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共9500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共9500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养民之道,惟在劝农务本”,而开矿谋利,则属舍本逐末,“殊非经常之道”。

——《清史稿》

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莫不知在良田。

——陶煦《租核》

材料二

1872-1894年各类企业厂数与资本额

各省动力状况及职工数(1915年)

——摘编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分析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特征。(6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8分)

正确答案

(1) 新现象:当时手工工场规模较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雇佣关系)。(2分)

因素:封建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2分)地主富商把资金用来购买土地,影响了手工业扩大再生产。(2分)

(2) 特征:中国民族资本与外资相比,处于弱势;(2分)近代工业地区分布不平衡,沿海沿江地区发展较快;(2分)近代工人占总人口比例小。(2分)

(3)内部因素:国内政局不稳,内战的破坏;(2分)官僚资本的挤压。(2分)外部因素: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2分)外国的侵略。(2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的关键信息来概括新现象;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中“则属舍本逐末,“殊非经常之道”,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莫不知在良田”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政府经济政策等角度分析作答。。第(2)考查学生读图表格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二中表格数据从第一个表格可以从中外民族资本力量、设厂数量不同;从第二表格可以看出,分布的地区以及产业工人的数量上进行比较分析作答。第(3)问对应材料三,依据材料三中“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的信息从内部因素进行概括;依据材料中“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来概括外部因素。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开始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产生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学术界称之为“_____”。

正确答案

资本主义萌芽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列材料分析以下问题

        材料一:苏州……桑麻遍野,茧丝棉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求罗绮缯布者,必走浙之东也。

——张翰《松窗梦语》

        材料二:毅庵祖,家道中微,以酤酒为业。……因罢酤酒也,购机一张,织诸色贮巾(帛),备极精工。每下一机,人争鬻之。计获利五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商贾所货者,常满屋外,尚不能应。自是家业大饶。

——张翰《松窗梦语》

        材料三:迨至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材料四: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

——何良浚《四有斋丛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苏州经济的什么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材料二中毅庵祖的身份,分析其“家业大饶”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四中的“本”“末”各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上材料反映了明代中后期我国出现了哪些重要的经济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纺织业发达,发展成为全国纺织品交易中心。

(2)早期资本家。转换经营行业,采用新兴技术,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3)本:农业   末:工商业

(4)商品经济发展,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以工商著称的城市在江南兴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阳铁厂的建成,耸动中外视听。然而,由于专制官办体制的腐败无能,铁厂从投产之始便财经亏损。汉阳铁厂又与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形成系列,一度颇有生机,……然而,公司除第一次世界大战间始见盈余外,财政常陷困境,外债沉重,终为日本势力侵入,无法摆脱半殖民地中国的全社会性悲剧。抗日战争初期,汉阳铁厂部分冶炼设备西迁重庆,所余被日军侵占,昔时傲视东亚的雄厂仅留下残垣断壁。

──《张之洞与汉阳铁厂》

材料二 为了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我们必须在三个五年计划或者再多一点的时间内,建成一个基本上完整的工业体系,使重工业生产在整个工业生产中占显著的优势。对于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基本建设方针政策不能有任何的忽视。要求各项建设事业不分轻重缓急地齐头并进的倾向,是错误的。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材料三 1958年5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建议把1958年钢产量提高到850万吨。6月,冶金部根据各大区的钢铁规划提出了钢铁“跃进”计划并报告了中央,提出1959年全国钢产量可以超过3000万吨,1962年可以达到8000万吨,甚至9000万吨.最后毛泽东下了决心,提出1958年钢产量要在1957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

材料四 武汉是中国少有的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邮政、电信于一体的重要交通通信枢纽。1998年武汉全市进出口总额18亿美元,比1985年增长20倍,平均每年增长26.8%,到2005年底,武钢累计产钢1.63亿吨,累计实现利税744亿元,其中上缴国家525.18亿元,是国家对武钢投资64.2亿元的8.18倍。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谈谈汉阳铁厂近代衰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分析,中国采取怎样工业化途径?为此在武汉地区建设了一个什么大型重工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党和政府在经济工作中指导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对经济建设产生了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武汉成为重工业基地的原因,并结合武汉地区工业化进程,谈谈给我们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根本原因:汉阳铁厂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展步履艰难。具体原因:①由于专制官办体制的腐败无能。②财政常陷困境.外债沉重、终为日本势力侵人。③抗日战争对它的毁灭性的破坏。

(2)首先发展重工业。武汉钢铁公司。

(3)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违背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发动了“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使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困难。

(4)原因:有较好的基础;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交通发达。启示:只有推翻封建统治,取得民族独立,中国的民族工业才能得到发展.政府要重视和支持工业化建设,为工业化建设创造良好的交通等外部环境.进行工业化建设的同时,要注意保持国民经济的整体平衡,相互促进。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图一 战国重要工商业中心分布图

图二 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图

材料二 

   

图三  明代棉花图·收贩        图四 明代施复夫妇经营丝织业的机房

材料三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也极为苛重,全国又欠缺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

李人龙奏称,关税害商,在这样的苛刻税收下,商贾望见关津,若赴汤蹈火之苦。

──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四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

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其具体表现有哪些?并简要分析该现象出现的积极意义?

(2)据图三、图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朝时期我国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并分析导致这些

新现象产生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3)材料三和材料四揭示了清朝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4)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谈谈应该如何看待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商品经济所起的作用?

正确答案

(1)共同主题:战国时期商业发达。

表现:出现许多商业城市,如临淄、邯郸等;各国货币发展,但货币种类繁多,没有统一。

意义:商业发展,促进了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的联系;推动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一些力量壮大的商人成为新兴地主,推动了封建制度的确立。

(2)新现象:农业向商品化方向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有利因素:高产作物的引进,经济作物种植区域的扩大;区域间的长途贩运兴盛;工商业大量兴起,国内市场的扩大;劳动力市场的出现;一条鞭法的实施。

(3)社会现象:清政府广设钞关,不法官吏巧立名目,对商人课征重税,大量商业资本投向土地。

影响: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影响了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的流通,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不利于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阻碍资本主义萌芽进一步发展。

(4)在封建社会初期,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封建统治的加强;中期,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和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

该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变化情况。第(1)问先从图片可得出,然后再结合图中信息逐一写出具体表现;第(2)问需要从图片和注释中得出,新现象出现的有利因素要从国家政策、市场、资金、劳动力和社会环境等方面来分析;第(3)问首先从材料中概括,再分析它们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消极影响;第(4)问要注意分阶段论述商品经济在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材料一 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

材料二 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一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徐光启文集》卷十一

小题1: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4分)

材料三  (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一…·伦教荡然,纲常已矣。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

材料四 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僮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

——[清]钱泳《登楼杂记》请回答:

小题2: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变化?(6分)

小题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6分)

正确答案

小题1:科举(免役);发展工商业。  

小题2:崇尚奢侈;逾越传统伦理(道德沦丧);好诉讼。

小题3:促进: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阻碍:士大夫受到重农抑商观念的束缚;致富后主要用于购地、消费;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

本题主要从中国历史上“重农抑商”来考查传统思想观念的沿袭与变革,以及这种沿袭与变革对历史发展的影响。第⑴和⑵问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材料、提炼信息和概括知识的能力,属于容易题;第⑶问主要考查考生描述、阐释事物和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要求从题干所提供的观点进行探讨和论证。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研究历史上货币流通的现象,可以加深我们队时代和社会的认识。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现象之一: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明代中叶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000吨至10000吨。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

(1)说明”丝——银“贸易出现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社会经济条件。简述明、清时期两次重大的赋役制度改革中对使用白银的规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现象之二:鸦片走私,白银外流

“近年以来,银价之贵,州县最受其亏。而银商因缘为奸,每于钱粮紧迫之时倍抬高价。州县亏空之由,与盐务之积疲,关税之短绌,均未必不由于此。要皆与偷漏出洋之弊有以致之也。”

——摘自《林则徐集·奏稿》

(2)总结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上半期白银外流给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弊端。简述清政府针对白银外流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现象之三:1盎司黄金35美元

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34年,美国政府1盎司黄金的价格固定为35美元。1944年,美、英、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1年,美国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1933年和1973年美元两次贬值的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现象之四:美元与中国货币

1948年1月至8月,1美元同中国法币比价从17.8万元升至1108.8万元。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民币兑美元汇价有所调整,1美元同人民币比价从2.8元曾升至8.27元,近年来又回落至7.0元以下。

(4)结合所学,分别说明上述两个时期中国货币兑换美元汇率变动的社会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国际:新航路开辟,东西方贸易联系加强;国内:明中期以后,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繁荣,瓷器、丝绸、茶叶等商品大量出口。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征税;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亩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2)州县征税困难,盐税和关税少,造成国家财政危机;“银贵钱贱”造成农民纳税负担加重,激化了社会矛盾。为遏制鸦片走私,清政府任命林则徐主持禁烟。

(3)20世纪30年代:为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实施新政,调整财政金融政策,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放缓,贸易出现逆差,黄金和外汇储备出现大幅度下降。

(4)1948年:国民党统治下政治腐败,经济崩溃,物价暴涨,法币急剧贬值。

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汇率随市场发生变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茶叶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贡献,并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主题一 茶叶与中国古代经济

茶叶产于我国南方。唐朝后期,有人记述说:“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唐朝后期北方少数民族)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

(l)阅读材料,概括其中反映的有关茶的发展史实。结合所学,指出唐朝茶业发展的经济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二 茶叶与世界贸易

17世纪初,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最早从事茶叶贸易,不久在法、英等国都出现了中国茶。18世纪末,输入荷兰、英国和法国的中国茶,除本国消费外,还流通到西北欧与美洲殖民地。有的城市还形成了国际茶叶市场。

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逐步垄断了中英茶叶贸易。1760——1833年间,输入英国的中国茶叶价值,由80多万两增至560多万两白银,茶叶占中国出口总值的比例一般在80%以上。19世纪40年代以前,中国茶叶一直独占世界市场。1835年,英国人首次将中国茶引种到印度,此后印度茶园面积不断扩大。1889年,输入英国的印度荼首次超过中国茶。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中国茶叶在18世纪世界贸易中发挥的作用。分析19世纪英国茶叶贸易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三 茶叶与美国革命

1773年,英国颁布法令,允许东印度公司在美洲以低于走私茶叶50%的价格销售,并明令禁止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民贩卖茶叶。殖民地人民认为自由比喝便宜茶更重要。各殖民地纷纷召集会议,抵制英国的法令。1773年12月,波士顿人登上茶船,把价值15000英镑的茶叶倒入大海。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茶叶成为北美殖民地和英国矛盾焦点的原因及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四 茶叶与民族企业

(4)阅读下表,结合所学,划分“张一元”企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并任选其中一个阶段,分析这一阶段内中国的相关经济状况。(要求:材料运用充分,言之成理,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l)史实:唐朝中后期饮茶渐成风俗;茶叶成为同少数民族交易的货物。条件:唐朝时期大运河便利了南北交通;唐朝商业贸易繁荣。

(2)作用:茶叶成为中西贸易主要商品之一,茶叶贸易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茶叶贸易的利润为英国等国提供资本积累。原因: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19世纪印度茶叶种植业兴起,印度茶逐渐打破中国茶在贸易中的垄断地位。

(3)原因:北美人民反对英国高压政策,维护殖民地人民的自由权利;反对东印度公司的垄断。影响:进一步激化了殖民地和英国的矛盾;成为引发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

(4)发展阶段:

③从企业经营角度:

阶段划分

阶段名称

1900——1956年

私营企业

1956——1999年

国营企业

1999年至今

股份制公司

中国经济状况:

①1900——1925年:民族工商业进一步发展;清政府和民国政府的鼓励。

②1925——1956年:民国政府时民族企业既鼓励又压制;抗日战争对民族经济的破坏;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③1956——1999年:三大改造完成;进入社会主义探索与曲折发展阶段;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

④1999至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国企改革深入。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时的大都市)“燕之涿、蓟,赵之邯郸,魏之温、轵,韩之荥阳,齐之临淄,楚之宛丘,郑之阳翟,三川之两周,富冠海内,皆天下名都,非有助之耕其野而田其地者,居五诸侯之衢,跨街冲之路也。”

——《盐铁论——通有篇》

材料二 “凡欲安君治民,兴霸称王,从近制远,必先立城郭设守备。”

——《吴越春秋·阖闾内外》

材料三 “然本州(杭州)所赖苏、湖、常、秀、淮、广等处客米到来,湖州市、米市桥、黑桥(皆为杭州撑风地名)俱是米行……又有新开门外草桥下南街,亦开米市三四十家,接客打发,分依铺家……”

“杭城(杭州)之外,城南西东北各数十里,人烟生聚,民物阜蕃,市井坊陌。铺席骈盛,数日经行不尽,各可比外路一州郡,足见杭城繁盛矣。”

——宋·吴自牧《梦梁录》

材料四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纺织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南京的“织机愈百张”,繁阜喧盛。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材料三反映的历史现象,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特点:地处交通要塞,城市繁荣,政治军事功能突出(或大多为政治中心和军事要地)。主要成因:受到西周分封制的影响;诸侯争霸的需要,生产力水平低(小农经济为主),商品市场出现。

(2)杭州多依赖外地粮食;杭州米行、米市众多。原因: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长途贸易发展;城市发展,对粮食需求增加;商品经济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交通便利。

(3)专业化的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继昌隆缫丝厂的蒸汽锅炉机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材料三: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晚清状元。他不热心官场,而是以极大的爱国热忱倡导”,并创办实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其中三分之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的。

材料四:1937年,宋子文趁人之危,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强行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当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一中的企业与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除继昌隆缫丝厂外,请再列举一个与继昌隆缫丝厂性质和生产方式相同企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民族企业发展过程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张謇的大生纱厂获得很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造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曲折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不同:古代主要为手工劳动,民族企业是机器生产。发昌机器厂或贻来牟机器磨坊。(2 )发展缓慢.曲折。

(3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4 )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中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情况比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海外殖民地……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已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

材料三 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美)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27——1937年中国发展民族工业发展态势,并分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三项因素:市场、资金和劳动力。三项因素如何取得:市场: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资金;劳动力:圈地运动和行会较早瓦解,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2)状况:出现短暂的春天,发展速度、规模空前;轻工业有显著发展,重工业有一定增长;但主要分在沿海地区,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外国资本、传统经济形式相比,仍居弱势地位。

(3)态势:曲折而艰难地发展。影响: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对华倾销商品,日本加剧侵华,冲击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国民政府采取的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使民族工业在1929年后仍能坚持下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中国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张裕酿酒公司在1892—1941年间的部分发展大事表       

材料二  清朝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和朝廷要员王文韶亲自签署张裕酿酒公司的营业执照。奥国驻烟台领事官巴保男爵持有奥匈帝国颁发的酿酒证书,他主持酿制的高月白兰地、夜光杯、琼瑶浆等十五种产品工艺各异,个性鲜明,很快风靡一时。巴保在张裕酿酒公司一直工作了十八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才奉命回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张裕酿酒公司的生产经营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春天”里,张裕酿酒公司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采用机器生产;引进优良品种;利用外国先进技术。

(2)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民国初期,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不断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张裕酿酒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代苏州机工的状况: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六七六引《苏州府志》

材料二 1864年江海关道丁日昌密查:“内地商人买雇洋商火轮夹板船只,写立笔据,多托洋行出面,赴领事衙门呈报更名入册,领取船牌行驶,从未赴地方官报明立案。……缘洋商之货,进出只须完税,并无捐项,华商之货,进出既应完税,又须报捐。华商避捐,因托洋行。洋商图利,愿为代报。”

 ——《海防档》

材料三 福建“间有商人向外国人雇买洋船,仍须与外国人合伙。是不仅资其管驾之力,实须购其修葺之料也。……是不过商人图借洋船之便利,而洋人之稽查防范,不使内地商人窃擅其技,已可概见”。

——《海防档》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中国当时出现了什么现象?它最早出现在哪一部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中新现象出现后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材料二和材料三来看,中国又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产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材料二和材料三看,早期中国轮船航运业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根据材料分析为什么会采取这种形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国轮船航运业艰难兴起的史实,可以反映出哪些规律性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江南地区发达的纺织部门。

(2)在政治上冲击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在经济上冲击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思想文化上逐渐产生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3)民族资本主义产生。①明朝中后期和清朝前期资本主义的萌芽和缓慢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一方面摧残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打断了中国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瓦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扩大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和可能。③受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利润的刺激,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引进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器,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这样,随着中国一些民族企业的兴办,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4)形式:商人购买洋船后,多托洋行出面,到外国领事馆处注册。原因:避免捐税;商人雇买洋船与外国人合伙经营;不仅借助洋人的管理和技术,又可购买修葺之料。

(5)中国轮船航运业一开始就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资本主义与外国资本主义互相利用,与本国的封建主义存在着矛盾。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风云浙商”在当今媒体频频出现。近代民族企业家里,“宁波帮”曾经叱咤风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八八七年,他(严信厚)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初创时,资本五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四十台新式轧花机,雇佣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到一八九七年,据九月二十一日《中外日报》,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

——赵世培等编《浙江近代史》

材料二 宁波道台已批示慈溪县的仁乾及其他华商商号,准其建立一个火柴厂制造火柴。他们准备暂时雇佣日本工匠……这是一个新创举,可使中国在这种一向被外国入口货独占的行业中,今后也可分得一分利润。这工厂将设于偏僻的处所,不至于使城市中人觉得讨厌或影响健康。

——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 1897年4月,湖广总督张之洞上奏,在概述数年以来中国新式工业兴办情况后,接着指出:“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以后华商有束手之危,洋商成独揽之势。”张之洞此奏是对全国情况的综论,具有普遍性,文中又点浙江,可见问题较为突出。

——金普森等《浙江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97年“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阻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材料可以看出,近代浙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这在全国具有普遍性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宁波是中国近代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自然经济解体较早;甲午战争后,西方经济侵略的加深,当地农民、手工业者大量破产为近代民族工业提供必要的劳动力;清政府为了支付赔款,甲午战争后也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2)主要障碍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西方对技术和市场的垄断,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本国封建势力和一些陋习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民族工业起阻碍作用。

(3)主要在纺织、火柴等轻工业。这也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普遍现象。原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榨,因此只是在轻工业领域有所发展,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重工业为外国资本所垄断。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国初年的民族工业——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品销售示意图。 

材料二    长江三角洲地区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1916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煤矿比较表

——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四    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数

——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五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的南通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的三分之二都是大战期间获得的。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然而,好景不长,一战后,欧洲列强迅速增加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中国民族工业无力与之抗衡,大批倒闭,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已经走下坡路了。

(1)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呈现上述特征的原因及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时间上的间断性;空间上的局部性(地区分布不均衡);与外商相比,居劣势;与农业经济相比,不占主导地位;以轻工业为主,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2)原因:传统经济的顽固性及外国资本的强大阻碍民族资本的健康发展;国内外政治形势发展的影响;中国地域辽阔,区域发展不平衡。影响:一方面,民族工业的发展,带动了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不断壮大,进而有利于革命形势的发展及现代化的发展;另一方面,民族工业的畸形发展也使资产阶级力量不是足够强大,因而难以完成革命任务,全面推进现代化的发展。

下一知识点 : 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