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
  • 共222题
  • 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
  • 共222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男婴,7个月,近两个月来肤色苍白,食欲减退入院。生后一直人工喂养,未加辅食。体检:营养差,皮肤、黏膜苍白,心前区有Ⅱ级收缩期杂音,肝肋下3cm,脾肋下1cm。化验: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均低于正常,白细胞、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均正常。此患儿发病的主要原因是

A喂养不当

B丢失过多

C营养物质吸收障碍

D生长发育过快

E慢性感染

正确答案

A

解析

主要原因是喂养不当。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男婴,7个月,近两个月来肤色苍白,食欲减退入院。生后一直人工喂养,未加辅食。体检:营养差,皮肤、黏膜苍白,心前区有Ⅱ级收缩期杂音,肝肋下3cm,脾肋下1cm。化验: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均低于正常,白细胞、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均正常。最适宜的治疗方案是

A注意饮食调节即可

B口服铁剂

C给予铁剂及维生素

D铁剂肌内注射

E少量输注浓缩红细胞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最适宜的治疗方案是给予铁剂及维生素。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儿,18个月。面色苍黄,毛发稀疏,诊断为“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此患儿应添加的主要食物是

A饼干

B蛋糕

C水果

D瘦肉

E乳类

正确答案

D

解析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所引起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针对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患儿,护士应指导患儿家长及时为患者添加富含维生素B12和(或)叶酸的辅食,如动物肝、肾、肉类、蛋类及绿色蔬菜等。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男婴,7个月,近两个月来肤色苍白,食欲减退入院。生后一直人工喂养,未加辅食。体检:营养差,皮肤、黏膜苍白,心前区有Ⅱ级收缩期杂音,肝肋下3cm,脾肋下1cm。化验: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均低于正常,白细胞、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均正常。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

A生理性贫血

B婴儿感染性贫血

C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D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E营养性混合性贫血

正确答案

C

解析

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均低于正常,白细胞、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均正常,诊断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儿男,10个月,一直采用牛乳喂养,未加辅食。家长察觉患儿皮肤、黏膜苍白,带其来医院就诊。医生诊断其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护士对家长进行的健康指导不包括

A铁剂治疗同时可补充还原性食物,有利于铁的吸收

B铁剂治疗应待铁蛋白恢复正常后停药

C多补充菠菜、香菇等,因植物铁比动物铁吸收好

D及时补充含铁辅食

E注意休息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儿女,7个月,一直纯母乳喂养,未添加辅食。为预防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护士对家长进行的饮食指导,错误的是

A建议多吃新鲜蔬菜、瘦肉、动物肝脏等

B[12.gif]的食物

C人体的叶酸、维生素B[12.gif]。全部需要食物供给

D婴儿抵抗力差,食物应高温消毒

E乳母应同时补充富含叶酸、维生素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者女性,30岁。头晕、心悸、齿龈出血、月经量过多半年余,曾在当地服止血药治疗,病情未得到控制。近1周因呼吸道感染伴发热、齿龈出血加重,来门诊检查,初步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确诊后医生采用的治疗方案中包括雄激素,主管护士对患者进行药物指导,不包括

A男性化的副作用于停药后短期内会全部消失

B可能引起血糖升高、高血压、易感染等

C对肝有损害,应定期复查肝功能

D可能产生男性化改变,如毛须增多、声音变粗等

E该药为油剂,吸收慢,易发生肿块,应经常检查注射部位

正确答案

B

解析

尊医嘱给予病人丙酸睾酮,向病人说明该类药物不良反应。该药为油剂,需深层注射;由于吸收慢,注射部位易发生肿块,要经常检查注射部位,发现硬块要及时理疗;不良反应有女性男性化,如毛须增多,声音变粗,痤疮,女性闭经等,上述不良反应于停药后短期内会全部消失,还包括肝功能受损,需定期检查肝功能是否异常。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者,女,32岁,因再生障碍性贫血,接受丙酸睾丸酮注射治疗1个月余,护士每次在为患者进行肌内注射前应首先检查

A注射部位是否存在硬块

B面部有无痤疮

C有无毛发增多

D有无皮肤黏膜出血

E口唇、甲床的苍白程度

正确答案

A

解析

因丙酸睾丸酮为油剂、需深层注射,由于吸收慢,注射部位易发生肿块,要经常检查注射部位,发现硬块要及时理疗。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者,女,26岁,因皮肤瘀点、瘀斑及月经过多,疑为慢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入院。 患者不宜选用下列哪种饮食

A高蛋白

B高维生素

C高纤维素粗糙食物以防便秘

D流质饮食

E高热

正确答案

C

解析

饮食为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渣饮食。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者女性,32岁,因月经量过多来院就诊。查体:口唇苍白,贫血貌;皮肤、黏膜散在瘀点和瘀斑。初步诊断为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调整治疗方案后,患者病情明显改善,即将出院。主管护士在进行出院指导时,应告知患者今后避免使用的药物包括

A泼尼松

B地西泮

C阿莫西林

D双嘧达莫

E红霉素

正确答案

D

解析

避免使用损伤血小板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吲哚美辛,保泰松,右旋糖酐等,定期门诊复查,坚持治疗。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缺铁性贫血患儿为改善贫血症状最佳的食物是

A牛奶和乳制品

B鱼、虾及高热量饮食

C动物肝脏及高蛋白饮食

D海带、紫菜及高蛋白饮食

E紫皮茄子及高蛋白饮食

正确答案

C

解析

改善缺铁性贫血症状最重要的是增加含铁质丰富的食物,动物性食物含铁高且为血红素铁,吸收率高,植物性食物中的铁为非血红素铁且吸收率低,而高蛋白饮食,除了能提供机体所需的蛋白,能源,还能促进铁的转运、吸收等。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8个月患儿,牛乳喂养,未加辅食。近2个月面色苍白,食欲低下,经检查诊断为缺铁性贫血,拟用铁剂治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忌与维生素C同服

B不宜在两餐之间服用

C首选二价铁

D贫血纠正后立即停铁剂

E与牛奶同服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服用铁剂时应注意1在两餐之间服用2可与维生素C、果汁等同服,促进铁吸收3牛奶、茶、蛋类、抗酸药物等可抑制铁的吸收,应避免与含铁食物同服4用吸管或服药后漱口,以防牙齿被染黑5口服铁剂可致胃肠道反应,宜从小剂量开始6药物应妥善存放,以免误服过量中毒。如治疗反应满意,疗程应在血红蛋白达正常水平后,再继续服药铁剂6-8w,以增加铁储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缺铁性贫血患者经铁剂治疗至血红蛋白正常后,仍需继续服用铁剂多长时间

A立即停止

B1个月

C1~2个月

D6-8周

E2个月

正确答案

D

解析

因为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的贮存铁缺乏引起的,铁剂治疗至血红蛋白正常后,患者仍需服用铁剂6-8周,以增加铁储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正常小儿白细胞分类出现两次交叉的时间(或年龄)分别是

A出生后13~15天和13~15岁

B出生后6~8天和4~6岁

C出生后2~4天和1~3岁

D出生后4~6天和4~6岁

E出生后8~10天和8~10岁

正确答案

D

解析

随着白细胞总数下降,中性粒细胞也下降,生后4-6天两者比例相等(第一次交叉),以后淋巴细胞约0.60,中性粒细胞0.35,至4-6岁两者又相等(第二次交叉),7岁后与成人相似。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

A铁摄入不足

B体内储铁不足

C铁丢失过多

D疾病影响

E生长发育过快

正确答案

A

解析

铁摄入不足是导致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下一知识点 : 肿瘤病人的护理
百度题库 > 护士资格 > 专业实务 > 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