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在25℃、101kPa下,1g甲烷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55.6kJ.则表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下表中的数据表示破坏1mol化学键需消耗的能量(即键能,单位为kJ•mol-1):根据键能数据计算以下反应的反应热△H:

CH4(g)+4F2(g)=CF4(g)+4HF(g)△H=______.

(3)发射卫星用N2H4气体为燃料,NO2气体为氧化剂,两者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已知:

N2 (g)+2O2 (g)=2NO2 (g)△H1=+67.7kJ•mol-1

2H2 (g)+O2 (g)=2H2O(g)△H2=-484kJ•mol-1

N2H4 (g)+O2 (g)=N2 (g)+2H2O(g)△H3=-534kJ•mol-1

H2O(1)=H2O(g)△H5=+44.0kJ•mol-1

写出N2H4气体与NO2气体反应生成氮气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______:

A.同温度下,0.1mol•L-1NH4Cl溶液中NH4+的浓度比0.1mol•L-1氨水中NH4+的浓度大;

B.用稀盐酸洗涤AgCl沉淀比用水洗涤损耗AgCl小;

C.对于Al(OH)3(s)⇌Al(OH)3(aq)⇌Al3+(aq)+3OH-(aq),前段为溶解平衡,后段是电离平衡;

D.除去溶液中的Mg2+,用OH-沉淀Mg2+比用CO32-效果好,说明Mg(OH)2的溶解度比MgCO3的大.

正确答案

(1)1g甲烷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55.6kJ,所以16g甲烷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889.6kJ,所以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 (g)═CO2 (g)+2H2O(l)△H=-889.6kJ/mol,故答案为:CH4(g)+2O2 (g)═CO2 (g)+2H2O(l)△H=-889.6kJ/mol;

(2)因化学反应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即为反应热,反应热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放出的能量之和的差,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为:414×4+158×4=2288KJ,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为:489×4+565×4=4216KJ,所以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为:4216KJ-2288KJ=1928KJ,即△H=-1928kJ/mol,

故答案为:-1928kJ/mol;

(3)已知:①N2 (g)+2O2 (g)=2NO2 (g)△H1=+67.7kJ•mol-1

②2H2 (g)+O2 (g)=2H2O(g)△H2=-484kJ•mol-1

③N2H4 (g)+O2 (g)=N2 (g)+2H2O(g)△H3=-534kJ•mol-1

④H2O(1)=H2O(g)△H5=+44.0kJ•mol-1

N2H4气体与NO2气体反应生成氮气和液态水的化学方程式2N2H4(g)+2NO2(g)=3N2(g)+4H2O(g)等于③×2-①,所以反应的△H=2×(-534kJ•mol-1)-67.7kJ•mol-1=-1311.7KJ/mol=-1135.7KJ/mol,故答案为:2N2H4(g)+2NO2(g)=3N2(g)+4H2O(l)△H=-1135.7KJ/mol;

(4)A、氯化铵可以直接电离出铵根离子,氨水属于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电离出的铵根离子浓度小于氯化铵中的铵根浓度,故A正确;

B、盐酸的存在对氯化银的沉淀溶解平衡会起到抑制作用,用稀盐酸洗涤AgCl沉淀比用水洗涤损耗AgCl小,故B正确;

C、对于Al(OH)3(s)⇌Al(OH)3(aq),是固体变为液体的过程,属于溶解平衡,Al(OH)3(aq)⇌Al3+(aq)+3OH-(aq),是电离平衡,故C正确;

D、Mg(OH)2的溶解度比MgCO3的小,沉淀会向着更难溶的方向进行,故D错误.

故选ABC.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5.7g汽油(主要成分为C8H18,相对分子质量为11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275.9KJ的热量,则汽油的燃烧热为______

(2)已知:2H2(g)+O2(g)=2H2O(g)△H=-483.6KJ/mol;H2O(l)=H2O(g)△H=+44KJ/mol

a)写出H2与O2反应生成液态水时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b)在通常情况下,若要得到857.4KJ的热量,需H2的质量为______,这些H2在标况下的体积为______.

正确答案

(1)5.7g汽油(主要成分为C8H18,相对分子质量为114)物质的量==0.05mol;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275.9KJ的热量,则1mol汽油完全燃烧放热==5518KJ;依据燃烧热概念计算书写热化学方程式:C8H18(l)+O2(g)→8CO2(g)+9H2O(l)△H=-5518KJ/mol,

故答案为:C8H18(l)+O2(g)→8CO2(g)+9H2O(l)△H=-5518KJ/mol;

(2)①2H2(g)+O2(g)=2H2O(g)△H=-483.6KJ/mol;

②H2O(l)=H2O(g)△H=+44KJ/mol

依据盖斯定律①-②×2得到:2H2(g)+O2(g)=2H2O(l)△H=-571.6KJ/mol;

在通常情况下,若要得到857.4KJ的热量,需要氢气物质的量为X则:

2H2(g)+O2(g)=2H2O(l)△H=-571.6KJ/mol;

2 mol                           571.6KJ

  Y                              857.4KJ

Y=3mol;

需H2的质量=3mol×2g/mol=6g;

这些H2在标况下的体积=3mol×22.4L/mol=67.2L;

故答案为:2H2(g)+O2(g)=2H2O(l)△H=-571.6/mol;6g;67.2L.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光气(COCl2)在塑料、制革、制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用途,工业上采用高温下CO与Cl2在活性碳催化下合成。

(1)实验室中常用来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工业上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与CO2进行高温重整制备CO,已知CH4、H2、和CO的燃烧热(△H)分别为-890.3kJ·mol-1、-285.8 kJ·mol-1和-283.0 kJ·mol-1,则生成1 m3(标准状况)CO所需热量为___________;

(3)实验室中可用氯仿(CHCl3)与双氧水直接反应制备光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COCl2的分解反应为COCl2(g)= Cl2(g)+ CO(g)  △H=+108 kJ·mol-1。反应体系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状况如下图所示(第10min到14min的COCl2浓度变化曲线未示出):

①计算反应在地8min时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②比较第2min反应温度T(2)与第8min反应温度T(8)的高低:T(2)___ T(8)(填“<”、“>”或“=” );

③若12min时反应与温度T(8)下重新达到平衡,则此时c(COCl2)=__mol·L-1④比较产物CO在2-3min、5-6min和12-13min时平均反应速率[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以v(2-3)、v(5-6)、v(12-13)表示]的大小________;

⑤比较反应物COCl2在5-6min和15-16min时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v(5-6)___ v(15-16)(填“<”、“>”或“=”),原因是_______

正确答案

(1)MnO2+4HCl(浓)MnCl2+Cl2↑+2H2

(2)5.52×103kJ 

(3)CHCl3+H2O2=HCl+H2O+COCl2 

(4)①0.234mol·L-1;②<;③0.031;④ v(5-6)>v(2-3)=v(12-13);⑤>;在相同温度时,该反应的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现有0.175mol/L醋酸钠溶液500mL(已知醋酸的电离常数Ka=1.75x10)

(1)写出醋酸钠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图像能说明醋酸钠的水解反应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醋酸钠溶液中加入下列少量物质,水解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有

A.冰醋酸    B.纯碱固体    C.醋酸钙固体    D.氯化铵固体

(4)在醋酸钠溶液中加入少量冰醋酸后,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关系式能成立的有

A.c(CH3COO-)+c(CH3COOH)>c(Na+)

B.c(Na+)+c(CH3COO-)>c(H+)>c(OH-)

C.c(CH3COO-)>c(Na+)>c(H+)>c(OH-)

D.c(CH3COO-)>c(H+)>c(OH-)>c(Na+)

(5)欲配制0.175mol/L醋酸钠溶液500mL,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案:

方案一:用托盘天平称取_______g无水醋酸钠,溶于适量水中,配成500mL溶液。

方案二:用体积均为250 mL且浓度均为________的醋酸与氢氧化钠两溶液混合而成(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混合前两者体积之和)。

(6)在室温下,0.175mol/L醋酸钠溶液的PH约为________(已知醋酸根的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Kw/Ka(CH3COOH))。

正确答案

(1)CH3COONa +H2OCH3COOH+NaOH

(2)BC(选1个给1分,见错不给分)

(3)CD

(4)AC

(5)7.2(答7.175的给1分),0.35mol/L(无单位给1分)

(6)9

试题分析:(1)醋酸钠水解生成醋酸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H3COONa +H2OCH3COOH+NaOH

(2)A、钠离子不水解,所以浓度始终不变,错误;B、醋酸根离子开始时水解速率最大,后逐渐减小,平衡时不在变化,正确;C、随着水解的逐渐进行,pH逐渐增大,平衡时不在变化,正确;D、KW是一温度常数,温度不变,KW不变,错误,答案选BC。

(3)A、加入冰醋酸溶液中醋酸浓度增大,平衡左移,错误;B、加入纯碱固体,对平衡体系的离子浓度无影响,平衡不移动,错误;C、加入醋酸钙固体,溶液在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右移,正确;D、加入氯化铵固体,铵根离子与水解生成的氢氧根离子结合成一水合氨,使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平衡右移,正确,答案选CD。

(4)A、加入冰醋酸,使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但钠离子浓度不变,所以A正确;B、加入少量冰醋酸,平衡左移,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大于钠离子浓度,错误;C、加入冰醋酸,当溶液中醋酸浓度较大时,醋酸的电离大于醋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溶液呈酸性,正确;D、无论是否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都不会存在c(OH-)>c(Na+),错误,答案选AC。

(5)有m=nM得醋酸钠的质量为7.175g,所以托盘天平称量的质量为7.2g;醋酸与氢氧化钠等浓度等体积混合,混合后的溶液浓度减半为0.175mol/L,所以原来的浓度为0.35mol/L

(6) 醋酸根的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

K=Kw/Ka(CH3COOH)=c(CH3COOH)c(OH-)/c(CH3COO-)= c(OH-)2/c(CH3COO-),所以c(OH-)=10-5,Ph=9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2H2(g)+O2 (g)=2H2O(l);△H=-570kJ•mol-1

②2H2(g)+O2 (g)=2H2O(g);△H=-483.6kJ•mol-1

③C(s)+O2 (g)=CO(g);△H=-110.5kJ•mol-1

④C(s)+O2 (g)=CO2(g);△H=-393.5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H2的燃烧热为______;

(2)燃烧1gH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______.

(3)写出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正确答案

(1)依据热化学方程式:2H2(g)+O2 (g)=2H2O(l);△H=-570kJ•mol-1

结合燃烧热的概念分析计算得到: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O2 (g)=H2O(l);△H=-285kJ•mol-1

故答案为:285KJ/mol;

(2)燃烧1gH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x,根据下列热化学方程式计算:

  2H2(g)+O2 (g)=2H2O(l);△H=-570kJ•mol-1

  4g                                 570KJ

  1g                                  x

x=142.5KJ;

故答案为:142.5KJ;

(3)依据热化学方程式:③C(s)+O2 (g)=CO(g);△H=-110.5kJ•mol-1;④C(s)+O2 (g)=CO2(g);△H=-393.5kJ•mol-1

依据盖斯定律④-③得到:CO(g)+O2(g)=CO2(g)△H=-283KJ/mol

故答案为:CO(g)+O2(g)=CO2(g)△H=-283KJ/mol;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化学在能源开发与利用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1)蕴藏在海底的“可燃冰”是高压下形成的外观象冰的甲烷水合物固体。甲烷气体燃烧和水汽化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H4(g)+2O2(g)===CO2(g)+2H2O(g);△=-802.3 kJ·mol-1,H2O(l)===H2O(g);△=+44 kJ·mol-1;则356 g可燃冰”(分子式为CH4·9H2O)释放的甲烷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

(2)0.3 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 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家用液化气中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当1 g丁烷完全燃烧并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50 kJ。试写出丁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1780.6 kJ

(2)B2H6(g)+3O2(g)===B2O3(s)+3H2O(l);△=-2165 kJ/mol

(3)C4H10(g)+13/2O2(g)===4CO2(g)+5H2O(l);△=-2900 kJ/mol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1.00L 1.00mol/L硫酸溶液与2.00L 1.00mol/L NaOH溶液完全反应,放出114.6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由此得出,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中反应的中和热△H=______.

(2)H2O(l)═H2O(g)△H=+44kJ/mol

2H2(g)+O2(g)═2H2O(g)△H=-659.6kJ/mol

则H2的燃烧热△H=______

(3)1molN2(g)和1molO2(g)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2molNO(g),吸收180kJ的热量,已知断裂1molN2(g)中的N≡N和1molO2(g)中的O=O分别需要吸收946kJ和498kJ的能量,则1molNO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时可释放______kJ的能量.

正确答案

(1)1.00L 1.00mol/L硫酸的物质的量为1mol,2.00L 1.00mol/L NaOH的物质的量为2mol,溶液完全反应生成2mol水,放出114.6kJ的热量,

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SO4(aq)+2NaOH(aq)=Na2SO4(aq)+2H2O(l);△H=-114.6kJ/mol,

中和热是指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

所以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中反应的中和热△H=-×114kJ/mol=-57.3kJ/mol,

故答案为:H2SO4(aq)+2NaOH(aq)=Na2SO4(aq)+2H2O(l);△H=-114.6kJ/mol;-57.3kJ/mol;

(2)已知①H2O(l)═H2O(g)△H=+44kJ/mol

②2H2(g)+O2(g)═2H2O(g)△H=-659.6kJ/mol

利用盖斯定律,

将②-2×①可得:2H2(g)+O2(g)═2H2O(l);△H=(=-659.6kJ/mol)-2×(+44kJ/mol)=-747.6kJ/mol,

H2的燃烧热为1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则△H=×(-747.6kJ/mol)=-373.8kJ/mol,

故答案为:-373.8kJ/mol;

(3)化学反应中断裂化学键要吸热,形成新化学键要放热,则有

断裂1molN2(g)中的N≡N和1molO2(g)中的O=O共吸收的能量为:946kJ+498kJ=1444kJ,

设1molNO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时可释放xkJ的能量,

则有:1444kJ-2xkJ=180kJ,x=632,

故答案为:632.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为了合理利用化学能,确保安全生产,化工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并采取相应措施。化学反应的反应热通常用实验进行测定,也可进行理论推算。

(1) 实验测得,5g甲醇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时释放出113.5kJ的热量,则甲醇的标准燃烧热△H= _______

(2)今有如下两个热化学方程式:则a ____b(填“>”、“=“<”)

             H2(g)+ O2(g)=H2O(g);△H1=a kJ·mol-1    

             H2(g)+ O2(g)=H2O(l);△H2=b kJ·mol-1(3)拆开1mol气态物质中某种共价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叫键能。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的化学键的破坏和生成物的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拆开化学键需要消耗能量,形成化学键又会释放能量。

已知反应N2(g)+3H2(g)2NH3(g) ;△H=a kJ·mol-1。试根据表中所列键能数据估算a 的值:_______________(注明“+“-”)。

(4 )依据盖斯定律可以对某些难以通过实验直接测定的化学反应的反应热进行推算。利用水煤气合成二甲醚的三步反应如下:

① 2H2(g) + CO(g) CH3OH(g);△H =-90.8 kJ·mol-1 ② 2CH3OH(g) CH3OCH3(g) + H2O(g);△H=-23.5 kJ·mol-1 ③ CO(g) + H2O(g) CO2(g) + H2(g);△H=-41.3 kJ·mol-1

总反应:3H2(g) + 3CO(g) CH3OCH3(g) + CO2 (g)的△H=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H=-726.4  kJ·mol-1(2)>   

(3) -93   

(4) -246.4 kJ·mol-1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二甲醚(CH3OCH3)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燃料,在未来可能替代汽车燃油、石油液化气、城 市煤气等,市场前景极为广阔。它清洁,高效,具有优良的环保性能。 工业上制二甲醚是在一定温度(230~ 280℃)、压强(2.0~10.0 MPa)和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的,反应器中发生了下列反应。

CO(g)+2H2(g)CH3OH(g) △H1=-90.7 kJ . mol-1

2CH3OH(g)CH3OCH3(g)+H2O(g) △H2 =-23.5 kJ . mol-1

CO(g)+H2O(g)CO2(g)+H2(g) △H3=-41.2 kJ . mol-1

(1)反应器中的总反应可表示为3CO(g)+3H2(g)CH3OCH3(g)+CO2(g),则该反应的△H ___,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在恒温、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上述反应,增大压强,二甲醚的产率会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目前,由二氧化碳合成二甲醚的研究工作已取得了重大进展,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O2(g)+6H2(g) CH3OCH3(g)+3H2O(g) △H>0。 该反应在恒温、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不能作为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的是____。

A.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B.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

C.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

D.单位时间内消耗2 mol CO2的同时消耗1 mol二甲醚

(3)二甲醚气体的燃烧热为1 455 kJ.mol-1,工业上用合成气(CO、H2)直接或间接合成二甲醚。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

A.二甲醚分子中含共价键

B.二甲醚作为汽车燃料不会产生污染物

C.二甲醚与乙醇互为同系物

D.表示二甲醚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CH3(g)+3O2(g)=2CO2(g)+3H2O(g) △H=-1 455 kJ.mol-1(4)绿色电源“直接二甲醚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正极为___(填A电极或B电极),写出A电极的电极反应式:___ 。

正确答案

(1) -246.1 kJ . mol-1  ;;升高

(2)A

(3)A

(4)B电极; CH3OCH3+3H2O- 12e-=2CO2+12H+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甲醚作为一种基本化工原料,由于其良好的易压缩、冷凝、汽化特性,使得其在制药、燃料、 农药等化学工业中有许多独特的用途。

(1)已知:2CH3OH(g)CH3OCH3(g)+H2O(g) △H=-25 kJ.mol-1,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400。此温度下,在1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CH3OH,反应到某时刻测得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如下。

①平衡时,c(CH3OCH3)等于____mol.L-1,反应混合物的总能量减少____kJ。

②若在平衡后的容器中再加入与起始时等量的CH3OH,请在如图中画出CH3OH的浓度和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2)在直接以甲醚为燃料的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为酸性,则负极反应式为____,正极反应式为___

(3)已知:

①2CH4(g)+O2(g)=2CO(g)+4H2(g) △H=-71 kJ. mol-1

②CO(g)+2H2(g)=CH3OH(l) △H=-90.5 kJ.mol-1

③CH4(g) +2O2(g)=CO2(g) +2H2O(l) △H=- 890 kJ. mol-1

则甲醇的燃烧热为___。若CO的燃烧热为282.5 kJ.mol-1,则H2的燃烧热为___。

正确答案

(1)①1.6;40

(2)CH3OCH3-12e-+3H2O=2CO2+12H+ ; O2 +4H+ +4e-=2H2O

(3)764 kJ.mol-1;286 kJ . mol-1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2分)CuSO4·5H2O是铜的重要化合物,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CuSO4·5H2O的实验室制备流程图。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1)理论上,为了制得纯净的CuSO4·5H2O晶体,需要消耗稀硫酸、稀硝酸溶质物质的量之比为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实际制得的胆矾晶体中还是含有一些杂质,通常采用          法提纯。

(3)实际生产过程中对所加稀硝酸的浓度控制要求比较高,通常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来滴定。滴定过程中若用酚酞作指示剂,终点现象是                                          

                        。请在右图中画出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随所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的变化的曲线图(要求过A点)。

(4)上述使用的标准氢氧化钠溶液已经通过基准物质的标定。下列物质中通常可用来标定碱液的基准物质是             

正确答案

(12分,每空2分)

(1)3:2   3Cu+8H++2NO3-=3Cu2++2NO↑+4H2O

(2)重结晶

(3)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或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作图要求:要体现出“A”点附近的滴定突跃,否则不给分)

(4)B、C(选错不给分,漏选扣1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为测定未知浓度的硫酸溶液,实验如下:用1.00mL待测硫酸配制100 mL稀H2SO4溶液;以0.14mol

/L的NaOH溶液滴定上述稀H2SO425.00mL,滴定终止时消耗NaOH溶液15.00mL。

(1)该学生用标准0.14 mol/L NaOH溶液滴定硫酸的实验操作如下:

把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液面至刻度“0”或“0”刻度以下。

E.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F.另取锥形瓶,再重复操作一次。

G.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下面,瓶下垫一张白纸,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直至滴定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

①滴定操作的正确顺序是(用序号填写):               

②该滴定操作中应选用的指示剂是:                 

③在G操作中如何确定终点?                                       

(2)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润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导致滴定结果(填“偏小”、“偏大”或“恰好合适”)       ,原因是                              

正确答案

(1)①ECDBAGF  ②酚酞  ③滴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溶液突然变成红色,半分钟不褪色

(2)偏大    滴定管内壁上的水膜,将标准液稀释,使体积读数偏大

试题分析:(1)①根据滴定原理和实验要求可知,滴定操作的正确顺序是ECDBAGF。

②硫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反应时溶液是显中性,所以最好选择的指示剂是酚酞。

③酚酞作指示剂,所以确定终点的方法是滴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溶液突然变成红色,半分钟不褪色。

(2)由于滴定管内壁上的水膜,将标准液稀释,使体积读数偏大,所以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润洗后,

未用标准液润洗,会导致滴定结果偏大。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操作对学生基础性知识对巩固

和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规范、严谨的实验设计、评价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学科素养。

该题的难点在于误差分析,需要明确的是误差分析的总依据为:由C测==C标V标/V测 由于C标、V待均为

定植,所以C测的大小取决于V标的大小,即V标:偏大或偏小,则C测偏大或偏小。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工业上设计将VOSO4中的K2SO4、SiO2杂质除去并回收得到V2O5的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所得废渣的成分是           (写化学式),操作I的名称      

(2)步骤②、③的变化过程可简化为(下式R表示VO2+,HA表示有机萃取剂):

R2(SO4)n (水层)+ 2nHA(有机层)2RAn(有机层) + nH2SO (水层) 

②中萃取时必须加入适量碱,其原因是                            

③中X试剂为                   

(3)⑤的离子方程式为                        

(4)25℃时,取样进行试验分析,得到钒沉淀率和溶液pH之间关系如下表:

 

上表,在实际生产中,⑤中加入氨水,调节溶液的最佳pH为          

若钒沉淀率为93.1%时不产生Fe(OH)3沉淀,则溶液中c(Fe3+)<             

(已知:25℃时,Ksp[Fe(OH)3]=2.6×10-39)

(5)该工艺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和       

正确答案

(1)SiO2;过滤

(2)加入碱中和硫酸,促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钒的萃取率[或类似表述,如提高RAn(有机层)的浓度、百分含量等];H2SO4

(3)NH3·H2O+VO3=NH4VO3↓+OH

(4)1.7~1.8(或1.7、1.8其中一个),2.6×10-3mol·L-1

(5)氨气(或氨水);有机萃取剂

试题分析:(1)在上述处理过程中只有SiO2不能溶解与水中,所以步骤①过滤所得废渣的成分是SiO2。(2)②中萃取时必须加入适量碱,其原因是加入碱可以与上述平衡中的生成物硫酸反应反应,减少生成物的浓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这样就可以提高钒的萃取率,根据框图的物质转化关系可知在③中X试剂应该为H2SO4。⑶在步骤④中KClO3把VO2+氧化为VO3-,在步骤⑤中加入氨水调节溶液的PH,这时转化为难溶的NH4VO3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3·H2O+VO3=NH4VO3↓+OH。(4)在实际生产中,结合表中给定的数据可知:在⑤中加入氨水,调节溶液的最佳pH为1.7——1.8. 若钒沉淀率为93.1%,则溶液的pH为2.0,c(H+)= 10-2mol/L,c(OH-)=Kw÷c(H+)=10-14÷10-2=10-12mol/L. 此时不产生Fe(OH)3沉淀,则c(Fe3+)·c(OH-)3< 2.6 ×10-39. c(Fe3+) <2.6×10-39÷c(OH-)3=2.6×10-39÷(10-12)3=2.6×10-3mol/L. ⑸ 由流程图示可以看出:在该工艺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氨气(或氨水)和有机萃取剂。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8分)⑴ 现有0.1mol·l-1的纯碱溶液,试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其正确的操作                                                                    

⑵ 欲使0.1mol-1Na2CO3溶液中c(Na+)=2 c(CO32),应采取的措施是       (   )

A.加少量盐酸    B.加适量的KOH   C.加适量的水   D.加适量的NaOH

⑶ 为证明盐的水解是吸热的,四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其中正确的是(   )

A.甲同学:在醋酸钠溶液中滴加2滴酚酞试剂,加热后红色加深,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

B.乙同学:在盐酸中加入氨水,混合液温度上升,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

C.丙同学:将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水温降低,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

D.丁同学:在氨水加入氯化铵固体,溶液的pH变小,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

⑷ 为探究纯碱溶液呈碱性是由CO32-引起的,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

                                                              

正确答案

(8分)(每空2分)

⑴ 把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液的玻璃棒点在试纸的中部,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确定溶液的pH

⑵ B

⑶ A 

⑷ 向纯碱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若再向该溶液中滴入过量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溶液的红色褪去,说明纯碱溶液的碱性是由CO32-引起的

(2)Na2CO3溶液中由于CO32水解,CO32+H2OHCO3+OH,导致c(Na+)>2 c(CO32)。故可以加KOH,抑制其水解,符合题意。但加盐酸将发生:CO32+H=HCO3,破坏CO32,不符合题意;同样,加水稀释会促进其水解,不符合题意;加适量的NaOH,虽然能抑制其水解,但同时增加了Na+,不会满足题意

(3)B:本质是发生了中和反应,有中和热的放出,导致温度升高

C:硝酸铵晶体溶于水,其溶解过程是吸热过程,导致水温降低

D:氨水加入氯化铵固体,是由于氨根离子的增多,抑制了氨水的电离,导致碱性减弱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下表是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

 

试回答以下问题:

(1)若2512,则a__________1×10-14 (填“>”、“<”或“=”),做此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5℃时,某Na2SO4溶液中c(SO42)=5×10-4 mol/L,取该溶液1 mL加水稀释至10 mL,则稀释后溶液中c(Na)∶c(OH)=__________。

(3)T2℃时,将pH=11的苛性钠溶液V1 L与pH=1的稀硫酸V2 L混合(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原两溶液体积之和),所得混合溶液的pH=2,则V1∶V2=__________。此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常温下,设某pH值的硫酸中水电离出的c(H)=1.0×10-a mol/L,设相同pH值的硫酸铝中水电离出的c(H)=1.0×10-b mol/L,(a、b都是小于14的正数),那么a、b之间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水的电离吸热,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所以水的离子积增大 

(2)1000 (3)9∶11 c(Na)>c(SO42)>c(H)>c(OH) (4)a+b=14

(1)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KW增大,a>1×10-14,(2)Na2SO4溶液中c(Na)=1×10-3,稀释后为1×10-4,c(OH)=1×10-7,所以c(Na)∶c(OH)=1000,(3)=10-2,10-1V2-10-1V1=10-2V2+10-2V1,即9×10-2V2=11×10-2V1,所以c(Na)>c(SO42)>c(H)>c(OH),(4)硫酸的pH为-lg,硫酸铝的pH=-lg1.0×10-b=1.0×10-b,所以a+b=14。

下一知识点 :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化学反应与能量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