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共419题
以患者为对象,研究合理、有效与安全用药的科学
A.硫酸镁口服剂型用作泻下药,5%注射液静脉滴注,能抑制大脑中枢神经,有镇静镇痉作用
B.注射剂吸入气雾剂等发挥药效很快,常用于急救,丸剂缓控释剂发挥药效平稳缓慢常用于慢性疾病
C.氨茶碱治疗哮喘病效果很好,但有引起心跳加快的毒副作用,若制成栓剂可消除这种毒副作用
D.固体剂型如片剂、颗粒剂、丸剂的制备工艺不同会对药效产生显著的影响
E.服用磺胺类药物一定要多饮水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软件工程只是解决软件项目的管理问题
B) 软件工程主要解决软件产品的生产率问题
C) 软件工程的主要思想是强调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要应用工程化原则
D) 软件工程只是解决软件开发中的技术问题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软件工程学是研究软件开发和维护的普遍原理与技术的一门工程学科。所谓软件工程是指,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指导软件的开发与维护。软件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包括软件开发与维护的技术、方法、工具和管理等方面。由此可见,选项A)、选项B)和选项D)的说法均不正确,选项C)正确。
案例二 小伟上课经常找人说话,做小动作,干扰课堂,也不做作业。这天上班主任的课,老毛病又犯了,老师非常生气,厉声对小伟说:“你的课别上了,把家长叫来。什么时候来了,什么时候上课”。说完把他推出教师,关上了教师门。小伟不敢回家,只好在教师外站着。这时正好校长路过,问清原由后,把小伟送回了教室。事后校长把老师找去办公室,提出了批评。 请你运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义务教育法的理论知识作出分析:校长的处理对不对?班主任老师和小伟同学应该怎么做?(8分}
正确答案
第一问: 1.教育学: (1)校长的做法是对的。青少年儿童享有合法权利。青少年学生有“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班主任将其赶出教室,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 (2)学生观倡导学生为完整的人,发展潜能的人,发展需要的人。班主任的做法例如“厉声”?“生气”,“推出教室,关上教室门”均违背了学生的受尊重权。 (3)教师是学生的交往者,合作者、朋友、知己,均表明教师的做法错误,校长的做法是对的。 2、教育心理学: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学生最需要的是爱和尊重。 3、义务教育法:P422,第二十九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 对义务教育的学生更多的是“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学生外边站着属于变相罚,不让学生上课侵害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第二问: 1、教育学: (1)班主任老师应该尊重学生小伟的人格,对其进行耐心的教育,联合其家长一起做工作,对学生进行说理教育,还可以运用契约法或惩戒法,对其不良行为进行校正 (2)班主任应该关注和爱护学生,一视同仁,与小伟好好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指导小伟积极归因 2、教育心理学: (1)小伟应以学习为主要职责,将学习作为主要任务,谦虚听取老师的意见,将注意力集中于学习之上。 (2)小伟同学:应该积极克制自己的不良行为,如果允许的话,可以采用行为控制法,一旦自己的不良行为想法出现时,可以事先在自己的手腕上套上小皮筋,实行自我监督和自我惩罚。
解析
暂无解析
联系实际论述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
正确答案
教育事业是开发青少年一代智能资源的事业,开发智能,实现教育目标,主要是借助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来实现的。而教师是“科学知识传递者”,因此,教师科学文化素质的优劣,智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育目的的实现。教师应具备的科学文化素质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各门学科基础知识
这是一种“加工”性知识,即教师用以对学生“加工”的材料。根据与所任学科教学任务的关系的直接和间接程度,可再分为两小类:
①本门学科的专业知识。对于任何职业,都存在着本专业知识的起码要求,否则,就难以胜任本职工作。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教师在本门学科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应更高、更完整、更系统、更扎实。
②相关学科知识。教师的教学活动并不是固定在本门学科专业知识范围内类似划地为牢的活动,而是充满创造性的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因为:
a.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要求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决不是单方面发展,更不是单一的专业知识的获得。
b.教师面对的是知识来源广泛、求知欲旺盛的青少年,他们总是带着种种问题在知识领域孜孜寻觅。这些问题常常超出某些专业范围,甚至超出目前人们能够理解的范围。
C.知识本身是相关的,也是相辅相成的。但是,应该看到,在个体的知识接受可能性与客观知识的无限性之间存在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要求教师有尽可能广博的相关知识,是有限度的,也是有条件的。它必须以教师的本门学科的专业知识为生长基点,尽可能地向外伸延、拓展。
(2)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这是一种“工具”性知识,是教师在劳动过程中的工具。
①心理学知识。教师掌握心理学知识的目的就在于掌握与教育现象有关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具体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a.普通心理学知识。主要解决教师对人类一般心理现象和规律的认识。
b.发展心理学知识。主要帮助教师认识儿童心理发展的轨迹,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不同阶段教育之间的连续性。
C.教育心理学知识。主要用来提高教师教育活动的科学性。
d.社会心理学知识。帮助教师领会教育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心理关系的真谛,从而提高教育效果。
这几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的,又是相互独立的,它们一旦为教师掌握,就会在教育活动中发挥整体效应。
②教育科学知识。教师掌握教育科学知识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另外,也还有着发展教育科学的目的。综合而言,教师掌握教育科学知识的内容主要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a.教育哲学知识。着重解决教师对教育的一般认识,诸如教育的本质、价值以及一般的教育观。
b.教育社会学知识。帮助教师认识教育与社会发展诸因素的关系和相互作用,认识教育内在活动中的社会因子的关系与作用。
C.普通教育学知识。解决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观念、思想、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d.教育科学研究知识。主要包括教育测量、教育统计、教育实验和教育科研方法等方面的知识。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育科研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全民族教育理论修养的目的。
教师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两个部分都是教师知识素质所必需的,缺少任何一个部分都是教师知识素质的重大缺陷,并最终必然影响教育效果。
解析
暂无解析
史学原以记述近现代事实为主要任务,任何时代的近现代史都是史学家的研究中心.史学容易触犯政治禁忌,成为文字狱和其他变相文字狱的主要对象.清代的文字狱几乎等于历史狱.朴学反是,以经学为中心,以小学(文字学)的训诂、音韵等为附庸,在其范围内的诸子、古史考证、地理、方志等等,都和政治现实没有直接关系.清代顺、康、雍、乾文网太密,文字狱大兴之后,史学因为首当其冲而大衰,考证学因为可以避祸而极盛,便是明证.由于中国封建社会历经的时期特别长,君主权威无限大,一切都被严密控制,学术界便越来越明显地出现这种极其反常的怪现象:现代史成为空白点,近代史成为薄弱点,古代史成为集中点,越古越厚,越今越薄,甚至有古无今,许多学者都成为“信而好古”者.这自然是由于统治者极端专制和极端愚民造成的,而学术界死气沉沉,学术家畏难避祸,以古代史为防空洞、避风港,也是无法辩解和否认的原因.明末清初许多伟大的史学家,在国变之后,毅然决然地都要集中余生精力,就亲身见闻去私编《明史》.《明史》就是他们的近代史.当时,从学术界老前辈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到万斯同、全祖望等大史学家,多专心致志私著《明史》,把私著《明史》看作高于一切的神圣任务.黄、万、全等清初史学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是难以比拟的,因为在二十四史中,只有《史记》敢于写到“今上”即当代史.在明代以前,如后汉初修的《前汉书》,唐初的官修《隋书》,元初的官修《宋史》等,均属隔代修史,而且由于官修,那是根本谈不上史德问题的.在清代以后,如民国初年以清朝遗老为主官修的《清史稿》,等于清王朝的奴才为清王朝的主子服务,也是可鄙的.只有明清间的一大群史学家敢于不惜牺牲、无所畏惧地私著信史实录,确为难能可贵,这是中国史学史上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点.由此可见史学是以同现实有密切关系的近现代历史为中心的,历史科学工作者必须是大智大勇者,缺乏勇敢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伟大的历史学家.根据文段信息,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_____.
A.明清间一大群史学家私著《明史》,表现出他们尊重历史事实,对文字狱无所畏惧的可贵精神和品格
B.《史记》在中国史学史上有其重要地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司马迁是个大智大勇者,敢于记述当代史实
C.一个编史者,只要既有才智识见,又有编修同现实有密切关系的近现代史的经历,就可成为一代伟大的史学家
D.隔代编修或者出于官修的史书,往往不能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因此,我们看史书应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多方参照和论证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有才智识见”和“有编修近现代史的经历”,还不能成为一代伟大的史学家,如官修《清史稿》的遗老们就非伟大的史学家.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