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叙述中与如图表示的含义不相符的是(  )

A在油菜种子的成熟过程中,油脂(甲)和糖类(乙)的含量变化,若在萌发过程中甲、乙表示的物质则刚好相反

B某运动员长跑时体内CO2(甲)与O2(乙)的含量变化

C甲、乙分别表示因CO2浓度骤然降低,某绿色植物体内3-磷酸甘油酸(甲)和RuBP(乙)的含量变化

D光照后叶绿体基粒片层薄膜上ATP(甲)与ADP(乙)的含量变化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在油菜种子的成熟过程中,脂肪含量逐渐增多,而糖类逐渐减少,而在萌发过程中油脂含量逐渐降低,糖类含量逐渐升高,A正确;

B、运动员长跑时,细胞呼吸加快,体内产生CO2逐渐增多,O2逐渐被消耗而减少,B正确;

C、CO2浓度骤然降低直接影响暗反应中CO2的固定,使3-磷酸甘油酸的生成量减少,RuBP的消耗量减少,而短时间内,3-磷酸甘油酸的还原不受影响,所以3-磷酸甘油酸的含量减少,RuBP的含量增多,C错误;

D、光照后叶绿体基粒片层薄膜上合成ATP,ATP含量增加,而ADP用于合成ATP,所以其含量降低,D正确.

故选:C.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如图是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请回答:

(1)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______,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分布在该细胞器的______上,其中A过程生成的ATP所需能量来自______

(2)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B表示:______阶段.此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

(3)写出图中所示物质的名称:①______;④______;⑤______

(4)C、D化学过程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叶绿体

类囊体的薄膜

光能

暗反应

叶绿体基质

O2

CO2

葡萄糖

二氧化碳的固定

C3的还原

解析

解:(1)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的薄膜上,其中A过程生成的ATP所需能量来自光能.

(2)B过程表示暗反应阶段,此过程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3)根据分析可知:①是氧气,②是[H],③是ATP,④是二氧化碳,⑤是有机物葡萄糖.

(4)C、D化学过程的名称分别是二氧化碳的固定和C3的还原.

故答案为:

(1)叶绿体  类囊体的薄膜  光能

(2)暗反应     叶绿体基质

(3)①O2  ④CO2  ⑤(CH2O)或者淀粉或者葡萄糖

(4)二氧化碳的固定  C3的还原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为植物体内与能量代谢有关的生理过程图解,请根据图作答(示例:⑨Pi)

(1)以植物体新鲜绿色叶片为原料提取①时,使用的溶剂一般是______,我们使用______法将其进行分离.

(2)如果要研究C6H12O6中的氧气来自于水还是来自于CO2中的氧常采用______

方法来研究.

(3)光能在______(场所)转变成化学能后,能量首先储存到[______]______中,最终储存到[______]______中.后者进行的场所是______

(4)影响光合作用因素除光照外,主要还有____________ 二个因素.

(5)使④彻底氧化分解并释放大量能量的生理过程是______,此过程进行的具体部位是______,写出该反应方程式______,水参与的反应是______.如果氧气供应不足,⑤应是______

(6)⑦供给生命活动能量时,需要______ 水解断裂产生⑧⑨,释放能量.请写出⑧的分子结构简式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需要使用丙酮作为溶剂,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

(2)常采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C6H12O6中的氧气来自于水还是来自于CO2中的氧.

(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光能在类囊体中转变为化学能后,能量首先储存到②ATP中,最终储存到④葡萄糖中.葡萄糖是光合作用暗反应中形成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4)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

(5)使④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并释放大量能量的生理过程是有氧呼吸,反应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有氧呼吸的反应式为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有氧呼吸中水参与第二阶段的反应,即与丙酮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还原氢.氧气供应不足,细胞进行无氧呼吸,⑤应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

(6)⑦ATP供给生命活动能量时,需要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水解断裂.⑧是ADP,分子结构简式为A-P~P.

故答案为;

(1)丙酮   纸层析

(2)同位素示踪法

(3)类囊体   ②ATP   ④葡萄糖   叶绿体基质

(4)温度   二氧化碳浓度

(5)有氧呼吸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丙酮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还原氢   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

(6)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    A-P~P

解析

解:(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需要使用丙酮作为溶剂,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

(2)常采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C6H12O6中的氧气来自于水还是来自于CO2中的氧.

(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光能在类囊体中转变为化学能后,能量首先储存到②ATP中,最终储存到④葡萄糖中.葡萄糖是光合作用暗反应中形成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4)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

(5)使④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并释放大量能量的生理过程是有氧呼吸,反应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有氧呼吸的反应式为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有氧呼吸中水参与第二阶段的反应,即与丙酮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还原氢.氧气供应不足,细胞进行无氧呼吸,⑤应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

(6)⑦ATP供给生命活动能量时,需要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水解断裂.⑧是ADP,分子结构简式为A-P~P.

故答案为;

(1)丙酮   纸层析

(2)同位素示踪法

(3)类囊体   ②ATP   ④葡萄糖   叶绿体基质

(4)温度   二氧化碳浓度

(5)有氧呼吸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丙酮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还原氢   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

(6)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    A-P~P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生长在弱光下的植物,当提高CO2浓度时,其光合作用速度并未增加,主要的限制因素是(  )

A光反应

B暗反应

C细胞呼吸

D暗反应和细胞呼吸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正常情况下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光合作用强度应该增强,但是本题中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光合作用没有增强,而且题干的信息“在较弱的光照下”,说明光反应提供的[H]和ATP不多,没有办法再提供更多的[H]和ATP,无法加快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这个反应,所以主要限制因子是光反应.

故选: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夏季的晴天某科研小组对中国沙棘、俄罗斯沙棘和其二者的杂交后代(杂种沙棘)光合特性进行了测定,其结果如图所示.气孔导度表示的是气孔张开的程度.请据图分析并回答:

(1)由图可知:清晨到8:24左右随着光照强度增强,气温升高,俄罗斯沙棘、中国沙棘、杂种沙棘的光合速率______

(2)气孔导度降低会导致______进而影响光合速率.对午后高温的适应性比较强的是______

(3)杂种沙棘兼具中国沙棘与俄罗斯沙棘的特性,但又与双亲不完全相同,根本原因主要是______,此现象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______时期.

(4)近年来,沙棘木蠹蛾在我国多地爆发成灾,引起沙棘大面积死亡.为了计算某地区沙棘林的有虫株率,研究者应采用______法进行调查..

(5)下表为研究中国沙棘叶片下表皮气孔开闭情况所得的结果:以柱形图的形式表示上述结果.

正确答案

解:(1)由图可知:清晨到8:24左右随着光照强度增强,气温逐渐升高,酶活性增强,俄罗斯沙棘、中国沙棘、杂种沙棘的光合速率逐渐增大.

(2)气孔导度降低会导致CO2吸收减少,直接影响光合作用暗反应的进行,进而影响光合速率.高温时,植物为了防止蒸腾作用丧失过多的水分,将气孔关闭.由图2可知,在午后高温时,中国沙棘的气孔导度最大,说明中国沙棘对午后高温的适应性比较强.

(3)杂种沙棘是中国沙棘与俄罗斯沙棘杂交形成的,所以其兼具中国沙棘与俄罗斯沙棘的特性,但亲本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了基因重组,所以其与双亲又不完全相同.

(4)调查种群密度时,往往采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所以要计算某地区沙棘林的有虫株率,应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5)以气孔开闭情况为横坐标,以气孔数为纵坐标,绘制成柱形图.

故答案为:

(1)(逐渐)增大  

(2)CO2吸收减少      中国沙棘

(3)基因重组      减数第一次分裂

(4)样方

(5)

 

解析

解:(1)由图可知:清晨到8:24左右随着光照强度增强,气温逐渐升高,酶活性增强,俄罗斯沙棘、中国沙棘、杂种沙棘的光合速率逐渐增大.

(2)气孔导度降低会导致CO2吸收减少,直接影响光合作用暗反应的进行,进而影响光合速率.高温时,植物为了防止蒸腾作用丧失过多的水分,将气孔关闭.由图2可知,在午后高温时,中国沙棘的气孔导度最大,说明中国沙棘对午后高温的适应性比较强.

(3)杂种沙棘是中国沙棘与俄罗斯沙棘杂交形成的,所以其兼具中国沙棘与俄罗斯沙棘的特性,但亲本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了基因重组,所以其与双亲又不完全相同.

(4)调查种群密度时,往往采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所以要计算某地区沙棘林的有虫株率,应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5)以气孔开闭情况为横坐标,以气孔数为纵坐标,绘制成柱形图.

故答案为:

(1)(逐渐)增大  

(2)CO2吸收减少      中国沙棘

(3)基因重组      减数第一次分裂

(4)样方

(5)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关于生物科学史上一些经典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小球藻类培养液中的水20%为H218O,则光合作用释放的O2中约20%的氧原子为18O

B经胰蛋白质酶处理的S型肺炎双球菌提取物,不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

C用带不同颜色荧光染料的抗体标记小鼠和人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可证明膜的流动性

D摩尔根在实验室培养的雄果蝇中首次发现了白眼性状,该性状来自基因重组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由H2O→2H++12O2(水的光解),可得若小球藻类培养液中的水20%为H218O,则光合作用释放的O2中约20%的氧原子为18O,A正确;

 B、经胰蛋白质酶处理的S型肺炎双球菌提取物,不改变DNA,故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B错误; 

 C、无法标记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C错误;

 D、摩尔根在实验室培养的雄果蝇中首次发现了白眼性状,该性状来自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一同学研究某湖泊中X深度生物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时,设计了如下操作:

①取三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标号a、b、c,并将a用不透光黑布包扎起来;

②将a、b、c三个瓶子均在湖中X深度取满水,并测定c瓶中水的溶氧量;

③将a、b两瓶密封后再沉入X深度水体中,24小时后取出;

④测定a、b两瓶中水的溶氧量,三个瓶子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

关于24小时内X深度水体中生物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k-w)mol/瓶

B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为(k-v)mol/瓶

C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k-v)mol/瓶

D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为v mol/瓶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C、b瓶既进行有氧呼吸有进行光合作用,a和b两瓶有氧呼吸强度相等,则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量为(k-v)mol/瓶,A错误;C正确;

BD、根据题意可知,c瓶中的含氧含量即为初始含氧量,a瓶包裹黑胶布则只能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瓶中氧气消耗,消耗量为(w-v)mol/瓶,B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O2的产生停止

BCO2的固定和还原均加快

CATP/ADP比值下降

DNADPH/NADP+比值下降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使光反应停止,O2的产生停止,A正确;

B、光反应停止后,导致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抑制暗反应,因此CO2的固定应减慢,B错误;

C、由于光反应产生的ATP减少,而ADP的含量相对增多,因此的比值下降,C正确;

D、同理可知,光反应生成的NADPH的含量减少,NADP+的含量就相对增多,因此比值下降,D正确.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一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效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图二表示将A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A植物光合效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下表为测得A植物的相关数据.请分析回答:

(1)据图一,A和B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植物是______

(2)图一中的a点表示______

(3)在c点时,叶绿体中ATP的移动方向是______

(4)图二中e点与f点相比较,f点的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_____;若在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时,光照强度由e变为d,则C3含量瞬间变化是______(填“减少”、“增多”或“不变”)

(5)据上表数据,若每天对A植物进行10小时光照、14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250C的条件下,该植物能否正常生长?______.若一天中的光照与黑暗时间长度相同,则在______0C 温度下,植物一天内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6)若图一曲线A表示该植物A在35℃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并且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5℃,那么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曲线a、b、c三点位置如何移动?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A是阳生植物,B是阴生植物,如果光照不足对阳生植物影响较大,因为阳生植物需要较强的光照.

(2)a点的光照强度为0,此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说明a点代表A植物呼吸作用强度.

(3)在c点时光合作用已达最强,所以ADP移动方向是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

(4)e点与f点相比较,f点二氧化碳浓度较低,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减弱,导致C3含量降低.若在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时,光照强度由e变为d,光照强度降低,使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影响C3的还原,导致C3含量增多.

(5)根据表格数据,光照下吸收CO2量代表净光合作用,黑暗中释放CO2 量代表呼吸作用,则10小时光照积累的有机物的量=3.75×10=37.5,14小时的黑暗消耗的有机物的量=2.25×14=31.5,所以每天A植物都有有机物的积累,A植物能够正常生长.同理可以算出在20℃时植物一天内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6)当温度由35℃调节到25℃时,光合作用强度增大,而呼吸作用的强度减小,所以代表呼吸作用强度的a点要上移,同时b点要向左移,c点要上移.

故答案为:

(1)A              

(2)a代表A植物呼吸作用强度

(3)从类囊体薄膜向叶绿体基质方向移动     

(4)低         增多   

(5)能          20

(6)a点上移,b点左移,c点上移或右上方移

解析

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A是阳生植物,B是阴生植物,如果光照不足对阳生植物影响较大,因为阳生植物需要较强的光照.

(2)a点的光照强度为0,此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说明a点代表A植物呼吸作用强度.

(3)在c点时光合作用已达最强,所以ADP移动方向是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

(4)e点与f点相比较,f点二氧化碳浓度较低,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减弱,导致C3含量降低.若在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时,光照强度由e变为d,光照强度降低,使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影响C3的还原,导致C3含量增多.

(5)根据表格数据,光照下吸收CO2量代表净光合作用,黑暗中释放CO2 量代表呼吸作用,则10小时光照积累的有机物的量=3.75×10=37.5,14小时的黑暗消耗的有机物的量=2.25×14=31.5,所以每天A植物都有有机物的积累,A植物能够正常生长.同理可以算出在20℃时植物一天内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6)当温度由35℃调节到25℃时,光合作用强度增大,而呼吸作用的强度减小,所以代表呼吸作用强度的a点要上移,同时b点要向左移,c点要上移.

故答案为:

(1)A              

(2)a代表A植物呼吸作用强度

(3)从类囊体薄膜向叶绿体基质方向移动     

(4)低         增多   

(5)能          20

(6)a点上移,b点左移,c点上移或右上方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示绿色植物体内能量转换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B表示的过程为______,B过程发生的场所是在______

(2)图中C表示的过程为______,请写出C过程的反应式:______

(3)若把该植物从光下移到暗处,则③的含量将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正确答案

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B表示的过程为暗反应,发生的场所是在叶绿体基质中.

(2)图中C过程产生了水和二氧化碳,所以表示的过程为有氧呼吸,其反应式为:C6H12O6+6O2+6H2O6C02+12H2O+能量.

(3)若把该植物从光下移到暗处,光反应停止,[H]和ATP减少,不能继续进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导致③的含量将升高.

故答案为:

(1)暗反应     叶绿体基质  

(2)有氧呼吸    C6H12O6+6O2+6H2O6C02+12H2O+能量

(3)升高

解析

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B表示的过程为暗反应,发生的场所是在叶绿体基质中.

(2)图中C过程产生了水和二氧化碳,所以表示的过程为有氧呼吸,其反应式为:C6H12O6+6O2+6H2O6C02+12H2O+能量.

(3)若把该植物从光下移到暗处,光反应停止,[H]和ATP减少,不能继续进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导致③的含量将升高.

故答案为:

(1)暗反应     叶绿体基质  

(2)有氧呼吸    C6H12O6+6O2+6H2O6C02+12H2O+能量

(3)升高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