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识判断
- 共1676题
近代思想家如何传播西方思想革新中国政治的
正确答案
一定意义上说,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史,也就是近代化过程。中国的近代化是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层开进行的。近代思想家在向中国传播西方思想革新中国政治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传统的中国社会受到严峻挑战,近代中国的政治由此进入到一个变动革新时期。随着中西交往增多,西方许多政治制度,如君主立宪制度、民主制度、议会制度、选举制度等直接或间接地传入中国。香港、澳门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我国沿海的通商口岸、租界地等,为中国人认识西方提供了重要窗口。一些早期启蒙思想家,如洪仁歼、冯桂芬、王韬、郑观应、康有为及孙中山等都是因为有了在这些地区的生活阅历或考察经历,才激发起他们的革新思想,推进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
近代思想家传播西方思想革新中国政治的历程,始于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爆发后,面对西方的挑战,中国社会各阶层在政治上做出了各自的反映。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近代新思想开始萌发。新思想在当时主要是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这成为中国政治变革的前奏。1851年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它不仅是旧式农民战争的延续,更具有近代农民战争的特点,尤其是后期洪仁歼在《资政新篇》中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与近代中国政治发展有密切联系。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中国在经济上迈开了近代化步伐,但政治上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政治体制变动不大。这在客观上唤醒了王韬、郑观应等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对专制制度的思考和批评,他们要求革新政治,主张君主立宪,萌发了早期的维新思想。
戊戌变法时期,近代思想家传播西方思想革新中国政治的历程进人一个新阶段。1895年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促进了西方思想的传人和人们变革传统政治制度的决心,很快促成了康、梁领导的戊戌变法的到来。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根据日本和德国的经验;提出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发动了一场旨在全方位改造中国的戊戌变法运动。运动虽然失败,但他们宣传的改革中国政治的主张和“百日维新”革新中国政治的实践,对中国政治近代化所起的作用却是不可估量的。
清末的宪政运动和辛亥革命时期。随着国内危机的加深,晚清政府在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之下,被迫实行“预备立宪”,掀起了一场宪政运动。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变法失败中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几千年的专制皇权,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但辛亥革命未能巩固共和,袁世凯夺取了革命果实,复辟帝制,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这种状况持续到国民革命后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在近代思想家传播西方思想革新中国政治的历程中,中国留学生对传播西方文化革新中国政治起了巨大作用。洋务运动时,清政府开始派幼童到外国留学,民间私人留学也大量出现。这些留学生回国后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一些人考察西方的历史和政治制度,从王韬、郑观应、严复到孙巾山等,他们到西方游历考察,归国后极力宣扬西方的政治制度,极大地推动了近代中国政治的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属于中国近现代史范围。
邓演达领导的“第三党”,其正式名称是
A.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B.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
C.中国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
D.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本题属于“中国近现代史”第八章“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与苏维埃革命”第一节“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内政、外交”的内容。
国民党左派邓演达(1895―1931),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流亡欧洲,并与宋庆龄等在莫斯科发表宣言,强调继续与新旧军阀势力作斗争。1930年回国后,建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通常被称作“第三党”),任总干事,进行反蒋斗争。1931年8月在上海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11月在南京被秘密杀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根据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可以分别确定为( )。
A.一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级文物保护单位,三级文物保护单位
B.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
C.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D.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依据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相关史实,通过组织学生“评价李鸿章”的教学活动,说明什么是“探究式”教学方法。
正确答案
分三个层次记分:一是使学生对李鸿章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二是让学生通过对李鸿章的评价,掌握评价人物的基本方法;三是提出“探究式”教学方法的主要内容,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等方式。
解析
暂无解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毛泽东逝世己32年了,但是伟人的身影始终矗立在人们视野的地平线上。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没有任何人像毛泽东那样深刻、广泛、长远地影响和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并给整个世界强烈的震撼。他是20世纪中国的旗帜、象征和灵魂,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奋斗了一生,多次使中国革命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不了解毛泽东就不了解20世纪的中国。
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在于,他集中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奋斗经验和智慧,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中国气魄和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但在粉碎“四人帮”之后,有人否定毛泽东,否定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在拨乱反正中批判了“左”右两种错误倾向,正确的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回答外国记者时明确指出,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要永远保留下去,这是我们国家的象征,要把毛主席作为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不能丢。我们绝不会像赫鲁晓夫对待斯大林那样对待毛主席。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往事已矣,巨人长眠。土地革命的星星之火,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解放战争的千里决战,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头的探索,已经成为渐行渐远的历史,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发端于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以及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毛泽东超越了时代,他的丰功伟绩将永远彪炳史册。
――摘自魏晓文、杨慧民:《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案例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第6-12页
请回答:
评析毛泽东的历史功过。
正确答案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世世代代坚持下去。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全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析
暂无解析
我国教育近代化之先河开启于哪一时期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本题是考查中国近现代史的题。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改革作为中国近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第一次交锋,它的产生无疑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对我们的当今教育改革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开启了我国近代化之先河,A项正确;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B项错误;辛亥革命是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四川等地爆发保路运动。1911年10月10日,武汉地区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义,接着各省纷纷响应,因为1911年为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是一项反抗清政府的爱国运动,C项错误;南京临时政府内阁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的临时性内阁,成立于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结束于同年3月12日。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创立民国,中原十二省纷纷宣布独立。12月,十七省的代表齐聚上海,推举孙文为临时大总统;孙文组织内阁,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是一项政治运动,D项错误。所以选择A选项。
《新航路的开辟》在近现代历史上有奠基性的历史作用。同时,它也是每一本历史教科书都很重视的内容,是初高中历史教科书共有的内容。那么,如何设计这节课,如何体现出高中历史课程与初中历史课程的区别,就是十分重要的问题。阅读下面这个设计案例,然后对该教师的教学没计作一评析。
一、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1.两大动机――政治和宗教的扩张意图、对贵金属黄金的追求
2.两种理解――无比的富庶和极大的风险
新航路开辟前,欧洲人对东方的亚洲,存在着两种非常矛盾的理解。一方面,认为东方无比富庶,拥有难以置信的财富、宝石、贵金属和香料,而且在很多传说和记载中对东方充满神秘感。另一方面,东方虽在地理上十分遥远,但在欧洲人的想象中是相当近的,只不过在西方与东方之间隔着黑暗之海,那里海水沸腾、海风暴虐、巨浪滔天,到东方去简直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3.两种现实――巩固王权的任务和相对贫弱的经济
伊比利亚半岛土地贫瘠、相对贫穷,需要寻找新的基本资源;王权建立,希望改变经济现状。
4.两种选择――坐观他人渔利或者另辟海路
5.两种条件――必要性条件和可能性条件
二、开辟新航路的过程
根据“新航路开辟示意图”,总结归纳:整个探险过程可视作两步战略――第一步从地中海到大西洋;第二步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实现环球航行。
航海家们探索新航路呈现出两个方向――葡萄牙向东、西班牙向西。
三、开辟新航路的历史影响一一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新航路开辟产生的两种影响――(1)全球联系加强,世界市场雏形,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2)殖民活动展开,广大殖民地人民在灾难中艰难生存和发展。
从葡萄牙、西班牙的历史发展中提炼出两点认识――(1)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如果能先走一步就可能步步走先!(2)在前进的道路上没有终点,必须与时俱进!
正确答案
学习的开展必须借助于课程推进的流程,课程推进的过程不仅是知识讲解的过程,更是学习深入的表现。这就意味着,教学设计不是要考虑怎么教学,而是要考虑怎么样促进学习的发生和深入。
历史是可以解释的而不是凝固的。本节课教学本着“解释”历史的要求,从葡萄牙和西班牙当时面临的具体的主客观条件,做出的历史选择和行动中,体会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程中如何应对挑战,怎样把握机遇。历史是供我们理解而不是记忆的。陈衡哲先生说:“历史不是叫我们哭的,也不是叫我们笑的,乃是要求我们明白他的。”本节课教学中通过从不同角度对“开辟新航路”的理解,正是对这种理念的追求。
解析
暂无解析
中原大战
正确答案
又称“蒋冯阎大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阀混战,在东起山东、西至襄樊、南迄长沙、北达河北的数千里战线上展开。这场战争主要是在以陇海线为主体,津浦、平汉两线为两翼的中原地区展开的,故称“中原大战”。1930年3月,阎、冯、桂三派将领联名通电反蒋,4月,蒋介石下讨伐令, 9月中旬,张学良发出拥蒋通电,率军人关,助蒋讨伐冯阎联军。11月初,中原大战以反蒋各派的失败而告终。中原大战历时半年多,双方死伤30多万人,给中原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蒋介石通过这次大战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在国民党中的统治地位。
解析
暂无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应准添设下列各处,定为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往来侨寓,从事商业工艺制作……(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
――摘自《马关条约》
材料二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两国政府确认,在相互关系中,用和平手段解决一切争端,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
――摘自《中日联合声明》(1972年9月29日)
回顾中日两国近现代的外交史实,你得到的主要启示是什么
正确答案
勿忘历史,热爱和平,开创中日友好关系的新局面;中国与日本都是亚洲强国,要积极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应有的努力等。
解析
暂无解析
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
A.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B.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建设社会主义
C.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D.发展生产力,使中国稳步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在中国近代史上,规定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和传教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烟台条约》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 《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有: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增开沿海沿江10处通商口岸;③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④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⑤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经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中国近代史上产生的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称之为(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五四制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当前尤其要注意的是( )。
A.要着力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B.要着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C.要着力实施“走出去”战略
D.要着力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解析] 对外开放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是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选择。当前在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时,要注意:一是要着力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二是要着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三是要着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四是要着力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因此,正确答案是A、B、C、D。
简述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正确答案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即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即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科学地解决了长期以来中国民主民族革命没有明确革命的对象和动力、没有分清敌友等一系列革命的基本问题。中共二大后,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很快传播开来,并广为人们所接受。
解析
暂无解析
清政府在1911年1月25日公布的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
A.《大清律例》
B.《大清现行刑律》
C.《大清新刑律》
D.《暂行新刑律》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