)根据因地制宜原则,怒江流域应该退耕还林、保护植被,同时可以发展林业、旅游业等。
读下列资料及图,回答问题。(16分)
资料一:据《太原晚报》2008年2月20日报道:近年来,作为我国第一产煤大省,山西不断探索“集团化、洁净化、多元化和现代化”的新型煤炭产业之路。昔日的“黑色”产业正向“绿色”转型,一个规模化开发、循环利用和深度利用的新格局逐步形成。
(1)为了加快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能源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地方政府提出了两套方案(见上图)。你认为哪套方案的经济效益更高?并说明理由。(6分)
(2)山西省煤炭工业是全省经济的核心部门,长期产业结构十分单一,而且经济效益低下、环境问题突出。近年来山西省利用本区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不断探索“集团化、洁净化、多元化和现代化”的新型煤炭产业之路,实现能源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结合鲁尔区的改造经验,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6分)
资料二:我国黄河流域图
(3)黄河上中游地区是我国“西电东送”的主要基地之一。长期以来,对黄河流域上中游水电的大力开发,有不少人持反对意见。你持何种意见?请简述理由。(4分)
正确答案
(16分)
(1)方案②(2分)。 方案①产业链太短,主要输送煤和电,经济效益差(2分);方案②产业链长且交织成网,工业部门多,经济效益好(2分)。(如果只以方案②回答,也可得4分)
(2)继续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水平;加大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实行清洁生产;改善交通运输条件;防治污染,美化环境。(任答三点,得6分)
(3)赞同。水电成本较低;发展水电可把资源优势转变经济优势,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局面,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任答两点,得4分)
反对。开发水电易诱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移民安置难度大(任答两点,得4分)。(注:只答出赞同或反对,而没有解释的不得分)
试题分析:
第(1)题,为了加快黄河中游地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地方政府提出的方案②经济效益高。案②产业链长且交织成网,工业部门多,经济效益好。
第(2)题,要保证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加强管理;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水平;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改善交通运输条件;防治污染,美化环境。
第(3)题,黄河流域上中游水电的大力开发,有利有弊,回答此题要把握住一种意见,阐明理由即可,切记既支持又反对,观点模糊不清。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查了学生从图文资料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也考查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另外本题还可考查黄河形成地上悬河的原因。黄河中游因为植被破坏严重,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所以水土流失,黄河下游河道变宽,水流变缓,所以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悬河。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