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共9500题
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
[ ]
正确答案
明朝时,杭州张翰的祖先“购机一张,织诸色帛,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之,计获利当五之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自是家业大饶”;另一碑刻资料记载:“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上述资料反映的现象是
[ ]
正确答案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超过了前代,最能说明上述结论的是
[ ]
正确答案
下列最能体现明清时期带有向近代文明演进趋向的经济现象是
[ ]
正确答案
有报纸载文感叹:“我数千年历史之蚕桑事,不沦亡于敌伪铁蹄之下,而消灭于-----官僚资本之压迫榨取也。-----”此种状况出现于
[ ]
正确答案
高一某班组织知识竞赛,摘录了部分文字,请将这些文字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②“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④“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
[ ]
正确答案
下列史实不属于江南经济发展现象的是
[ ]
正确答案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参观考察了黄道婆墓,江南制造总局原址(江南造船厂内)和大新公司原址(第一百货商店)三处历史文物建筑后,讨论拟定一个研究课题。能完整体现本次考察内容的课题是
[ ]
正确答案
一战期间,张謇创办的民族企业发展很快,但很快走了下坡路,根本原因是
[ ]
正确答案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此材料反映的是
[ ]
正确答案
1927—1936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在1935—1936年,增长8.86%,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这一历史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
正确答案
“‘公和永’……怡和与公平洋行接踵而兴,各建一厂,每厂亦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三厂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厂务,……且所有出品须运往外国市场……自光绪八年至十三年,营业失败,三厂资本耗损殆尽。”这段材料表明“公和永”等三厂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
正确答案
法币100元在1937年可以买两头黄牛,到1947年却只能买到一个煤球,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
正确答案
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口税率按5%征税。后经过新政府的谈判,这一税率提高至7.5%、20%、80%等14个等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该新政府是
[ ]
正确答案
钱理群《天地玄黄》记载某民国杂志刊登了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谁曰不宜!”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
正确答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