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 共5422题
如图是白化病的系谱图(设该病受一对基因A、a控制).据图回答:
(1)Ⅱ5的基因型为______,与父亲相同的概率为______.若Ⅱ5与Ⅱ6再生一个小孩,正常的概率是______.
(2)Ⅲ8的基因型是______,与Ⅲ7相同的概率为______.
(3)Ⅲ9与Ⅲ10、Ⅲ11都表现正常,他们的父亲Ⅱ5最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
(4)该图可不可以表示红绿色盲的遗传情况?为什么?______
(5)在 I-1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白化病基因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的是______
A.1个,位于一个染色单体中 B.4个,位于四分体的每个单体中
C.2个,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中 D.2个,分别位于两个同源染色体上.
正确答案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Ⅱ4可知Ⅰ1和Ⅰ2的基因型均为Aa,则Ⅱ5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
Aa,期与父亲相同的概率为
.Ⅱ5(基因型及概率为
AA、
Aa)与Ⅱ6(aa)再生一个小孩,正常的概率是
.
(2)根据Ⅱ4可知Ⅲ7和Ⅲ8的基因型均为Aa.
(3)Ⅱ6的基因型是aa,而Ⅲ9与Ⅲ10、Ⅲ11都表现正常,他们的父亲Ⅱ5最可能的基因型是AA.
(4)图示所示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而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该图不可以表示红绿色盲的遗传情况.
(5)Ⅰ1的基因型为Aa,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间期的复制,其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含有2个白化病基因,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中.
故答案为:
(1)AA或Aa
(2)Aa 1
(3)AA
(4)不可以 因为母亲色盲,儿子一定色盲,但Ⅲ9正常
(5)C
解析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Ⅱ4可知Ⅰ1和Ⅰ2的基因型均为Aa,则Ⅱ5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
Aa,期与父亲相同的概率为
.Ⅱ5(基因型及概率为
AA、
Aa)与Ⅱ6(aa)再生一个小孩,正常的概率是
.
(2)根据Ⅱ4可知Ⅲ7和Ⅲ8的基因型均为Aa.
(3)Ⅱ6的基因型是aa,而Ⅲ9与Ⅲ10、Ⅲ11都表现正常,他们的父亲Ⅱ5最可能的基因型是AA.
(4)图示所示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而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该图不可以表示红绿色盲的遗传情况.
(5)Ⅰ1的基因型为Aa,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间期的复制,其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含有2个白化病基因,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中.
故答案为:
(1)AA或Aa
(2)Aa 1
(3)AA
(4)不可以 因为母亲色盲,儿子一定色盲,但Ⅲ9正常
(5)C
如图甲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乙是在一个家族中该病的遗传系谱图(控制基因用B、b表示).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①②表示遗传信息传递过程,①表示______,②表示______;①过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场所是______.
(2)α链碱基组成是______,β链碱基组成是______.
(3)图乙中,Ⅱ6的基因型是______,要保证Ⅱ9婚配后代不患此病,从理论上说其配偶的基因型必须为______.
(4)若正常基因片段中的CTT突变成CTC,由此控制的生物性状是否可能发生变化?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甲中①表示以D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过程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时期,场所为细胞核,为DNA复制;②表示以DNA为模板合成RNA,为转录过程.
(2)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α链碱基组成为CAT.由正常蛋白质的RNA碱基组成可知,DNA分子双链中CTT为模板链,因此突变后β链碱基组成为GUA.
(5)正常基因与突变基因片段转录得到的RNA密码子为GAA和GAG,编码相同的氨基酸,不会导致蛋白质氨基酸顺序的改变,蛋白质仍正常.因此控制的生物性状不会发生变化.
故答案为:
(1)DNA复制 转录 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细胞核
(2)CAT GUA
(3)Bb BB
(4)不会
解析
解:(1)图甲中①表示以D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过程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时期,场所为细胞核,为DNA复制;②表示以DNA为模板合成RNA,为转录过程.
(2)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α链碱基组成为CAT.由正常蛋白质的RNA碱基组成可知,DNA分子双链中CTT为模板链,因此突变后β链碱基组成为GUA.
(5)正常基因与突变基因片段转录得到的RNA密码子为GAA和GAG,编码相同的氨基酸,不会导致蛋白质氨基酸顺序的改变,蛋白质仍正常.因此控制的生物性状不会发生变化.
故答案为:
(1)DNA复制 转录 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细胞核
(2)CAT GUA
(3)Bb BB
(4)不会
某种自花传粉的豆科植物,同一植株能开很多花,不同品种植株所结种子的子叶有紫色也有白色.现用该豆科植物的甲、乙、丙三个品种的植株进行如下实验.
分析回答:
(1)在该植物种子子叶的紫色和白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如果用D代表显性基因,d代表隐性基因,则甲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
(2)实验三所结的紫色子叶种子中,能稳定遗传的种子占______.
(3)实验四所结的306粒紫色子叶种子中杂合子的理论值为______粒.
(4)若将丙植株的花除去未成熟的全部雄蕊,然后套上纸袋,待雌蕊成熟时,接受乙植株的花粉,则预期的实验结果为紫色子叶种子:白色子叶种子=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实验三可判断:子叶的紫色和白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紫色.如果用D代表显性基因,d代表隐性基因,则甲植株的基因型为DD,丙植株的基因型为Dd.
(2)实验三是DD与dd杂交,后代都是Dd,因此所结的紫色子叶种子中,能稳定遗传的种子占0.
(3)实验四所结的306粒紫色子叶种子中,DD:Dd=1:2,所以杂合子的理论值为306×=204粒.
(4)若将丙植株的花除去未成熟的全部雄蕊,然后套上纸袋,待雌蕊成熟时,接受乙植株的花粉,即Dd×dd,则预期的实验结果为紫色子叶种子:白色子叶种子=1:1.
故答案为:
(1)DD Dd
(2)0
(3)204
(4)1:1
解析
解:(1)根据实验三可判断:子叶的紫色和白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紫色.如果用D代表显性基因,d代表隐性基因,则甲植株的基因型为DD,丙植株的基因型为Dd.
(2)实验三是DD与dd杂交,后代都是Dd,因此所结的紫色子叶种子中,能稳定遗传的种子占0.
(3)实验四所结的306粒紫色子叶种子中,DD:Dd=1:2,所以杂合子的理论值为306×=204粒.
(4)若将丙植株的花除去未成熟的全部雄蕊,然后套上纸袋,待雌蕊成熟时,接受乙植株的花粉,即Dd×dd,则预期的实验结果为紫色子叶种子:白色子叶种子=1:1.
故答案为:
(1)DD Dd
(2)0
(3)204
(4)1:1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有宽叶和窄叶,抗病和不抗病等性状. 已知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且在玉米苗期便能识别.根据生产实践获知,杂交种(Aa)所结果实在数目和粒重上都表现为高产,分别比显性和隐性品种产量高 12%、20%.某农场在培育玉米杂交种时,将纯种宽叶玉米和纯种窄叶玉米进行了间行均匀种植,但由于错过了人工授粉的时机,结果导致大面积自然授粉[同株异花授粉(自交)与品种间异株异花授粉(杂交)].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上述栽种方式,两个品种玉米授粉方式共计有______种.F1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
(2)如果用上述自然授粉收获的种子用于第二年种植,预计收成将比单独种植杂交种减少8%,因此到了收获的季节,应收集______(宽叶、窄叶)植株的种子,第二年播种后,在幼苗期选择______(宽叶、窄叶)植株栽种,才能保证产量不下降.
(3)玉米籽粒的颜色与细胞中的色素有关,当细胞中含有甲物质时呈紫色,含有乙物质时呈红色,无甲和乙时呈白色.与这些色素合成有关的部分酶和基因情况如下表所示(注:各图甲 图乙对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完全显性,隐性基因不能控制相应酶的合成,并且在形成配子过程中不发生交叉互换),请回答问题:
①现有纯合红色玉米粒,请画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可能的位置关系.
______
(注:只要画出与上述基因相关的染色体,用竖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的位点,并标上相应的基因符号).
②若红色的籽粒长成的某一玉米植株自交,所结籽粒的性状分离比为紫:红:白=0:3:1,则该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
③若某一基因型为 AaBbDd 的玉米植株自交,所结籽粒的性状及分离比为______.
④四倍体玉米中玉米色素含量通常高于野生型玉米,低温处理野生型玉米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会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获得四倍体细胞并发育成植株.推测低温处理导致细胞染色体不分离的原因是______.
四倍体玉米与野生型玉米是否属于同一物种?______,为什么?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纯种宽叶玉米(基因型为AA)和纯种窄叶玉米(基因型为aa)进行了间行均匀种植,自然条件下,既有异花受粉,又有自花受粉,受粉方式共计有4种,即AA×AA、aa×aa、AA×aa、aa×AA,F1植株的基因型应有3种,即AA、Aa、aa.
(2)由于自然受粉,在窄叶植株上结的种子有基因型为Aa杂合子,所以应收集窄叶植株的种子,同理在第二年播种后,在幼苗期选择宽叶植株栽种,就可保证产量不下降.
(3)①根据题意可知,有红色物质的生成肯定存在酶1和酶2,即肯定有A和B基因,而不能存在D基因,因此纯合红色玉米粒的基因型为AABBdd.由于BB和dd基因均在10号染色体上,因此基因在染色体上可能的位置关系为:
②根据题意可知,红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dd,白色植株的基因型应为aa____或__bb__.由于该红色的籽粒长成的某一玉米植株自交,所结籽粒的性状分离比为紫:红:白=0:3:1,即表示前面两对基因中有一对是杂合子,因此则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dd或AABbdd.
③基因型为AaBbDd的玉米植株中,若基因分布情况为A∥a、BD∥bd,则该植株自交,所结籽粒的性状及分离比为紫色:白色=9:7;若基因分布情况为A∥a、Bd∥bD,则该植株自交,所结籽粒的性状及分离比为紫色:红色:白色=6:3:7.
④低温处理细胞时,能抑制纺锤体的,导致细胞内染色体不分离,数目加倍.由于四倍体玉米与野生型玉米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所以它们不属于同一物种.
故答案为:
(1)4 AA、Aa、aa
(2)窄叶 宽叶
(3)①
②AaBBdd或AABbdd
③紫色:红色:白色=6:3:7或紫色:白色=9:7
④低温抑制纺锤体的产生 否 两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解析
解:(1)纯种宽叶玉米(基因型为AA)和纯种窄叶玉米(基因型为aa)进行了间行均匀种植,自然条件下,既有异花受粉,又有自花受粉,受粉方式共计有4种,即AA×AA、aa×aa、AA×aa、aa×AA,F1植株的基因型应有3种,即AA、Aa、aa.
(2)由于自然受粉,在窄叶植株上结的种子有基因型为Aa杂合子,所以应收集窄叶植株的种子,同理在第二年播种后,在幼苗期选择宽叶植株栽种,就可保证产量不下降.
(3)①根据题意可知,有红色物质的生成肯定存在酶1和酶2,即肯定有A和B基因,而不能存在D基因,因此纯合红色玉米粒的基因型为AABBdd.由于BB和dd基因均在10号染色体上,因此基因在染色体上可能的位置关系为:
②根据题意可知,红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dd,白色植株的基因型应为aa____或__bb__.由于该红色的籽粒长成的某一玉米植株自交,所结籽粒的性状分离比为紫:红:白=0:3:1,即表示前面两对基因中有一对是杂合子,因此则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dd或AABbdd.
③基因型为AaBbDd的玉米植株中,若基因分布情况为A∥a、BD∥bd,则该植株自交,所结籽粒的性状及分离比为紫色:白色=9:7;若基因分布情况为A∥a、Bd∥bD,则该植株自交,所结籽粒的性状及分离比为紫色:红色:白色=6:3:7.
④低温处理细胞时,能抑制纺锤体的,导致细胞内染色体不分离,数目加倍.由于四倍体玉米与野生型玉米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所以它们不属于同一物种.
故答案为:
(1)4 AA、Aa、aa
(2)窄叶 宽叶
(3)①
②AaBBdd或AABbdd
③紫色:红色:白色=6:3:7或紫色:白色=9:7
④低温抑制纺锤体的产生 否 两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果蝇野生型和5种突变型的性状表现、控制性状的基因符号和基因所在染色体编号如下表.
注:(1)每种突变型未列出的性状表现与野生型的性状表现相同;(2)6种果蝇均为纯合体并可作为杂交实验的亲本.
请回答:
(1)确定某性状的遗传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可采用的杂交方法是______.
(2)若进行验证基因分离规律的实验设计,观察和记载后代中翅型的性状表现,第一步,选择杂交的亲本基因型(与相对性状有关的基因型)应是______.
(3)红眼对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如果并不清楚红眼为显性,那么,选择多对纯合的红眼果蝇与纯合的白眼果蝇杂交,子一代自交,子二代中都是红色个体多于白色个体,则______为显性;如果子二代中都是白色个体多于红色个体,则______为显性.
(4)若进行验证自由组合规律的实验设计,观察和记载后代中体色和胸型的遗传表现,第一步,选择杂交的亲本类型(用序号表示)是______,其对应的基因型(与相对性状相关的基因型)是______;选择上述杂交亲本的理论根据是______表现为自由组合.
正确答案
解:(1)确定某性状的遗传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可采用的杂交方法是正交和反交.观察后代的性状.若果出现与性染色体有关的现象,则为伴性遗传,无关则为常染色体遗传.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要想得到等位基因个体必须将纯合亲本个体杂交.可选作杂交的亲本的类型应是VV×vv(写成WWBBVVDDHH×WWBBvvDDHH 也可).
(3)其中位于X染色体上的W、w基因的遗传方式为伴性遗传,选择多对纯合的红眼果蝇与纯合的白眼果蝇杂交,子一代Ww自交,若红色为显性,则子二代中红色:白色=3:1.红色个体多于白色个体;若白色为显性,则子二代中白色:红色=3:1.白色个体多于红色个体.
(4)要观察体色和体型的遗传表现,选择亲本的黑身个体的其他症状要正常,选作亲本的后胸变形个体的其他症状要正常,因此二个亲本的基因型一定是bbDD×BBdd(写成WWbbVVDDHH×WWBBVVddHH 也可),且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选择杂交的亲本类型(用序号表示)是③×⑤.
故答案是:
(1)正交和反交
(2)VV×vv(写成WWBBVVDDHH×WWBBvvDDHH 也可)
(3)红色;白色
(4)③×⑤bbDD×BBdd(写成WWbbVVDDHH×WWBBVVddHH 也可)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解析
解:(1)确定某性状的遗传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可采用的杂交方法是正交和反交.观察后代的性状.若果出现与性染色体有关的现象,则为伴性遗传,无关则为常染色体遗传.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要想得到等位基因个体必须将纯合亲本个体杂交.可选作杂交的亲本的类型应是VV×vv(写成WWBBVVDDHH×WWBBvvDDHH 也可).
(3)其中位于X染色体上的W、w基因的遗传方式为伴性遗传,选择多对纯合的红眼果蝇与纯合的白眼果蝇杂交,子一代Ww自交,若红色为显性,则子二代中红色:白色=3:1.红色个体多于白色个体;若白色为显性,则子二代中白色:红色=3:1.白色个体多于红色个体.
(4)要观察体色和体型的遗传表现,选择亲本的黑身个体的其他症状要正常,选作亲本的后胸变形个体的其他症状要正常,因此二个亲本的基因型一定是bbDD×BBdd(写成WWbbVVDDHH×WWBBVVddHH 也可),且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选择杂交的亲本类型(用序号表示)是③×⑤.
故答案是:
(1)正交和反交
(2)VV×vv(写成WWBBVVDDHH×WWBBvvDDHH 也可)
(3)红色;白色
(4)③×⑤bbDD×BBdd(写成WWbbVVDDHH×WWBBVVddHH 也可)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果蝇长翅、残翅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
(1)残翅雌蝇甲与长翅雄蝇乙杂交,F1全为长翅,F1随机交配,F2雌雄果蝇表型比均为长翅:残翅=3:1.果蝇翅形性状中,______为显性.F2重新出现残翅的现象叫做______;F2的长翅果蝇中,杂合子占______.
(2)若一大群果蝇随机交配,后代有9900只长翅果蝇和100只残翅果蝇,则后代中Bb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若该种群放置于刮大风的岛屿上,残翅果蝇的比例会______,这是______的结果.
(3)用野生型灰体果蝇培育成两个果蝇突变品系.两个品系都是由于常染色体上基因隐性突变所致,产生相似的体色表现型:黑体.它们控制体色性状的基因组成有两种可能:
①两品系分别是由于D基因突变为d和d1基因所致,它们的基因组成如图甲所示;
②一个品系是由于D基因突变为d基因所致,另一个品系是由于E基因突变成e基因所致,只要有一对隐性基因纯合即为黑体,它们的基因组成如图乙或图丙所示,为探究这两个品系的基因组成,请完成实验设计及结果预测.(注:不考虑交叉互换)
Ⅰ.用______为亲本进行杂交,如果F1表现型为______,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甲所示;否则,再用F1个体相互交配,获得F2;
Ⅱ.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乙所示;
Ⅲ.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丙所示.
正确答案
解:(1)残翅雌蝇甲与长翅雄蝇乙杂交,F1全为长翅,则长翅为显性.F2重新出现残翅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残翅雌蝇甲为bb,与长翅雄蝇乙BB杂交,F1基因型为Bb.F1随机交配,F2为BB:Bb:bb=1:2:1,故F2的长翅果蝇中,杂合子占.
(2)若一大群果蝇随机交配,后代有9900只长翅果蝇和100只残翅果蝇,则后代中残翅果蝇bb占=
,则b=0.1,B=0.9,Bb的基因型频率为2×0.1×0.9=18%.若该种群放置于刮大风的岛屿上,残翅果蝇的比例会增加,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Ⅰ.用图甲品系1和品系2为亲本进行杂交,F1基因型为d2d、d1d,表现型都为黑体;
Ⅱ.用图乙品系1和品系2为亲本进行杂交,F1基因型为DdEe,则F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黑体=9:7;
Ⅲ.用图丙品系1和品系2为亲本进行杂交,F1基因型为,则F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黑体=1:1.
故答案为:
(1)长翅 性状分离
(2)18% 增加 自然选择
(3)Ⅰ.品系1和品系2 黑体
Ⅱ.灰体:黑体=9:7
Ⅲ.灰体:黑体=1:1
解析
解:(1)残翅雌蝇甲与长翅雄蝇乙杂交,F1全为长翅,则长翅为显性.F2重新出现残翅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残翅雌蝇甲为bb,与长翅雄蝇乙BB杂交,F1基因型为Bb.F1随机交配,F2为BB:Bb:bb=1:2:1,故F2的长翅果蝇中,杂合子占.
(2)若一大群果蝇随机交配,后代有9900只长翅果蝇和100只残翅果蝇,则后代中残翅果蝇bb占=
,则b=0.1,B=0.9,Bb的基因型频率为2×0.1×0.9=18%.若该种群放置于刮大风的岛屿上,残翅果蝇的比例会增加,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Ⅰ.用图甲品系1和品系2为亲本进行杂交,F1基因型为d2d、d1d,表现型都为黑体;
Ⅱ.用图乙品系1和品系2为亲本进行杂交,F1基因型为DdEe,则F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黑体=9:7;
Ⅲ.用图丙品系1和品系2为亲本进行杂交,F1基因型为,则F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黑体=1:1.
故答案为:
(1)长翅 性状分离
(2)18% 增加 自然选择
(3)Ⅰ.品系1和品系2 黑体
Ⅱ.灰体:黑体=9:7
Ⅲ.灰体:黑体=1:1
某种自花传粉的豆科植物,同-植株能开很多花,不同品种植株所结种子的子叶有紫色也有白色.现用该豆科植物的甲、乙、丙三个品种的值株进行如下实验.
分析回答:
(1)在该植物种子子叶的紫色和白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如果用A代表显性基因,a代表隐性基因,则甲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
(2)实验三所结的紫色子叶种子中的基因型为______.
(3)实验四所结的297粒紫色子叶种子中杂合子的理论值为______粒.
(4)若将丙植株的花除去未成熟的全部雄蕊,然后套上纸袋,待雌蕊成熟时,接受乙植株的花粉,则预期的实验结果为紫色子叶种子:白色子叶种子=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实验三可判断:子叶的紫色和白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紫色.如果用A代表显性基因,a代表隐性基因,则甲植株的基因型为AA,丙植株的基因型为Aa.
(2)实验三是AA与aa杂交,后代都是Aa.
(3)实验四所结的297粒紫色子叶种子中,AA:Aa=1:2,所以杂合子的理论值为297×=198粒.
(4)若将丙植株的花除去未成熟的全部雄蕊,然后套上纸袋,待雌蕊成熟时,接受乙植株的花粉,即Aa×aa,则预期的实验结果为紫色子叶种子:白色子叶种子=1:1.
故答案为:
(1)紫色 AA Aa
(2)Aa
(3)198
(4)1:1
解析
解:(1)根据实验三可判断:子叶的紫色和白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紫色.如果用A代表显性基因,a代表隐性基因,则甲植株的基因型为AA,丙植株的基因型为Aa.
(2)实验三是AA与aa杂交,后代都是Aa.
(3)实验四所结的297粒紫色子叶种子中,AA:Aa=1:2,所以杂合子的理论值为297×=198粒.
(4)若将丙植株的花除去未成熟的全部雄蕊,然后套上纸袋,待雌蕊成熟时,接受乙植株的花粉,即Aa×aa,则预期的实验结果为紫色子叶种子:白色子叶种子=1:1.
故答案为:
(1)紫色 AA Aa
(2)Aa
(3)198
(4)1:1
小麦茎的高度是由一对等位基因D和d控制的.下表是有关小麦茎高度的四组杂交实验结果.根据表格所给信息分析回答
(1)根据组合的结果能推断出显性性状的______.
(2)组合中的两亲本肯定都是______纯合体.
(3)组合的杂交方法为______测交.
(4)写出A组合中两亲本的可能基因型______.
正确答案
解:(1)C组后代表现型之比为3:1,属于杂合子自交,说明高茎是显性性状,矮茎是隐性性状.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组合二亲本肯定都是纯合子,组合一亲本可能都是纯合子.
(3)组中后代是1:1,是测交类型,亲本基因型为Dd与dd.
(4)A组组后代的全部是高茎,则亲本是DD与DD或者DD与Dd.
故答案为:
(1)C高茎
(2)B
(3)D
(4)DD×DD DD×Dd
解析
解:(1)C组后代表现型之比为3:1,属于杂合子自交,说明高茎是显性性状,矮茎是隐性性状.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组合二亲本肯定都是纯合子,组合一亲本可能都是纯合子.
(3)组中后代是1:1,是测交类型,亲本基因型为Dd与dd.
(4)A组组后代的全部是高茎,则亲本是DD与DD或者DD与Dd.
故答案为:
(1)C高茎
(2)B
(3)D
(4)DD×DD DD×Dd
在豌豆中,高茎和矮茎的有关遗传因子为A、a,将A、B、C、D、E、F、G七种豌豆分四组进行杂交得到如下结果.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所获得的高茎杂合子占高茎植株总数的______%.
(2)在所有子代中,不能稳定遗传和能稳定遗传的数量比例为______.
(3)豌豆A、G、C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______.
(4)①、②、③的交配方式分别是______.
(5)高茎与矮茎遗传因子的遗传符合______定律,出现②中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上述实验中,只有A×B后代中高茎有×210=70株是纯合子,其余高茎都是杂合子,占高茎植株总数的(190+210-70+300)÷(190+210+300)=90%.
(2)在所有子代中,不能稳定遗传(高茎杂合子)和能稳定遗传(高茎纯合子+矮茎)的数量比例为(190+210-70+300):(70+190+70+250)=630:580=63:58.
(3)豌豆A、G、C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Aa、AA、aa.
(4)①、②、③的交配方式分别是测交、杂合子自交、隐性纯合子自交.
(5)高茎与矮茎遗传因子的遗传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出现②中现象的原因是在形成配子过程中,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A与a分离.
故答案为:
(1)90
(2)63:58
(3)Aa、AA、aa
(4)测交、杂合子自交、隐性纯合子自交
(5)分离 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A与a分离
解析
解:(1)上述实验中,只有A×B后代中高茎有×210=70株是纯合子,其余高茎都是杂合子,占高茎植株总数的(190+210-70+300)÷(190+210+300)=90%.
(2)在所有子代中,不能稳定遗传(高茎杂合子)和能稳定遗传(高茎纯合子+矮茎)的数量比例为(190+210-70+300):(70+190+70+250)=630:580=63:58.
(3)豌豆A、G、C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Aa、AA、aa.
(4)①、②、③的交配方式分别是测交、杂合子自交、隐性纯合子自交.
(5)高茎与矮茎遗传因子的遗传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出现②中现象的原因是在形成配子过程中,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A与a分离.
故答案为:
(1)90
(2)63:58
(3)Aa、AA、aa
(4)测交、杂合子自交、隐性纯合子自交
(5)分离 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A与a分离
某种多年生植物的花色性状由三个复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决定蓝色,A+和a都决定红色,A+相对于A、a是显性,A相对于a为显性.现有以下该植物的四组杂交实验,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A组:红花×红花→红花、蓝花 B组:蓝花×蓝花→红花、蓝花 C组:红花×蓝花→红花、蓝花 D组:红花×红花→全为红花
其中,A组中子代红花数量为298,蓝花数量为101;B、C组未统计数量.
(1)A组同学亲代红花基因型为______;B所用的两个亲代蓝花基因型组合方式是______.
(2)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有______种,为了测定其基因型,某人分别用AA和aa对其进行测定:
①若用AA与待测植株杂交,则可以判断出的基因型是______.
②若用aa与待测植株杂交,则可以判断出的基因型是______.
(3)该植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决定其叶斑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有叶斑(B)对无叶斑(b)为显性,则有叶斑雄株的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和杂合叶斑雌株中一个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进行比较,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两个细胞中的叶斑基因B数目比为______,染色体数目比值为______,核DNA数目比值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花色性状由三个等位基因(A+、A、a)控制,且A决定蓝色,A+和a都决定红色,A+相对于A、a是显性,A相对于a是显性.要想使子一代表现为298:101=3:1,则选用的两朵亲代红花的基因型组合应该为A+A×A+A或A+A×A+a两种情况.前一种情况的后代为(1A+A+、2A+A):1AA=3:1,后一种情况的后代为(1A+A+、1A+a、1A+A):1Aa=3:1.因此,A组亲代红花基因型为A+A和A+A或者A+A和A+a.蓝花的基因型有AA和Aa两种,而B组蓝花×蓝花的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所以B组亲代蓝花基因型为Aa和Aa.
(2)由于A决定蓝色,A+和a都决定红色,A+相对于A、a是显性,A相对于a为显性,所以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有4种,即A+A+、aa、A+a、A+A;为了测定其基因型,某人分别用AA和aa对其进行测定.
①若用AA与待测植株杂交,若后代均为红花,则其基因型为A+A+;若后代均为蓝花,则其基因型为aa;若后代有红花,也有蓝花,则其基因型为A+a或A+A,因此可以判断出的基因型是A+A+和aa.
②若用aa与待测植株杂交,若后代均为红花,则其基因型为A+A+或aa或A+a;若后代有红花,也有蓝花,则其基因型为A+A,因此可以判断出的基因型是A+A.
(3)有叶斑雄株的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为体细胞的两倍,含有2个叶斑基因B.由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所以杂合叶斑雌株中一个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染色体上可能含有2个叶斑基因B,也可能不含有.因此,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两个细胞中的叶斑基因B数目比为1:1或者2:0,染色体数目比为4:1,核DNA数目比值为4:2.
故答案为:
(1)A+A和A+A或者A+A和A+a Aa和Aa
(2)4 A+A+和aa A+A
(3)1:1或者2:0 4:1 4:2
解析
解:(1)花色性状由三个等位基因(A+、A、a)控制,且A决定蓝色,A+和a都决定红色,A+相对于A、a是显性,A相对于a是显性.要想使子一代表现为298:101=3:1,则选用的两朵亲代红花的基因型组合应该为A+A×A+A或A+A×A+a两种情况.前一种情况的后代为(1A+A+、2A+A):1AA=3:1,后一种情况的后代为(1A+A+、1A+a、1A+A):1Aa=3:1.因此,A组亲代红花基因型为A+A和A+A或者A+A和A+a.蓝花的基因型有AA和Aa两种,而B组蓝花×蓝花的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所以B组亲代蓝花基因型为Aa和Aa.
(2)由于A决定蓝色,A+和a都决定红色,A+相对于A、a是显性,A相对于a为显性,所以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有4种,即A+A+、aa、A+a、A+A;为了测定其基因型,某人分别用AA和aa对其进行测定.
①若用AA与待测植株杂交,若后代均为红花,则其基因型为A+A+;若后代均为蓝花,则其基因型为aa;若后代有红花,也有蓝花,则其基因型为A+a或A+A,因此可以判断出的基因型是A+A+和aa.
②若用aa与待测植株杂交,若后代均为红花,则其基因型为A+A+或aa或A+a;若后代有红花,也有蓝花,则其基因型为A+A,因此可以判断出的基因型是A+A.
(3)有叶斑雄株的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为体细胞的两倍,含有2个叶斑基因B.由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所以杂合叶斑雌株中一个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染色体上可能含有2个叶斑基因B,也可能不含有.因此,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两个细胞中的叶斑基因B数目比为1:1或者2:0,染色体数目比为4:1,核DNA数目比值为4:2.
故答案为:
(1)A+A和A+A或者A+A和A+a Aa和Aa
(2)4 A+A+和aa A+A
(3)1:1或者2:0 4:1 4:2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