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 共2079题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与传统的“和”文化有怎样的关系?材料一:《道德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思想深邃,言简意赅,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无穷魅力。它不仅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块绚丽夺目的瑰宝,而且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1世纪的今天,古老的《道德经》所蕴涵的理念与主张,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赋予其新的内涵。当然《道德经》里面也有一些消极的道理和理论,如不提倡竞争和主动学习等。
材料二:“君子和而不同”“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千百年来,“和”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而今,中国领导人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既扎根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又赋予了其崭新的时代内涵,和谐社会理念不仅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理想追求与价值认同,而且也彰显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国特色”的原则与取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非是建立在儒家思想严格等级制度下的“和谐”,而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并致力于共同富裕的新“和谐”。
(1)结合材料一说明如何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阅读材料二回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与传统的“和”文化有怎样的关系?
正确答案
(1)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也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道德经》的内容也要紧随时代,增加新的时代内涵。
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道德经》中有积极和消极的方面,我们要在批判的基础上吸收其精华。
(2)①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如果传统文化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与时俱进,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和谐社会的理念,既体现了传统的“和”文化,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因此这一治国方略必将促进社会的巨大发展。
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非是建立在儒家思想严格等级制度下的“和谐”,而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并致力于共同富裕的新“和谐”。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体现了中国领导人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该题考查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第(1)问:措施类试题,即如何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考生注意从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的角度作答。第(2)问:考生注意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28分)新华社2013年11月15日晚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明确:要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发展情况图表
注: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52.57%,目前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达已到80%。
材料二 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城镇化质量。瑞典的克里斯蒂安斯塔德社区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它在不失自我风格的前提下走上现代化之路,那些代表本地历史文化特色的建筑,备受当地人的珍视。历史遗留下来的砖质建筑和木质建筑都要重新利用,在改造的过程中既要保证不失传统风格,又要与城镇现代化建设的整体结构协调一致。
材料三 湖北省襄阳市某地区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按照“一村一景”与“多景一区”的建设思路,综合实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注重挖掘和弘扬村落优秀历史文化,保持农村古朴元素和乡村原始特色;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用文化提升乡村品位,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使美丽乡村更具特色,更富魅力,不仅提升了生活品位而且带动了当地文化产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4分)
(2)运用传统文化继承的有关知识,分析克里斯蒂安斯塔德社区城镇化建设的经验。(12分)
(3)运用矛盾分析法阐述襄阳市某地区是如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12分)
正确答案
(1)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我国的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但我国城镇化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4分)
(2)(12分)①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城镇化过程要注重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传承传统文化。(3分)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民族性,城镇化过程注重保护本地历史和文化特色,才能焕发人们强烈认同感。(3分)③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顺应社会生活变迁,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3分)④对传统文化要批评继承、古为今用,同时要体现时代精神。城镇化过程既要不失传统风格,又要与现代化建设相协调。(3分)
(3)(12分)①根据乡村特色,按照“一村一景”进行建设,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分)②综合实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综合考虑农村与农民等因素,推进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4分)③一分为二看待乡村的历史文化,在扬弃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村落历史文化。(4分)
试题分析:本题以十八届三中全会中的“要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的话题为背景,设置材料,从文化和哲学的角度进行设题考查。
(1)考生在回答本小问时,首先要明确读图的步骤。首先要读表头,明确主旨。根据本题的表头我们可以明确该图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发展情况;第二步是读内容,了解具体情况。通过本题的图示可以了解的信息是我国的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第三步是读小注。本题小注表明了我国城镇化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的信息。
(2)考生在回答本问时,首先要明确的是该题的知识限定是传统文化的继承的知识。它包括传统文化的体现、传统文化的特征、如何继承传统文化等知识点。根据本题的材料,“它在不失自我风格的前提下走上现代化之路,那些代表本地历史文化特色的建筑,备受当地人的珍视”要注重保护传统建筑;其次”历史遗留下来的砖质建筑和木质建筑都要重新利用,在改造的过程中既要保证不失传统风格“体现的是传统文化的特点;”又要与城镇现代化建设的整体结构协调一致“体现的是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即要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3)考生回答本题时,首先要看清楚的是知识限定是矛盾分析法。“按照“一村一景”与“多景一区”的建设思路,保持农村古朴元素和乡村原始特色“体现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体现的是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注重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现了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知识。
(23分)材料一 加强与民族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伊犁已历时十年。春雨工程、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村村通工程、农(牧)家书屋工程等文化援疆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如今的伊犁,一项项援疆的安居工程使百姓心变暖了、一批批援疆支教的老师们使学生的心变亮了、一个个农(牧)家书屋使农民的心变宽了……
⑴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文化援疆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6分)
⑵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中公民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政治责任”的理解。(9分)
材料三 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概念;《半月谈》杂志2011年第1期的封面是“2010·中国最具影响力群体——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中31.2%的人在工作之余选择学习,56.2%的人希望当地有关机构能组织开展各种技能培训。新生代农民工有着强烈的精神文化需求,他们希望参加各种丰富的文化活动;希望有更多的文化场所免费开放……
(3)请结合《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上述文化需求。(8分)
正确答案
(27分)(1)①材料反映了一些所谓的“养生大师”打着养生的招牌、违背科学骗钱害人,表明人们的文化生活中有阴影,落后文化寻机蔓延,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4分)
原因①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
②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一些人和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社会利益,传播落后文化,生产落后文化产品。
③这些落后文化及其产品借“祖传秘方”的名头,打着“养生”的招牌,具有欺骗性,易被人接受。(每点3分)
(2)①造就文化大师,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站在世界文化的前沿,吸收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与大世界交流。
②对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对于打着“发扬民族文化”旗号的落后文化,要加以剔除。
③我们要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防止把经费拨给张悟本之流,防止上当受骗。 (以上答案每点2分,共6分)
(3)⑴①国家对于人们的文化生活不能放任自流,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对于打着“养生”招牌和“祖传秘方”来骗钱害人的“大师”要绳之以法。
②文化生产单位、媒体、个人要增强社会责任感,遵守法律规范,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③个人要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泪,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④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以上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适当给分,本问总得分,不得超过8分)
略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民族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五岳独尊”的泰山、“水墨落纸如雨入沙”的宣纸、“功深熔琢,气无烟火”的昆曲……许许多多的文化遗产带着历史的体温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
文化遗产可以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但有些地方开发方式单一,缺乏特色;有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打着“保护”的旗号过度开发,使其在“保护”中慢慢失去体温,失去未来。
(1)运用文化传承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的理解。(6分)
(2)根据材料,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就如何合理开发文化遗产提出两条建议,并说明其哲学依据。(8分)
正确答案
(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使我们成为我们”。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使我们在文化发展中保持正确方向。
(2)合理开发文化遗产应根据各地文化遗产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方式。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合理开发文化遗产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以保护为主,适度开发。矛盾双方既对立有统一,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试题分析:(1)以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对我们产生的影响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题目类型认识类。(2)以对如何保护文化遗产的探讨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范围生活与哲学,题目类型措施类。
材料一:神医代代有,2010年特别多。从靠“祖传秘方”打天下的张悟本,到推行道家养生的李一,都靠着“养生”和“中医”的招牌而暴得声名。“养生大师”们带着“发扬民族文化”的观点,登录卫视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媒体,“传道解惑”,声名鹊起,然后敛财,许多人上当受骗。为此,2010年9月15日,《南方周末报》刊发了《要大师,不要大巫师》的文章,对“养生大师”们进行了驳斥。
材料二 2010年下半年我国经济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情况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针对材料一,说明怎样才能打造出真正的文化大师(6分)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反映出的问题及原因(8分)
正确答案
⑴①造就文化大师,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2分)
②对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批判地继承。对于打着“发扬民族文化”旗号的落后文化,要加以剔除。(2分)
③要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2分)
(2)材料二说明了下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远远低于进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反映了消费需求严重不足。(2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当前,我国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影响我国市场的整体回升。(2分)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当前,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居民预期收入不乐观。(2分)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还不完善完善、不合理。(2分)④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下半年我国物价上涨幅度很大,导致人们购买力降低。(2分)(原理和措施各1分,只要能答出3点,即可)
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