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
- 共222题
患者,男,27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中患者突然出现呕吐、头痛、视物模糊。患者可能是发生了
正确答案
解析
此题属于临床实践类考题,中等难度。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为出血性疾病,当患者出现呕吐、头痛、视物模糊,应考虑颅内出血。故选A。
患儿,男,10个月。今晨家长发现其眼眶周围密集针尖大小出血点,经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特发性(急性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瘫。为及早识别颅内出血的发生,应重点监测患儿的
正确答案
解析
患者,男,27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中患者突然出现呕吐、头痛、视物模糊。患者可能是发生了
正确答案
解析
此题属于临床实践类考题,中等难度。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为出血性疾病,当患者出现呕吐、头痛、视物模糊,应考虑颅内出血。故选A。
不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所引起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
患者男性,56岁,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收入院。主管护士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时,患者表示不明白自己为何患病。护士应向其解释,本病发病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但不包括
正确答案
解析
感染:约80%急性ITP病人,在发病前2周左右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慢性ITP病人常因感染而使病情加重。免疫因素:病人体内有病理性免疫所产生的抗血小板抗体,血小板与抗体结合后易遭到破坏。脾因素:体外培养证实慢性型ITP病人脾能产生血小板特异性IgG,与抗体结合的血小板主要在脾遭到破坏。雌激素:慢性型多见于年轻女性,常见于青春期和绝经期前,原因为雌激素可抑制血小板生成。
患者,女,26岁,因皮肤瘀点、瘀斑及月经过多,疑为慢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入院。 导致其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正确答案
解析
免疫因素:病人体内有病理性免疫所产生的抗血小板抗体,血小板与抗体结合后易遭到破坏。抗体不仅导致血小板破坏同时也影响巨核细胞成熟,使血小板生成减少。
患者女性,32岁,因月经量过多来院就诊。查体:口唇苍白,贫血貌;皮肤、黏膜散在瘀点和瘀斑。初步诊断为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该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病人体内有病理性免疫所产生的抗血小板抗体,血小板与抗体结合后易遭到破坏。抗体不仅导致血小板破坏同时也影响巨核细胞成熟,使血小板生成减少。
长期单纯以羊乳喂养小儿易发生
正确答案
解析
因羊乳中维生素B12叶酸含量少,婴幼儿如未及时添加辅食可引起
巨幼细胞贫血的病因是
正确答案
解析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所引起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
下列关于巨幼细胞贫血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所引起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
患者女性,28岁,孕28周。孕期一直食欲较差,未补充特殊营养素。近日头晕、乏力明显,来医院检查后,确诊为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护士应告知患者,该病主要补充
正确答案
解析
该病用维生素B12和叶酸治疗有效。
女性,31岁,孕16周来医院行产前检查。医生建议其补充叶酸,以预防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以下关于叶酸参与该病发病机制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