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 共2079题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正确答案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26分)2013年,中国领导人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倡议,被合称为“一带一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这个流传了几千年的词汇,在当今的中国,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有高层领导提出了“共建现代丝绸之路,扩大亚欧经济文化交流”的主张。时隔近20年,随着中国新一届领导人的上任,“丝绸之路”在国际上更是屡次被提起。
建设“新丝绸之路”的初衷是通过这条链接亚欧两大陆、辐射30多个国家的大动脉促进国际贸易。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特别是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与中亚国家、欧洲国家之间的往来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空前发展。“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已不满足于仅仅建设交通运输生命线,还要不断加深沿线区域经贸合作,形成“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这突破了“新丝绸之路”建设的初衷。
材料二 在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我们共同期盼着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中国和法国,亚洲和欧洲,一起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建“新丝绸之路”。“新丝绸之路”标志着中欧两个文明的再度交汇,汇聚成“思想的丝绸之路”。“思想的丝绸之路”一旦碰撞出新的火花、放射出新的光芒,必将照亮整个世界。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分析“新丝绸之路”的发展为什么突破了建设的初衷。(14分)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分析中国在建设“思想的丝绸之路”中应作出怎样的努力。(12分)
正确答案
(1)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因此要注意把握事物发展的条件。随着各方面的条件不断完善,新丝绸之路的发展有了新的机遇和期待。(4分)
②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新丝绸之路在已有的发展成就基础上,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4分)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新丝绸之路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新情况,产生了新的发展要求,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分)
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因此,“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已不满足于仅仅建设交通运输生命线,还要不断加深沿线区域经贸合作。(3分)(若考生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分析,可酌情给分。)
(2)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求同存异,共谋发展。(2分)
②立足新的实践,创新合作模式,谋求新的发展机遇。(2分)
③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传递、沟通和共享方面的强大功能,(2分)加强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2分)
④继承并发展传统文化,让古老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2分)汲取欧洲文明的有益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2分)(若考生答出“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亦可得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以丝绸之路为切入点,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究与论证问题的能力。本小问答案的范围相对明确。分析问题可知,丝绸之路的发展能突破初衷,主要在于丝绸之路的发展进程超越预想,这就要从“快速发展”及其原因入手进行分析。因此考生结合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发展的普遍性、量变和质变的相关知识,辩证否定观是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2)本小问考查的是文化生活,据题可知,设问范围清晰,知识限定只需把握住我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即可,重点在于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因此考生首先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从交流的途径、手段角度说明要加强文化交流,增加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再次可以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说明要继承发展好传统文化;最后要说明要立足实践,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积极推动中国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但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和发展着这个民族精神。
结合材料回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当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正确答案
民族精神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把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新时期形成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我们当前要着重做到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增强全国人民的爱国意识、团结意识和自强意识。二是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强化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牢固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自觉将个人的荣辱得失与国家的盛衰强弱紧密联系在一起。三是倡导各民族、各阶层团结和睦、平等互助、共同发展,反对任何形式的危害祖国统一、危害社会稳定、危害人民团结的行为。四是弘扬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敢于迎接各种挑战,经受任何风浪考验,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用勤劳的双手和不懈的奋斗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祖国的美好未来。
本题为创新题,回答时要结合题目的要求。题目要求我们要“结合材料回答”,因此,我们在审题时要从“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角度思考。
继承是发展的_____,发展是继承的_____,_____与_____,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_____,这就是“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必要前提 必然要求 继承 发展 新文化 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19分)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老子的“损有余而补不足”、太平天国的“无处不均匀”和康有为的《大同书》,至建国后的人民公社、“大锅饭”,都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平均”的文化基因。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阶级社会,极端贫困的人们企盼平均分享财富,企盼有尊严的生活,这种思想对摧毁和瓦解封建制度具有一定推动作用,今天对我们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仍有启示和警示意义。
(1)材料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什么文化形式?简述这种形式的作用。(5分)
(2)结合材料,说明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这种传统文化。(14分)
正确答案
(1)材料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传统思想。(2分)中国的传统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社会的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3分)
(2)①对待传统思想,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分)对绝对平均主义思想要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对追求社会公平的观念要继承保持和发扬。(4分)②对待传统思想要革故鼎新,推陈出新。(2分)对传统公平思想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2分)③对待传统思想,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4分)
试题分析:(1)该题要根据材料内容准确判断,材料体现的是传统文化继承性哪一方面的继承,“思想”二字点明了是传统思想的继承,再根据课本知识准确回答传统思想的作用。
(2)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思想,即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从坚持正确的方针和坚持正确的方向等方面具体回答。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可结合传统思想稍加阐释。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