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1.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加剧“温室效应”。下列活动会导致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是(   )

A燃烧煤炭供热

B利用风力发电

C增加植被面积

D节约用电用水

正确答案

A

解析

A、煤炭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导致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加,正确;B、利用风力发电能减少CO2的排放,错误;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CO2,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错误;D、我国的能源主要来自燃煤发电,节约能源,会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错误。答案选A。

考查方向

考查化学与环境保护,低碳经济。

解题思路

含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导致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加;

易错点

不能掌握能源的特点、燃烧产物以及常见新能源等。

知识点

绿色化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1.今年11月初经历了辽宁史上最严重的雾霾天气,作为雾霾的重要污染源之一,秸秆焚烧问题引起了大家更多的关注。我省桓仁县的“秸秆变燃气”工程实现了秸秆的无污染利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霾的形成与PM2.5有直接关系

B煤的氧化和秸秆变燃气本质上都是提供热量使原料气体,是物理变化

C大量秸焚烧秆可能是导致霾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不完全燃烧生成大量的固体颗粒

D秸秆变燃气,燃烧效率高,产物无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

正确答案

B

解析

秸秆焚烧可以直接排放一次颗粒物,直接形成PM2.5,所以霾的形成与 PM2.5有直接关系,故A正确; B. 煤的氧化和秸秆变燃气本质上都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是化学反应,故B 错误; C.秸秆焚烧,直接排放一次颗粒物,增加空气中PM2.5的含量,导致了霾的形成, 故C正确; D.“秸秆变燃气”工程将秸秆转化为可燃性气体,实现了秸秆的无污染利用,故D 正确;

考查方向

通过考查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引导考生关注环境问题。

解题思路

A.秸秆焚烧,直接排放一次颗粒物,秸秆焚烧散发的烟气含‘有机气溶胶’,可形成PM2.5,所以霾的形成与PM2.5有直接关系B. 煤的氧化和秸秆变燃气本质上都发生了化学反应;C.秸秆焚烧,直接排放一次颗粒物,增加空气中PM2.5的含量,导致了霾的形成D.“秸秆变燃气”工程将秸秆转化为可燃性气体,实现了秸秆的无污染利用。

易错点

不了解霾的形成条件和霾的危害;不了解煤的氧化和秸秆变燃气的本质,

知识点

绿色化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3 分

1.化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醛可作食品防腐剂

B氢氧化铝可作抗酸药

C氯化钠可作食品调味剂

D生石灰可作食品干燥剂

正确答案

A

解析

A甲醛能使蛋白会变性有毒不能做食品防腐剂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

解题思路

熟知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

易错点

物质性质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

绿色化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3 分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钢铁表面水膜的酸性很弱或呈中性,发生吸氧腐蚀

B     钢铁表面水膜的酸性较强,发生析氢

腐蚀

C将锌板换成铜板对钢闸门保护效果更好       钢闸门作为阴极而

D钢闸门作为阴极而受到保护

正确答案

C

解析

C发生原电池原理的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保护铁的金属必须比铁活泼。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和防护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了铁的电化学腐蚀,明确铁的腐蚀环境是解本题关键,弱酸性、中性或碱性条件下,钢铁发生吸氧腐蚀,强酸性条件下,钢铁发生析氢腐蚀.

易错点

腐蚀环境不同腐蚀原理不同

知识点

绿色化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1.科研、生产和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利用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用乙醚从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

B用氯化铁溶液腐蚀铜制印刷电路板

C空气净化器中用活性炭层净化空气

D用热的纯碱溶液去除油污

正确答案

B

解析

A选项乙醚属于有机溶剂能够溶解青蒿素,不属于化学反应;

B选项2Fe3++Cu=2Fe2++Cu2+属氧化还原反应(有化合价变化);

C选项属于物理变化(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

D选项纯碱(Na2CO3)溶液水解显碱性,能促进油脂的水解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钠,水解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考查方向

萃取、Fe3+氧化性、盐类水解

解题思路

①.乙醚、乙醇等有机物是常见的萃取剂。

②. Fe3+能与Cu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③.活性炭净化空气是利用其吸附性。

④.纯碱溶液水解显碱性,促进油脂水解。

易错点

忽略Fe3+氧化性。

知识点

绿色化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3 分

1.化学与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雾霾天气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雾”和“霾”的分散质微粒不相同

B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C在食品袋中放入盛有硅胶和铁粉的透气小袋,可防止食物受潮、氧化变质

D人体内没有能使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的酶,因此纤维素不能作为人类的营养食物

正确答案

B

解析

A.雾霾天气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雾”和“霾”的分散质微粒不相同,前者是液体与气体的凝结物,后者是固体与气体的凝结物,A正确;B.绿色化学是对环境友好型化学,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原子的利用率100%,无污染、无公害的化学,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灭污染,B错误;C.在食品袋中放入盛有硅胶和铁粉的透气小袋,硅胶(具有吸湿性)能吸收水分,铁是较活泼的金属,具有还原性,能防止食品被氧化,C正确;D.人体内没有能使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的纤维素酶,因此纤维素不能作为人类的营养食物,D正确;故选B。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组成、性质与用途。

解题思路

A.雾”属于胶体,“霾”不一定属于胶体,有些粒子直径大于胶体的胶粒,有些小于;B.绿色化学是对环境友好型化学,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原子的利用率100% ;C.硅胶(具有吸湿性)能吸收水分,铁是较活泼的金属,具有还原性; D.人体内无纤维素酶,不能使纤维素水解,纤维素不能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

易错点

注意知识的积累,注意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霾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

知识点

绿色化学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3 分

20.第21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于2015年11月30日在巴黎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

(1)处理CO2的方法之一是使其与氢气反应合成甲醇。

①已知氢气、甲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2H2(g)+O2(g)=2H2O(1);

△H=-283.0KJ·mol-12CH3OH(l)+3O2(g)→2CO2(g)+4H2O(1);

△H=-726.0KJ·mol-1写出二氧化碳与氢气合成甲醇液体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右图是科学家现正研发的,以实现上述反应在常温常下合成甲醇的装置。写出甲槽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

(2)将CO2和CH4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制得工业合成气:CH4(g)+CO2(g)2CO+2H2(g)  △H。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n mol CH4与,n mol C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C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①下列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

a.CO2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b.v正(CH4)=2v逆(CO)

c.CO与H2的物质的量比为1:l

d.容器内的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②据图可知,P1、P2、P3、P4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③用n和P4列式计算X点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3)工业上可用CO2与NH3合成制尿素的原料氨基甲酸铵(H2NCOONH4)。氨基甲酸铵    极易发生:H2NCOONH4+2H2ONH4HCO3+NH3·H2O,该反应酸性条件下更彻底。25℃,向l L 0.1 mol·L-1的盐酸中逐渐加入氨基甲酸铵粉末至溶液呈中性(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共用去0.052 mol氨基甲酸铵。若此时溶液中几乎不含碳元素,则该溶液中c(NH4+)=___________,NH4+水解平衡常数Kh=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3H2(g)+CO2(g)=CH3OH(l)+H2O

(1)  △H=-61.5KJ·mol-1    

②CO2(g)+6H+=CH3OH(l)+H2O;

(2)①ad;

②P4>P3>P2>P1;该反应是分子数增多的反应,因此相同温度下,压强越大,气体转化率越小;

(3)0.1 mol·L-1;4×10-9mol·L-1

解析

①已知氢气、甲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2H2(g)+O2(g)=2H2O(1);                △H=-283.0KJ·mol-1   

①2CH3OH(l)+3O2(g)→2CO2(g)+4H2O(1);  △H=-726.0KJ·mol-1    

②由盖斯定律可知,(3①-②)/2得:3H2(g)+CO2(g)=CH3OH(l)+H2O(1)  △H=-61.5KJ·mol-1 ②CO2(g)+6H+=CH3OH(l)+H2O;

(2)①a.CO2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v正(CH4)=1/2v正(CO),v正(CH4)=2v逆(CO),1/2v正(CO)=2v逆(CO),正(CO)=4v逆(CO),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CO与H2的物质的量比为1:l ,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容器内气体总质量不变,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则物质的量不变,该反应是分子数改变的反应,因此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选ad;

②该反应是分子数增多的反应,因此相同温度下,压强越大,气体转化率越小,据图可知,P4>P3>P2>P1

③用n和P4列式计算X点的平衡常数

(3)氨基甲酸铵极易发生:H2NCOONH4+2H2ONH4HCO3+NH3·H2O,该反应酸性条件下更彻底,此时溶液中几乎不含碳元素,且溶液呈中性,因此c(NH4+)=c(Cl-)=l L× 0.1 mol·L-1/l L=0.1 mol·L-1;0.052 mol氨基甲酸铵生成铵根离子和氨水共计0.104mol/L,c(NH4+)=0.1 mol·L-1,c(NH4OH)=0.004 mol·L-1,NH4+水解平衡常数Kh=0.004×10-7/0.1=4×10-9mol·L-1

考查方向

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水解平衡常数

解题思路

(1)①已知氢气、甲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2H2(g)+O2(g)=2H2O(1);                △H=-283.0KJ·mol-1   

①2CH3OH(l)+3O2(g)→2CO2(g)+4H2O(1);  △H=-726.0KJ·mol-1    

②由盖斯定律可知,(3①-②)/2得:3H2(g)+CO2(g)=CH3OH(l)+H2O(1)  

△H=-61.5KJ·mol-1 ②CO2(g)+6H+=CH3OH(l)+H2O;

(2)①a.CO2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v正(CH4)=1/2v正(CO),v正(CH4)=2v逆(CO),1/2v正(CO)=2v逆(CO),正(CO)=4v逆(CO),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CO与H2的物质的量比为1:l ,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容器内气体总质量不变,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则物质的量不变,该反应是分子数改变的反应,因此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选ad;

②该反应是分子数增多的反应,因此相同温度下,压强越大,气体转化率越小,据图可知,P4>P3>P2>P1;③用n和P4列式计算X点的平衡常数

(3)氨基甲酸铵极易发生:H2NCOONH4+2H2ONH4HCO3+NH3·H2O,该反应酸性条件下更彻底,此时溶液中几乎不含碳元素,且溶液呈中性,因此c(NH4+)=c(Cl-)=l L× 0.1 mol·L-1/l L=0.1 mol·L-1;0.052 mol氨基甲酸铵生成铵根离子和氨水共计0.104mol/L,c(NH4+)=0.1 mol·L-1,c(NH4OH)=0.004 mol·L-1,NH4+水解平衡常数Kh=0.004×10-7/0.1=4×10-9mol·L-1

易错点

用气体分压表示化学平衡常数

知识点

绿色化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1.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日常生活中,化学腐蚀是造成钢铁腐蚀的主要原因

B明矾水解时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可以用于饮用水的杀菌消毒

CSO2具有漂白性,可用于漂白纸浆,也可以用于漂白食品

D纯碱可用于生产普通玻璃,日常生活中也可用纯碱溶液来除去物品表面的油污

正确答案

D

解析

造成钢铁腐蚀的主要原因是电化学腐蚀,A项错误;

明矾只有净水能力,没有杀菌消毒能力,B项错误;

二氧化硫有毒,所以不可用于食品的漂白,C项错误;

工业生产中用纯碱和石灰石与二氧化硅反应制备玻璃,纯碱溶于水显碱性,可以使油污中的油脂水解,D项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作为化学选择题的第一题考查。

解题思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从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用应用的角度出发,结合相关化学基础知识作答即可。

易错点

混淆净水作用和杀菌消毒作用的概念。

知识点

绿色化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3 分

1.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可向海水中加入明矾使海水淡化从而解决淡水供应危机

B福尔马林可用于浸制标本,是因为其能使蛋白质变性

C医用酒精通常是指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

D向烟花中添加含钠、钙、铜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可在燃放时产生绚丽缤纷的效果

正确答案

A

解析

A.“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脱盐生产淡水,明矾可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可除去水中的悬浮物而净化水,但不能不但不能除去海水中的氯离子、钙、镁离子等使海水淡化,故A错误;

B.福尔马林的主要成分是甲醛;甲醛可使使细胞中的蛋白凝固,失去活性,同时甲醛溶液可杀灭微生物(2%左右的甲醛溶液就可灭活绝大部分的病毒和细菌),杜绝微生物在动物标本上的繁殖,所以可以做到长时间的保存动物标本,故B正确;

C.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常用于灭菌消毒,此浓度杀菌力最强。在75%的酒精作用下,乙醇能渗入细胞内,使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起到杀菌的作用,低于这个浓度,其渗透脱水作用减弱,杀菌力不强;而高于此浓度,则会使细菌表面蛋白质迅速脱水,凝固成膜,妨碍乙醇透入,削弱杀菌能力,故C正确;

D.烟花中添加了含钾、钠、钙、铜等金属元素,燃烧时焰色反应发出各种颜色的光,故D正确;

考查方向

通本题考查了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熟悉海水淡化过程、明矾、福尔马林、医用酒精的成分及性质的化学性质,考查考生感悟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解题思路

A、向海水中加入明矾可以使海水净化,但不能除去海水中的氯离子、钙、镁离子等,

B.福尔马林的主要成分是甲醛;甲醛可使使细胞中的蛋白凝固,失去活性,同时甲醛溶液可杀灭微生物(2%左右的甲醛溶液就可灭活绝大部分的病毒和细菌),杜绝微生物在动物标本上的繁殖,所以可以做到长时间的保存动物标本。

C.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常用于灭菌消毒,此浓度杀菌力最强。在75%的酒精作用下,乙醇能渗入细胞内,使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起到杀菌的作用,低于这个浓度,其渗透脱水作用减弱,杀菌力不强;而高于此浓度,则会使细菌表面蛋白质迅速脱水,凝固成膜,妨碍乙醇透入,削弱杀菌能力。

D.金属元素在灼烧时会产生特色的颜色,所以可以根据焰色反应原理解答

易错点

A.不了解明矾净水的原理;

B.不了解福尔马林可用于浸制标本的原理;

C.不了解医用酒精消毒的原理;

D.不了解焰色反应的原理;

知识点

绿色化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1.化学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苹果放在空气中久置变黄和纸张久置变黄原理相似

B用活性炭为蔗糖脱色和用臭氧漂白纸浆原理相似

C钢铁制品和铜制品既能发生吸氧腐蚀又能发生析氢腐蚀

D奥运会中采用的新型氢动力计程车可以降低PM2.5的排放,减小大气污染

正确答案

D

解析

A.纸张久置变黄因为纸张纤维间的空隙中会渗入很多霉菌之类的真菌孢子,苹果久置变黄是因为所含二价铁离子被氧化生成三价铁离子,二者原理不相同,故A错误;

B.用活性炭为蔗糖脱色,是发生吸附属于物理变化,用臭氧漂白纸浆,是因为臭氧具有氧化性,能够氧化有机色素,属于化学变化,二者原理不同,故B错误;

C.铜活泼性弱于氢,不能置换氢气,所以铜制品能发生吸氧腐蚀不能发生析氢腐蚀,故C错误;

D.氢气燃烧产生水,无污染,所以新型氢动力计程车可以降低PM2.5的排放,减少大气污染,故D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与生活的判断,金属腐蚀的化学原理。

解题思路

A.纸张久置变黄因为纸张纤维间的空隙中会渗入很多霉菌之类的真菌孢子,苹果久置变黄是因为所含二价铁离子被氧化生成三价铁离子;

B.活性炭因吸附而具有漂白性,臭氧具有氧化性而具有漂白性;

C.铜活泼性弱于氢,不能置换氢气;

D.氢气燃烧产生水,无污染,可以降低PM2.5的排放,减少大气污染.

易错点

本题考查纤维素、漂白性、电化学原理和胶体的性质,熟悉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注意对基础知识的巩固。

1、SO2漂白不稳定。

2、臭氧有强氧化性。

知识点

绿色化学
下一知识点 : 化学研究方法与工业化学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化学科学特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