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已知向量满足的夹角为,则的值为_______.

正确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以椭圆

左顶点为圆心作圆,设圆与椭圆交于点与点.

(1)求椭圆的方程;

(2)求的最小值,并求此时圆的方程;

(3)设点是椭圆上异于的任意一点,且直线分别与轴交于点为坐标原点,求证:为定值.

正确答案

(1);(2)的最小值为,此时圆的方程为

(3)详见解析.

试题分析:(1)利用圆的方程的求出的值,然后根据离心率求出的值,最后根据的关系求出,最后确定椭圆的方程;(2)先根据点的对称性,设点,将表示为的二次函数,结合的取值范围,利用二次函数求出的最小值,从而确定点的坐标,从而确定圆的方程;(3)设点,求出的方程,从而求出点的坐标,最后利用点在椭圆上来证明为定值.

(1)依题意,得

故椭圆的方程为

(2)点与点关于轴对称,设, 不妨设

由于点在椭圆上,所以,  (*)       

由已知,则

由于,故当时,取得最小值为

由(*)式,,故,又点在圆上,代入圆的方程得到

故圆的方程为:

(3)设,则直线的方程为:

,得, 同理:

     (**)

又点与点在椭圆上,故

代入(**)式,得:

所以为定值.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如右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B//DC,AD⊥AB,AD=DC=2,AB=3,点是梯形内或边界上的一个动点,点N是DC边的中点,则的最大值是________ .

正确答案

6

试题分析:由题得,以A点为原点,AB为x轴,AD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点N(1,2),设M(x,y),根据题意直角梯形即为M点的可行域,利用线性规划的知识可以解得目标函数在交点C(2,2)处取得最大值为6,故填6.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设炮弹被以初速v0和仰角抛出(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当初速度v0的大小一定时,发射角多大时,炮弹飞行的距离最远.

正确答案

发射角=45°时,炮弹飞行的距离最远

[解题思路]:上述问题中涉及速度等物理量,可根据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和物理问题的需要,把v0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再利用运动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最后利用向量的知识求解.

v0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两个分速度v1v2,则| v1|=| v0|cos,  

| v2|=| v0|sin  , 由物理学知识可知,

炮弹在水平方向飞行的距离S =| v1t=| v0|cos·tt是飞行时间)   

炮弹在垂直方向的位移是0=| v2t-gt2g是重力加速度)        ②

由②得t=,③代入①得=

由于| v0|一定,所以当=45°时,S有最大值.

故发射角=45°时,炮弹飞行的距离最远.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设平面上3个向量的模均为1,它们相互之间的夹角为120°.

(1)判断(-)与是否垂直?并说明理由.

(2)若|k++|<1,(k∈R),求k的取值范围.

正确答案

(1)∵||=||=||=1,(-)•=-=1×1cos120°-1×1cos120°=0,

∴(-)⊥

(2)∵|k++|<1,∴(k++)2<1,

∴k2

a

2+

b

2+

c

2+2k+2k+2<1,

∴k2-2k<0,∴k∈(0,2).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设||=3,|| =2,且向量的夹角为60°,=+=-k,若,则k=______.

正确答案

,∴=0,即(+)• (-k)=0,

a

2+(1-k)-k

b

2=0,

∵||=3,|| =2,且它们的夹角是60°,

∴9+(1-k)×3×2×-k×4=0,解得k=

故答案为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已知向量的夹角为120°,且||=||=4,那么|-3|等于______.

正确答案

由题意可得 =||•||cos120°=16×(-)=-8.

∴|-3|====4

故答案为:4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已知在△ABC中,有,则下列说法中:①△ABC为钝角三角形;②;③.

正确说法的序号是               .(填上所有正确说法的序号)

正确答案

①②③

试题分析:根据向量的数量积运算可知:,因为向量的模长为正,所以,又因为在三角形中,所以为钝角,故①正确;根据余弦定理,有,故②正确;因为,故③正确.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的坐标为,点满足,则线段轴上的投影长度的最大值为    

正确答案

24

试题分析:点的坐标为,则,又,则三点共线,

,则,设轴夹角为,则轴上的投影长度为,即线段轴上的投影长度的最大值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本小题满分12分)设函数的图象上两点P1(x1y1)、P2(x2y2),若,且点P的横坐标为

(1),求证:P点的纵坐标为定值,并求出这个定值;

(2),求

(3),记Tn为数列的前n项和,若对一切n∈N*都成立,试求a的取值范围。

正确答案

(1)见解析;(2);(3).

本试题主要考查了函数,与向量,以及数列的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函数为模型,确定点的坐标关系式,进一步结合向量得到结论,并利用倒序相加法求解和,同时利用裂项求和得到不等式的证明。

(1)由于点在函数图像上,同时满足,那么利用坐标化简得到结论。

(2)根据f (x1)+f (x2)=y1y2=1,f (1)=2-,结合倒序相加法求解得到结论。

(3)根据已知的和式得到,裂项求和的数学思想得到证明。

(1)证:∵,∴PP1P2的的中点Þx1x2=1------(2分)

  ∴

.-----------------------------(4分)

(2)解:由(1)知x1x2=1,f (x1)+f (x2)=y1y2=1,f (1)=2-,  

相加得

     (n-1个1).------------(8分)

(3)解:

     --------------------(10分)   Û   ∵≥8,当且仅当n=4时,取“=”   ∴,因此,-------------------(12分)

百度题库 > 高考 > 数学 >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