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 共2079题
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漫画,分析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漫画反映了社会上有些人热衷于对中国古典名著进行影视翻拍的现象。中国古典名著蕴涵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用影视翻拍的方式对待中国古典名著,对它的普及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漫画更主要的是提醒人们不应仅仅从中国古典名著中获得创作源泉,对待中国古典名著应有正确的态度。
(2)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评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影视翻拍中国古典名著时不应该“全盘照搬”或“断章取义”。②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始于春秋时期的清明节至今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扫墓是最早的清明祭拜的形式,这种习俗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逐渐演变为更多的形式。2002年,共青团中央发起了“清明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民族魂”活动。6年来,参与人数从最初的100万跃升到目前的1000万左右。将祭奠先人的文字和音像放在互联网上,让所有的亲人和故友都能在不同的地方同时或随时祭拜,这种文明和科学的祭拜方式,让逝者安息,于生者有益。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是怎样看待清明祭拜形式的演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2)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清明节祭拜活动集中展示了人们对先烈和先人的尊重和怀念情感。②对待民族节日应该在继承中发展。我们对传统节日的继承不但要注意其形式的变化,更要注重其蕴涵的文化精华的内容,不断为传统的民族节日丰富新形式,增添新内容,做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③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利用网络方式对先烈先人进行文明、科学的祭拜,值得大力提倡。
《舌尖上的中国》不仅是美食纪录片,更是一部人文纪录片。其充满浓郁的人文情怀、家国情怀和乡土情结,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共鸣,不仅吸引了80后年轻群体的集体观看,还在网络和媒体上引起热烈讨论。
豆瓣网友甲:
《舌尖上的中国》首次采用高清设备微距拍摄,MV式的镜头和剪辑,BBC范儿的国际化表达方式,充满人性关怀的平民视角,传递出对中华饮食文化的敬意。这部纪录片无论是理念还是手法,都成功地玩儿了把创新。终于有一部足以走向世界的国产纪录片了!
(1)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说明如何进行文化创新。(6分)
留学生丙:爱死中国美食了,看着《舌尖上的中国》,我差点儿要舔屏幕了。什么时候出英文版,我一定让我的美国同学们也看看,骄傲啊。好想回家……
(2)从《文化生活》角度回答,如果你是海外留学生,你如何让中华文化走出去。(10分)
正确答案
(1)实践决定认识,文化创新要立足于人民的社会实践;(2分)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文化创新要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2分)创新需要“扬弃”,文化创新需要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2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文化创新又要博采众长。(2分)
(2)学习和继承优秀的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1分)批判地继承民族传统文化,不断发展创新;(3分)尊重文化多样性,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3分)学习掌握文化传播技术,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华文化的使者。(3分)
试题分析:(1)设问中“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限定了答题的范围,学生可先回忆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的途径再结合哲学的相关内容来回答。文化创新要立足于人民的社会实践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文化创新要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文化创新需要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体现了辩证否定的实质,扬弃。文化创新又要博采众长体现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2)设问中“从《文化生活》角度”限定了答题的范围。让中华文化走出国门,需要对中外文化继承和创新、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掌握文化传播技术。根据以上各点联系材料简单分析即可。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否定的实质、文化继承和创新、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文化传播技术。此类问题的回答,首先一定要重视各个问题中的关键词,如设问中“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和“文化创新”,有的放矢;其次要熟悉书本内容,能够运用多方面的知识点来回答一个问题;第三,分析回答问题一定要结合材料,让回答的内容更为充实。本题难度较高,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8分)一位媒体评论员说:“微博的出现可以说是互联网时代更深入人心的一种表现,每个人都有表达、沟通的欲望,而数字的限制给予了作家和普通网民不分高下的发言权,从而推进了草根文化的发展。草根文化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区别于雅文化、上流文化以及传统文化。如“段子”(指手机短信)就是典型的草根文化,其通俗性、娱乐性广为手机用户接受。但草根文化良莠不齐,不良信息沉渣泛起。
有人说:“草根文化”植根于群众,是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应该鼓励其发展。也有人认为“草根文化”长于民间,缺乏高雅,应控制其发展。
针对这两种观点,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你的认识。(8分)
正确答案
①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2分)②改革开放以来,“草根文化”的发展一定意义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体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2分)③“草根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健康积极的“草根文化”会形成对先进文化的有益补充,但愚昧落后的“草根文化”无可否认也会对先进文化带来冲击。(2分)④我们应该剔除“草根文化”中得糟粕,倡导和发展那些群众所喜闻乐见又对社会发展有进步意义的“草根文化”。 (2分)
略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2010年7月29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描绘了一幅宏伟的教育发展蓝图。
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国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原因。(10分)
正确答案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3分)
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扮演重要角色。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3分)
③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2分)④教育能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分)
试题分析:本题以国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教育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本题要求学生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国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原因。其实就是要求学生从文化生活有关“教育”的知识点寻找答题的思路,从本题设问上看,学生解答本题应着重谈教育的地位与意义,故学生可从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功能、教育对提高人们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意义等方面展开说明。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