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群数量的变化
- 共1846题
自然界中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曲线.下列有关“S”型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于环境的资源和空间有限的,“S”型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时间的关系,A错误;
B、达到K值时,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相对稳定,B正确;
C、在自然环境下,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出现“S”型曲线,与时间有关,C错误;
D、种群增长,种内斗争加剧,受种群密度制约,D错误.
故选:B.
下列有关图形所表达的生物学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甲图表示杂合子Aa连续自交若干代,后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n,其中显性纯合子的比例为
【1-(
)n】,因此图甲中曲线代表后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A错误;
B、乙图中,氧浓度控制在b点对应的浓度时,细胞呼吸速率最慢,此时最有利于蔬菜的贮藏,B错误;
C、丙图中,当土壤中某元素的浓度为b时,生长速率最快,此时施用含有该元素的肥料最有利于植物生长,C错误;
D、丁图为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曲线图,种群数量的增长受种群密度的制约,D正确.
故选:D.
某研究所调查发现:某种鱼迁入一新的环境后,某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______;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______,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______.
(2)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是______时,原因是______.
(3)该鱼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变化是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和______.
正确答案
S型曲线
增长型
T1-T2
T1时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捕获该鱼获得的量最大,且不影响该鱼类资源的再生
不增加
种内斗争加剧
捕食者数量增加
解析
解:(1)在T0~T2时间内,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小为0,使得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呈现S型曲线;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T1时种群数量增加,年龄组成可能为增长型.
(2)在T1-T2时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原因是T1时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捕获该鱼获得的量最大,且不影响该鱼类资源的再生.
(3)鱼在T2时期后,由于种内斗争加剧和捕食者数量增加,使得种群数量不增加.
故答案为:
(1)S型曲线 增长型
(2)T1-T2时,T1时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捕获该鱼获得的量最大,且不影响该鱼类资源的再生
(3)不增加 种内斗争加剧 捕食者数量增加
(2015秋•许昌期末)如图是某种群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出生率(Ⅰ)和死亡率(Ⅱ)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曲线只表明了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变化,不能得出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的影响,A错误;
B、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应该是增长率最大的时候,由图可知a点之前增长率比a点时要大,c点时期增长率为零,B错误;
C、由图可知,种群在c点之前增长率一直下降,增长曲线不是“J”型曲线,因为“J”型曲线增长率不变,c点之后增长率小于零,种群数量下降,也不为“S”型曲线,C错误;
D、c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增长率为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环境容纳量,D正确.
故选:D.
对于如图相关的生物学含义,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细胞在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细胞液浓度增加,转移到清水环境中,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降低,吸水速率随时间减慢,A错误;
B、图表示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b表示低温,d表示高温,两者酶促反应速率降低,但高温条件下酶失去活性,B错误;
C、图中池塘某鱼类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为0,表示S型曲线,c点种群增长率最大,表示,捕鱼时可实现持续发展,C正确;
D、图平移,a点与坐标原点重合,表示生长素浓度对生长的影响.则b至d间的浓度反应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D错误.
故选:C.
如图是1个鼠群迁入1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生长曲线图.试分析在曲线中哪段表示食物最可能成为鼠群繁殖速度的限制因素(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一开始一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由于食物空间资源是有限,最后呈现为S型增长,种群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少最后等于0,所以在EF段食物最可能成为鼠群繁殖速度的限制因素.
故选:A.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消长发生变化,有的种群可能减少甚至消亡,不属于“S”型增长,A错误;
B、群落中物种丰富度越高,自我调节能力强,则群落的稳定性越高,B正确;
C、环境变化剧烈,次生演替速度较快,C正确;
D、群落中垂直结构的形成有利于自然资源如光等充分利用,D正确.
故选:A.
如图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图分析,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10年到20年之间λ<1,则种群数量越来越少,在这30年中,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20年,A错误;
B、第20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不变,达到环境容纳量,B正确;
C、“S”型增长曲线的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为0,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与图中不符,C错误;
D、在第20~30年间λ=1,种群数量不变,D错误.
故选:B.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于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种群数量最终呈现“S”型曲线,A正确;
B、K值是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此时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增长率为0,B正确;
C、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率是先增大后下降为0,C错误;
D、“S”型增长曲线的出现与时间、食物、生活条件、种群密度、天敌等诸多因素有关,D正确.
故选:C.
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正确的解释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会使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使得种群的年龄结构处于增长型,A正确;
B、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减少捕捞强度,使种群数量维持在值以上,B错误;
C、种群的年龄结构处于增长型,则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C正确;
D、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只能对捕捞的鱼的大小进行选择,而不能对鱼的性别进行选择,不会改变其性别比例,D错误.
故选:A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