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基本项目收支差额包括( )。

A.商品贸易收支
B.服务贸易收支
C.资本项目收支
D.官方结算收支
E.金融资产变动项目收支

正确答案

A,B,C

解析

[解析] 基本收支一般表示的是一国国际收支的长期趋势。基本收支差额的存在表示一国可能处于“基本”不平衡状态。基本收支差额是指一定时期内经常项目与长期资本金融项冒借方总额与贷方总额之差。因此A、B、C选项是正确的。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一国国际收支理想的状况是( )。

A.收大于支,形成大量外汇结存
B.收略大于支,形成小量外汇结存
C.收支相等
D.支大于收,动用外汇储备弥补

正确答案

C

解析

一国在进行国际经济交往时,其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收支合计大体应保持平衡,国际收支平衡是经济稳定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标志。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而言,货币政策的取向十分重要。在过去几十年间,我国曾实行过积极的货币政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等。我国采取不同货币政策要实现的最主要任务和目标是( )。

A.稳定物价
B.促进经济增长
C.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D.增加就业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 A、C、D三项都是我国宏观调控的任务和目标,但不是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技术壁垒是商品进口国在实施贸易进口管制时,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卫生检验检疫制度、检验程序以及包装、规格标签和标准等,提高对进口产品的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保障国家安全、保护消费者利益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目的非关税壁垒。 以下属于技术壁垒的是:

A.乙国政府认为,甲国在乙国的纺织品价格过低,已经使本国纺织品行业受到实质损害,于是对甲国纺织品实施反倾销调查,由此甲国纺织品的出口受到限制
B.某国生产的皮鞋,因被发现质量严重不合格,其使用的胶水含有大量有毒物质,而被欧盟禁止进口
C.日本于2006年5月29日,正式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将进口茶叶残留检测项目由71项增加到276项
D.某国的法律规定,在政府采购时禁止采购外国商品,以支持本国产业的发展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划分条件:条件1,商品进口国在实施贸易进口管制时;条件2,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卫生检验检疫制度、检验程序以及包装、规格标签和标准等,提高对进口产品的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条件3,最终达到限制进口、保障国家安全、保护消费者利益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目的非关税壁垒。选项A,针对中国纺织品的调查,符合条件1;实施反倾销调查,不是通过法律法规等提高技术要求,不符合条件2,排除。选项B,属于在贸易进口管制时,符合条件1;质量不合格,而进口国主动颁布标准或是制度等来限制,不符合条件2,排除。选项C,日本对进口茶叶采取措施,符合条件1;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增加检测项目,符合条件2;无法判定是否达到限制进口、保障国家安全、保护消费者利益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目的,条件3不确定。选项D,某国法律规定禁止采购外国商品,不是提高技术要求,不符合条件2,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市场经济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其中心是( )。

A.调节税收
B.调节物价
C.调节汇率
D.调节货币供应量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狭义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包括( )。

A.充分就业
B.价格稳定
C.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D.国际收支平衡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解析] 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预。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约有四种,即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为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应做到( )。

A.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B.继续深化外贸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C.进一步夯实外汇市场基础设施
D.加强国际收支监测,防范长期资本流动冲击
E.在积极推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的同时,切实加强资本流出的管理,切实防止资本流入

正确答案

A,B,C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论述实现货币自由兑换需要满足的条件以及实现货币自由兑换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论述人民币是否应实现资本项目下可兑换,实现人民币向自由兑换货币的转变。

正确答案

实现货币自由兑换需要满足的条件
一国货币能成功地实现自由兑换(尤其是资本和金融账户下货币自由兑换)应达到以下几项基本条件:
(1)健康的宏观经济状况。健康的宏观经济状况,包括货币供给和物价保持稳定;国民经济保持稳定的增长率和合理的结构;政府具有娴熟的宏观调控能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国际储备充裕;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
(2)健全的微观经济主体。一方面,企业应该是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市场经济主体,能够对价格信号作出灵敏的反应;另一方面,银行体系应该经济状况良好、资本充足,不良资产比例控制在较低的限度内,稳健高效地运行。
(3)合理的汇率制度安排。只有稳步推进汇率制度改革,使汇率形成机制以及汇率水平符合实际,才能使汇率有效地反映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以及外汇市场交易和真实部门交易之间的平衡状况,避免出现投机性的汇率波动,以及由此产生的投机资本的冲击。
(4)成熟的国内资本市场。国内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是实现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基础条件之一。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起步晚,市场缺陷多,往往给国际投机资本以可乘之机,所以国内资本市场亟待加强和完善。
(5)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为了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金融监管当局应提高金融监管能力,提高监管透明度,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和风险化解机制。
(6)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有助于正确反映市场资金供求,避免国内外利率差距过大,调控资本流动造成的国内经济波动,为政府自主制定货币政策提供足够的空间。
2.实现货币自由兑换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1)资本逃避问题。所谓资本逃避是指由于恐惧、怀疑或规避某种风险和管制所引起的资本向其他国家异常流动。资本逃避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往往不能完全反映在资本输出账户中,因而很难确定资本逃避的准确数额。
资本逃避对一国经济的发展非常不利。从短期看,大规模的资本逃避会带来经济的混乱与动荡。从长期看,资本逃避降低了本国可利用的资本数量,减少了政府从国内资产中可获得的税收收入,增加了本国的外债负担,从而会引起严重的经济后果。
(2)货币替代问题。货币替代是在本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内对本币汇率预期大幅贬值或本币资产收益率过低时,外币在货币的各个职能上全部或部分代替本币发挥作用的现象。货币替代一般伴有资本外流的现象。货币的基本职能不外乎流通手段、交易媒介、支付手段和储藏手段。例如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由于东南亚各国居民害怕本币大幅贬值使自己受到损失,纷纷将自己手中的本币兑换为美元,以规避汇率风险,这样本币的储藏手段职能便部分地被美元替代;同样,在金融危机期间,受波及国家的企业为规避汇率风险,也不顾国家禁令纷纷拒收本币,转而宣布只收美元等外币,市场上出现了普遍以美元作为结算货币的现象,由此本币的其他三种职能也被美元等外币部分替代。与劣币驱逐良币的“格雷欣法则”不同,货币替代的过程是良币驱逐劣币,即价值被高估的货币充斥市场。
货币替代同样会对本国经济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从对汇率的影响来看,货币替代加剧了本币汇率的不稳定性;从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来看,货币替代会使货币指标的定义更加困难,使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操作难度加大;从对财政政策的影响来看,货币替代会使政府能以从本币发行中获得铸币税和通胀税,降低了政府的收入。
3.人民币是否应实现资本项目下可兑换的问题
要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存在极大的难度,大多数国家在实行经常项目下自由兑换的同时,实行严格的资本管制,通常是基于以下考虑:
(1)资本管制有助于克服短期资本流向剧变的国际收支和汇率波动。
(2)资本管制能够阻止资本外流,保证国内储蓄用于国内投资。
(3)维护政府当局对本国金融活动、金融收入和金融财富的课税能力。
(4)防止资本流动影响宏观经济的稳定和结构性政策的推进。
基于以上分析,在条件尚不成熟时贸然推行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显然是不明智的。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外资短期内会大量流入,促使实际汇率高估,从而抵消贸易改革对理顺国内价格关系的良性影响;而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这些资金又会迅速外流,放大经济中的不良因素,甚至引发金融危机。资本的自由流动直接影响国内货币存量,削弱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效果,使得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变得更加复杂困难。在我国尚未建立起发达的金融市场,中央银行缺少灵活的调控手段的情况下,强行推行资本项目可兑换,其风险无疑是非常大的。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从长期来看,资本管制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在宏观经济、金融以及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国内经济已得到了很大发展,具备了很强的抗干扰能力的情况下,取消资本管制,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也会带来福利的增加。
首先,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有助于吸引外国资本。因为外国投资者的投资意愿很大程度取决于投资收益和本金能否不受限制地汇回国内,几乎对于所有形式的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都是如此。在外资占多数的企业里,资本流入能更新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企业能够获得更为完整的有关生产技术和国外销售渠道的信息。直接投资还能以其他方式扩大从国外引进技术和打入国外市场的途径,从而改进生产方法。
其次,资本自由流动可以使金融服务专业化,从而使带来的收益增加,如海事保险等。资本项目的可兑换还会加强金融部门的活力,因为国外竞争的加强将迫使国内同行业提高效率。
再次,如果国际金融市场能够对金融资产合理定价,那么取消资本管制还将改进资源从储蓄者到投资者的全球性中介,这将使全球储蓄配置到生产性最强的投资领域中去。从企业来看,资本的自由流动将使其更容易地在国外扩展业务,采取新的技术和管理模式,尤其是利用新的金融产品来管理风险和为投资筹集资金。从居民来看,它们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将资产分散化,降低个人财富受国内金融和实际部门冲击的影响,并追求尽可能高的收益率。
因此,尽管实现人民币的完全兑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什么时机实行资本项目可兑换最终取决于取消资本流动限制的利弊权衡。一些经济学家和决策者认为,目前我国实行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的时机尚未成熟,除了促进与投资有关的资本输入,在短期内不应仓促地放弃对国际资本流动的限制。因此,目前针对资本项目下的国际收支主要应采取的措施是在促进长期资本输入的同时,限制资本外逃和不稳定的短期资本输入。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在国际收支中,如果收入大于支出,称为( )。

A.顺差
B.逆差
C.贷差
D.平衡

正确答案

A

解析

在国际收支中,包括三种状态:盈余、赤字和平衡,收入大于支出就是顺差。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对外经济协调的主要手段是( )。

A.海关估价
B.外汇管制
C.出口配额
D.商品倾销

正确答案

B

解析

外汇管制是指一国政府为平衡国际收支,维持汇率稳定,以及实现其他政治经济目的,而对境内和其他管辖范围内的外汇交易实行的限制。包括对外汇的买卖、外汇汇价、国际结算、资金流动以及银行的外汇存款账户等各方面外汇收支与交易所作的规定。外汇管制是对外经济协调的主要手段。

百度题库 > 中级经济师 > 专业知识与实务 > 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