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任城区月考)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实现3:1的分离比的条件中错误的是(  )

AF1形成两种配子(如A和a)的数目是相等的

BF1雌雄配子的数目是相等的,且生活力一样

CF1雌雄配子的结合机会是相等的

DF2的各种基因型的个体成活率是相等的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F1形成的两种配子(如A和a)的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是实现3:1分离比的条件之一,A正确;

B、雄配子的数目远多于雌配子,B错误;

C、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且结合的机会相等是实现3:1分离比的条件之一,C正确;

D、F2不同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是实现3:1分离比的条件之一,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为1:1

B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

CF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

DF1自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例为1:1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F1为杂合子,能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A正确;

B、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B错误;

C、F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C错误;

D、F1自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例为1:2:1,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以下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不对的是(  )

A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单个出现

B受精时含D的雌配子与含D或d的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C遗传因子之间不会相互融合,也不在传递中消失

D豌豆(Dd)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是1:1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单个出现,A正确;

B、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因此含D的雌配子与含D或d的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B正确;

C、遗传因子之间不会相互融合,也不在传递中消失,C正确;

D、豌豆(Dd)产生的雄配子数量要远远多于雌配子,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是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性状分离现象的各项假设性解释,错误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互不融合

C在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的一个

D生物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且随机结合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A正确;

B、孟德尔认为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且互不融合,B正确;

C、孟德尔认为在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的一个,C正确;

D、生物减数分裂产生的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雄配子,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宜春校级月考)科学工作者在玉米的育种过程中发现了一粒粉红色玉米粒,把该玉米粒种植后进行自花授粉,结出了两种玉米粒,黄色的玉米粒25粒.粉红色的玉米粒可能是多少呢?(  )

A25粒

B35粒

C100粒

D80粒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粉红色玉米粒自花授粉产生的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粉红色玉米粒是杂合体,后代分离比为粉红色:黄色=3:1.由于黄色的玉米粒有25粒,所以粉红色的玉米粒应有25×3=75粒.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孟德尔通过植物杂交实验揭示出了遗传的基本定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F1体细胞中各种基因表达的机会相等

BF1形配子时各种基因传递的机会相等

CF1自交时,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DF1自交后,各种基因型个体成活的机会相等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F1体细胞中各种基因表达的机会不相等,显性基因能表达,隐性基因不能表达,A错误;

B、F1形成配子时各种基因传递的机会相等,使产生的配子比为1:1,B正确;

C、F1自交时,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保证配子的随机结合,C正确;

D、F1自交后,各种基因型个体成活的机会相等,使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比为3:1,D正确.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解释分离现象的原因时,下列哪项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配子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基因在体细胞染色体上成对存在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决定的,A正确;

B、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而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B正确;

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C正确;

D、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孟德尔所在的年代还没有提出基因一词,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及科学研究方法叙述错误的是(  )

A许多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丰富度调查

B孟德尔实验中,“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

C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不进行搅拌,则放射性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

D成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不存在自身对照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但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丰富度调查,A正确;

B、孟德尔遗传实验采用了假说演绎法,其中“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B正确;

C、搅拌的目的是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和细菌分离开,若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不进行搅拌,则蛋白质外壳会随着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因此放射性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C正确;

D、成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中存在前后自身对照,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假说,下列不属于该假说内容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基因在体细胞染色体上成对存在

C配子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A正确;

B、孟德尔认为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并没有提出基因在染色体,B错误;

C、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开,进入不同的配子中,所以配子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C正确;

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D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但性状表现可能会相同,如AA和Aa,B错误;

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和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C错误;

D、F2的3:1性状分离比实现的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D正确.

故选:D.

下一知识点 :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