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识判断
- 共1676题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正确答案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阅读下面文字,分析清末《钦定宪法大纲》的实质。“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立法、行政、司法皆总揽于统治大权,故一言以蔽之,宪法者所以巩固君权,兼以保护臣民者也。”
正确答案
《钦定宪法大纲》的实质是(1)光绪三十四年(1908),清政府迫于内外多重压力,仿照日本明治宪法,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简称《宪法大纲》,共计23条,由“君上大权”和作为附则的“臣民权利义务”两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以宪法的形式第一次确认了君主立宪的政体,规定皇帝在宪法范围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第二部分规定了臣民在“法定”范围内享有言论、出版、著作及集会结社的自由,并承担相应的义务。 (2)题中文字是对皇权的具体规定:大清皇帝永远是大清帝国的合法统治者,并永远得到臣民的尊重和拥护;皇帝的神圣尊严,不能受到任何侵犯;君主拥有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等各个方面的权力。总之,宪法大纲要巩固君权,同时兼而保护臣民的权利,宪法l的首要作用是保护君权,其次是保护臣民。 (3)《钦定宪法大纲》的颁布,表明了清政府在多重危机的冲击下实现自我拯救的意图,在主观上有欺骗性的一面。其内容和步伐不太令人满意,但此举在客观上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方向,成为中国法制史上首部具有近代宪法性意义的法律文件,,其中关于皇帝权力的行使不得超过宪法的范围及对臣民权利义务的规定,开创了中国宪政运动的先河,对于启发民智,培养民众近代法律意识,推动中国资本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3)但是,《钦定宪法大纲》的缺陷也是十分的明显,最突出的就是皇帝专权,民众权利较少。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条文内容上,大纲都体现了“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的精神。所以,大纲的宗旨在于以宪法的形式巩固君上大权,希望通过给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披上“宪法”的外衣,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君主绝对权力,以继续维护满洲贵族的统治。这从本题的条文中清楚地体现出来。 (4)《钦定宪法大纲》的颁布,多少带有欺骗的性质,但它又表露出了清政府的愚昧和顽固。它既不想改变皇帝万世一系的目标,也不愿意赋予臣民以权利。因此,公布以后,立即受到了社会各种势力的批评和反对,最终使清政府的统治陷入更严重的危机之中。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剖析《钦定宪法大纲》的实质。
旧中国近代警察的历史,是( )结合在一起,镇压革命、迫害人民的历史。
A.军警
B.军特
C.军、警、特
D.军警和司法机关
正确答案
C
解析
旧中国近代警察的历史,是军、警、特结合在一起,镇压革命、迫害人民的历史。
在英国历史上调整英王与教士关系的著名制定法是指( )。
A.《大宪章》
B.《克拉伦敦宪法》
C.《人身保护法》
D.《权利法案》
正确答案
B
解析
[详解] 本题的四个选项是英国宪法发展史上四个很有影响力的法律文件,其中A项和B项并不是近现代意义上的宪法。它们只是有关确认教会、封建主以及封建行会势力的特权,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法律。后两项可以说是现代意义上的宪法性法律文件,对英国的宪法发展有很大影响。A项《大宪章》是1215年英王约翰颁布的规定英王与英国贵族、诸侯与僧侣的关系的法律,它对英国宪法的发展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有非常重大的影响。虽然名为《大宪章》但它并不是近代意义的宪法性法律;B项《克拉伦敦宪法》是1164年英王亨利二世颁布的规定英王与教士关系的法律;C项《人身保护法》是1679年由议会制定的宪法性法律,其内容主要涉及国家的根本问题;D《权利法案》是1689年制定的,制定机关为议会。对付此类涉及法律文件主要内容的题,一是要多记一些历史事实,二是要区分基本的历史时代及相应的社会情况。
要编制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需要掌握许多资料,但以下哪项不在其中( )
A.文字记载的历史,考古发现的城址变迁
B.现有的仿古街区
C.传统文化、民俗、手工艺等
D.历史文化遗产的濒危情况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 要编制好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必须掌握以下资料:①城市历史演变、建制沿革、城址兴废变迁;②城市现存地上地下文物古迹、历史街区、风景名胜、古树名木、革命纪念地、近代代表性建筑,以及有历史价值的水系、地貌遗迹等;③城市特有的传统文化、手工艺、传统产业及民俗精华等;④现存历史文化遗产及其环境遭受破坏威胁的状况。
下列有关中国近代警察的建立的描述正确的有( )。
A.中国的近代警察是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之后的产物
B.“湖南保卫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专职警察机构
C.“巡警部”是清政府的中央警察机关,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专职警察机构
D.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南京临时政府将“巡捕”和“巡警”改为警察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暂无解析
关于我国的近代警察制度,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旧中国近代警察的历史,是军警特结合在一起,镇压革命、迫害人民的历史
B.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专职警察机构是湖南巡抚陈宝箴在长沙成立“湖南保卫局”
C.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专职警察机构是“巡警部”
D.1927年,国民党政府把各省、市、县的警察机关改为“公安局”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暂无解析
《临时约法》的内容包括:
A. 确立资产阶级的共和政体
B.规定国民在国家中的地位
C. 规定国家的土地政策
D.规定中华民国的疆域范围
正确答案
A,B
解析
[考点] 《临时约法》的内容
[解析] 《临时约法》是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3月11日公布的,是近代中国宪政史上真正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法律文献。主要内容有:确立资产阶级的共和政体;规定国民在国家中的地位。CD项在《临时约法》未涉及。
下列对于苏联近代史的描述,全都不正确的是( )。
①苏共领导人中因反对农业全盘集体化而遭到处分的是布哈林、季诺维也夫
②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1929年10月开始实行的,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1953年开始
③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④1936年苏联宪法规定苏联的国体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制定1936年新宪法的.目的是为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⑤俄国十月革命和德国十一月革命共同点,都是在世界大战中爆发的,首都工人和士兵都在推翻旧政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都推翻了专制政权
⑥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是1936年宪法的制定,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标志是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A.①③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⑤
D.①④⑤⑥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艺术地记录与再现中华文明的璀璨和辉煌,不仅是对外传播的有效______,也是在青少年中传承历史,让民族优秀文化传统______的重要举措。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手段 薪火相传
B.措施 发扬光大
C.方式 历久弥新
D.途径 闻名遐迩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第一空,B项的“措施”与后文的“举措”有重复之嫌,故排除B。第二空,“历久弥新”意为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闻名遐迩”形容名声很大,远近的人们都知道。这两个成语都与前文“在青少年中传承历史”不对应,由此排除C、D。故答案为A。
城市地标是一座城市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或景观,它聚焦了一座城市的魅力,是这座城市区别于另一座城市的特色之所在。我国历史上唐代长安之曲江,南宋杭州之西湖,明清南京之秦淮河、北京之故宫,近代上海之外滩,都是历史上极具特色和标志性的城市景观,并积淀为一种独特的城市意象。随着我国当代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新的城市地标不断浮出地表。这些新的城市地标如何与城市的历史文脉相协调,并体现出创新和发展,已成为今天城市建设中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城市地标是一座城市的名片和象征,能够提升城市的知名度
B.塑造新的城市地标,是提升一座城市软实力的有效途径
C.塑造新的城市地标应在契合历史意蕴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
D.城市地标的塑造是城市化进程的需要,是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文段先是介绍了城市地标的特点和作用,并举了很多历史实例。接着笔锋一转,谈到在我国当代城市化进程中该如何塑造新的城市地标的问题。文段的重点在后一部分,故首先排除A。B、D两项只说了塑造新的城市地标的作用和重要性。只有C项提到该如何塑造新的城市地标,故本题答案选C。
江泽民在其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指出: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
A.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B.推翻军阀官僚的反动统治
C.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D.建立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正确答案
A,C
解析
[解析] 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下列有关法系的表述中有哪一些是正确的:
A.法系是根据法的经济基础不同而做的分类
B.影响法系形成的因素很多,也十分复杂,法在受经济基础制约的同时,也受经济以外的因素包括其他上层建筑因素的影响
C.对资本主义法影响最大的法系是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
D.英国法系的结构中有普通法、衡平法,但没有成文法
正确答案
B,C
解析
理由:本题考查法系。
法系是指根据法的历史传统和外部特征对法所作的分类,因此A错误。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的法的渊源,在英美法系国家主要是判例法,如普通法、衡平法。20世纪以来也开始重视制定法,因此D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请根据毛泽东的论述,分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关系以及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正确答案
(1)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行动指南。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是各国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原理,它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于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所领导的革命与建设事业是普遍适用的。②近代中国革命与实践呼唤科学理论的指导。自鸦片战争以来到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以前的历史证明: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先进阶级的领导,任何革命和建设都难以成功。③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她一经成立,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中国的革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础上取得不断进步的。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是反映了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①坚持马克思主义,关键在于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各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②“中国实际”主要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国的历史实际和历史文化传统。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正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我们党八十多年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
解析
暂无解析
近代世界史上,英国在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方面远远走在其他国家前列,由此成为现代化潮流的“领头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从18世纪70 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
――刘成等《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材料三 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人数的70%。
――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
材料四 (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重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材料二中“保守主义的政治”是如何建立的?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
正确答案
建立:通过光荣革命(或《权利法案》)而建立。
特征:议会取代王权成为国家权力中心;贵族控制议会;工业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参与政权。
解析
暂无解析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