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文化发展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材料二 周窝村是一个具有典型北方民居特色的小村庄,拥有良好的乐器产业基础和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资源。在党的文化政策指引下,周窝村从一个贫困村实现文化蝶变,荣获全国魅力新农村“十佳乡村奖”, 建成了国内最大、世界第二的管弦乐器生产企业——河北金音乐器集团。今天的周窝村正朝着建成具有社会主义新农村代表意义的“国际音乐名镇”继续努力。其发展前后对比如下:

 

(1)结合材料一,运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文化发展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依据。(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分析周窝村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12分)

(3)结合材料并根据文化创新途径的知识,就周窝村建成“国际音乐名镇”提两条建议。(4分)

正确答案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经济效益不同于社会效益,但二者又可以相互促进;(5分)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文化发展要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中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5分)

(2)满足人们对文化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需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每点3分)(如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等角度也可)

(3)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大力挖掘周窝村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资源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创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推进周窝村音乐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每点2分,如从立足实践的角度也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1)考生在回答本问题时,首先要明确的是本题的知识限定是“对立统一的观点”即矛盾的观点。首先是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因此经济效益不同于社会效益,但二者又可以相互促进;其次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体现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的知识。

(2)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十大孝子”、“好儿媳”等村民喜闻乐见的评选活动,体现了开展群众性的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文明风尚,建设和谐文化;实施人才战略,体现了大力发展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形成了比理想、比文化、比道德、比文明的社会主义新风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村名的思想道德素养;横向结交丽江等文化名镇,纵向联合维也纳、悉尼等中外音乐名城,打造中外文化交流平台,“外土内洋、中西合璧”体现了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知识。

(3)回答本题时,考生可以从文化创新的途径进行提出措施即可。可以说立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推动文化创新;也可以从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角度提出大力挖掘周窝村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资源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创新;也可以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角度提出推进周窝村音乐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一股传统文化的热潮正在中国涌流。从《百家讲坛》吸引数亿观众到《于丹〈论语〉心得》狂销300万册,从古装影视剧热播到历史题材图书畅销,从人大成立国学院到北大、清华等高校开设“国学班”,从各地恢复祭孔到海外孔子学院遍地开花,从私塾重现到儿童读经……这一切都表明,曾经渐行渐远的传统文化正在回归。

运用所学知识,探究我国传统文化如此之“热”的原因。

正确答案

(1)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我国传统文化“热”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特征的反映。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弘扬传统文化对于培育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构建社会共同价值体系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推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3)随着我国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某些内容顺应了社会生活的变迁,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4)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专家学者走出书斋,借助电视等大众传媒对传统文化作通俗化的解读,对传统文化热潮的涌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本题以一股传统文化的热潮正在中国涌流为背景。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可以从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统文化的某些内容顺应了社会生活的变迁,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等方面回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当前,我国文化“走出去”的行动不断加强,但还存在较多问题。如某些国产电影因缺乏想象力、制作工艺粗糙、营销手段落后等,在国际电影界备受冷落。但文化“走出去”也不乏成功的例子,如中国交响乐团在德国演奏了改编制作的交响京剧《贵妃醉酒》,以德国人喜爱的形式充分展现了中国京剧的魅力。因此 ,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中国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的认识。(10分)

正确答案

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我们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2分)②文化创新必须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某些国产电影因缺乏想象力、制作工艺粗糙、营销手段落后等,在国际电影界备受冷落”说明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就没有国际市场,就“走不进去”。(3分)③文化创新必须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同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中国交响乐团在德国演奏了改编制作的交响京剧《贵妃醉酒》,以德国人喜爱的形式充分展现了中国京剧的魅力”,这样就有不但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出去,更有利于中华文化走进去。(3分)

④在实践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更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将更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出去”, “走进去”。(2分)

试题分析:该题的原理范围大致固定,学生对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及文化创新的相关内容要熟练掌握和理解。中国文化要“走出去”,要积极推动文化的交流、传播;中国文化要“走进去”,需要加强对文化的创新,根本上讲要立足社会实践进行创新,还要做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结合材料内容从以上各个角度加以分析阐释。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3年7月23日,第五届中国刘伯温文化节开幕式暨“太公祭”秋祭大典在文成县南田镇举行。“太公祭”是存续在南田镇以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为对象的家族及地方先贤祭祀礼仪习俗,今年已是702周年。此次刘伯温文化节开幕式暨“太公祭”秋祭大典在保持太公祭的原汁原味同时,结合时代做出了内容与形式的适度调整,共分“盛世鼓乐 祥龙飞天”、“恭读拜文 乐舞告终”、“行礼施拜 敬献花篮”、“祭祀先祖 守望非遗”四个篇章。刘氏族人以及各界人士与海内外游客几千人参加了这一活动。文成县委书记汪驰在开幕式上表示要使刘伯温文化的研究与当地的经济、产业、文化发展有机结合,从而将其发扬光大。

材料是如何体现“传统文化的特征”的。(10分)

正确答案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此次刘伯温文化节开幕式暨“太公祭”秋祭大典的四大篇章体现着“祥龙飞天”“ 恭读拜文”“ 行礼施拜” “祭祀先祖”等众多传统文化特质,太公祭尽量保持了原汁原味,体现了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本次开幕式暨“太公祭”秋祭大典的四大篇章里还赋予了“盛世鼓乐”、“ 乐舞告终”“敬献花篮”、 “守望非遗”等社会主义和时代的新内涵,并与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相结合,在内容和形式上作出了调整,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6分)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刘伯温文化节开幕式暨“太公祭”秋祭大典中”祥龙飞天”“ 恭读拜文”“ 行礼施拜” “祭祀先祖”都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点,它能够凝聚着刘氏家族和文成人民同心同德共同发展本地经济政治文化,也以自身的特点吸引了海内外游客。(4分)

试题分析:本题以刘伯温文化节为话题进行设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本题切口比较小,只要求说明材料体现的传统文化的特点即可。解答好本题对考生的要求是首先要明确传统文化的特征是什么?其次,本题的题型属于演绎型的体现类,采用先理论后材料或者先材料后理论均可。因此只要能记住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及其内涵,掌握了该题型的作答技巧,根据材料来解答该题,应该没有什么难度。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明确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提出今后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根据纲要,我国将推进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扩大教育开放。

材料二  1934年,毛泽东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改革开放后,国家明确: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进入新世纪国家强调: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Ⅸ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提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面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简要分析我国大力发展教育的理论依据。(10分)

(2)有人依据材料二得出结论:所有的认识都要经历一个先错误、后正确的发展过程,请你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评析这一观点。(16分)

正确答案

百度题库 > 高考 > 政治 >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