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42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它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之牺牲、探索、奋斗的伟大追求。某校时政学习小组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史海钩沉

(1)请你从中华文化特征的角度论证“中华文明的伟大贡献”。(8分)

(2)今天的“中国梦”由亿万国人的梦想汇聚而成。请写出你的人生梦想,并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实现这一梦想。(13分)

未来展望

(3)“中国梦”是“强国梦”、“富民梦”。有人认为:“强国富民目标应通过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来实现。”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12分)

(4)结合材料,说明在实现“强国梦”、 “富民梦”的过程中怎样发挥共产党的作用?(9分)

正确答案

(1)①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和史学典籍是最有说服力的见证,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学艺术独树 一帜,科学技术独领 风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为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中交流。(8分)

(2)人生梦想: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1分)(要求是积极向上的)

措施: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梦想的定位必须立足实践,符合自身实际。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在实现人生梦想的道路上始终坚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方向。③实践具有直接的现实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我们要积极实践,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梦想。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实现人生梦想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要正确的对待错误。(12分)

(3)①该观点是片面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②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实现富民强国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实现富民强国必须注重公平分配,激发劳动者发展生力,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保持社会生机与活力。④坚持效率优先、更要注重公平的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12分)

(4)①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面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对发展成果分配的统筹协调。科学谋划,完善收入分配格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缩小贫富差距、区域差距。(2分)②党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2分)③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共产党员和党的基层组织的作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分)④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加百姓收入,提高人民的富裕程度,完善保障机制。做到权为民所有,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2分)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认识论、促进社会公平及共产党的地位、作用、宗旨、执政方式、执政理念等有关知识点,第(1)问:考查文化生活知识点,角度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即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考生可以从中华文化的力量、源远流长(汉字和史书典籍)、博大精深(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等几个角度展开分析即可。第(2)问:本问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生首先要写出自己的人生梦想,然后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点进行作答,措施类试题,考生可以从立足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树立正确的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实践具有直接的现实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等几个角度进行阐述措施。第(3)问:考查经济生活知识点,评析类试题,考生注意全面的分析其观点,既要看到该观点的合理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实现富民强国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也要看到该观点片面的地方(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实现富民强国必须注重公平分配,只强调效率,忽视公平是不科学的),并且分析其理由。第(4)问:考查政治生活,角度是共产党,考生可以从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面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科学发展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等几个角度进行作答。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2分) 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

2008年在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夺取抗击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特大地震灾害斗争重大胜利,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成功完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成功的背后,无不彰显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让我们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4分)

在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我们党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念铸就坚强、用真情凝结关爱,大力培育和弘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抗震救灾精神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发展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人民的时代精神。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青年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应如何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8分)

正确答案

(1)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综合素质,凝聚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①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抗震救灾精神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人民的时代精神。青年学生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哟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②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正确价值观是人生的向导。抗震救灾精神体现了从高理想和科学价值的追求,青年学生在人生道路上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对他人和社会的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抗震救灾精神是党领导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斗争中形成的。青年学生要在党的领导下,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积极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个人和社会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设问指向性明确,第一问考察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第二问限定答题范围是历史唯物主义,可从社会意识、理想、人生价值等角度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闪烁着时代光辉的中华民族精神,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先进思想并具有顽强奋斗精神的杰出人物:林则徐、谭嗣同、瞿秋白、方志敏、鲁迅、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他们为振兴中华上下求索、矢志不渝,推动了历史发展和民族进步,深刻地改变着时代的面貌,他们高扬着鲜明的时代精神,挺起了坚强的民族脊梁。

(1)为什么说闪烁着时代光辉的中华民族精神造就了一大批杰出人物?

(2)杰出人物推动了历史发展和民族进步体现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

(3)有人认为,上述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质和精神的确是很高尚,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这种精神与实际生活相距甚远,学习这种精神只是一句空话。请你简要评价这种观点。

正确答案

(1)①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丰富的,在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振兴而奋斗的不同历史时期,出现了大批体现民族精神和鲜明时代特征的杰出人物。②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对人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它能够培养人的健全人格,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闪烁若时代光辉的中华民族精神,能够造就出一大批杰出人物。

(2)①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发展和民族进步,体现了优秀文化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②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发展和民族进步,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3)①题中所述观点能够认识到杰出人物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高尚人格和精神是正确的,但否认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可能性和重要性则是错误的。②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丰硕成果,这是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克难奋进、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们要夺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必须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这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所以杰出人物以及他们身上所反映出的中华民族精神并不是与实际生活相距甚远,而是在我们的身边,学习他们的精神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我国人民的实际行动,是中华民族振兴大业的迫切需要。

第(l)问涉及两个知识点,一是中华民族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二是中华民族精神造就杰出人物主要体现的是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作用,其中说明中华民族精神造就杰出人物是重点。第(2)问主要是指出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发展和民族进步所体现的道理。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有两个,一是优秀的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第(3)问是要求评价题目所提供的观点。首先应对该观点作出正确的判断,看是否正确或看其中包含了什么正确成分和错误成分。然后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其正确或错误的原因,最后应联系实际说明应怎样正确对待这一问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只有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化为美好现实。

(1)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为什么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国精神。(7分)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相关知识,说明中国梦要依靠人民来实现的哲学依据。(3分)

正确答案

(1)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2分)伟大的中国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是团结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3分)弘扬中国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有利于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从而有利于实现中国梦。中国精神能够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将中国梦变成现实.(2分)

(2)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中国梦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变成现实。(3分)

试题分析:(1)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回答此类型的问题要从理论原因和现实意义两个方面加以回答。本题难度不大,考生只要熟记教材上的基础知识,分别一一回答即可。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表现。所以首先要回答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性回答,然后回答其现实意义。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2)本题考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材料中的主体限定为人民,所以要考虑人民群众的观点来回答本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考生用此观点回答即可。本题难度不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分)2009年11月8日以来,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陕西、山西、河北、河南、湖北等地普降大到暴雪,其中,河北省中南部降雪量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均为历史罕见,石家庄降雪创历史纪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11月12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赶赴河北受暴雪影响地区指导工作。有关地方和部门紧急启动应急机制和预案,召开会议,分析形势,周密部署,采取各种措施应对暴雪,取得了显著效果。

自2008年以来,我们的民族经历了太多风暴的洗礼:雪灾、暴力事件、地震、金融危机……然而中国在低头抱怨吗?没有,中国挺起了他的脊梁!

(1)结合材料,用生活与哲学有关知识说明党和政府是怎样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应对雪灾的?(12分)

(2)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中国挺起了他的脊梁”的精神支柱是什么?(3分)其主要内容是什么?(5分)

正确答案

(1)①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分)党和政府分析形势,紧急启动应急机制和预案,抗击雪灾。(2分)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2分)党和政府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对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应对暴雪。(2分)③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重视意识的指导和对人的调节、控制作用。(2分)党和政府启动应急机制和预案,指导应对暴雪,取得成效。(2分)

(2)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3分);其主要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5分)

下一知识点 : 中华文化的力量
百度题库 > 高考 > 政治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