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体的平衡
- 共5210题
如图所示,一上表面粗糙的斜面体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斜面的倾角为θ。若斜面固定,另一质量为m的滑块恰好能沿斜面匀速下滑。若斜面不固定,而用一推力F作用在滑块上,可使滑块沿斜面匀速上滑,若同时要求斜面体静止不动,就必须施加一个大小为P=4mgsinθcosθ的水平推力作用于斜面体。求满足题意的这个F的大小和方向。
正确答案
解:滑块恰好能沿斜面匀速下滑,根据平衡条件:
滑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因数:μ=tanθ
若用一推力F作用在滑块上,使之能沿斜面匀速上滑,对滑块,如图所示受力分析,并建立直角坐标系(将F沿斜面、垂直斜面分解成Fx和Fy)
X轴方向,根据平衡条件:Fx=f+mgsinθ①
Y轴方向,根据平衡条件:Fy+mgcosθ=N②
且f=μN=Ntanθ③
①②③联立可得:Fx=Fytanθ+2mgsinθ④
对斜面体如图所示受力分析,并建立直角坐标系
X`轴方向,根据平衡条件:P= fcosθ+Nsinθ⑤
即:4mgsinθcosθ=μNcosθ+Nsinθ
代入μ值,化简得:Fy=mgcosθ⑥
代入④得:Fx=3mgsinθ⑦
最后由F=,解得:F=mg
⑧
由tanα=,解得:α= arctg(
)⑨ (设α为F和斜面的夹角)
如图所示,轻质长绳水平地跨在相距为2L的两个小定滑轮A、B上,质量为m的物块悬挂在绳上O点,O与A、B两滑轮的距离相等。在轻绳两端C、D分别施加竖直向下的恒力F=mg。先托住物块,使绳处于水平拉直状态,由静止释放物块,在物块下落过程中,保持C、D两端的拉力F不变。
(1)当物块下落距离h为多大时,物块的加速度为零?
(2)在物块下落上述距离的过程中,克服C端恒力F做功W为多少?
(3)求物块下落过程中的最大速度Vm和最大距离H?
正确答案
解:(1)当物块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加速度为零,此时物块下降距离为h。因为F恒等于mg,所以绳对物块拉力大小恒为mg,由平衡条件知:2θ=120°,所以θ=60°,由图可知:
h=L×tg30°=L ①
(2)当物块下落h时,绳的C、D端均上升h',由几何关系可得:h'=-L ②
克服C端恒力F做的功为:W=F×h' ③
由①②③式联立解得:W=(-1)mgL
(3)物块下落过程中,共有三个力对物块做功。重力做正功,两端绳子对物块的拉力做负功。两端绳子拉力做的功就等于作用在C、D端的恒力F所做的功。因为物块下降距离h时动能最大。由动能定理得:mgh-2W= ④
将①②③式代入④式解得:Vm=
当物块速度减小为零时,物块下落距离达到最大值H,绳C、D上升的距离为H'。由动能定理得:mgH-2mgH'=0
又H'=-L
联立解得:H=
轻绳一端系在质量为m=30kg的物体A上,另一端系在一个质量为m=2kg套在粗糙竖直杆MN的圆环上。现用水平力F拉住绳子上一点,使物体A从如图所示实线位置O缓慢下降到虚线位置O',θ=53°时,圆环恰好要下滑,求杆与环间动摩擦因数μ。(sin37°=0.6,cos37°=0.8)
正确答案
解:对物体m在O'点分析受力如图,物体B处于平衡状态有:
在水平方向:Tsin53°=F
在竖直方向:Tcos53°=mg
由上两式解得:F=4mg/3
对系统整体分析受力如图,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有:
在水平方向:N=F
在竖直方向:f=mg+mAg
另:环A恰好要滑动,有f=μN
由上各式解得:μ=0.8
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自主品牌纷纷崛起,如奇瑞、吉利、比亚迪等,不仅产销红火,甚至出口国外.比亚迪公司本来是做电池起家的,在电池制造方面独具优势,该公司生产的“比亚迪铁动力F3”性能优良,这种汽车利用技术独特的充电电池--“铁电池”提供能量,充足电可行驶400公里,且在15分钟内即可充电至满容量的80%,因此使用比较方便,且对环境没有污染.设该车质量m=1.5t,额定功率P=60kW,最高时速vM=144km/h,g=10m/s2.求:
(1)该汽车在水平路面上以最高时速行驶时所受的阻力是多少?
(2)设行驶中汽车所受阻力与速度大小无关,该车以额定功率P行驶,当速度增大到v1=72km/h时的瞬时加速度a是多大?
正确答案
(1)当汽车在水平路面上以最高时速行驶时,牵引力大小F与阻力大小f相等.
vm=144km/h=40m/s
F==1.5×103N
f=F=1.5×103N.
故汽车行驶时所受的阻力为1.5×103N.
(2)设汽车以72km/h行驶时牵引力为F1,则有:
v1=72m/h=20m/s F1==3×103N a=
=1m/s2
故此时的加速度为1m/s2.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右端固定一光滑定滑轮,O点到定滑轮的距离s=0.5m,当用竖直向下的力将质量m=0.2kg的木块A按住不动时,质量M=0.3kg的重物B刚好与地面接触(对地面无压力),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然后将木块A拉到P点,OP间的距离为h=0.5m,待B稳定后由静止释放,g取10m/s2.求:
(1)木块A按住不动时所受摩擦力;
(2)木块A由静止释放后运动到O点时的速度大小;
(3)通过计算说明木块A是否会撞到定滑轮?若不会撞上请求出最终木块A停在距定滑轮多远的地方;若会撞上,请定性说出两种避免撞上的解决方案.
正确答案
(1)木块A按住不动时所受摩擦力为静摩擦力,由平衡条件得f=T=Mg=3N,方向水平向左
(2)在B下落至地面前,据动能定理,有
Mgh-μmgh=(M+m)v2,
得v==2m/s
(3)在B落地后,A运动到停下来,设B继续向右滑行距离为s′时停下,则据动能定理,有
-μmgs′=0-mv2
得 s′==0.4m<0.5m
所以木块A不会撞到定滑轮,最终木块A停在距定滑轮0.1m处.
答:(1)木块A按住不动时所受摩擦力是3N,方向水平向左;
(2)木块A由静止释放后运动到O点时的速度大小是2m/s;
(3)木块A不会撞到定滑轮,最终木块A停在距定滑轮0.1m处.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带正电的小球,用长为L的绝缘细线悬挂于O点,处于一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静止时细线右偏与竖直方向成45°角,位于图中的P点。重力加速度为g,求:
(1)静止在P点时线的拉力是多大?
(2)如将小球向右拉紧至与O点等高的A点由静止释放,则当小球摆至P点时,其电势能如何变?变化了多少?
(3)如将小球向左拉紧至与O点等高的B点由静止释放,则小球到达P点时的速度大小?
正确答案
解:(1)
(2)小球从A到P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故其电势能增加
(3)小球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最低点C,根据动能定理得:
到达C点后细绳绷紧,沿细绳方向的速度变为零,则
从C到P做圆周运动,由动能定律得:
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球,重力大小为G,两球与水平地面间的摩擦因数都为μ,一根轻绳两端固定在两个球上,在绳的中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当绳被拉直后,两段绳间的夹角为α。问当F至少为多大时,两球将会发生滑动?
正确答案
解:设绳子拉力为T,选其中某一个球为研究对象,球发生滑动的临界条件是:
Tsin=μN ①
又因为 Tcos=
②
取整体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得:
F+2N=2G ③
由式①②③式联立解得:
F=
如图所示(a),一条长为3L的绝缘丝线穿过两个质量都是m的小金属环A和B,将丝线的两端共同系于天花板上的O点,使金属环带电后,便因排斥而使丝线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此时两环恰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若不计环与线间的摩擦,求金属环所带电量是多少?某同学在解答这道题时的过程如下:
设电量为q,小环受到三个力的作用,拉力T、重力mg和库仑力F,受力分析如图b,由受力平衡知识得,k=mgtan30°,q=
.
你认为他的解答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给出你的解答.
正确答案
他的解答中没有考虑两丝线上的张力相等,故解答是错误的.
小环是穿在丝线上,作用于小环上的两个拉力大小相等,方向不同.小环受四个力,如图所示.
竖直方向:Tsin60°=mg
水平方向:Tcos60°+T=k
联立得:q=
答:小球的带电量为.
如图,质量为M的足够长金属导轨abcd放在光滑的绝缘水平面上.一电阻不计,质量为m的导体棒PQ放置在导轨上,始终与导轨接触良好,PQbc构成矩形.棒与导轨间动摩擦因数为μ,棒左侧有两个固定于水平面的立柱.导轨bc段长为L,开始时PQ左侧导轨的总电阻为R,右侧导轨单位长度的电阻为R0.以ef为界,其左侧匀强磁场方向竖直向上,右侧匀强磁场水平向左,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在t=0时,一水平向左的拉力F垂直作用于导轨的bc边上,使导轨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1)求回路中感应电动势及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表达式;
(2)经过多少时间拉力F达到最大值,拉力F的最大值为多少?
(3)某一过程中回路产生的焦耳热为Q,导轨克服摩擦力做功为W,求导轨动能的增加量.
正确答案
(1)对杆发电:E=BLv,
导轨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v=at,
E=BLat,
s=at2
对回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I==
=
(2)导轨受外力F,安培力FA摩擦力f.其中
对杆受安培力:FA=BIL=
Ff=μFN=μ(mg+BIL)=μ(mg+)
由牛顿定律F-FA-Ff=Ma
F=Ma+FA+Ff=Ma+μmg+(1+μ)
上式中当:=R0at
即t=时,外力F取最大值,
F max=Ma+μmg+(1+μ)B2L2
,
(3)设此过程中导轨运动距离为s,
由动能定理,W合=△Ek W合=Mas.
由于摩擦力Ff=μ(mg+FA),
所以摩擦力做功:W=μmgs+WA=μmgs+μQ,
s=,
△Ek=Mas=Ma
答:(1)回路中感应电动势及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表达式E=BLat,I=;
(2)经过时间拉力F达到最大值,拉力F的最大值为Ma+μmg+
(1+μ)B2L2
,
(3)导轨动能的增加量为Ma.
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相距5mm,电容为2μF,当将其充电到两板电势差为100V时,一个质量为1.0×10-11g的带负电尘埃正好在板间静止,求:
(1)这时电容器的带电量为多少库仑?
(2)电容器上极板带何种电荷?
(3)该尘埃带电量为多少?
正确答案
(1)由C=得,Q=CU=2×10-6×100C=2×10-4C
(2)带负电尘埃正好在板间静止,受到重力与电场力平衡,则电场力方向竖直向上,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种电荷.
(3)由平衡条件得
qE=mg,又E=,得到q
=mg
代入解得,q=5×10-18C
答:
(1)电容器的带电量为2×10-4C.
(2)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种电荷.
(3)该尘埃带电量为5×10-18C.
物理学家密立根早在1911年就以下述著名的油滴实验推断自然界存在基元电荷,并推出了基元电荷的电量,其实验过程如下:
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两平行绝缘金属板间距为d,在上极板的中间开一小孔,使质量为m的微小带电油滴从这个小孔落到极板中,忽略空气浮力,当极板上没加电压时,由于空气阻力大小与速度大小成正比(设比例系数为k,且k>O),经过一段时间后即可观察到油滴以恒定的速率v在空气中缓慢降落.
(1)极板上加电压u时可看到油滴以恒定的速率v2缓慢上升.试求油滴所带电量q ( 用d、u、k、v1、v2等已知量表示 ).
(2)在极板上不加电压时,油滴在极板内以恒定的速率v1下降时,移动某一定值的竖直距离所需时间为t1,加了电压u后以恒定速率v2上升同一竖直距离所需时间为t2,然后又把电压撤除,使所考察的油滴又降落,并对极板内照射x射线以改变油滴的带电量,再在极板上加上同样的电压u,重复上述操作测定油滴上升的时间,即可发现(+
)始终是0.00535s-1的整数倍,由此可断定:一定存在基元电荷,若已知:d=2×10-2m,m=3.2×10-16kg,t1=11.9s,u=25V,g=9.8m/s2,试计算基元电荷的带电量(取两位有效数字).
正确答案
(1)当极板上没加电压时,得到:mg=kv1,①
当极板上加电压u时,由题得;q=mg+kv2 ②
由①、②得,q= ③
(2)由题意得,v1t1=v2t2 ④
+
=0.00535ns-1(n为整数) ⑤
由以上①-⑤式得,q=
可见,粒子所带电量是基元电荷所带电量的整数倍,基元电荷的带电量为
e=
代入解得,e=1.6×10-19C
答:
(1)滴所带电量q=.
(2)基元电荷的带电量为e=1.6×10-19C.
在密立根油滴实验装置中,喷雾器向透明的盒子里喷入带点油滴,小盒子内的上、下两金属板分别接在电源两极,通过改变两极板间电场强度可控制带点油滴在板间的运动状态.已知某油滴所受的重力为1.8×10-9N,当电场强度调节为4.0×104N/C时,通过显微镜观察该油滴竖直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
求:(1)该油滴带何种电荷?
(2)该油滴所带电荷量是多少?
(3)该油滴所带电荷量是元电荷e的多少倍?
正确答案
(1)该油滴竖直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受重力和电场力,二力平衡;故电场力向上,而场强向下,故油滴带负电荷;
(2)匀速运动是平衡状态,重力和电场力平衡:
mg=F=qE
所以:q==
C=4.5×10-14C
(3)元电荷电量:e=1.6×10-19C
所以,元电荷倍数N:N==
个=2.8×105个
答:(1)该油滴带负电荷;
(2)该油滴所带电荷量是4.5×10-14C;
(3)该油滴所带电荷量是元电荷e的2.8×105倍.
在水平路面上用绳子拉一只重100N的箱子,绳子和路面的夹角为37°.当绳子的拉力为50N,恰好使箱子匀速移动,求箱子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正确答案
以箱子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力图如图,根据平衡条件得
竖直方向 N+Fsin37°=mg
水平方向 f=Fcos37°
又f=μN
∴μ=
代入数据得:μ==0.57
答:箱子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7.
如图所示,把质量为0.2克的带电小球A用丝线吊起,若将带电量为4×10-8C的小球B靠近它,当两小球在同一高度时且相距3cm,丝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45°,求此时小球B受到库仑力及小球A带的电量.
正确答案
小球受水平向左的库仑力、重力、绳子的拉力而平衡,根据平衡条件有:
F库=mgtanθ ①
F库=k ②
将r=3cm=0.03m,θ=45°带入解①②得:F库=2×10-3N,QA=5×10-9C.
故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B所受库伦力为2×10-3N,小球A带的电量是5×10-9C.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直角三棱柱A放在水平地面上,三棱柱的斜面是光滑的,且斜面倾角为θ.质量为m的光滑球放在三棱柱和光滑竖直墙壁之间,A和B都处于静止状态,求地面对三棱柱支持力和摩擦力各为多少?
正确答案
选取A和B整体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重力(M+m)g,地面支持力N,墙壁的弹力F和地面的摩擦力f的作用(如图所示)而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有:N-(M+m)g=0,F=f,可得N=(M+m)g.
再以B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重力mg,三棱柱对它的支持力NB,墙壁对它的弹力F的作用(如图所示),而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有:
NB cosθ=mg,NsinθB=F,解得F=mgtanθ,所以f=F=mgtanθ.
答:地面对三棱柱支持力为(M+m)g,摩擦力为mgtanθ.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