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反应与能量
- 共8781题
(11分)
(1)已知H2(g)+Br2(1)2HBr(g) △H=-72kJ/mol,蒸发1mol Br2(1)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kJ,其它相关数据如下表:
①Br2(1)=Br2(g) △H1,则△H1=_____________;
②写出H2(g)与Br2(g)反应生成HBr(g)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试计算a=_________________。
(2)磷在氧气中燃烧,可能生成两种固态氧化物。3.1g的单质磷(P)在一定量氧气中燃烧生成P2O3、P2O5各0.025mol,反应物完全耗尽,并放出X kJ热量。
①已知1mol磷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为Y kJ,则1molP与O2反应生成固态P2O3的反应热△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1mol P与O2反应生成固态P2O3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略
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重要意义。请根据学过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一氧化碳与水蒸气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①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
则
(2)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化学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拆开)1 mol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已知:N≡N键的键能是948.9kJ·mol-1,H-H键的键能是436.0 kJ·mol-1; N-H键的键能是391.55 kJ·mol-1。则1/2N2(g) + 3/2H2(g) ="=" NH3(g) ΔH = 。
正确答案
(1)①CO(g)+H2O(g)=CO2(g)+H2(g) △H=—41KJ/mol; ②△H=+172KJ/mol;
(2)—46.2 KJ/moL
试题分析:(1)由能量变化图示可知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①CO(g)+H2O(g)=CO2(g)+H2(g) △H=—41KJ/mol;②将CO(g)+H2O(g)=CO2(g)+H2(g)减去C(s)+H2O(g)=CO(g)+H2(g),整理可得:C(s)+CO2(g)-2CO(g) △H=+172KJ/mol;(2)根据键能的定义及与反应热的关系可知: △H="1/2×948.9kJ/mol+3/2×436.0" kJ/mol-3×391.55kJ/mol="—46.2" KJ/moL
(5分)氮是一种地球上含量丰富的元素,氮及其化合物的研究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意义。
(1)下图是1 mol NO2和1 mol 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 自1913年工业合成氨投产以来,合成氨工业不断发展,氨又可以进一步制备硝酸,在工业上可进行连续生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①N2(g)+O2(g)=2NO(g) △H1= +180.5kJ/mol
②N2(g)+3H2(g)2NH3(g) △H2=-92.4kJ/mol
③2H2(g)+O2(g)=2H2O(g) △H3=-483.6kJ/mol
写出氨气经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气体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
正确答案
NO2(g)+CO(g)=CO2(g)+NO(g) △H=" —234" mol·L-1 (2分)
4NH3(g) +5 O2(g) ="4NO(g)" + 6H2O(g) △H=" —905.0" mol·L-1(3分)
(1)由图像可知,△H= —|E1—E2|=" —234" mol·L-1
(2)依据盖斯定律可知,①×2-②×2 + 3×3即可求得答案。
(6分)依据下列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在25℃、101kPa下,1g甲醇(CH3OH)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
;
(2)在25℃、101kPa下,若适量的N2和O2完全反应,每生成23克NO2需要吸收16.95kJ热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每空3分,共6分)
(1)CH3OH(l)+O2(g)=CO2(g)+2H2O(l) ΔH=–725.76kJ·mol-1
(2)N2(g)+2O2(g)=2NO2(g) ΔH=+67.8kJ·mol-1
略
能源短缺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开发和
应用前景.工业上合成甲醇的反应为:CO(g)+2H2(g)⇌CH3OH(g);△H
(1)已知,该反应在300℃,5MPa条件下能自发进行,则△H______0,△S______0(填“<,>或=”).
(2)在300℃,5MPa条件下,将0.20mol的CO与0.58molH2的混合气体充入2L密闭容器发生反应,反应过程中甲醇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在0~2min内,以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mol•L-1•s-1,CO的转化率为______.
②列式计算3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
③300℃时,将0.50molCO、1.00molH2和1.00molCH3OH充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此时反应将______.
A.向正方向移动B.向逆方向移动C.处于平衡状态D.无法判断
④下列措施可增加甲醇产率的是______.
A.压缩容器体积B.将CH3OH(g)从体系中分离
C.充入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 D.再充入0.20molCO和0.58molH2
(3)若其它条件不变,使反应在500℃下进行,在图中作出甲醇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的示意图.
正确答案
(1)该反应的反应物有3mol气体,生成物有1mol气体,所以△S<0,反应自发进行△H-T△S<0,故△H必须小于0,故答案为:<;<;
(2)①2min时,甲醇浓度变化0.02mol/L,则氢气浓度变化为0.04mol/L,v(H2)==
=0.02mol/(L•min)-1
从图象分析,生成甲醇0.04mol,则反应的CO为0.04mol,α(CO)=×100%=20%,
故答案为:0.02;20%;
②CO(g)+2H2(g)⇌CH3OH(g)
加入的(mol/L) 0.10 0.29 0
反应的(mol/L) 0.02 0.04 0.02
平衡后(mol/L) 0.08 0.25 0.02
K==
=4(mol/L)-2
故答案为:K==
=4(mol/L)-2;
③Qc=K==
=8>K=4,所以平衡逆向移动,选B,
故答案为:K==
=4(mol/L)-2; B;
④A、对于反应CO(g)+2H2(g)⇌CH3OH(g),反应物气体体积大于生成物,压缩容器体积 时,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可增加甲醇产率,A正确;
B、分离出甲醇,平衡正向移动可增加甲醇产率,故B正确;
C、充入He,不影响各气体的分压,平衡不移动,不能增加甲醇产率,故C错误;
D、体积不变,再充入反应物气体,平衡正向移动,可增加甲醇产率,故D正确.
故选:A B D;
(3)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时间短.正反应放热,升温时平衡逆向移动,平衡时甲醇浓度比300℃低,可得下图:
故答案为:.
(10分)(1)肼(N2H4)又称联氨,是一种可燃性液体,可用作火箭燃料。已知在101kPa,320g N2H4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氮气,放出热量624kJ(25℃时),N2H4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肼—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碱性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是20~30%的KOH溶液。肼—空气燃料电池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3)如图是一个电化学过程示意图。假设使用肼—空气燃料电池作为本过程的电源,铜片质量变化128g,则肼—空气燃料电池理论上消耗标准状况下的空气 L(假设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为20%)。
(4)传统制备肼的方法是以NaClO氧化NH3制得肼的稀溶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正确答案
(1)N2H4(l)+O2(g)=N2(g)+2H2O(l);△H=-62.4KJ·mol-1
(2)正:O2+2H2O+4e—=4OH— 负:N2H4+4OH—-4e—=N2+4H2O
(3)112 L (4)ClO—+2NH3=Cl—+N2H4+H2O
试题分析:(1)320g肼恰好是10mol,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l)+O2(g)=N2(g)+2H2O(l);△H=-62.4kJ/mol。
(2)原电池中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空气是正极,在碱性电解质溶液中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肼是负极,在碱性电解质溶液中电极反应为: N2H4+4OH--4e-=4H2O+N2↑。
(3)根据装置可知,铜和电源的正极相连,作阳极。因此反应中转移电子是所以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消耗氧气是1mol,则空气是5mol,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5mol×22.4L/mol=112L。
(4)NaClO氧化NH3的离子方程式是ClO—+2NH3=Cl—+N2H4+H2O。
点评:本题综合性比较强,知识点比较基础,难度小。
4 g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放出222.5 KJ热量,写出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正确答案
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
根据题意可知,1mol甲烷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是222.5 KJ×16÷4=890KJ。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
(6分).2CO(g)+O2(g)2CO2(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1 mol CO (g)氧化为1 mol CO2 (g)的ΔH =-283 kJ/mol。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________(填“有”或“无”)影响。
(2)图中ΔH = ________kJ/mol。
正确答案
反应物的总能量 无 -566
(1)根据图像可知,A点表示反应物的总能量。E是活化能,其大小不能一些反应热。
(2)由于1 mol CO (g)氧化为1 mol CO2 (g)的ΔH =-283 kJ/mol,所以2 mol CO (g)氧化为2 mol CO2 (g)的ΔH =-283 kJ/mol×2=-566kJ/mol。
(6分)实验室用50 mL 0.50 mol·L-1盐酸、50 mL 0.55 mol·L-1 NaOH,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中和热的测定,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不能用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的理由是_________。
(2)如用0.50 mol·L-1盐酸与NaOH固体进行实验,则实验中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3)实验得到表中的数据:
经数据处理,t2-t1=3.4℃。则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 ΔH =________。
正确答案
Cu传热快,热量损失大 偏大 ΔH=-56.8 kJ·mol-1。
(1)因为铜是金属,是热的良导体,传热快,热量损失大,所以不能用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
(2)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热,所以测的的中和热偏大。
(3)反应中放出的热量是(m1+m2)×c×(t2-t1)=0.418(t2-t1)kJ,反应中生成水是0.025mol,所以中和热是△H=-0.418(t2-t1)/0.025kJ/mol=-56.8 kJ·mol-1。
(4分)热力学原理与结构原理是无机化学两大基本原理,在一个反应中可能涉及几个过程,如钠在氯气中燃烧过程可以设计成以下一个五步完成的热循环图:
上述能量循环图中,五个过程中的焓变都有一个专用名称,请写出a、b、c、d名称:
a、 ,b、 ,c、 ,d、
正确答案
(4分,每空1分)⑴原子化热(升华焓)⑵第一电离能⑶Cl-Cl键键能⑷晶格能
金属钠变成气态钠原子,对于的是升华焓。气态钠原子失去电子生成钠离子,对于的是第一电离能。氯气变成氯原子对于的是键能。钠离子和氯原子生成硫化钠,对于的是晶格能。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CaCO3(s)===CaO+CO2(g) ΔH=177.7 kJ
②C(s)+H2O(s)===CO(g)+H2(g) ΔH=-131.3 kJ/mol
③H2SO4(l)+NaOH(l)===Na2SO4(l)+H2O(l) ΔH=-57.3 kJ/mol
④C(s)+O2(g)===CO2(g) ΔH=-393.5 kJ/mol
⑤CO(g)+O2(g)===CO2(g) ΔH=-283 kJ/mol
⑥HNO3(aq)+NaOH(aq)===NaNO3(aq)+H2O(l) ΔH=-57.3 kJ/mol
⑦2H2(g)+O2(g)===2H2O(l) ΔH=-517.6 kJ/mol
(1)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不正确的理由分别是________
(2)根据上述信息,写出C转化为CO的热化学方程式: 。
(3)上述反应中,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有 ;
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略
已知:2H2 ( g ) + O2 ( g ) = 2H2O ( l ); △H = -571.6kJ/mol
2H2 ( g ) + O2 ( g ) = 2H2O ( g ); △H = -483.6kJ/mol
CH4 ( g ) + 2O2 ( g ) = 2H2O ( l ) + CO2 ( g ); △H = -890 kJ/mol
标准状况下,取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 L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203.32kJ,试求混合气体中甲烷和氢气体积比。
正确答案
V(CH4)︰V(H2)=1︰4
试题分析:设混合气中甲烷和氢气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和y,则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可知571.6kJ/mol÷2×y+890 kJ/mol×x=203.32kJ。又因为x+y=11.2L÷22.4L/mol,所以解得x=0.1mol,y=0.4mol,所以混合气体中甲烷和氢气体积比是1︰4。
点评:该题在计算时需要注意的是,-571.6kJ/mol是2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反应热,而不是1mol氢气。
把煤作为燃料可通过下列两种途径:
途径I: C(s)+O2(g) = CO2(g)
途径II:先制水煤气: C(s) + H2O(g) =" CO(g)" + H2(g)
燃烧水煤气:2 CO(g) + O2(g) = 2CO2(g);
2H2(g)+O2(g) =2H2O(g)
已知:①C(s)+O2(g)=CO2(g);△H1=-393.5 kJ·mol-1
②H2(g)+1/2O2(g)=H2O(g);△H2=-241.8kJ·mol-1
③CO(g)+ 1/2O2 (g) =CO2(g);△H3=-283.0kJ·mol-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O(g) + H2O(g) = H2(g) + CO2(g) 是 (填“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
(2)根据盖斯定律,煤和气态水生成水煤气的反应热△H= 。
(3)根据两种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1)放热反应
(2)131.3kJ/mol
(3)A
试题分析:(1)③-②可得目标方程式的热效应,ΔH=-283.0kJ·mol-1-(-241.8kJ·mol-1)<0,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2)根据盖斯定律,煤和气态水生成水煤气的反应热△H=①-②-③=-393.5 kJ·mol-1-(-241.8kJ·mol-1)-(-283.0kJ·mol-1)=131.3kJ/mol
(3)A、根据盖斯定律,无论是途径I还是途径II,最终碳燃烧的热效应是相同的,错误;B、碳直接燃烧会造成燃烧不充分,且产物中可能含二氧化硫,给大气带来污染,正确;C、与途径I相比,途径II燃料燃烧充分可以提高煤的燃烧效率,正确;D、将煤转化为水煤气后,便于通过管道进行运输,正确,答案选A。
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1)工业上一般采用下列两种反应合成甲醇:
反应Ⅰ:CO(g)+2H2(g)CH3OH(g) ΔH1
反应Ⅱ:CO2(g)+3H2(g)CH3OH(g)+H2O(g) ΔH2
①上述反应符合“原子经济”原则的是________(填“Ⅰ”或“Ⅱ”)。
②下表所列数据是反应Ⅰ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
由表中数据判断,ΔH1______0(填“>”、“=”或“<”)。
③某温度下,将2 mol CO和6 mol H2充入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CO)=0.2 mol·L-1,则CO的转化率为________,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_(从上表中选择)。
(2)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①2CH3OH(l)+3O2(g)=2CO2(g)+4H2O(g) ΔH1=-1 275.6 kJ·mol-1
②2CO(g)+O2(g)=2CO2(g) ΔH2=-566.0 kJ·mol-1
③H2O(g)=H2O(l) ΔH3=-44.0 kJ·mol-1
写出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Ⅰ ②< ③80% 250 ℃
(2)CH3OH(l)+O2(g)=CO(g)+2H2O(l) ΔH=-442.8 kJ·mol-1
(1)①反应Ⅰ的产物只有甲醇,而反应Ⅱ的产物有两种,故反应Ⅰ符合“原子经济”原则;②观察图表数据可得,升温时,K值变小,说明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ΔH1<0;③CO的转化率为(2 mol-0.2 mol·L-1×2 L)/2 mol×100%=80%;此时的化学平衡常数为K= ≈2.041,故此时的温度为250 ℃。(2)将三个热化学方程式进行变形:[①+(-②)+4×③]×
,可得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即CH3OH(l)+O2(g)=CO(g)+2H2O(l) ΔH=[ΔH1+(-ΔH2)+4ΔH3]×
=-442.8 kJ·mol-1。
已知化学反应N2+3H22NH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1)1mol N 和3mol H 生成1mol NH3(g)是 能量的过程(填“吸收”或“释放”)。
(2)N2(g)+
H2(g)
NH3(g ) △H= ;
(3)N2(g)和H2生成NH3(1)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正确答案
(1)释放 (2)-( b - a) kJ·mol-1
(3)N2(g)+3H2(g)=2NH3 △H="-2(b+c" -a)kJ·mol-1
试题分析:(1)根据图像可知,1mol N 和3mol H 生成1mol NH3(g)是释放能量的。
(2)根据图像可知,反应N2(g)+
H2(g)
NH3(g )的△H=-( b-a) kJ/mol。
(3)根据图像可知,N2(g)和H2生成NH3(1)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 △H=-2(b+c -a)kJ·mol。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饿考查,难度不大。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反应热的计算依据,然后结合图像灵活运用即可。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