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人的眼睑遗传情况,他们以年级为单位,对各班级数据进行了汇总和整理,其结果如下表:

请分析表中的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一种表现型为显性?______;你是根据哪一组统计数据得出结论的?______

(2)假设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a,则第Ⅱ组中可能有哪几种婚配方式?______

(3)表中第Ⅰ组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子二代中出现的分离比(3:1)相比有较大的差别,请说出两种可能的原因: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于表中第Ⅰ组的双亲全为双眼皮,但其后代中有单眼皮个体,说明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因此,可判断眼睑形状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双眼皮,属于隐性性状的是单眼皮.

(2)设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a,则双眼皮个体基因型有AA和Aa两种,单眼皮个体基因型为aa.由于第Ⅰ组的双亲全为双眼皮,因此可能的婚配组合的基因型有AA×AA、AA×Aa、Aa×Aa;由于第Ⅱ组的双亲中只有一个双眼皮,因此可能的婚配组合的基因型有AA×aa、Aa×aa.

(3)由于调查的双亲并不都是杂合子或者实际调查的群体还不够大或选取样本时没有遵循随机取样的原则,所以表中第Ⅰ组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子二代中出现的分离比(3:1)相比有较大的差别.

故答案为:

(1)双眼皮     第Ⅰ组

(2)AA×aa和Aa×aa

(3)双亲并不都是杂合子;实际调查的群体还不够大;选取样本时没有遵循随机取样的原则

解析

解:(1)由于表中第Ⅰ组的双亲全为双眼皮,但其后代中有单眼皮个体,说明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因此,可判断眼睑形状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双眼皮,属于隐性性状的是单眼皮.

(2)设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a,则双眼皮个体基因型有AA和Aa两种,单眼皮个体基因型为aa.由于第Ⅰ组的双亲全为双眼皮,因此可能的婚配组合的基因型有AA×AA、AA×Aa、Aa×Aa;由于第Ⅱ组的双亲中只有一个双眼皮,因此可能的婚配组合的基因型有AA×aa、Aa×aa.

(3)由于调查的双亲并不都是杂合子或者实际调查的群体还不够大或选取样本时没有遵循随机取样的原则,所以表中第Ⅰ组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子二代中出现的分离比(3:1)相比有较大的差别.

故答案为:

(1)双眼皮     第Ⅰ组

(2)AA×aa和Aa×aa

(3)双亲并不都是杂合子;实际调查的群体还不够大;选取样本时没有遵循随机取样的原则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水稻动态株型与正常株型是一对相对性状.动态株型主要特征是生长前期长出的叶片与茎秆夹角较大,叶片伸展较平展,生长后期长出的叶片直立(与茎秆夹角较小),使株型紧凑,呈宝塔形,而正常株型前后期长出的叶片都较直立.动态株型产量比正常株型高20%.为研究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科学家做了以下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动态株型产量高于正常株型,原因是:动态株型在生长前期,叶较平展,有利于______;生长后期,叶直立,在开花期时株型紧凑,呈宝塔形,上部叶片既能接受较多的光照,也能减少______,使下部(平展)叶片也能接受较多的光能.生长前期和后期均能提高______,有利于高产.

(2)表中属于正交与反交的杂交组合是______两组,因水稻是两性花,为避免自花传粉,需______.正交与反交的结果说明动态株型与正常株型这一对相对性状是受______基因控制的.理由是______

(3)由C组和D组杂交结果可以说明动态株型为显性,还可通过分析______组的子代比例判断显性与隐性.

(4)E组的子代具有两种表现型,此遗传现象称之为______

(5)F组的杂交方式称为______.因为一方为隐性,产生的配子只有隐性基因,不改变子代的表现型,子代表现型的类型及比例即为______的类型及比例.此特点可用于间接验证______定律.

正确答案

解:(1)动态株型在生育前期,叶较平展,有利于获得更多的阳光;生育后期,叶直立,在开花期时株型紧凑,呈宝塔型,上部叶片既能接受较多的光照,也能减少对下部(平展)叶片的遮荫,使下部(平展)叶片也能接受较多的光能.由此可见,动态株型的生育前期和后期均能提高光能利用率,有利于高产,因此动态株型产量高于正常株型.

(2)由表格中杂交组合可知,C和D属于正交和反交.水稻是两性花的植物,为保证杂交的成功,必须在杂交前进行去雄;从表中可以读出正、反交结果相同,说明此相对性状是受一对核基因控制,而非细胞质遗传,因为细胞质遗传的遗传物质存在于卵细胞质中,总是表现为母本的性状.

(3)E组为动态株型自交后代出现了正常株型,即发生性状分离,由此也可推出正常株型是隐性.

(4)杂合子自交后代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

(5)F组中,正常株型是隐性亲本,F1与其杂交称为测交;子代的表现型比例受制于F1代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测交的方法是孟德尔发明的用于验证基因分离规律的方法.

故答案为:

(1)获得更多的阳光    对下部叶片的遮荫  光能利用率(光合作用效率)

(2)C、D   人工去雄    细胞核   正交和反交产生的子代具有相同的一种表现型,不符合母系遗传的特点

(3)E

(4)性状分离

(5)测交   F1产生的配子    基因的分离

解析

解:(1)动态株型在生育前期,叶较平展,有利于获得更多的阳光;生育后期,叶直立,在开花期时株型紧凑,呈宝塔型,上部叶片既能接受较多的光照,也能减少对下部(平展)叶片的遮荫,使下部(平展)叶片也能接受较多的光能.由此可见,动态株型的生育前期和后期均能提高光能利用率,有利于高产,因此动态株型产量高于正常株型.

(2)由表格中杂交组合可知,C和D属于正交和反交.水稻是两性花的植物,为保证杂交的成功,必须在杂交前进行去雄;从表中可以读出正、反交结果相同,说明此相对性状是受一对核基因控制,而非细胞质遗传,因为细胞质遗传的遗传物质存在于卵细胞质中,总是表现为母本的性状.

(3)E组为动态株型自交后代出现了正常株型,即发生性状分离,由此也可推出正常株型是隐性.

(4)杂合子自交后代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

(5)F组中,正常株型是隐性亲本,F1与其杂交称为测交;子代的表现型比例受制于F1代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测交的方法是孟德尔发明的用于验证基因分离规律的方法.

故答案为:

(1)获得更多的阳光    对下部叶片的遮荫  光能利用率(光合作用效率)

(2)C、D   人工去雄    细胞核   正交和反交产生的子代具有相同的一种表现型,不符合母系遗传的特点

(3)E

(4)性状分离

(5)测交   F1产生的配子    基因的分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水稻有香味是受基因控制的,其植株和种子均有香味.研究人员为确定香味基因的显隐性,以有香味的“粤丰B”和无香味“320B”水稻为材料,互为父母本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请分析回答:

(1)从实验结果分析,水稻有无香味的性状是由______对基因控制的,其遗传符合______定律,做出上述判断的依据是______,其中香味基因是______性基因.

(2)在F2代无香味的190株植株中,杂合子有______株.

(3)不同品种水稻的香味有差异,具有不同香味的水稻两两杂交,所获得的各F1群体均表现为有香味.不同品种的有香味水稻分别与无香味的水稻杂交,F1、F2植株与种子香味表现及比例与上述杂交实验结果一致.由此可以判断,香味基因的出现很可能是______的结果,这一变化具有______.所有供试有香味水稻的香味基因彼此之间可能是______基因.

正确答案

解:(1)通过杂交实验过程,我们分析得出子代F1为杂合子无香味,说明亲代各为纯合体,且F1自交后,出现性状分离,表现型比例为57:190≈1:3,所以说明是1对基因控制,其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判断依据是F1代自交性状分离比例约为1:3;其中香味基因为隐形基因控制.

(2)只有杂合子自交才会产生性状分离,全部自交后代为无香味的是62株,所以杂合子为190-62=128株.

(3)香味基因是由基因突变的结果,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香味基因之间属于等位基因.

答案:(1)1        基因的分离      F2出现性状分离且无香味与有香味的比例约为3:1      隐

(2)128

(3)基因突变    多方向性(不定向性)      等位

解析

解:(1)通过杂交实验过程,我们分析得出子代F1为杂合子无香味,说明亲代各为纯合体,且F1自交后,出现性状分离,表现型比例为57:190≈1:3,所以说明是1对基因控制,其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判断依据是F1代自交性状分离比例约为1:3;其中香味基因为隐形基因控制.

(2)只有杂合子自交才会产生性状分离,全部自交后代为无香味的是62株,所以杂合子为190-62=128株.

(3)香味基因是由基因突变的结果,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香味基因之间属于等位基因.

答案:(1)1        基因的分离      F2出现性状分离且无香味与有香味的比例约为3:1      隐

(2)128

(3)基因突变    多方向性(不定向性)      等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安达卢西亚鸡的毛色有蓝色、黑色、白点三种,且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请根据右表回答:

(1)蓝色安达卢西亚鸡的基因型为______

(2)现有一个全为蓝色的安达卢西亚鸡群,在该鸡群产生的F1中,选取毛色为______的个体,让不同毛色的雌鸡、雄鸡进行杂交,则杂交后代(F2)全为蓝色小鸡.

(3)现有一只蓝色安达卢西亚母鸡,如不考虑交叉互换,则该鸡的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的毛色基因组成为______.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由于环境的影响该母鸡性反转为公鸡,则它的性染色体组成为______,它与正常的黑色母鸡正常交配,后代中的蓝色小鸡中的性别比例为______

(4)如需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应最好选取鸡的哪个器官作为实验材料?______

(5)若选用鸡血细胞进行DNA粗提取,鸡血细胞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是______;可用______试剂对DNA进行鉴定.

正确答案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安达卢西亚鸡的基因型为Bb.

(2)一个全为蓝色的安达卢西亚鸡群(基因型均为Bb)产生的F1有三种表现型,即黑色(BB)、蓝色(Bb)和白点(bb).要使杂交后代(F2)全为蓝色小鸡,则应在F1中选取毛色为黑色(BB)和白点(bb)的个体,让不同毛色的雌鸡、雄鸡进行杂交.

(3)蓝色安达卢西亚母鸡的基因型为(Bb),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该鸡的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的毛色基因组成为BB或bb.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其中雌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而雄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由于环境的影响该母鸡性反转为公鸡,但其性染色体组成不变,仍为ZW;该蓝色安达卢西亚母鸡(BbZW)与正常的黑色母鸡(BBZW)正常交配,后代为BBZZ(黑色雄鸡):BBZW(黑色雌鸡):BBWW(胚胎期死亡):BbZZ(蓝色雄鸡):BbZW(蓝色雌鸡):BbWW(胚胎期死亡)=1:2:1:1:2:1,所以后代蓝色小鸡中的性别比例为雄性:雌性=1:2.

(4)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时,最好选雄性动物的睾丸.

(5)活细胞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是水;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

故答案为:

(1)Bb

(2)黑色和白点

(3)BB或bb      ZW      雄性:雌性=1:2(漏写“雄性:雌性”不给分)

(4)睾丸

(5)水      二苯胺

解析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安达卢西亚鸡的基因型为Bb.

(2)一个全为蓝色的安达卢西亚鸡群(基因型均为Bb)产生的F1有三种表现型,即黑色(BB)、蓝色(Bb)和白点(bb).要使杂交后代(F2)全为蓝色小鸡,则应在F1中选取毛色为黑色(BB)和白点(bb)的个体,让不同毛色的雌鸡、雄鸡进行杂交.

(3)蓝色安达卢西亚母鸡的基因型为(Bb),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该鸡的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的毛色基因组成为BB或bb.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其中雌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而雄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由于环境的影响该母鸡性反转为公鸡,但其性染色体组成不变,仍为ZW;该蓝色安达卢西亚母鸡(BbZW)与正常的黑色母鸡(BBZW)正常交配,后代为BBZZ(黑色雄鸡):BBZW(黑色雌鸡):BBWW(胚胎期死亡):BbZZ(蓝色雄鸡):BbZW(蓝色雌鸡):BbWW(胚胎期死亡)=1:2:1:1:2:1,所以后代蓝色小鸡中的性别比例为雄性:雌性=1:2.

(4)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时,最好选雄性动物的睾丸.

(5)活细胞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是水;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

故答案为:

(1)Bb

(2)黑色和白点

(3)BB或bb      ZW      雄性:雌性=1:2(漏写“雄性:雌性”不给分)

(4)睾丸

(5)水      二苯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豌豆种子的形状有圆滑和皱缩两种表现,某同学为了弄清楚哪个是显性性状,在实验中得到下列结果:(用B、b表示基因)

(1)显性性状是:______,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

(2)在所得种子中纯合子的比例是:______

(3)为了获得能稳定遗传的圆滑种子,应该进行多次______,直到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

正确答案

解:(1)由于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所以显性性状是圆粒,亲本的基因型是Bb和Bb.

(2)Bb×Bb→BB、Bb、bb,比例为1:2:1,所以在所得种子中纯合子的比例是

(3)由于圆滑种子的基因型为BB或Bb,所以为了获得能稳定遗传的圆滑种子,应该进行多次自交,直到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

故答案为:

(1)圆粒     Bb和Bb

(2)

(3)自交

解析

解:(1)由于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所以显性性状是圆粒,亲本的基因型是Bb和Bb.

(2)Bb×Bb→BB、Bb、bb,比例为1:2:1,所以在所得种子中纯合子的比例是

(3)由于圆滑种子的基因型为BB或Bb,所以为了获得能稳定遗传的圆滑种子,应该进行多次自交,直到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

故答案为:

(1)圆粒     Bb和Bb

(2)

(3)自交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野生型果蝇的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刚毛,而一只突变果蝇S的腹部却生出长刚毛,研究者对果蝇S的突变进行了系列研究.用这两种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见图.

(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果蝇腹部的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______性状,其中长刚毛______性性状.图中①、②基因型(相关基因用A和a表示)依次为______

(2)实验2结果显示:与野生型不同的表现型有______种③基因型为______,在实验2后代中该基因型的比例是______

(3)根据果蝇 ③和果蝇S基因型的差异,解释导致前者胸部无刚毛、后者胸部有刚毛的原因:______

(4)实验2中出现的胸部无刚毛的性状不是由F1新发生突变的基因控制的.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虽然胸部无刚毛是一个新出现的性状,但______,说明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不是一个新突变的基因.

正确答案

解:(1)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由实验2得到的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3:1,可知该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且控制长刚毛的基因为显性基因.实验属于测交类型,则①的基因型为Aa,②的基因型为aa.

(2)野生型果蝇的表现型是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刚毛,实验2后代中表现出的腹部有长刚毛和胸部无刚毛的2种性状都是与野生型不同的表现型.由以上分析可知,实验2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则A_(AA、Aa)后代腹部有长刚毛,其中胸部无刚毛,则图中③基因型为AA,占实验2后代的比例是

(3)根据题干信息“果蝇③和果蝇S的基因型差异”可推知:③的基因型为AA,而果蝇S的基因型为Aa,即两个A基因抑制胸部长出刚毛,只有一个A基因时无此效应.

(4)mRNA相对分子质量变小,说明基因的模板链变短,那么相关基因发生的改变很可能是DNA中核苷酸数量减少(或缺失).

(5)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不定向性,即新的突变基因经过个体繁殖后传递到下一代中不可能出现比例高达25%的情况,所以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不是一个新突变的基因.

故答案为:

(1)相对    显    Aa、aa

(2)2    AA   

(3)两个A基因抑制胸部长出刚毛,只有一个A基因时无此效应  

(4)新的突变基因经过个体繁殖后传递到下一代中不可能出现比例高达25%的情况

解析

解:(1)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由实验2得到的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3:1,可知该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且控制长刚毛的基因为显性基因.实验属于测交类型,则①的基因型为Aa,②的基因型为aa.

(2)野生型果蝇的表现型是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刚毛,实验2后代中表现出的腹部有长刚毛和胸部无刚毛的2种性状都是与野生型不同的表现型.由以上分析可知,实验2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则A_(AA、Aa)后代腹部有长刚毛,其中胸部无刚毛,则图中③基因型为AA,占实验2后代的比例是

(3)根据题干信息“果蝇③和果蝇S的基因型差异”可推知:③的基因型为AA,而果蝇S的基因型为Aa,即两个A基因抑制胸部长出刚毛,只有一个A基因时无此效应.

(4)mRNA相对分子质量变小,说明基因的模板链变短,那么相关基因发生的改变很可能是DNA中核苷酸数量减少(或缺失).

(5)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不定向性,即新的突变基因经过个体繁殖后传递到下一代中不可能出现比例高达25%的情况,所以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不是一个新突变的基因.

故答案为:

(1)相对    显    Aa、aa

(2)2    AA   

(3)两个A基因抑制胸部长出刚毛,只有一个A基因时无此效应  

(4)新的突变基因经过个体繁殖后传递到下一代中不可能出现比例高达25%的情况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一是人类某一类型高胆固醇血症的分子基础示意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以D和d表示).根据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LDL受体合成的是______性基因,基因型为______的人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高于正常人.

(2)由图一可知携带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LDL)进入细胞的方式是______,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的特点.

(3)下图二是对该高胆固醇血症和白化病(两对性状在遗传上是彼此独立的)患者家庭的调查情况,Ⅱ7与Ⅱ8生一个同时患这两种病的孩子的几率是______,为避免生下患这两种病的孩子,Ⅱ8必需进行的产前诊断方法是______.若Ⅱ7和Ⅱ8生了一个患严重高胆固醇血症的孩子,其最可能原因是发生了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1中可以看出,严重患病的细胞膜上没有该受体,并且严重患病的为隐性性状,可用dd表示,因此控制LDL受体合成的是显性基因.基因型为DD的个体细胞膜上具有较多的LDL受体,因此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少,Dd和dd个体该受体较少或没有该受体,因此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较高.

(2)图1中正常人接受了LDL进入细胞后,LDL表面包括了一层膜,并且脂蛋白属于大分子物质,因此低密度脂蛋白(LDL)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胞吞方式,胞吞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图中看出,7号为中度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基因型为Dd,而8号表现正常,基因型为DD;又由于6号和9号均为白化病患者,因此判断他们的双亲均为杂合子,则7号和8号的基因型均为AA、Aa,因此Ⅱ7与Ⅱ8生一个同时患这两种病的孩子的几率=)=.为避免生下患这两种病的孩子,Ⅱ8必需进行的产前诊断方法是基因诊断.若Ⅱ7和Ⅱ8生了一个患严重高胆固醇血症的孩子,其最可能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故答案为:

(1)显  Dd、dd   

(2)胞吞     一定的流动性

(3)   基因诊断   基因突变

解析

解:(1)图1中可以看出,严重患病的细胞膜上没有该受体,并且严重患病的为隐性性状,可用dd表示,因此控制LDL受体合成的是显性基因.基因型为DD的个体细胞膜上具有较多的LDL受体,因此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少,Dd和dd个体该受体较少或没有该受体,因此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较高.

(2)图1中正常人接受了LDL进入细胞后,LDL表面包括了一层膜,并且脂蛋白属于大分子物质,因此低密度脂蛋白(LDL)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胞吞方式,胞吞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图中看出,7号为中度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基因型为Dd,而8号表现正常,基因型为DD;又由于6号和9号均为白化病患者,因此判断他们的双亲均为杂合子,则7号和8号的基因型均为AA、Aa,因此Ⅱ7与Ⅱ8生一个同时患这两种病的孩子的几率=)=.为避免生下患这两种病的孩子,Ⅱ8必需进行的产前诊断方法是基因诊断.若Ⅱ7和Ⅱ8生了一个患严重高胆固醇血症的孩子,其最可能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故答案为:

(1)显  Dd、dd   

(2)胞吞     一定的流动性

(3)   基因诊断   基因突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紫罗兰花瓣的单瓣与重瓣是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的相对性状.研究人员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一:让单瓣紫罗兰自交得F1,再从Fl中选择单瓣紫罗兰继续自交得F2,一直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50%的单瓣紫罗兰和50%的重瓣紫罗兰,且所有的重瓣紫罗兰都不育(雌蕊、雄蕊发育不完善).

实验二:取实验一 F1中单瓣紫罗兰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获得的正常植株全部表现为重瓣性状.请回答:

(l)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紫罗兰的花瓣中______为显性性状,F1中重瓣紫罗兰的基因型为______

(2)请推测:出现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是等位基因(D、d)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染色体缺失的______ (填“花粉”、“雌配子”)致死,而染色体缺失的______(填“花粉”、“雌配子”)可育.如图1是 F1中单瓣紫罗兰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中四分体的构象,请在下面的染色体上标出基因组成.

(3)若D、d表示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D-、d-表示基因位于缺失染色体上,请在图2中写出F1中选择的单瓣紫罗兰自交得F2的遗传图解(要求写出F1的雌、雄配子及比例).

(4)将紫罗兰体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加温或用蛋白水解酶稍加处理,用吉姆萨氏染色,染色体上即出现横带,称为G带(富含A-T序列的核苷酸片段);如将染色体用热碱溶液处理,再做吉姆萨氏染色,染色体上就出现另一套横带,称为R带(富含G-C序列的核苷酸片段).一般情况下,对于碱基对数量相同的两条染色体而言,______(填“G带”、“R带”)更丰富的那条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基因突变一般______(填“会”、“不会”)改变染色体的带型.

正确答案

解:(1)由题目所给信息可知,单瓣为显性性状,重瓣为隐形性状,单瓣紫罗兰的基因型为Dd,F1中重瓣紫罗兰的基因型为dd.

(2)由实验一和二的结果,推测可能是等位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那么染色体缺失的花粉致死,而雌配子可育.染色体上的基因组成为:

(3)F1中选择的单瓣紫罗兰自交得F2的遗传图解为:

(4)实验二选 F1中单瓣紫罗兰的花粉做单倍体育种实验,结果表明F1中选择的单瓣紫罗兰的基因型为D-d,作为♀,能产生两种雌配子1D-:1d,而作为♂,只能产生一种雄配子d,而另外一种雄配子D-致死.DNA的热稳定性取决于G-C碱基对的数量,所以R带更丰富的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基因突变一般不会改变染色体的带型.

答案:(1)单瓣     dd

(2)花粉    雌配子

(3)

(4)R带    不会

解析

解:(1)由题目所给信息可知,单瓣为显性性状,重瓣为隐形性状,单瓣紫罗兰的基因型为Dd,F1中重瓣紫罗兰的基因型为dd.

(2)由实验一和二的结果,推测可能是等位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那么染色体缺失的花粉致死,而雌配子可育.染色体上的基因组成为:

(3)F1中选择的单瓣紫罗兰自交得F2的遗传图解为:

(4)实验二选 F1中单瓣紫罗兰的花粉做单倍体育种实验,结果表明F1中选择的单瓣紫罗兰的基因型为D-d,作为♀,能产生两种雌配子1D-:1d,而作为♂,只能产生一种雄配子d,而另外一种雄配子D-致死.DNA的热稳定性取决于G-C碱基对的数量,所以R带更丰富的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基因突变一般不会改变染色体的带型.

答案:(1)单瓣     dd

(2)花粉    雌配子

(3)

(4)R带    不会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萘乙酸(NAA)促进插条生根最适浓度的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在预实验的基础上,他们又进一步设计如下实验探究萘乙酸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请回答相关问题:

1、材料用具:生长旺盛的一年生月季枝条若干、烧杯、培养皿、量筒、NAA、蒸馏水等.

2、配制一系列具有一定______的萘乙酸溶液5份,编号为1-5.

3、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月季枝条随机均分为 5等份;

第二步:将5份枝条的基部分别浸泡在 l-5号 NAA溶液中;

第三步:一天后,取出枝条分别进行扦插:

第四步:每天对扦插的枝条生根情况(或长度)进行观察记录.

(1)配制的NAA溶液浓度应依次为范围______

(2)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______

(3)实验开始前进行预实验的意义是______

‖某植物有高茎和矮茎,分别由A和a基因控制、宽叶和窄叶分别由X染色体上的B和b基因控制.

1、某基因型为AaXbY个体,产生一个AaaXb精子,则与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______

A、AY  AY  aXbB、AaaXbY  Y         C、AXbY  Y       D、XbAY   AY

2、用31P标记该植物体细胞(含1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1P的培养基中培养,再第二次有丝分裂完成后,每个细胞中被31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是______

A、0条      B、10条    C、大于0小于10条     D、以上都有可能

3、某同学将杂合的高茎雌株用秋水仙素处理后,与正常的矮茎雄性杂交,则子代高茎和矮茎的比例为______

A、3:1         B、5:1         C、1:1        D、4:1.

正确答案

解:(1)从实验结果看出,促进插条生根最适萘乙酸浓度应在4ppm左右,题中要求浓度梯度差为1.0ppm,因此配制的NAA溶液浓度应依次为2ppm、3ppm、4ppm、5ppm、6ppm.

(2)从实验目的和实验设置看出,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NAA溶液的浓度,因变量是生根的数量(或长度),同时要严格控制无关变量.

(3)实验开始前进行预实验是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出较为可靠的探究范围,以避免由于设计不当,盲目开展实验.

1、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了一个AaaXb的精子,说明含有A和a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移向同一极并分配到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所以产生了基因型为AAaaXbXb和YY的两种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所以基因型为YY的次级精母细胞产生了两个基因型为Y的精子,而基因型为AAaaXbXb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aa的两条染色体移向同一极并分配到同一个精细胞中,所以形成了基因型为AaaXb和AXb的精子.故选:C.

2、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植物体细胞含10条染色体,用31P标记了体细胞的DNA分子单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1P的培养基中培养,则第一次有丝分裂前期细胞中有10条染色体,20条染色单体,而其中的一半,即10条染色单体不具有31P标记;当细胞处于第一次分裂后期时,染色单体随机分开,具有31P标记的染色体也随机进入2个细胞,而某个细胞分到具有31P标记的染色体的数目为0-10条.因此,细胞分裂完成后每个细胞中被31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是0-10条.故选:C.

3、设控制高茎和矮茎的基因分别是A、a,则高茎为AA、Aa,矮茎为aa.某同学将杂合的高茎雌株Aa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基因型为AAaa,与正常的矮茎雄性aa杂交,AAaa产生的配子AA:Aa:aa=1:4:1,即A-:aa=5:1,aa产生的配子全部是a.因此子代高茎和矮茎的比例为5:1.故选:B.

故答案为:

(1)2ppm、3ppm、4ppm、5ppm、6ppm

(2)NAA溶液的浓度

(3)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出较为可靠的探究范围,以避免由于设计不当,盲目开展实验

1、C

2、C

3、B

解析

解:(1)从实验结果看出,促进插条生根最适萘乙酸浓度应在4ppm左右,题中要求浓度梯度差为1.0ppm,因此配制的NAA溶液浓度应依次为2ppm、3ppm、4ppm、5ppm、6ppm.

(2)从实验目的和实验设置看出,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NAA溶液的浓度,因变量是生根的数量(或长度),同时要严格控制无关变量.

(3)实验开始前进行预实验是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出较为可靠的探究范围,以避免由于设计不当,盲目开展实验.

1、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了一个AaaXb的精子,说明含有A和a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移向同一极并分配到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所以产生了基因型为AAaaXbXb和YY的两种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所以基因型为YY的次级精母细胞产生了两个基因型为Y的精子,而基因型为AAaaXbXb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aa的两条染色体移向同一极并分配到同一个精细胞中,所以形成了基因型为AaaXb和AXb的精子.故选:C.

2、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植物体细胞含10条染色体,用31P标记了体细胞的DNA分子单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1P的培养基中培养,则第一次有丝分裂前期细胞中有10条染色体,20条染色单体,而其中的一半,即10条染色单体不具有31P标记;当细胞处于第一次分裂后期时,染色单体随机分开,具有31P标记的染色体也随机进入2个细胞,而某个细胞分到具有31P标记的染色体的数目为0-10条.因此,细胞分裂完成后每个细胞中被31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是0-10条.故选:C.

3、设控制高茎和矮茎的基因分别是A、a,则高茎为AA、Aa,矮茎为aa.某同学将杂合的高茎雌株Aa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基因型为AAaa,与正常的矮茎雄性aa杂交,AAaa产生的配子AA:Aa:aa=1:4:1,即A-:aa=5:1,aa产生的配子全部是a.因此子代高茎和矮茎的比例为5:1.故选:B.

故答案为:

(1)2ppm、3ppm、4ppm、5ppm、6ppm

(2)NAA溶液的浓度

(3)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出较为可靠的探究范围,以避免由于设计不当,盲目开展实验

1、C

2、C

3、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为某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据图回答(显、隐基因分别用A、a表示):

(1)该病为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性遗传病.

(2)Ⅰ3的基因型为______,Ⅱ9为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

(3)Ⅱ6和Ⅱ7再生一小孩,患病的概率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中看出,不患病的Ⅱ6和Ⅱ7,生了了一个患病的女儿Ⅲ10,由此可以确定该病是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2)由于Ⅲ8为该病患者,基因型为aa,因此可以确定其父亲Ⅰ3和母亲Ⅰ4的基因型都是Aa.根据Ⅰ3和Ⅰ4的基因型都是Aa可知,Ⅱ9基因型为AA或Aa,为纯合子的概率是

(3)Ⅱ6和Ⅱ7的基因型都是Aa,他们再生一小孩,患病的概率为

故答案为:

(1)常   隐

(2)Aa   

(3)

解析

解:(1)图中看出,不患病的Ⅱ6和Ⅱ7,生了了一个患病的女儿Ⅲ10,由此可以确定该病是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2)由于Ⅲ8为该病患者,基因型为aa,因此可以确定其父亲Ⅰ3和母亲Ⅰ4的基因型都是Aa.根据Ⅰ3和Ⅰ4的基因型都是Aa可知,Ⅱ9基因型为AA或Aa,为纯合子的概率是

(3)Ⅱ6和Ⅱ7的基因型都是Aa,他们再生一小孩,患病的概率为

故答案为:

(1)常   隐

(2)Aa   

(3)

下一知识点 :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