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本计算概述
- 共856题
ABC公司的一种新型产品原有信用政策n/30,每天平均销量为20个,每个售价为 75元,平均收账天数40天;公司销售人员提出了新的政策,以便促销产品,新的政策包括改变信用政策:“2/10,n/50”,同时以每个60元的价格销售,预计改变政策后每天能多售出60个,估计80%的客户会享受折扣,预计平均收账天数为45天,新政策同时需要增加8万元的广告费。企业资本成本率为10%,存货单位变动年储存成本是9元,每次订货成本为225元,该新型产品的每个购买价格为50元。
要求:
(1) 计算公司该产品改变政策前后的经济订货量和最佳订货次数;
(2) 若单位缺货成本为5元,存货正常交货期为10天,延迟交货1天的概率为0.2,延迟交货2天的概率为0.1,不延迟交货的概率为0.7,计算合理的保险储备和再订货点;
(3) 按照第(1)和第(2)问所确定的经济订货量和再订货点进行采购,综合判断应否改变政策。
正确答案
(1) 原政策:
年销量=20×360=7200(个)
经济订货量[*]
订货次数=7200/600=12(次)
新政策;
年销量=80×360=28800(个)
经济订货量[*]
订货次数=28800/1200=24(次)
(2)改变政策前:
每天需要量20个,正常交货期内需要量=10×20=200(个)
若延期交货1天,则交货期内的需要量=11×20=220(个)
若延期交货2天,则交货期内的需要量=12×20=240(个)
不设保险储备(即B=0)时:
再订货点=200+0=200(个)
缺货量S=(220-200)×0.2+(240-200)×0.1=8(个)
相关成本TC(S,B)=5×8×12=480(元)
保险储备为20个(即B=20)时:
再订货点=200+20=220(个)
缺货量S=(240-220)×0.1=2(个)
相关成本TC(S,B)=5×2×12+20×9=300(元)
保险储备为40个(即B=40)时:
再订货点=200+40=240(个)
缺货量S=0
相关成本TC(S,B)=40×9=360(元)
所以合理保险储备为20个,再订货点为220个。
改变政策后:
每天需要量80个,正常交货期内需要量=10×80=800(个)
若延期交货1天,则交货期内的需要量=11×80=880(个)
若延期交货2天,则交货期内的需要量=12×80=960(个)
不设保险储备(即B=0)时:
再订货点=800+0=800(个)
缺货量S=(880-800)×0.2+(960-800)×0.1=32(个)
相关成本TC(S,B)=5×32×24=3840(元)
保险储备为80个(即B=80)时:
再订货点=800+80=880(个)
缺货量S=(960-880)×0.1=8(个)
相关成本TC(S,B)=5×8×24+80×9=1680(元)
保险储备为160个(即B=160)时:
再订货点=800+160=960(个)
缺货量S=0
相关成本TC(S,B)=160×9=1440(元)
所以合理保险储备为160个,再订货点为960个。
(3)
单位:元
销售收入增加 28800×60-7200×75=1188000
销售成本增加 28800×50-7200×50=1080000
应收账款应计利息增加 4800×45×(50/60)×10%-1500×40×(50/75)×10%=14000
储存成本增加 (1200/2+160)×9-(600/2+20)×9=3960
订货成本增加 24×225-12×225=2700
折扣成本增加 1728000×80%×2%=27648
缺货成本增加 0-5×2×12=-120
固定成本增加 80000
税前收益增加 -20188
结论:不应该改变政策。
解析
暂无解析
在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时,因下列各项原因导致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中,属于永久性差异的有( )。
A.支付的各项赞助费
B.购买国债确认的利息收入
C.支付的违反税收规定的罚款
D.支付的工资超过计税工资的部分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永久性差异是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永久性差异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 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作为收益计入会计报表,在计算应税所得时不确认为收益。如B。 (二) 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不作为收益计入会计报表,在计算应税所得时作为收益,需要交纳所得税。 (三) 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确认为费用或损失计入会计报表,在计算应税所得时则不允许扣减。如A、C、D。 (四) 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不确认为费用或损失,在计算应税所得时则允许扣减。按照会计制度要求,某些费用或损失不能计入利润表;但在计算应税所得时允许抵减。
产品成本计算中,分批法一般适用于
A.产品的批次容易划分,且各批产品成本需要分别计算
B.根据客户订单进行生产
C.产品种类不稳定的小规模企业
D.单件生产的产品
E.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时的试生产
正确答案
A,B,C,D,E
解析
暂无解析
某企业计划年度产销A产品,该产品上年销售量为1000件,单价为2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50元,固定成本为20000元。
要求:
(1)计算上年安全边际。
(2)如果计划年度使利润增长20%,则各有关因素应如何变化
(3)如果计划年度各有关因素分别向有利方向变动10%,则预期利润是多少
(4)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则在所得税税率为40%的条件下,拟实现40000元税后利润,销售量应扩大到多少。
正确答案
计算安全边际
上年盈亏临界点销售量=[20 000÷(200-150)]件=400件
上年盈亏临界点销售额=(400×200)元=80 000元
上年安全边际量=(1 000-400)件=600件
上年安全边际额=(1 000×200-80 000)元=120 000元
上年安全边际率=600÷1 000×100%=60%
(2)拟采取的单项措施分析
上年利润=[1 000×(200-150)-20 000]元=30 000元
目标利润=[30 000×(1+20%)]元=36 000元
销量提高=[(20 000+36 000)÷(200-150)-1 000]件=120件
单价提高=[(20 000+36 000)÷1 000+150-200]元=6元
固定成本变化={[(200-150)×1 000-36 000]-20 000}元=-6 000元
单位变动成本变化={[200-(20 000+36 000)÷1 000]-150}元=-6元
(3)变动后的预期利润
销量=[1 000×(1+10%)]件=1 100件
单价=[200×(1+10%)]元/件=220元/件
单位变动成本=[150×(1-10%)]元=135元
固定成本=[20 000×(1-10%)]元=18 000元
预期利润=[(220-135)×1 100-18 000]元=75 500元
(4)实现税后利润的销量
销售量
解析
暂无解析
泰格公司第四车间生产甲产品由两道工序组成,1月份发生费用的相关资料为:费用定额是:直接材料400元,直接人工2.4元,制造费用3.20元;工时定额是:第一道工序40小时,第二道工序20小时,月末在产品产量:第一道工序50件,第二道工序40件。实际生产费用:月初在产品直接材料24000元,本月发生96000元;月初在产品直接人工4200元,本月发生26000元,月初在产品制造费用6400元,本月发生28000元,各工序在产品完工程度50%。 求:采用定额成本法计算完工产品、在产品成本。
正确答案
在产品定额材料成本=(50+40)x400=36000(元)(1分) 完工产品直接材料成本=24000+96000-36000=84000(元)(1分) 在产品定额直接人工费用=2.4 x[50 x40 x50%+40 x(40+20 x50%)]=7200(元)(1分) 完工产品直接人工费用=4200+26000-7200=23000(元)(1分) 在产品定额制造费用=3.2 x3000=9600(元)(1分) 完工产品制造费用=6400+28000-9600=24800(元)(1分) 在产品总成本=36000+7200+9600=52800(元)(1分) 完工产品总成本=84000+23000+24800=131800(元)(2分)
解析
暂无解析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