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 共275题
回答下列内环境调节问题。(14分)
图9是人体反射弧结构示意图,方框甲代表大脑、乙代表某神经中枢。图10是突触的结构示意图。
抗利尿激素(ADH)是一条九肽链的化合物,可作用于肾小管,激活肾小管上皮细胞内一系列反应,促进水通道蛋白插入肾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膜(管腔面)(如图11所示)。
45.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中时,会出现缩手反射活动,并会形成痛觉,痛觉产生的部位是 。
请用图9中字母、文字和箭头写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 。
46.如图9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一电位计,两个电极都放置于神经细胞膜外侧。当刺激G
处后,检测到的神经电位变化应是 。
47.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中,有时存在着突触1引起的兴奋被突触2抑制的现象如图10。由此推测甘氨酸(Gly)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作为神经递质的主要作用是
。
48.ADH分子中至少含有氧原子数 个,其合成部位是在神经系统的 。
正常成年人血液中ADH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12所示。c→d时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细
胞对水的通透性 ,导致血浆渗透压 。
49.尿量超过3L/d称尿崩。假设尿崩症仅与ADH有关,则引起尿崩的机理有二:一是
;
二是 。
正确答案
大脑皮层 A—B一乙一D—E
解析
当被尖硬异物刺中时,手上的感受器产生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作用于脊髓,再由传出神经传递到效应器发生缩手反射,同时兴奋经脊髓中上行传导束传递到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形成痛觉。图9所示B上有神经元细胞体聚集在神经中枢外,所以为传入神经,则A为感受器,D是传出神经,E是效应器。
考查方向
考查反射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缩手反射中枢在脊髓,痛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易错点
躯体感觉及躯体运动中枢是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而不是脊髓或下丘脑。
教师点评
掌握各种感觉形成是在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及反射弧的组成及判断各结构名称是解题的关键,难度较易。
正确答案
D
解析
从图可知,G与灵敏电流计位于传出神经元上,且两个电极均接在膜外,初始无偏转,刺激G点灵敏电流计靠近G点的电极处膜先兴奋由膜外由正变负,而另一极是膜外是正电位,所以发生偏转后恢复成正电位,传递到另一电极和此相同,所以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D选项正确。
考查方向
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特点。
解题思路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传递到灵敏电流计两个电极处,灵敏电流计将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
易错点
兴奋传递到两个电极时间不同,发生的偏转方向不同。
教师点评
掌握兴奋传递过程中电位变化是解题的关键。难度适中。
正确答案
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突触小泡内的Gly释放出来,并与分布在突触后膜上的Gly受体结合。当Gly与受体结合后,离子通道开启,使阴离子内流,加强和维持膜上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导致A处的兴奋不能传至B处。
解析
当兴奋传递到突触前膜时,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由于甘氨酸(Gly)使突触后膜抑制,所以为抑制性递质,其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蛋白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阴离子通道开放,阴离子进入,使膜电位外正内负得到加强和维持,导致A处的兴奋无法继续传递。
考查方向
考查递质作用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神经递质的种类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兴奋性递质使阳离子内流,抑制性递质使阴离子内流。
易错点
分清递质种类及作用。
教师点评
掌握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作用特点是解题的关键。难度适中。
正确答案
10 下丘脑神经细胞 增加(大) 降低
解析
由于抗利尿激素是九肽的链状多肽,多肽中的氧原子数至少=氨基酸数+肽链条数,所以为9+1=10;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由垂体后叶释放出来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而使血浆渗透压下降。
考查方向
考查蛋白质相关计算和激素的合成作用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蛋白质中氧原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R基中氧原子总数,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分泌的。
易错点
忽略链状多肽链一端羧基中的两个氧原子数和肽链条数。
教师点评
掌握蛋白质中氮、氧原子等相关计算公式及水平衡调节相关流程是解题关键,难度适中。
正确答案
DH分泌量不足 肾脏相应细胞表面缺乏ADHR(ADH受体),而使ADH不能发挥作用。
解析
尿崩是尿量过多引起,所以可能是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也可能是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的抗利尿激素的特异性受体蛋白异常引起,从而引起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量减少而形成尿崩。
考查方向
考查激素分泌异常的引起的疾病。
解题思路
通常激素分泌异常容易引起内环境稳态失调。
易错点
原因回答不全。
教师点评
掌握抗利尿激素的作用及激素分泌异常导致疾病是解题的关键,难度较难。
32.第29届奥运会于2008年8月在我国北京举行。下面分别是一位运动员在一段时间内的血液中所含乳酸浓度(表1)和获胜的三位竞跑运动员所需的大约氧气量(表2)。
从表1来看:
(1)进行运动的时间段为( )分钟。
(2)运动员血液中正常的乳酸浓度是( )mg/cm3;人体产生乳酸的场所是( )。这段时间内运动员血浆PH值变化趋势是 ( ),原因是血浆中 ( )作用的结果。
(3)氧债是指赛事后需要吸入的额外氧气量,以补偿赛事中所缺乏的氧气。从表2来看,人体能累积的最大氧债是( )升。
(4)当人体进行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时散热的主要方式是蒸发散热,血浆渗透压会有所( )。
(5)当人体进行剧烈运动后,人体内( )下降,而胰高血糖素升高,促进( ),从而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
正确答案
(1)10~25
(2)5 细胞质基质 血浆PH值先略下降后上升至相对稳定(7.35~7.45)缓冲物质(H2CO3/NaHCO3,或NaHCO3)
(3)18
(4)升高
(5)胰岛素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6.有关下列图像的说明,正确的是 ( )
①图甲表示啮齿类的密度与植物种类数的关系,说明啮齿类能对摄食的植物进行选择
②图乙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剧烈运动导致ab段体温变化.出汗增加导致bc段体温变化的主要原因分别是:骨骼肌的收缩和汗液的蒸发
③图丙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在K时捕捞鱼类时,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④图丁表示a.b.c.d四个不同种食叶昆虫数量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四条曲线分别能说明该物种的基因多样性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下图表示人和动物营养物质的代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5.人体的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中,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1. I.某实验室对小白鼠的生命活动调节进行了相关研究。
实验一:向小白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TSH),会使下丘脑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分泌减少。对此现象的解释有两种观点,观点一:这是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观点二:这是TS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两种观点孰是孰非?探究实验如下:
(一)实验步骤:
(1)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小白鼠分为A、B两组,测定两组动物血液中( ) 的含量。
(2)用手术器械将A组小白鼠的( )(器官)切除,B组做相同的外伤手术,但不摘除此器官。
(3)向A、B两组小白鼠注射( )。
(4)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观测。
(5)一段时间后,测定A、B两组小白鼠物血液中TRH的含量。
(二)实验结果及结论(支持何种观点):
(1)若A组小白鼠TRH不减少(或增加),B组小白鼠TRH减少,则( );
(2)若A组小白鼠和B组小白鼠TRH减少的量相等,则( );
实验二:科学家对多种恒温动物进行实验,证明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位于下丘脑,下丘脑包括下丘脑前部和下丘脑后部。为研究下丘脑前、后两部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科学家做了以下实验。
(1):对下丘脑前部局部加温,机体出现血管舒张,散热量增加;对下丘脑前部局部冷却,机体出现寒颤,产热量增加。
(2):用实验一的方法处理下丘脑后部,机体不出现散热和产热效应;用电刺激下丘脑后部,机体出现寒战,增加产热。
请分析实验结果并回答:
(1)上述实验表明:下丘脑对温度刺激的敏感部位主要集中在( ) ,
(2)温度刺激下丘脑前部和后部、以及温度刺激和电刺激下丘脑后部产生的效应不同,说明信息传递的方向最可能是从下丘脑( )传至( ),下丘脑后部的功能是对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从而调节恒温动物的( )过程,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
(3)猪的体温调节与人类似。在18~20℃的条件下,体重为60kg的猪增重最快。试运用体温调节相关知识解释:当环境温度过低(5℃)或过高(35℃)时,猪的增重都会下降的原因。
II. “四大家鱼”混合饲养可以获得高产。青鱼栖息在水域底层,以螺蛳等软体动物为食;草鱼栖息在中下层,以水草为食;鳙鱼栖息在中上层,以浮游动物为食;鲢鱼栖息在上层,以浮游植物为食。请回答:
(1)尝试为鳙鱼构建一条合理的食物链:( ) 。
(2)青、草、鲢、鳙混养能够获得高产的原因是它们 ( ) 不相同,( ) 较弱,有效利用各种资源。
(3)在研究某种鱼的存活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关系时发现:随种群密度增大,鱼的存活率先增大后减小。可能的原因是低密度时,随密度增大,( )增强,存活率增大;高密度时,随密度增大, ( ) 增强,存活率减小。
正确答案
实验一:
(一)实验步骤: (1)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2) 甲状腺
(3) 等量的适宜浓度的促甲状腺激素(TSH)(下划线为得分点)
(二)实验结果及结论: (1)支持观点二
(2)支持观点一
实验二:
(1)下丘脑前部,
(2) 前部 传至 后部,产热和散热。
(3)环境温度过低,猪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用于产热,有机物消耗增加,增重下降;环境温度过高,猪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增加散热,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有机物消耗增加,增重下降。
II.
(1)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鳙鱼
(2)占据的空间和食物来源,种间竞争
(3)种内互助,种内斗争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1.下图甲表示人体神经系统的部分结构、乙表示反射弧局部放大、丙表示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若剌激甲图中的④处,在③处能否检测到电位变化?__________,为什么?_____
(2)丙图所示神经纤维的a〜c三个区域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_____,神经纤维膜内兴奋的传导方向为:未兴奋部位_____(填“”或“
”)兴奋部位。
(3)若甲图所示的结构参与血糖的调节,则神经中枢位于_____,受它控制的效应器是[ ] _____和胰岛。
(4)若A和B都位于手部,甲图中的①〜④表示麻醉剂可能阻断兴奋传导的四个位点。某人手部重伤,需要手术,麻醉师所选择的最佳麻醉位点是_____;注射了麻醉剂后,用针刺手,手能动却没有感觉,那么被阻断的位点是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4.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4.下列因果关系的搭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5.下图中甲、乙、丙三个有关的指标,甲的变化引起乙、丙的变化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