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反应与能量
- 共8781题
(16分)(1)已知:
O2 (g) = O+2(g) + e- H1=" 1175.7" kJ·mol-1
PtF6(g) + e- = PtF6-(g)
H2=" -" 771.1 kJ·mol-1
O2+ PtF6-(s) = O2+(g) + PtF6-
H3="482.2" kJ·mol-1
则反应O
2(g)+ PtF6 (g) = O2+PtF6- (s)
H="_____________" kJ·mol-1
(2)由C和S形成的液态化合物CS2,0.2mol/l CS2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两种气态氧化物,298K时放出热量215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已知:常温下0.1mol/L的某酸H2A的pH=4,则该酸为 酸(填“强”或“弱”),H2A的电离方程式为 ,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 。
(4)一定温度下,两种酸:a、盐酸 b、醋酸:
①当两种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c(H+):a b(填“>”、“<”或“=”,下同)。
②在pH相同、体积相同的两种酸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反应结束时生成H2的总体积:a b。
③将pH相同,体积相同的两种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100倍,所得溶液的pH值:a b
正确答案
略
(14分)用氮化硅陶瓷代替金属制造发动机的耐热部件,能大幅度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工业上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氮化硅,其反应如下:3SiCl4(g)+2N2(g)+6H2(g)Si3N4(s)+12HCl(g),在温度T0下的2 L密闭容器中,加入0.30 mol SiC14, 0.20 mol N2. 0.36 mol H2进行上述反应,2min后达到平衡,测得固体的质量增加了2.80 g
(1) SiCl4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
(2)平衡后,若改变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下表为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其他条件相同时,在___(填"T1”、“T2”.,“T3”)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最长:
假设温度为T1时向该反应容器中同时加入。(SiC14) =0.3 mol/L,c(H2) =0.3 mol/L,,c(N2) =
x mol/L, c (HCl) =0.3 mol/L和足量Si3N4 (s),若要使平衡建立的过程中HCl浓度减小,x的取值
范围为___
(4)该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____
(5)工业上制备SiCl4的反应过程如下:
写出二氧化硅、焦炭与Cl 2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气态SiC14和一氧化碳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
正确答案
(14分)
(1)0.015mol/(L•min)(2分) (2)AB(2分)
(3)T3(2分) 0 ≤ x < 0.15(3分) (4)24.22%(2分)
(5)SiO2(s)+2C(s)+2Cl2(g)=SiCl4(g)+2CO(g) ∆H=(a+b-c)kJ•mol‾1(3分)
试题分析:(1)反应生成的n(Si3N4)=2.8g÷140g/mol=0.02mol,则反应的SiCl4为:n(SiCl4)=3n(Si3N4)=3×0.02mol=0.06mol,则v(Si3N4)=0.06mol÷2L÷2min=0.015mol/(L•min)。
(2)正反应方向,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气体的质量减小,根据图像可知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所以升温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移动,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A、因为该反应∆H <0,∆S>0,所以∆H‾—T∆S恒小于0,在任何温度下可自发进行,正确;B、因为Si3N4为固体,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不相等,所以若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表明反应己达到平衡状态,正确;C、因为Si3N4为固体,所以其他条件不变,增大Si3N4的物质的量,对平衡无影响,错误;D、按3:2:6的物质的量比增加反应物,H2的体积分数增大,所以SiC14(g)的转化率增大,错误。
(3)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随着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所以T3温度最低,反应速率最小,达到平衡所需时间最长;当反应恰好达到平衡时,根据平衡常数可得:0.312÷(0.33×0.36×x2)=1.2,解得x=0.15mol,要使平衡建立的过程中HCl浓度减小,反应向左进行,所以0 ≤ x < 0.15
(4)根据化学方程式,原子的利用率=140÷(140+12×36.5)×100%=24.22%
(5)首先写出化学方程式并注明状态:SiO2(s)+2C(s)+2Cl2(g)=SiCl4(g)+2CO(g),然后根据盖斯定律求算焓变,该反应可由已知的3个反应经① + ②—③求得,所以∆H=(a+b-c)kJ•mol‾1,进而可写成化学方程式。
(1)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将于2016年1月1日在我国全面实施。据此,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日报和实时报告包括了SO2、NO2、CO、O3、PM10、PM2.5等指标,为公众提供健康指引,引导当地居民合理安排出行和生活。
①汽车排出的尾气中含有CO和NO等气体,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产生NO的原因 。
②汽车排气管内安装的催化转化器,可使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转化为无毒的大气循环物质。已知:
N2(g)+O2(g)="2NO(g)" ΔH="+180.5" kJ/mol
2C(s)+O2(g)="2CO(g)" ΔH="-221.0" kJ/mol
C(s)+O2(g)=CO2(g) ΔH="-393.5" kJ/mol
则反应2NO(g)+2CO(g)=N2(g)+2CO2(g)的ΔH= kJ/mol。
(2)直接排放氮氧化物会形成酸雨、雾霾,催化还原法和氧化吸收法是常用的处理方法。利用NH3和CH4等气体除去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已知:CH4(g)+2O2(g)=CO2(g)+2H2O(l) ΔH1="a" kJ/mol;欲计算反应CH4(g)+4NO(g)=CO2(g)+2H2O(l)+2N2(g)的焓变ΔH2则还需要查询某反应的焓变ΔH3,当反应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最简整数比时,ΔH3="b" kJ/mol,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据此计算出ΔH2= kJ/mol(用含a、b的式子表示)。
(3)下表列出了工业上吸收SO2的三种方法。
方法Ⅱ主要发生了下列反应:
2CO(g)+SO2(g)=S(g)+2CO2(g) ΔH="+8.0" kJ/mol
2H2(g)+SO2(g)=S(g)+2H2O(g)ΔH="+90.4" kJ/mol
2CO(g)+O2(g)=2CO2(g) ΔH="-566.0" kJ/mol
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
则S(g)与O2(g)反应生成SO2(g)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
(4)合成氨用的氢气可以甲烷为原料制得。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CH4(g)与H2O(g)反应生成CO(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正确答案
(1)①N2+O22NO ②-746.5
(2)N2(g)+O2(g)="2NO(g)" ΔH3="b" kJ/mol a-2b
(3)S(g)+O2(g)=SO2(g) ΔH="-574.0" kJ/mol
(4)CH4(g)+H2O(g)=CO(g)+3H2(g)ΔH="+161.1" kJ/mol
(1)②按题干顺序给3个热化学方程式编号,由盖斯定律③×2-①-②得2NO(g)+2CO(g)N2(g)+2CO2(g)的ΔH="[-393.5×2-180.5-(-221.0)]kJ/mol=-746.5" kJ/mol。
(2)根据盖斯定律将已知的两个热化学方程式相减可得热化学方程式为2N2(g)+2O2(g)="4NO(g)" ΔH="a" kJ/mol-ΔH2="2b" kJ/mol,则ΔH2=(a-2b)kJ/mol,同时将上面的方程式及ΔH都除以2可得热化学方程式。
(3)将后面的两个方程式相加减去前两个方程式再除以2可得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S(g)+O2(g)=SO2(g)ΔH="-574.0" kJ/mol。
(4)按题干顺序给图像中的3个热化学方程式编号,根据盖斯定律,③-②×3-①得CH4(g)+H2O(g)=CO(g)+3H2(g)ΔH="[-846.3-(-241.8)×3-(-282.0)]kJ/mol=+161.1" kJ/mol。
(创新预测题)将煤转化为水煤气的主要化学反应为C(s)+H2O(g) CO(g)+H2(g);C(s)、CO(g)和H2(g)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s)+O2(g)=CO2(g) ΔH1=-393.5 kJ·mol-1
H2(g)+ O2(g)=H2O(g) ΔH=-242.0 kJ·mol-1
CO(g)+ O2(g)=CO2(g) ΔH=-283.0 kJ·mol-1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数据,写出C(s)与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反应热数据可知,1 mol CO(g)和1 mol H2(g)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和比1 mol C(s)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甲同学据此认为“煤转化为水煤气可以使煤燃烧放出更多的热量”;乙同学根据盖斯定律做出如图循环图
并据此认为“煤转化为水煤气再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煤直接燃烧放出的热量相等”。
请分析:甲、乙两同学观点正确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判断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煤转化为水煤气作为燃料和煤直接燃烧相比有很多优点,请列举其中的两个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C(s)+H2O(g)=CO(g)+H2(g) ΔH=131.5 kJ·mol-1
(2)乙 甲同学忽略了煤转化为水煤气要吸收热量(或ΔH1=ΔH2+ΔH3且ΔH2>0)
(3)①减少污染;②燃烧充分;③方便输送(任填两个)
(1)本题考查盖斯定律,ΔH1-ΔH2-ΔH3即为C(s)与水蒸气反应的焓变。因此C(s)与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s)+H2O(g)=CO(g)+H2(g) ΔH=131.5 kJ·mol-1。
(2)根据盖斯定律,煤转化为水煤气再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煤直接燃烧放出的热量应相等,甲同学的错误在于忽视了煤转化为水煤气时要吸收热量。
(12分)(1) 0.3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千焦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是:
。
又已知:H2O(液)=H2O(气);△H =-44kJ/mol,则11.2升(标准状况下)乙硼烷完全燃烧时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 千焦。
(2)在25℃、101kPa下,1g甲醇(CH3OH)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拆开1mol H-H键,1molN-H键,1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2分)
(1)B2H6(g)+3O2(g)→B2O3(s)+3H2O(l) ΔH=–2165.0kJ·mol-1; 1016.5
(2)CH3OH(l)+O2(g)→CO2(g)+2H2O(l) ΔH=–725.76kJ·mol-1
(3)N2(g)+3H2(g) === 2NH3(g) ΔH=-92kJ·mol-1
略
(8分) 已知某反应A(g)+B(g)?C(g)+D(g)进行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ΔH=________kJ·mol-1(用含E1、E2的代数式表示)。(1分)
(2)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使逆反应速率增大,则E1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ΔH________。(2分)
(3)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A(g)+B(g)C(g)+D(g)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表:
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C(D)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2分)
A.乙=丁>丙=甲 B.乙>丁>甲>丙 C.丁>乙>丙=甲 D.丁>丙>乙>甲
(4)若上述反应达到平衡,为了提高A的转化率,可以采用的措施有(写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5)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进行上述反应。下列情况可以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2分)
A.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 B. 气体压强不再变化
C. 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D. 消耗A的速率等于消耗D的速率
E. 各组分浓度之比为1:1:1:1 F. C生成的速率等于B消耗的速率
正确答案
(1)E1-E2 (2)减小 不变 (3)A (4)升高温度、增加B的浓度 (5)D
该题为反应热与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相结合的题目。(1)ΔH=E(反应物)-E(生成物)=E1-E2;(2)使用催化剂,减小反应的活化能,同时减小E1和E2,反应热不变;(3)首先用极端转化,将生成物全部转化为反应物,甲和丙,乙和丁是相同的。乙中2amol可以变为amol+amol;先通入amolA和amolB与甲完全相同,再通入amol,在甲的基础上平衡正向移动,故D的浓度,乙>甲,选A;(4)要提高A的转化率,可以使平衡正向移动。升高温度或增加B的浓度都可以。(5)判断平衡状态两点:υ正=υ逆、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总结成改变的量如果不变了,即达到平衡。M=、ρ=、P在整个反应过程中均不变,F中只有正方向,故答案选D。
(8分)燃煤废气中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等气体,常用下列方法处理,以实现节能减排、废物利用等。
(1)对燃煤废气进行脱硝处理时,常利用甲烷催化还原氮氧化物。如:
则CH4 ( g)将NO2 (g)还原为N2(g)等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燃煤废气中的CO2转化为甲醚的化学方程式为:。已知在一定压强下,该反应随温度的升高而CO2的转化率降低。则该反应的
________ 0(填“ >”或“ <”);若用以甲醚、空气、氢氧化钾溶液为原料,石墨为电极构成燃料电池,则该电池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放电过程中溶液的PH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正确答案
(1)CH4(g)+2NO2(g)=N2(g)+CO2(g)+2H2O(g) △H=-867kJ·mol-1
(2)< CH3OCH3-12e-+16OH-=2CO32-+11H2O 减小
考查化学反应原理
(1)依据盖斯定律可知,反应(①+②)/2,可得:CH4(g)+2NO2(g)=N2(g)+CO2(g)+2H2O(g) △H=-867kJ·mol-1
(2)升温而CO2的转化率降低,说明平衡左移,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0;
在燃料电池中,总反应为:CH3OCH3+3O2+4OH-=2CO32-+5H2O
正极反应为:O2+4e-+2H2O=4OH-
负极反应为:CH3OCH3-12e-+16OH-=2CO32-+11H2O
由电极反应可知,放电过程中不断消耗OH-,溶液的pH减小
(4分)(1)已知C2H5OH(g)+3O2(g)==2CO2(g)+3H2O(g) △H1="a" kJ·mol-1;
H2O(g)==H2O(1) △H2="b" kJ·mol-1;
C2H5OH(g)==C2H5OH(1) △H3="c" kJ·mol-1,
写出 C2H5OH(1)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1)的热化学方程式
(2)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 H2(g)+1/2O2(g) =H2O(g) ΔH=-241.8 kJ/mol
② C(s)+1/2O2(g) =CO(g) ΔH=-110.5 kJ/moL
则水煤气能源的制取原理:C(s)+H2O(g)=H2(g)+CO (g) ΔH= kJ/moL
正确答案
(4分)(1)C2H5OH(g)+3O2(g)==2CO2(g)+3H2O(g) △H1="a-c+3b" kJ·mol-1
(2)131.3 (2分)
略
(8分)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例如:
CH4(g)+4NO2(g)===4NO(g)+CO2(g)+2H2O(g)
ΔH=-574 kJ·mol-1
CH4(g)+4NO(g)===2N2(g)+CO2(g)+2H2O(g)
ΔH=-1160 kJ·mol-1
若用标准状况下4.48 L 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________(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kJ。
(2)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燃料是丙烷(C3H8),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燃料是丙烯(C3H6)(l)。丙烷脱氢可得丙烯。
已知:C3H8(g)―→CH4(g)+HC≡CH(g)+H2(g)
ΔH1=+156.6 kJ·mol-1
CH3CH===CH2(g)―→CH4(g)+HC≡CH(g)
ΔH2=+32.4 kJ·mol-1
则相同条件下,反应C3H8(g)―→CH3CH===CH2(g)+H2(g)的ΔH=________kJ·mol-1。
正确答案
(1)1.6NA 173.4 (2)+124.2
(1)0.2 mol H4→O2转移0.2×8NAe-
将2个方程相加
CH4(g)+2NO2(g)===CO2(g)+2H2O(g)+N2(g)
ΔH=-867 kJ·mol-1,因而放出0.2 mol×867 kJ·mol-1=173.4 kJ
(2)两方程相减即得+124.2 kJ·mol-1
合成氨反应(2NH3(g))在工业生产中的大量运用,满足了人口的急剧增长对粮食的需求,也为化工生产提供了足够的原料。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合成氨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式为(△H用图给字母表示) 。
(2)在温度恒定为298K,体积恒定为10L的密闭容器中测得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时氢气、氮气、氨气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1mol、0.4mol、4mol,则此温度下题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3)标况下,若将22.4mL的氨气通入100mLpH为2的盐酸中,则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顺序由大到小为 。
(4)将氨气通入盛有CaSO4悬浊液的沉淀池中,再通入足量的CO2,过滤后即可得到(NH4)2SO4。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此可知Ksp(CaSO4) Ksp(CaCO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正确答案
(9分)
(1)
(2分)
(2)(2分)
(3)(2分)
(4)(2分);大于(1分)
(1)由图可得该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平衡常数是指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得;
(3)标况下,若将22.4mL的氨气通入100mLpH为2的盐酸中,则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顺序由大到小为:;
(4)将氨气通入盛有CaSO4悬浊液的沉淀池中,再通入足量的CO2,过滤后即可得到(NH4)2SO4。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此可知Ksp(CaSO4)大于Ksp(CaCO3)
(4分)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
①CH3COOH(l)+2O2(g)=2CO2(g)+2H2O(l) △H=-870.3kJ∕mol
②C(S)+O2(g)=CO2(g) △H=-393.5kJ∕mol
③2C(S)+2H2(g)+O2(g)=CH3COOH(l) △H=-488.3kJ∕mol
请写出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
正确答案
略
(8分).2009年10月16日第十一届全运会在济南举行,全运会使用的火炬的燃料是丙烷。
(1)已知11g丙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555kJ,请写出丙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2)某温度下,纯水中的c(H+)=2.0×10-7mol/L,若温度不变,滴入稀硫酸使c(H+)=5.0×10-6mol/L,则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为
正确答案
(1)C3H8(g)+5O2(g)=3CO2(g)+4H2O(l)△H=-2220KJ/mol
(2) 8.0 * 10-9 mol/L
略
能源是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化学反应为生产和生活服务。阅读下列有关能源的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从能量的角度看,断开化学键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已知拆开1 mol H-H键、1 mol I-I、1 mol H-I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 kJ、151 kJ、299 kJ。则由氢气和碘单质反应(H2+I2=2HI)生成1 mol HI需要 (填“放出”或“吸收”) ___ kJ的热量。
(2)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遇到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在如图甲装置中,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发生的是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下同)。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若用氢氧化钾溶液做电解质溶液,用氢气做燃料,空气做氧化剂制成燃料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 ;正极反应式为 。当有标状下2.24L氢气消耗时,另一极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
(4)在如下图所示的原电池中,铝做 极,导线上电子由 极流向 极。
正确答案
(12分)(1)放出;5.5
(2)Zn—2e—=Zn2+;氧化;2H++2e—=H2↑;Zn+2H+=Zn2++H2↑
(3)2H2—4e—+4OH—=4H2O;O2+4e—+2H2O=4OH—;0.05mol
(4)负;铝;镁(或负;正)
试题分析:(1)反应热就是断键吸收的能量和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的差值,所以根据键能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热=436 kJ/mol+151 kJ/mol-299 kJ/mol×2=-11kJ/mol,所以生成1 mol HI需要放出5.5kJ的热量。
(2)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锌比铜活泼,则锌是负极,失去电子。铜是正极,溶液中的氢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析出氢气。
(3)氢气在负极通入,由于溶液是碱性溶液,所以负极电极反应式是2H2—4e—+4OH—=4H2O;氧气在正极通入,电极反应式是O2+4e—+2H2O=4OH—;标准状况下2.24L氢气是0.1mol,失去0.2mol电子,所以根据电子的得失守恒可知,需要氧气的物质的量是0.2mol÷4=0.05mol。
(4)镁的金属性强于铝的,但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铝,所以铝是负极,镁是正极,导线上电子由铝电极流向镁电极。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贴近高考,旨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然后结合题意和装置图灵活运用即可。
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6分)
(1) 32.5g锌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氧化锌固体,放出175KJ的热量。
。
(2) 氢气与碘蒸气反应,生成1molHI气体时,吸收25.9KJ的热量;
。
正确答案
略
已知在298K时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3分)
C(s,石墨)+O2(g)=CO2(g); △H1=-393.5kJ/mol,
2CO(g)+O2(g)=2CO2(g); △H2=-566.0kJ/mol。
则298K时,反应 C(s,石墨)+ 1/2 O2(g) =" CO" (g)的△H是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10.5kJ/mol
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