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共9500题
1937年宋子文以低于市场价格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这表明
[ ]
正确答案
清末实业家张謇认为发展实业应当把重点放在纺织业和钢铁业上,可实施的结果却是纺织业空前发展,而钢铁业迟滞不前,其重要原因是
[ ]
正确答案
李福明办有一个机器面粉厂,因不满北京官府衙门的勒索而到官府讲理,结果被以“私设磨房”“哄闹官署”等罪名“交刑部照例治罪”,他的面粉厂也被迫停业,这件事表明
[ ]
正确答案
外国资本主义阻止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方式有
①限制中国机器进口②控制海关和对外贸易
③大量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④发行债券收买企业
[ ]
正确答案
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该材料说明
[ ]
正确答案
嘉兴民丰纸厂是一家历史悠久的民族企业,1948年,民丰账面资金一度达到480亿元,但其生产经营却到了崩溃与破产的边缘。出现这种奇怪的经营状况的最直接原因是
[ ]
正确答案
1948年4月2日《东北日报》报道,国民党统治区“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大批工厂又纷纷倒闭,仅去年上半年倒闭之工厂商号,即达一千六百余家”。这一时期“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的原因有
①政府征收苛捐杂税②日本军队的残酷掠夺③官僚资本垄断经济④美国对华倾销商品
[ ]
正确答案
经济学家陈翰笙在20世纪40年代初淡道:“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民族工业的发展影响着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工业发展
②民族工业发展取决于国家民族独立、政治清明、农村繁荣
③大规模发展民族工业只有提倡国货排斥洋货
④当时已经基本具备发展民族工业的基础
[ ]
正确答案
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保护;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源是
[ ]
正确答案
受1946年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打击最大、最直接的是
[ ]
正确答案
位子河北唐山的启新洋灰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水泥工业。1934年前最高产量达27万吨,此后产量显著下降。1947年恢复到16万吨,1948年又跌至13万吨,并被征军用。1934年后该公司经营每况愈下的外部原因有
①资金少、技术弱、产品竞争差②日本的经济掠夺
③官僚资本压制和国民政府内战政策④美国的经济侵略
[ ]
正确答案
钱理群《天地玄黄》记载某民国杂志刊登了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谁曰不宜!”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
正确答案
我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这从客观上反映出
[ ]
正确答案
解放战争时期,上海《大公报》载:“顾客清晨等候店铺开门……百货营业额较平时增加了3到4倍,甚至10多倍。南京路四大货物种类已残缺不全。……清晨五时,中央银行已是人山人海,估计有十万人。”这表明
①上海经济发达,社会购买力强 ②货币贬值,出现抢购和挤兑风潮
③经济前景暗淡,人心浮动 ④物价下跌,人们纷纷抢购商品
[ ]
正确答案
《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至应优例豁除”。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 ]
正确答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