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8 分

31.1.已知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鸡的羽毛颜色,BB为黑羽,bb为白羽,Bb为蓝羽;另一对等位基因和C控制鸡的小腿长度为短腿,CC为正常,但胚胎致死。两对基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一只黑羽短腿鸡与一只白羽短腿鸡交配,获得

(1)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 。若让中的两只蓝羽短腿鸡交配,中出现 __________ 种不同表现型,其中蓝羽短腿鸡所占比例为________ 。

(2)从交配结果可判断和C的显隐性关系,在决定小腿长度性状上,是__________;在控制致死效应上,是__________。

(3)B基因控制色素合成酶的合成,后者催化无色前体物质形成的喝黑色素。科研人员对B和b基因进行测序并比较,发现b基因的编码序列缺失一个碱基队。据此推测,b基因翻译时,可能出现________ 或________导致无法形成功能正常的色素合成酶。

(4)在火鸡(ZW型性别决定)中,有人发现少数雌鸡的卵细胞不与精子结合,而与某一积极体结合形成二倍体,并能发育成正常个体(注:WW胚胎致死)。这种情况下,后代总是雄性,其原因是________。

II.科研人员采用转基因体细胞克隆技术获得转基因绵羊,以便通过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人凝血因子IX医用蛋白,其技术路线如图。

(1)由过程①获得的A为________。

(2)在核移植之前,必须先去掉受体卵母细胞的核,目的是________。受体应选用 ________期卵母细胞。

(3)进行胚胎移植时,代孕母羊对移入子宫的重组胚胎基本上不发生________,这为重组胚胎在代孕母羊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

(4)采用胎儿成纤维细胞进行转基因体细胞克隆,理论上可获得无限个转基因绵羊,这是因为________ 。

正确答案

Ⅰ.(1)蓝羽短腿:蓝羽正常=2:1;6; 

(2)显性;隐形

(3)提前终止;从缺失部位以后翻译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

(4)卵细胞只与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结合,产生的ZZ为雄性。WW胚胎致死

Ⅱ.(1)含墓地基因的表达载体

(2)保证核遗传物质来自含目的基因的称纤维细胞;MⅡ

(3)免疫排斥反应

(4)整合有目的基因的成纤维细胞可进行传代培养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 14 分

某昆虫停飞后双翅紧贴背部,研究者发现:一种变异的该展翅昆虫,停飞后双翅    仍向两侧展开,易被天敌发现。当以该展翅的昆虫为亲本进行繁殖时,其子代总是    出现2/3的展翅,1/3的正常翅。请回答:

(1)展翅性状是由____________(显性、隐性)基因控制的。若干年后,控制展翅性    状的基因频率_________(增大、减小、不变)。

(2)该昆虫的另一对性状灰身对黑身显性,控制其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且与控制    展翅的基因不在同一对染色体上。如果1只展翅灰身与1只展翅黑身杂交,后    代的表现型最多有_______种,对应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

(3)该昆虫正常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雌雄异体。右图是科学家对其一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测序结果,据图回答问题:

图中白眼与截翅两个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该染色体上的基因能否全部表达?     ,原因是               。欲测定该昆虫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应测定                条染色体中的DNA分子。

正确答案

(1)显性(1分);减小(1分);

(2)4   ; 2:1:2:1(数字顺序不做要求) ;

(3)不遵循 ;不一定(或不能);当为杂合子时,隐性基因不能表达(或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基因的表达与环境因素有关)(答出一点即可);  5

解析

知识点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某种二倍体植物的花色是由4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4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4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分别是Aa、Bb、Dd、Ee。花色的深浅与个体所带显性基因数目有关,而与基因种类无关,如基因型AABBddee与aabbDDEE的表现型一致。若基因型为AaBbDdEe的个体自交,则子代表现型总数及基因型为aaBbDDEe个体的比例依次是

A8和1/16

B9和1/64

C16和1/16

D12和1/64

正确答案

B

解析

知识点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36%,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

A5/9

B4/9

C3/5

D4/5

正确答案

A

解析

知识点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若控制某一性状的等位基因共有4个,并只位于X染色体上。那么对于二倍体生物而言,群体中共有的基因型种数是

A10

B12

C14

D20

正确答案

C

解析

知识点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8 分

研究人员发现水稻的两种矮化突变纯合体甲和乙,其突变基因分别位于第1号、第11号染色体上(有关基因用A、a、B、b表示)。用甲、乙分别与野生型纯合体丙进行正反交实验得F1。F1均不表现突变性状,也不表现中间性状。田间种植F1得F2,调查F2群体中突变型与野生型的植株数目,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1)由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矮化突变是由           性基因控制的。甲、乙、丙的基因型分别为             、                 、                 。

(2)若将甲与乙进行杂交得到的F1种植后得F2,预计其中野生型与突变型的比例约为     。在写出遗传图解:

(3)人们研究了矮化突变体与野生型幼苗对外源赤霉素的敏感性,结果如下图。

实验应采取的步骤是:

①选取萌发状态相同的野生型与矮化突变型种子,分别分成等量的五组;

②                             ;

③                            ;

从该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外源赤霉素对野生型和矮化突变体的影响               。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隐   aaBB    AAbb    AABB

(2)9:7

遗传图解:

(3) ②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5—30 mg/L的赤霉素溶液,适宜条件下培养

③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苗高

趋势相同

知识点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4 分

野生型家蚕翅为白色,饲养过程中偶然发现有的个体翅为黄色,为了解该性状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6组家蚕交配组合,统计相同时间段内的繁殖结果如下。

(1)前四组的子代家蚕中黄翅和白翅性状均不存在性别差异,说明相关基因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遗传符合_______定律。

(2)V、VI组结果说明的翅色显隐关系与前四组是否矛盾?_______。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白翅品种乙中另外有一对位于_______上的基因,对黄翅基因的表达起_______作用。若该解释合理,第VI组子代中白翅家蚕应该有_______种基因型。

(3)家蚕是二倍体,雄蚕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蚕性染色体组成为ZW,通过适宜剂量的γ射线处理,研究人员筛选到黄翅基因插入W染色体上的品种,该变异属于_______。若变异品种中黄翅基因不会转移到其他染色体上,则亲本牲状为_______时,能直接利用子代翅的颜色区分雌雄。

(4)研究发现,家蚕体色为黄色与类胡萝卜素有关,但家蚕自身不能合成该类色素,只能从食物中摄取自身所需的色素分子,由此推断家蚕体内一定存在能与其吸收的色素分子结合的_______,协助色素分子向细胞内转运。请设计实验此实此推断的合理性:_______。

正确答案

(1)常;基因的分离

(2)抑制;7

(3)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易位);黄翅雌蚕、白翅雄蚕

(4)受体(或:载体);受体蛋白基因(或:载体蛋白基因);黄色变浅;基因和环境因素

解析

略。

知识点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玉米的体细胞中有10对同源染色体。下表为玉米五种品系的性状.相应的基因及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已知每种只有一个性状是隐性的,其他性状均为显性。下列推测中不正确的是

A若①自交后代全为高茎,则其基因型为ppDD

B若②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可以推断这些高茎后代都是短节的

C若③和④杂交,F1均为高茎且结出的都是黄色籽粒,则F1产生基因型为DG配子的概率为1/4

D若②和④杂交,F1均为长节高茎,则在F2中,长节高茎植株约占9/16

正确答案

C

解析

知识点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右图是科学家对果蝇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测定结果。下列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控制朱红眼与深红眼的基因是等位基因

B该染色体的DNA分子中碱基数=磷酸数=脱氧核糖数

C控制白眼和朱红眼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D若截翅基因中发生碱基对的缺失,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将由8个变为7个

正确答案

B

解析

知识点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2 分

水稻有香味是受基因控制的,其植株和种子均有香味。研究人员为确定香味基因的显隐性,以有香味的“粤丰B”和无香味“320B”水稻为材料,互为父母本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请分析回答:

(1)从实验结果分析,水稻有无香味的性状是由_______对基因控制的,其遗传符合_______定律,做出上述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其中香味基因是_______性基因。

(2)在F2代无香味的190株植株中,杂合子有_______株。

(3)不同品种水稻的香味有差异,具有不同香味的水稻两两杂交,所获得的各F1群体均表现为有香味。不同品种的有香味水稻分别与无香味的水稻杂交,F1、F2植株与种子香味表现及比例与上述杂交实验结果一致。由此可以判断,香味基因的出现很可能是_______的结果,这一变化具有_______。所有有香味水稻的香味基因彼此之间可能是_______基因。

正确答案

(1)1  基因的分离 F2 出现性状分离且无香味与有香味的比例约为31隐

(2)128

(3)基因突变  多方向性(不定向性)   等位

解析

略。

知识点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下一知识点 :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