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5分)历史上中华民族和法兰西民族都曾创造出独具魅力、光彩照人的文化,深刻影响人类文明的发展,在近代思想文化发展上却走出风格迥异却又殊途同归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思想文化领域而言,18世纪的欧洲堪称法国之欧洲。当时的欧洲人……为法国启蒙思想家那些顺应时代潮流的新思想所折服。一时间,一股前所未有的“法语热”风靡除了英国之外的几乎整个欧洲。

——吕一民《法国通史》

材料二  1850年,雨果在追悼某一位文学家时说:“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

——吕一民《法国通史》

材料三 “物质的革命失败了,政治的革命失败了。现在有思想革命的萌芽了。”“真正的中华民国必须建设在新思想的上面。新思想必须放在新文学里面……所以未来中华民国的长成,很靠着文学革命的培养。”                    ——傅斯年《白话文学与心理改革》

材料四 今日文学大病,在于徒有形式而无精神,徒有文而无质,徒有铿锵之韵,貌似之辞而已。今欲救此弊,宜从三事入手。第一,须言之有物;第二,须讲求文法;第三,当用“文之文字”时不可避之。

——胡适《逼上梁山》

(1)结合材料一分析“法语热”风靡欧洲大陆的原因。(2分)

(2)材料二中雨果所追悼的文学家是谁?请说明判断依据(4分)

(3)结合材料三、四说明傅斯年和胡适的共同主张,并分析原因(5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法两国在思想启蒙上的不同特点。(4分)

正确答案

(1)(2分)(答到1点即可)法国启蒙思想顺应了欧洲社会发展的需要;欧洲大陆国家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矛盾尖锐。

(2)(4分)巴尔扎克 (1分)依据:①“题作‘喜剧’”——巴尔扎克的代表作是《人间喜剧》②“同现实打成一片”, “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现实主义流派③“1850年”——与巴尔扎克和现实主义文学流行年代相符(答2点依据即可得3分)

(3)(5分)主张:“文学革命”;(2分)原因:旧文学的弊端;西方文化和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或国内民主进程的推动)。(答2点即可得3分)。

(4)(4分)产生不同:法国启蒙思想主要是其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是内生的。中国新思想的产生主要受民族危机和西学东渐影响,是外生的;(2分)路径不同:中国的思想启蒙在器物与制度变革之后,法国启蒙思想的发生先于制度变革;(2分)

试题分析:(1)原因:题目要求结合材料一来回答,根据材料一中的“为法国启蒙思想家那些顺应时代潮流的新思想所折服”可以得出原因之一是法国启蒙思想顺应了欧洲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材料一中的“‘法语热’风靡除了英国之外的几乎整个欧洲“可以考虑到英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矛盾尖锐的史实也是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中的“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同现实打成一片”、“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这些信息可以知道这个文学家的所有作品都集成了一部书,取名为“喜剧”,而且是描写和反映现实的,相当于描写和反映历史,所以应该是法国的巴尔扎克,其著作为《人间喜剧》。

(3)主张:根据材料三中的“新思想必须放在新文学里面”、“所以未来中华民国的长成,很靠着文学革命的培养”和材料四中的“今日文学大病”可以推断两者都主张“文学革命”。原因:应该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到“新思想必须放在新文学里面”和材料四中的“今日文学大病”都是是原因,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当时西方文化和思想的传播、国内民主进程的推动等原因。

(4)这一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回答。根据材料二中的“物质的革命失败了,政治的革命失败了。现在有思想革命的萌芽了”可以推论出中国的启蒙运动是在器物与制度变革之后,而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法国的启蒙运动开始于法国大革命之前,思想启蒙先于政治制度的变革;另外从所学两国思想启蒙的背景可以知道,法国启蒙思想主要是其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是内生的。中国新思想的产生主要受民族危机和西学东渐影响,是外生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1分)追求人的自由是众多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在对这一问题的探讨过程中,法国的卢梭和德国的康德作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旦人民能够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将它打破时,他们做得更加正确了。那是因为,人民依靠暴力而夺回了他们由于暴力而丧失的自由。……要寻找一种结合形式,使得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保卫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以及财富,并且因为这一结合而形成了每一个与全体相结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依旧像往常一样地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康德主张,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自由并非放任自流、我行我素,它体现了人类道德和人类幸福的一致性。自由既是人的一种权利,同时也是一种责任。这种神圣的权利应该由“法律”来保证,使争取自由权利的努力不致被权势扼杀。……宪法应容许“最大可能的人类自由”,同时又使每个人的自由能够和其他人的自由相一致,并在适当的时候把“制度按照理念 ”建立起来。

——摘编自陈乐民《康德论启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卢梭关于获得和保障自由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经济、政治背景。(4分)

(2)据材料二,康德认为启蒙的前提是什么?概括康德对“自由也是一种责任”观点的理解。(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卢梭和康德“自由观”的历史作用。(3分)

正确答案

(1)主张:通过暴力革命获得自由;按照社会契约建立政权,保障自由。(2分)

原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政治:法国深受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2分)

(2)前提: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1分) 

理解: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别人的自由;自由应该由法律或宪法来保证;要按照自由的理念建立新的社会制度。(3分)

(3)认识:促进思想解放;冲击封建专制统治,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运动发生;影响公民法治社会的构建。(3分)

试题分析:(1)将材料一省略号前后两部分,分别概括可得出卢梭的主张,依靠暴力夺回自由,依据社会契约成立共同体即国家来保证自己的自由。启蒙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其背景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对封建专制统治的不满。(2)康德的观点,将材料二逐句概括即可。他认为必须充分运用自己的理性,才能带来启蒙。自由不是绝对的,一个人的自由不应该妨碍别人的自由,自由与法律、制度并不违背,法律和制度是为了保证自由。(3)结合启蒙运动的影响,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政治上冲击封建专制统治,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做了理论准备,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经济上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促进思想解放。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让我们想一下那些在本书所阐述的60年时间里发明出来,或者是在这个时期获得其现代意义的词汇。比如“工业”、“工业家”、“工厂”、“中产阶级”、“工人阶级”、“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比如“贵族阶级”、“铁路”,作为政治术语的“自由”和“保守”、“民族”……如果没有这些词汇,如何去估量发生在1789 -1848年之间这种革命的深远意义?虽然这场“双元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作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这样的看法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在此需要评述的仅仅是,这种变革所需要的社会和经济力量、政治和理论工具,无论如何已经在欧洲的一部分地区做好了准备,并足以让世界其他地方都革命化。

——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1789—1848》

材料二 本书叙述的历史是一边倒的历史,主要是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大发展的历史,是这个经济所代表的社会秩序大踏步的前进的历史:理性、科学、进步和自由主义。这是资产阶级大获全胜的时代,虽然欧洲资产阶级对全力夺取公共政治统治权力方面还羞羞答答。在这一点上,也许只有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说革命的年代还没有结束。……这时期最激动人心的大事,显然是经济和技术方面的成就,全世界浇筑了几百万吨的铁,穿越各大洲的绵延铁路,横跨大西洋的海底电缆,苏伊士运河的开凿,芝加哥等美国中西部处女地上拔地而起的大城市,汹涌的移民潮等等,这是一出欧洲和北美强权主演的戏剧,世界被踩在他们足下。……这段历史也是一场进步的戏曲(进步是这个时代的关键词):波澜壮阔、开明进步、对自己充满信心、也感到满足。最重要的是这一切都是必然的。

——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1848—1875.导言》

(1)材料一中的“双元革命”指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为此做了哪些准备。

(8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资本的年代”的主要特征。(9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材料二中为什么说“这一切都是必然的”。(2分)

正确答案

(1)法国大革命与英国工业革命。(2分)

准备:18世纪工场手工业的进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欧洲资产阶级的壮大;海外市场的扩张;启蒙思想的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等。(6分,任答3点即可)

(2)政治方面: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国际工人运动兴起(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开始成为主要矛盾、工人运动走向国际联合、国际工人组织兴起);国际关系格局变动。(3分,任答2点即可)

经济方面:工业革命的扩展;世界市场的扩大;社会生活的变迁。(3分,任答2点即可)

文化方面:理性法制思想成熟,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诞生;现实主义文学艺术兴起。(3分,任答2点即可)

(3)工业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的完善、世界各地联系不断紧密等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2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通过材料中“双元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且时间“1789—1848”,可判断出法国大革命与英国工业革命;第二小问,结合两次革命前的具体历史史实回答即可,如经济、阶级、对外扩张、科技进步、思想文化等。第(2)问,资本的年代的主要特征的归纳,需要结合材料及1848—1875年的时代背景,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归纳即可。第(3)问,首先理解材料中的“这一切”,其指的是1848—1875的人类历史进程,是“必然的”即回答其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原因,但注意时间段,可以从经济、民主政治、世界联系等方面归纳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青少年应当成为文明的继承者和创造者。最近拟举办“18世纪以来文明的对话”主题展览,邀请中学生参与展览的筹备与宣传回答:

(1)展览一:18世纪中西文明的对照

下表是展览中对体现当时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两部著作的介绍,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

(2)展览二:西方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

以下是展览文字节选:1840年后中华文明面临新旧嬗变。中国人为救亡图存,吸收西方成果,先后提出各种主张。如:①“师夷长技以制夷”;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③“托尧舜以行民主之太平”(《孔子改制考》);④“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作为解说员,请你向参观者解释其中两个主张的实质和作用。(如选择三个以上主张做答,只判前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展览三:20世纪的世界战争与人类文明

以下是展览主题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同人类文明的凶残敌人进行的一场殊死搏斗。

——胡锦涛

1937年《国共合作宣言》公布;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签署。运用所学知识,向参观者介绍这两个文献产生的背景,并说明其历史经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展览四:当代文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以下是展览的结束语:联合国千年报告指出,建设一个更安全、更公平的21世纪,需要每个国家和每个人的努力。联合国秘书长在2004年新年致辞中呼吁,国际社会不仅要关注局部战争冲突问题,也要致力于解决全人类面临的贫穷、疾病、环境恶化等问题。

请根据结束语和所学历史知识,就解决当代文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一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2)

(3)背景:日本法西斯全国侵华,中国共产党呼吁国共合作抗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表示抗战,根据两党协议改编红军。法西斯的侵略在初期得逞,加剧了同世界大国的矛盾。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爆发,英、法、美、苏、中等国走向联合。经验:意识形态不同的政治力量及国家可以团结合作,保卫和发展人类文明。

(4)“略”。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他们在自然法的范围内,按照他们认为合适的办法,决定他们的行动和处理他们的财产和人身,而毋需得到任何人的许可或听命于任何人的意志。……虽然人具有处理他的人身或财产的无限自由,但是他并没有毁灭自身或他所占有的任何生物的自由……

——洛克《政府论》(下)1689年

材料二:在权利方面,人们生而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仍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负担责任。……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当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所显然必需时,且在公平而预先赔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

——摘自《人权宣言》1789年

材料三:“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人人有权工作、自由选择职业、享受公正和合适的工作条件并享受失业的保障”,“人人有同工同酬的权利,不受任何歧视”,“人人有为维护其利益而组织和参加工会的权利”;“人人有享受休息和闲暇的权利”,“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人人有权自由参加社会的文化生活,享受艺术,并分享科学进步及其产生的福利”;“人人有权要求一种社会的和国际的秩序,在这个秩序中,本宣言所载的权利和自由能获得充分实现。

──摘自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

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基本主张。(6分)与材料一的思想主张相比较,材料二有哪些新的发展? (4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人权宣言》与《世界人权宣言》的异同,并阐述原因。(8分) 

正确答案

答案:(1)基本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保护私有制;个人的自由要受到一定制约。发展:进一步阐述自由与法律(责任)、个人利益与公共需要的关系。  (从这两方面阐述,符合题意要求即可)(2)答案:相同:二者都肯定人的平等自由的基本权利。(2分)

不同:二者应用范围不同。《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反封建的纲领性文件,《世界人权宣言》是世界人民和各国努力实现的目标;

二者内容不同,《人权宣言》主要局限在政治权利,《世界人权宣言》把人权扩大到经济、杜会、文化、教育等各领域。(4分) 

主要原因:实现人权是人类的普遍理想和追求,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权进—步得到重视,人们对人权的认识也不断深入。(2分)

试题分析:(1)第1问回答材料一中的基本主张,分析材料一,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主张“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照他们认为合适的办法,决定他们的行动和处理他们的财产和人身”“但是他并没有毁灭自身或他所占有的任何生物的自由”,概括可知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保护私有制;个人自由受到一定限制。这些思想的历史作用根据相关所学回答。第2问分析材料二的新发展,分析材料二,更加加强自由与责任的关系、个人利益与公共需求的关系。(2)在解答时要首先找出其比较项,一般从内容、范围、影响等角度去找,然后再去分析原因。

点评:启蒙运动是人文主义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标志。以卢梭、孟德斯鸠、伏尔泰为代表的思想家们,宣传理性,强调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主张,反对等级秩序、贵族特权,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下一知识点 : 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启蒙运动的扩展(康德)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