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酰水杨酸的制备
- 共1066题
实验室制备硝基苯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配制一定比例的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加入反应器中.
②向室温下的混合酸中逐滴加入一定量的苯,充分振荡,混合均匀.
③在50℃~60℃下发生反应.
④除去混合酸后,粗产品依次用蒸馏水和5%的NaOH溶液洗涤,最后用蒸馏水洗涤.
⑤将用无水氯化钙于燥后的粗硝基苯进行蒸馏,得到纯硝基苯.
(1)配制一定比例浓硝酸和浓硫酸混合酸时,操作注意事项是______.
(2)步骤③的加热方式是______;
(3)步骤④中,洗涤、分离粗硝基苯应使用的仪器是______;
(4)步骤④中,粗产品用5%的NaOH溶液洗涤的目的是______;
(5)纯硝基苯是无色、密度比水______(填“大”或“小”)、具有______气味的油状液体.
正确答案
先将浓硝酸注入容器中,再慢慢注入浓硫酸,并及时搅拌和冷却
水浴加热
分液漏斗
除去粗产品中残留的酸
大
苦杏仁
解析
解:(1)浓硫酸与浓硝酸混合放出大量的热,配制混酸操作注意事项是:先将浓硝酸注入容器中,再慢慢注入浓硫酸,并及时搅拌和冷却,
故答案为:先将浓硝酸注入容器中,再慢慢注入浓硫酸,并及时搅拌和冷却;
(2)由于控制温度50-60℃,应采取50~60℃水浴加热,
故答案为:采取50~60℃水浴加热;
(3)硝基苯是油状液体,与水不互溶,分离互不相溶的液态,采取分液操作,需要用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4)反应得到粗产品中有残留的硝酸及硫酸,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除去粗产品中残留的酸,故答案为:除去粗产品中残留的酸;
(5)纯硝基苯是无色、密度比水大,具有苦杏仁味的液体,故答案为:大;苦杏仁.
过碳酸钠(2Na2CO3•3H2O2)是一种集洗涤、漂白、杀菌于一体的氧系漂白剂.
已知:①过碳酸钠具有Na2CO3和H2O2的性质.
②2Na2CO3(aq)+3H2O2(aq)⇌2Na2CO3•3H2O2 (s)△H<0
③50℃时,2Na2CO3•3H2O2 (s) 开始分解
某兴趣小组制备过碳酸钠的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玻璃导管a的作用是______
(2)本实验的关键是控制温度,用该装置制备过碳酸钠有不足之处,下列改进措施可行的是______(填序号).
A、缓慢滴加H2O2溶液 B、冷水浴 C、用酒精灯加热
(3)将实验改进后按如图2所示流程可获得过碳酸钠产品
①洗涤固体Y时选用无水乙醇作为洗涤剂的目的是______
②在滤液X中加入适量中加入适量NaCl固体可析出过碳酸钠,原因是______
(4)下列物质中,会引起过碳酸钠失效的有______.
A.Na2SB.FeCl3C.Na2SiO3 D.NaHCO3
(5)过碳酸钠产品中往往含有少量碳酸钠,可用重量法测定过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其操作步骤:取m1g样品→溶解→沉淀反应→过滤→洗涤→干燥→称量m2g.
①写出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②产品中过碳酸钠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______.
③结果与分析: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恒压滴液漏斗中的支管主要作用是保持压强平衡利于液体流下,故答案为:平衡压强,使H2O2溶液顺利流下;
(2)可以利用冰水混合物给反应容器降温,也可以调慢滴加过氧化氢的速度,故答案为:AB;
(3)①用乙醇洗涤过碳酸钠可减少固体的溶解,同时还能起干燥作用,故答案为:减少过碳酸钠的溶解损失,并带走水份利于干燥;
②滤液X中加入适量中加入适量NaCl固体,是为了增加钠离子浓度,促进过碳酸钠溶解平衡逆向移动,得到更多的沉淀,故答案为:增大钠离子浓度,降低过碳酸钠的溶解度;
(4)A、Na2S会被过碳酸钠氧化,使过碳酸钠失效,符合;
B、醋酸和碳酸钠反应,使过碳酸钠失效,符合;
C、碳酸氢钠和过碳酸钠不反应,不符合;
故答案为:AB;
(5)①样品中的碳酸钠加入氯化钡后滤液钡离子沉淀碳酸根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CO32-=BaCO3↓,故答案为:Ba2++CO32-=BaCO3↓;
②实验过程中直接测定的物理量为样品的质量m1g、沉淀的质量m2g,沉淀物质的量=,设过碳酸钠物质的量为x,含有的碳酸钠物质的量为y,依据碳元素守恒得到2x+y=
、314x+106y=m1 ,x=
;过碳酸钠质量分数=
,故答案为:
.
③可能影响纯度分析的是沉淀时有没有将碳酸钠完全沉淀,或操作过程中有没有影响过碳酸钠的分解,故答案为:主要影响因素是沉淀是否完全及过碳酸钠有无分解.
解析
解:(1)恒压滴液漏斗中的支管主要作用是保持压强平衡利于液体流下,故答案为:平衡压强,使H2O2溶液顺利流下;
(2)可以利用冰水混合物给反应容器降温,也可以调慢滴加过氧化氢的速度,故答案为:AB;
(3)①用乙醇洗涤过碳酸钠可减少固体的溶解,同时还能起干燥作用,故答案为:减少过碳酸钠的溶解损失,并带走水份利于干燥;
②滤液X中加入适量中加入适量NaCl固体,是为了增加钠离子浓度,促进过碳酸钠溶解平衡逆向移动,得到更多的沉淀,故答案为:增大钠离子浓度,降低过碳酸钠的溶解度;
(4)A、Na2S会被过碳酸钠氧化,使过碳酸钠失效,符合;
B、醋酸和碳酸钠反应,使过碳酸钠失效,符合;
C、碳酸氢钠和过碳酸钠不反应,不符合;
故答案为:AB;
(5)①样品中的碳酸钠加入氯化钡后滤液钡离子沉淀碳酸根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CO32-=BaCO3↓,故答案为:Ba2++CO32-=BaCO3↓;
②实验过程中直接测定的物理量为样品的质量m1g、沉淀的质量m2g,沉淀物质的量=,设过碳酸钠物质的量为x,含有的碳酸钠物质的量为y,依据碳元素守恒得到2x+y=
、314x+106y=m1 ,x=
;过碳酸钠质量分数=
,故答案为:
.
③可能影响纯度分析的是沉淀时有没有将碳酸钠完全沉淀,或操作过程中有没有影响过碳酸钠的分解,故答案为:主要影响因素是沉淀是否完全及过碳酸钠有无分解.
氢氧化镁广泛用作阻燃剂和填充剂.已知MgCO3分解温度402℃,CaCO3分解温度900℃,以白云石(化学式MgCO3•CaCO3)为原料制备氢氧化镁的工艺流程如下:
(1)根据流程图,白云石“轻烧”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研磨”的目的是______
(3)加入氨水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检验Mg(OH)2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__
(4)本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
(5)传统工艺是将白云石高温分解为氧化镁和氧化钙后提取,而该工艺采用轻烧白云石的方法,其优点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从过滤中可以得到CaCO3、来进行判断,可知分解的只是碳酸镁,分解生成氧化镁,方程式为MgCO3=△=MgO+CO2↑;
故答案为:MgCO3=△=MgO+CO2↑;
(2)“研磨”可以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反应速度快且充分;
故答案为: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反应速度快且充分;
(3)加入氨水,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方程式为MgSO4+2NH3•H2O=Mg(OH)2↓+(NH4)2SO4;检验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检验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洗涤Mg(OH)2沉淀所用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棒等,取洗涤液加入氯化钡溶液,若无沉淀生成,说明已洗净;
故答案为:MgSO4+2NH3•H2O=Mg(OH)2↓+(NH4)2SO4;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加盐酸酸化,再加入氯化钡溶液,若无沉淀生成,说明已洗净;
(4)由流程图可知,(NH4)2SO4 、NH3可以循环利用;
故答案为:(NH4)2SO4 、NH3;
(5)分析流程可知,传统工艺将白云石分解为氧化镁和氧化钙后提取,该工艺采用轻烧白云石的方法可以减少能源消耗、便于CaCO3分离;
故答案为:减少能源消耗或便于CaCO3分离;
故答案为:减少能源消耗,便于分离出CaCO3 或减少CO2的排放.
解析
解:(1)从过滤中可以得到CaCO3、来进行判断,可知分解的只是碳酸镁,分解生成氧化镁,方程式为MgCO3=△=MgO+CO2↑;
故答案为:MgCO3=△=MgO+CO2↑;
(2)“研磨”可以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反应速度快且充分;
故答案为: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反应速度快且充分;
(3)加入氨水,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方程式为MgSO4+2NH3•H2O=Mg(OH)2↓+(NH4)2SO4;检验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检验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洗涤Mg(OH)2沉淀所用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棒等,取洗涤液加入氯化钡溶液,若无沉淀生成,说明已洗净;
故答案为:MgSO4+2NH3•H2O=Mg(OH)2↓+(NH4)2SO4;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加盐酸酸化,再加入氯化钡溶液,若无沉淀生成,说明已洗净;
(4)由流程图可知,(NH4)2SO4 、NH3可以循环利用;
故答案为:(NH4)2SO4 、NH3;
(5)分析流程可知,传统工艺将白云石分解为氧化镁和氧化钙后提取,该工艺采用轻烧白云石的方法可以减少能源消耗、便于CaCO3分离;
故答案为:减少能源消耗或便于CaCO3分离;
故答案为:减少能源消耗,便于分离出CaCO3 或减少CO2的排放.
(2015秋•宜昌校级月考)硫酸亚锡(SnSO4)是一种重要的硫酸盐,某同学设计SnSO4制备路线如下:
查阅资料:
Ⅰ.酸性条件下,锡在水溶液中有Sn2+、Sn4+两种主要存在形式,Sn2+易被氧化.
Ⅱ.SnCl2易水解生成碱式氯化亚锡
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操作1的系列实验从溶液中得到产品,操作1的系列实验是______.
(2)SnCl2粉末需加浓盐酸进行溶解,请结合化学方程式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______.
(3)加入Sn粉的作用有两个:①调节溶液pH ②______.
(4)反应1得到沉淀是SnO,同时生成一种常见气体,得到该沉淀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______.
(5)酸性条件下,SnSO4还可以用作双氧水的去除剂,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6)通过下列方法测定所用锡粉的纯度(杂质不参与反应):
①将试样溶于盐酸中,发生的反应为:Sn+2HCl═SnCl2+H2↑;
②加入过量的FeCl3;
③用已知浓度的K2Cr2O7滴定②生成的Fe2+,再计算锡粉的纯度,请配平方程式:
______FeCl2+______K2Cr2O7+______HCl=______FeCl3+______KCl+______CrCl3+______取1.226g锡粉,经上述各步反应后,共用去0.100mol•L-1 K2Cr2O7溶液32.0mL,锡粉中锡的质量分数是______(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正确答案
解:(1)从溶液里获得晶体的系列实验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故答案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2)由信息可知,SnCl2易水解生成碱式氯化亚锡,存在平衡Sn Cl2+H2O⇌Sn(OH)Cl+HCl,加入盐酸,使该平衡向左移动,抑制Sn2+水解,故答案为:SnCl2水解,发生SnCl2+H2O⇌Sn(OH)Cl+HCl,加入盐酸,使该平衡向左移动,抑制Sn2+水解;
(3)由信息可知,Sn2+易被氧化,加入Sn粉除调节溶液pH外,还防止Sn2+被氧化,故答案为:防止Sn2+被氧化;
(4)CO32-和Sn2+发生双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Sn2+═SnO+CO2↑,故答案为:CO32-+Sn2+═SnO+CO2↑;
(5)酸性条件下,SnSO4还可以用作双氧水去除剂,双氧水有强氧化性,将Sn2+易被氧化为Sn4+,自身被还原为水,离子方程式为:Sn2++H2O2+2H+═Sn4++2H2O,故答案为:Sn2++H2O2+2H+═Sn4++2H2O;
(6)用已知浓度的K2Cr2O7滴定生成的Fe2+,发生的反应为:6FeCl2+K2Cr2O7+14HCl═6FeCl3+2KCl+2CrCl3+7H2O,令锡粉中锡的质量分数为x,则:
Sn~Sn2+~2Fe3+~2Fe2+~K2Cr2O7计算.
119g mol
1.226g×x 0.100mol/L×0.032L
故,解得x=93.2%,
故答案为:6、1、14、6、2、2、7H2O;93.2%.
解析
解:(1)从溶液里获得晶体的系列实验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故答案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2)由信息可知,SnCl2易水解生成碱式氯化亚锡,存在平衡Sn Cl2+H2O⇌Sn(OH)Cl+HCl,加入盐酸,使该平衡向左移动,抑制Sn2+水解,故答案为:SnCl2水解,发生SnCl2+H2O⇌Sn(OH)Cl+HCl,加入盐酸,使该平衡向左移动,抑制Sn2+水解;
(3)由信息可知,Sn2+易被氧化,加入Sn粉除调节溶液pH外,还防止Sn2+被氧化,故答案为:防止Sn2+被氧化;
(4)CO32-和Sn2+发生双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Sn2+═SnO+CO2↑,故答案为:CO32-+Sn2+═SnO+CO2↑;
(5)酸性条件下,SnSO4还可以用作双氧水去除剂,双氧水有强氧化性,将Sn2+易被氧化为Sn4+,自身被还原为水,离子方程式为:Sn2++H2O2+2H+═Sn4++2H2O,故答案为:Sn2++H2O2+2H+═Sn4++2H2O;
(6)用已知浓度的K2Cr2O7滴定生成的Fe2+,发生的反应为:6FeCl2+K2Cr2O7+14HCl═6FeCl3+2KCl+2CrCl3+7H2O,令锡粉中锡的质量分数为x,则:
Sn~Sn2+~2Fe3+~2Fe2+~K2Cr2O7计算.
119g mol
1.226g×x 0.100mol/L×0.032L
故,解得x=93.2%,
故答案为:6、1、14、6、2、2、7H2O;93.2%.
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模拟工业生产制备少量硝酸.
(1)B中试剂为______,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2)用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实验时先用酒精喷灯预热催化剂,然后通入反应气体,当催化剂红热后撤离酒精喷灯,催化剂始终保持红热,温度可达到700℃以上.下列图示中,能够正确表示该反应过程能量变化的是______.
(4)已知2NO2(g)⇌2NO(g)+O2(g)△H
NO2(g)N(g)+2O(g)
NO(g) N(g)+O(g)
O2(g) 2O(g)
①计算反应的△H=______.
②请解释高温下,氨气与氧气反应难以生成NO2的原因______.
(5)控制氨气和氧气的比例是制备硝酸的关键.
①当比例不合适时,A中不仅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还伴有白烟.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白烟产生的原因______.
②欲使氨气尽可能完全转化为硝酸,理论上n(NH3):n(O2)的最佳比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装置B中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氮的氧化物,防止污染空气,故答案为:水;吸收尾气;
(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故答案为:2Na2O2+2H2O=4NaOH+O2↑;
(3)反应为放热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700℃时水是气体,故答案为:A;
(4)①△H=反应物的键能和-生成物的键能和=931kJ/mol×2-628kJ/mol×2-493kJ/mol=+113kJ/mol,故答案为:+113kJ/mol;
②二氧化氮分解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有利于分解,故答案为:2NO2(g)⇌2NO(g)+O2(g)△H>0,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NO2的分解,因此难以生成NO2;
(5)①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氨气和硝酸能反应生成硝酸铵,化学方程式:2NO+O2=2NO2,3NO2+H2O=2HNO3+NO,NH3+HNO3=NH4NO3,故答案为:2NO+O2=2NO2,3NO2+H2O=2HNO3+NO,NH3+HNO3=NH4NO3;
②由4NH3+5O24NO+6H2O、4NO+3O2+2H2O=4HNO3可得:NH3+2O2=HNO3+H2O,则原料氨气和氧气物质的量的投料比为1:2,故答案为:1:2.
解析
解:(1)装置B中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氮的氧化物,防止污染空气,故答案为:水;吸收尾气;
(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故答案为:2Na2O2+2H2O=4NaOH+O2↑;
(3)反应为放热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700℃时水是气体,故答案为:A;
(4)①△H=反应物的键能和-生成物的键能和=931kJ/mol×2-628kJ/mol×2-493kJ/mol=+113kJ/mol,故答案为:+113kJ/mol;
②二氧化氮分解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有利于分解,故答案为:2NO2(g)⇌2NO(g)+O2(g)△H>0,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NO2的分解,因此难以生成NO2;
(5)①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氨气和硝酸能反应生成硝酸铵,化学方程式:2NO+O2=2NO2,3NO2+H2O=2HNO3+NO,NH3+HNO3=NH4NO3,故答案为:2NO+O2=2NO2,3NO2+H2O=2HNO3+NO,NH3+HNO3=NH4NO3;
②由4NH3+5O24NO+6H2O、4NO+3O2+2H2O=4HNO3可得:NH3+2O2=HNO3+H2O,则原料氨气和氧气物质的量的投料比为1:2,故答案为:1:2.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