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已知隐性基因h可造成高胆固醇血症,杂合子其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是正常人的2倍(每2000人中有一个这种患者),隐性纯合子其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是正常人的5倍(每100万人中有一个这种患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高胆固醇血症的性状属于数量性状

B人群中h的基因频率是

C一位杂合子男性与正常女性结婚,其子女正常的概率为100%

D一位正常男性与患病女性结婚,其子女患病的概率为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由题意知,杂合子其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是正常人的2倍,隐性纯合子其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是正常人的5倍,推测是不完全显性现象而不是数量性状.所以A描述错误.

B、由题意知,hh的基因型频率是1/10000000,则h的基因频率是1/1000.所以B描述错误.

C、由题意知,正常女性的基因型是HH,与一杂合子男性结婚,后代正常子女的概率是50%.所以C描述错误.

D、由题意知,患病女性是杂合子的概率是:1/2000÷(1/2000+1/1000 000)=500/501,因此该正常男性(HH)与患病女性结婚,后代正常的概率是HH=1/2×500/501=250/501,所以后代患病的概率是1-250/501=251/500.D正确.

故应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等位基因,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型的基因.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  )

AE和F

BE和e

CE和E

De和e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E和F是非等位基因,A错误;

B、等位基因一般用同一英文字母的大小写来表示,如E和e,B正确;

C、E和E是相同基因,C错误;

D、e和e是相同基因,D错误.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研究发现某种豚鼠毛色受一组复等位基因控制(Cb、Ca、Ce、Cx分别控制黑色、银色、乳白色、白色),复等位基因彼此间具有完全显隐关系,为进一步探究Cb、Ca、Ce、Cx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某科研小组做了如下几组杂交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分析该组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四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如果该种群某个个体的表现型为银色,则其基因型可能有______种.

(2)根据实验分析可知甲的基因型为______,已知复等位基因之间可相互突变,若发育成实验一中的豚鼠甲(黑色)的受精卵发生了基因突变,但并未改变表现型,为探究该个体突变的方向,请设计简单的实验,并完成结果预测及分析.

实验思路:让该黑色雄性豚鼠与多只______雄性豚鼠交配,观察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

①如果______,则说明______

②如果______,则说明______

③如果______,则说明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分析,该组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Cb>Ca>Ce>Cx.实验四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CaCx和CeCx.如果该种群某个个体的表现型为银色,则其基因型可能有CaCa、CaCe、CaCx共3种.

(2)根据实验分析可知甲的基因型为CbCx.如果实验一中的豚鼠甲(黑色)的受精卵发生了基因突变,但并未改变表现型,为探究该个体突变的方向,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思路:让该只黑色雄性豚鼠与多只白色雌性豚鼠CxCx交配,观察子代的表现性及比例.

①若子代全为黑色,则说明突变后个体的基因型为CbCb

②若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银色=1:1,则说明突变后个体的基因型为CbCa

③若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乳白色=1:1,则说明突变后个体的基因型为CbCe

故答案为:

(1)Cb>Ca>Ce>Cx CaCx CeCx 3

(2)CbCx 乳白色

①子代全为黑色    突变后个体的基因型为CbCb

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银色=1:1    突变后个体的基因型为CbCa

③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乳白色=1:1  突变后个体的基因型为CbCe

解析

解:(1)根据分析,该组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Cb>Ca>Ce>Cx.实验四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CaCx和CeCx.如果该种群某个个体的表现型为银色,则其基因型可能有CaCa、CaCe、CaCx共3种.

(2)根据实验分析可知甲的基因型为CbCx.如果实验一中的豚鼠甲(黑色)的受精卵发生了基因突变,但并未改变表现型,为探究该个体突变的方向,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思路:让该只黑色雄性豚鼠与多只白色雌性豚鼠CxCx交配,观察子代的表现性及比例.

①若子代全为黑色,则说明突变后个体的基因型为CbCb

②若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银色=1:1,则说明突变后个体的基因型为CbCa

③若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乳白色=1:1,则说明突变后个体的基因型为CbCe

故答案为:

(1)Cb>Ca>Ce>Cx CaCx CeCx 3

(2)CbCx 乳白色

①子代全为黑色    突变后个体的基因型为CbCb

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银色=1:1    突变后个体的基因型为CbCa

③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乳白色=1:1  突变后个体的基因型为CbCe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鸡的羽毛结构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H-h)控制.用母羽雌鸡与雄羽雄鸡杂交,结果F2中雌鸡全为母羽,雄鸡中母羽:雄羽=3:1.请回答问题:

(1)控制羽毛性状的基因中,雄羽基因对母羽基因为______性.在遗传过程中______(遵循/不遵循)分离定律.

(2)由杂交结果分析可知,F1中雄鸡和雌鸡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F2中雌鸡的基因型为______

(3)若F2雌雄鸡随机交配,则理论上后代雄羽鸡的比例为______.若选择F2母羽的雌雄鸡杂交,则后代中______(会/不会)出现雄羽性状.

正确答案

解:(1)根据母羽的雄鸡与雌鸡互交,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可知,控制羽毛性状的基因中,雄羽基因对母羽基因为隐性.由于鸡的羽毛结构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所以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由于F1中都是母羽,而后代出现雄羽,所以亲代都是杂合体,基因型分别为Hh和Hh.因此,子代的雌鸡基因型为HH、Hh、hh.

(3)由于hh的基因型只在雄鸡中表达,而在雌鸡中不表达,所以若子代的雌雄鸡随机交配,则理论上后代雄羽鸡的比例为=.若选择F2母羽的雌雄鸡杂交,则后代中会出现雄羽性状.

故答案为:

(1)隐    遵循

(2)Hh和Hh     HH、Hh、hh

(3)  会

解析

解:(1)根据母羽的雄鸡与雌鸡互交,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可知,控制羽毛性状的基因中,雄羽基因对母羽基因为隐性.由于鸡的羽毛结构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所以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由于F1中都是母羽,而后代出现雄羽,所以亲代都是杂合体,基因型分别为Hh和Hh.因此,子代的雌鸡基因型为HH、Hh、hh.

(3)由于hh的基因型只在雄鸡中表达,而在雌鸡中不表达,所以若子代的雌雄鸡随机交配,则理论上后代雄羽鸡的比例为=.若选择F2母羽的雌雄鸡杂交,则后代中会出现雄羽性状.

故答案为:

(1)隐    遵循

(2)Hh和Hh     HH、Hh、hh

(3)  会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牛的黑毛(D)对棕毛(d)为显性,经调查统计,在黑毛中约有为杂合体.一头黑毛杂合公牛与一头黑毛母牛交配,生下了黑毛小公牛A,另一头黑毛杂合公牛与另一头黑毛母牛交配,生下了棕毛小母牛B.若让上述中的A个体与B个体交配,请你预测生出棕毛母牛的概率.______

正确答案

解:(1)①若母牛的基因型为DD,其与杂合黑公牛(Dd)交配,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

②若母牛的基因型为Dd,其与杂合黑公牛(Dd)交配,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

因此,一头杂合的黑公牛与一头黑母牛交配,生了下一头黑色小牛,这头黑色小牛的基因型为DD或Dd,其为杂合子的概率==

(2)另一头黑毛杂合公牛与另一头黑毛母牛交配,生下了棕毛小母牛B,说明亲本都是杂合体Dd,棕毛小母牛B的基因型为dd.

因此,让A个体与B个体交配,生出棕毛母牛的概率为:××=

故答案为:

解析

解:(1)①若母牛的基因型为DD,其与杂合黑公牛(Dd)交配,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

②若母牛的基因型为Dd,其与杂合黑公牛(Dd)交配,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

因此,一头杂合的黑公牛与一头黑母牛交配,生了下一头黑色小牛,这头黑色小牛的基因型为DD或Dd,其为杂合子的概率==

(2)另一头黑毛杂合公牛与另一头黑毛母牛交配,生下了棕毛小母牛B,说明亲本都是杂合体Dd,棕毛小母牛B的基因型为dd.

因此,让A个体与B个体交配,生出棕毛母牛的概率为:××=

故答案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下表是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

(1)根据第______实验组可确定番茄的果色中,______色为显性性状,

(2)实验1的红果亲本基因型为______

(3)实验2的后代红果番茄均为______(杂合子,纯合子)

(4)实验3的后代中红果番茄的基因型是纯合子的几率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实验二,亲本表现型为红果和黄果,但杂交后代只有红果,说明红果为显性性状;根据实验三,亲本表现型都为红果,但杂交后代出现了黄果,发生了性状分离,所以红果为显性性状.

(2)实验1后代分离比为1:1,属于测交,则亲本中红果的基因型为Aa,黄果的基因型为aa.

(3)实验2后代均为红果,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子代红果番茄的基因型为Aa,属于杂合子.

(4)实验3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子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因此子代中红果番茄的基因型是纯合子的概率是

故答案为:

(1)二或三   红

(2)Aa

(3)杂合子

(4)

解析

解:(1)根据实验二,亲本表现型为红果和黄果,但杂交后代只有红果,说明红果为显性性状;根据实验三,亲本表现型都为红果,但杂交后代出现了黄果,发生了性状分离,所以红果为显性性状.

(2)实验1后代分离比为1:1,属于测交,则亲本中红果的基因型为Aa,黄果的基因型为aa.

(3)实验2后代均为红果,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子代红果番茄的基因型为Aa,属于杂合子.

(4)实验3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子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因此子代中红果番茄的基因型是纯合子的概率是

故答案为:

(1)二或三   红

(2)Aa

(3)杂合子

(4)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遗传性乳光牙患者由于牙本质发育不良导致牙釉质易碎裂,牙齿磨损迅速,乳牙、恒牙均发病,4~5岁乳牙就可以磨损到牙槽,需全拔装假牙,给病人带终身痛苦.通过对该病基因的遗传定位检查,发现原正常基因第45位原决定谷氨酰胺的一对碱基发生改变,引起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合成终止导致患病.已知谷氨酰胺的密码子(CAA、CAG),终止密码(UAA、UAG、UGA).请分析回答:

(1)该过程发生突变的碱基对是______变成______

(2)与正常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相比,乳光牙致病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______,进而使该蛋白质的功能丧失.

(3)现有一乳光牙遗传病家族系谱图(已知控制乳光牙的基因用A、a表示):

①乳光牙是致病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性遗传病.

②产生乳光牙的根本原因是______

③若3号和一正常男性结婚,则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可能性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谷氨酰胺的密码子(CAA、CAG),可推知正常基因中决定谷氨酰胺的碱基序列是.该基因中一对碱基突变后,使编码谷氨酰胺密码子转变成终止密码子,由谷氨酰胺的密码子(CAA、CAG),终止密码(UAA、UAG、UGA)可知,发生改变的碱基是C变成U,因此该过程发生突变的碱基对是G∥C变成了A∥T.

(2)基因突变后,使翻译提前终止,导致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减小.

(3)①由于1号和2号患病,而生出的女儿4号正常,可推测乳光牙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②产生乳光牙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③根据4号正常(aa)可知,1、2号的基因型都是Aa,3号的基因型是AA或Aa.则3号与一个正常男性(aa)婚配,生出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

故答案为:

(1)G∥C  A∥T

(2)减小

(3)①常   显    ②基因突变      ③

解析

解:(1)根据谷氨酰胺的密码子(CAA、CAG),可推知正常基因中决定谷氨酰胺的碱基序列是.该基因中一对碱基突变后,使编码谷氨酰胺密码子转变成终止密码子,由谷氨酰胺的密码子(CAA、CAG),终止密码(UAA、UAG、UGA)可知,发生改变的碱基是C变成U,因此该过程发生突变的碱基对是G∥C变成了A∥T.

(2)基因突变后,使翻译提前终止,导致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减小.

(3)①由于1号和2号患病,而生出的女儿4号正常,可推测乳光牙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②产生乳光牙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③根据4号正常(aa)可知,1、2号的基因型都是Aa,3号的基因型是AA或Aa.则3号与一个正常男性(aa)婚配,生出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

故答案为:

(1)G∥C  A∥T

(2)减小

(3)①常   显    ②基因突变      ③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水稻动态株型与正常株型是一对相对性状.动态株型的主要特征是生长前期长出的叶片与茎杆夹角较大,叶片伸展较平展,生长后期长出的叶片直立(与茎杆夹角较小)使株型紧凑,呈宝塔型,而正常株型前后期长出的叶片都较直立.动态株型产量比正常株型高20%.为研究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科学家做了以下实验,结果如表所示.根据以下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属于正交与反交的杂交组合是______两组,因水稻是两性花,为避免自花传粉,需______.正交与反交的结果说明动态株型与正常株型这一对相对性状是受______(细胞核或细胞质)基因控制的,理由是______

(2)由C组和D组杂交结果可以说明动态株型为______(显或隐)性.还可通过分析______组的子代比例判断显性与隐性.

(3)E组的子代具有两种表现型,此遗传现象称为______

(4)F组的杂交方式称为______.因为一方为隐性,产生的配子只有隐性基因,不改变子代表现型,子代表现型的类型及比例即为______的类型及比例.此特点可用于间接验证______定律.

正确答案

解:(1)由表格中杂交组合可知,C和D属于正交和反交.水稻是两性花的植物,为保证杂交的成功,必须在杂交前进行去雄.由于正交和反交的子代具有相同的表现,不符合细胞质遗传特点,为细胞核遗传.

(2)(3)E组为动态株型自交后代出现了正常株型,即发生性状分离,由此也可推出正常株型是隐性,动态株型为显性性状.且E组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也说明动态株型为显性性状.

(4)F组中,正常株型是隐性亲本,F1与其杂交称为测交;子代的表现型比例受制于F1代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测交的方法是孟德尔发明的用于验证分离规律的方法.

故答案为:

(1)C和D      人工去雄       细胞核

正交和反交的子代具有相同的表现,不符合细胞质遗传特点

(2)显    E      

(3)性状分离     

(4)测交    F1配子   基因的分离

解析

解:(1)由表格中杂交组合可知,C和D属于正交和反交.水稻是两性花的植物,为保证杂交的成功,必须在杂交前进行去雄.由于正交和反交的子代具有相同的表现,不符合细胞质遗传特点,为细胞核遗传.

(2)(3)E组为动态株型自交后代出现了正常株型,即发生性状分离,由此也可推出正常株型是隐性,动态株型为显性性状.且E组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也说明动态株型为显性性状.

(4)F组中,正常株型是隐性亲本,F1与其杂交称为测交;子代的表现型比例受制于F1代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测交的方法是孟德尔发明的用于验证分离规律的方法.

故答案为:

(1)C和D      人工去雄       细胞核

正交和反交的子代具有相同的表现,不符合细胞质遗传特点

(2)显    E      

(3)性状分离     

(4)测交    F1配子   基因的分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5秋•伊川县校级月考)已知马有栗色马和白色马,栗色基因(G)对白色基因(g)呈完全显性.请分析回答问题.

(1)二匹栗色母马生了一匹白色小马,该母马的基因型是______

(2)与此母马交配的公马基因型为______,表现型为______

(3)如果用此母马进行测交,其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______

(4)一对栗色马生了一白、一栗两匹小马,若这对马再生两匹小马,一白、一栗的概率______

(5)某农场养了一群马,育种工作者从中选出一匹健壮的栗色公马,并根据毛色这一性状鉴定这是杂种还是纯种.为了在一个配种季节里完成这一鉴定所需的杂交工作,所采取的配种方案是______.现对其交配后代可能出现的结果,作出相应的鉴定:

第一种:若交配后代______,该栗色公马是杂种.

第二种:若交配后代______,该栗色公马是纯种.

正确答案

解:(1)二匹栗色母马生了一匹白色小马,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母马是杂合体,所以母马的基因型是Gg.

(2)由于母马的基因型是Gg,白色小马的基因型是gg,所以与此母马交配的公马基因型为Gg或gg,表现型为栗色或白色.

(3)如果用此母马进行测交,即与隐性个体杂交,其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Gg:gg=1:1.

(4)一对栗色马生了一白、一栗两匹小马,则这对栗色的基因型都是Gg.若这对马再生两匹小马,一白、一栗的概率=

(5)由于要在一个配种季节里鉴定,因此应让此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gg)进行交配,可产生多个子代马,从而便于通过子代的表现型推测亲代栗色公马的基因型.

只要后代有白马出现,杂交后代全是白马或者杂交后有栗色马又有白色马,这是由于亲本的栗色公马为杂种,该栗色公马的基因型为Gg,则Gg×gg→1Gg:1gg,后代既有栗色马,又有白色马;

若杂交后代全是栗色马,该栗色公马可以认为是纯种,则该栗色公马的基因型为GG,则GG×gg→Gg,后代全为栗色马.

故答案为:

(1)Gg

(2)Gg或gg    栗色或白色

(3)Gg:gg=1:1  

(4)

(5)用该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配种    全是白马或有白色马    全是栗色马

解析

解:(1)二匹栗色母马生了一匹白色小马,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母马是杂合体,所以母马的基因型是Gg.

(2)由于母马的基因型是Gg,白色小马的基因型是gg,所以与此母马交配的公马基因型为Gg或gg,表现型为栗色或白色.

(3)如果用此母马进行测交,即与隐性个体杂交,其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Gg:gg=1:1.

(4)一对栗色马生了一白、一栗两匹小马,则这对栗色的基因型都是Gg.若这对马再生两匹小马,一白、一栗的概率=

(5)由于要在一个配种季节里鉴定,因此应让此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gg)进行交配,可产生多个子代马,从而便于通过子代的表现型推测亲代栗色公马的基因型.

只要后代有白马出现,杂交后代全是白马或者杂交后有栗色马又有白色马,这是由于亲本的栗色公马为杂种,该栗色公马的基因型为Gg,则Gg×gg→1Gg:1gg,后代既有栗色马,又有白色马;

若杂交后代全是栗色马,该栗色公马可以认为是纯种,则该栗色公马的基因型为GG,则GG×gg→Gg,后代全为栗色马.

故答案为:

(1)Gg

(2)Gg或gg    栗色或白色

(3)Gg:gg=1:1  

(4)

(5)用该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配种    全是白马或有白色马    全是栗色马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CFTR是由1480个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的一种跨膜蛋白质,控制其合成的基因位于人的第7号染色体上.囊性纤维病人主要是因CFTR蛋白缺少第508位氨基酸而出现氯离子的转运异常,导致消化液分泌受阻,支气管中粘液增多,细菌在肺部大量生长繁殖,患者常常在幼年时期死于感染.

(1)人体细胞中能发生过程①的场所有______.若过程②的α链中的尿嘧啶和腺嘌呤之和占42%,则与之对应的DNA区段中胞嘧啶占______

(2)在人体内成熟红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中,能发生过程②、③而不能发生过程①的细胞有______

(3)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过程②时启用的起始点______(填“都相同”、“都不同”或“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是______

(4)分析多数囊性纤维病的病因,从根本上来说是CFTR基因中发生了碱基对的______而改变了其序列,发生了基因突变.

(5)调查得知,北美国家大约每2500人中就有1人患上囊性纤维病.如图是当地的一个囊性纤维病家族系谱图,Ⅱ3的外祖父患有红绿色盲,但父母表现正常.Ⅱ6和Ⅱ7的子女患囊性纤维病的概率是______.Ⅱ3和Ⅱ4再生一孩子同时患囊性纤维病和红绿色盲的概率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过程①属于复制过程,在人体细胞中能发生的场所主要是细胞核,此外还有线粒体.α链是mRNA,其中U+A为42%,则与之对应的DNA区段中A+T=42%,所以G+C=58%,胞嘧啶占58%÷2=29%.

(2)DNA复制发生于细胞分裂过程中,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能转录翻译形成蛋白质,但不能发生DNA复制,人体内成熟红细胞不能发生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记忆细胞能发生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

(3)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人体不同细胞中相同DNA转录的起始点不完全相同.

(4)分析多数囊性纤维病的病因,从根本上来说是CFTR基因中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而改变了其序列,发生了基因突变.

(5)在北美人群中,每2500人就有1人患囊性纤维病,说明发病率较低,即aa=,则a的基因频率为Q=.据哈温定律:P+Q=1,则A的基因频率P=,则有Aa的基因型频率=2PQ=2××,这个是在整个人群中的频率,占健康男人的比率=Aa÷(AA+Aa)=2PQ÷(2PQ+P2)=2××÷(2××+×)==.由于Ⅱ5患囊性纤维病而父母正常,所以Ⅱ6的基因型为AA、Aa.因此,Ⅱ6和Ⅱ7的子女患囊性纤维病的概率是××=.由于Ⅱ3的外祖父患有红绿色盲,但父母表现正常,所以其母亲为携带者.因此,Ⅱ3和Ⅱ4再生一孩子同时患囊性纤维病和红绿色盲的概率是××=

故答案为:

(1)细胞核、线粒体  29%

(2)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

(3)不完全相同 不同组织细胞中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

(4)缺失

(5)  

解析

解:(1)过程①属于复制过程,在人体细胞中能发生的场所主要是细胞核,此外还有线粒体.α链是mRNA,其中U+A为42%,则与之对应的DNA区段中A+T=42%,所以G+C=58%,胞嘧啶占58%÷2=29%.

(2)DNA复制发生于细胞分裂过程中,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能转录翻译形成蛋白质,但不能发生DNA复制,人体内成熟红细胞不能发生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记忆细胞能发生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

(3)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人体不同细胞中相同DNA转录的起始点不完全相同.

(4)分析多数囊性纤维病的病因,从根本上来说是CFTR基因中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而改变了其序列,发生了基因突变.

(5)在北美人群中,每2500人就有1人患囊性纤维病,说明发病率较低,即aa=,则a的基因频率为Q=.据哈温定律:P+Q=1,则A的基因频率P=,则有Aa的基因型频率=2PQ=2××,这个是在整个人群中的频率,占健康男人的比率=Aa÷(AA+Aa)=2PQ÷(2PQ+P2)=2××÷(2××+×)==.由于Ⅱ5患囊性纤维病而父母正常,所以Ⅱ6的基因型为AA、Aa.因此,Ⅱ6和Ⅱ7的子女患囊性纤维病的概率是××=.由于Ⅱ3的外祖父患有红绿色盲,但父母表现正常,所以其母亲为携带者.因此,Ⅱ3和Ⅱ4再生一孩子同时患囊性纤维病和红绿色盲的概率是××=

故答案为:

(1)细胞核、线粒体  29%

(2)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

(3)不完全相同 不同组织细胞中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

(4)缺失

(5)  

下一知识点 :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