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 共2079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凝聚民族的重要因素。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以下是其中的两个。
其一: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其二: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怎样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
正确答案
①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既有促进社会、个人发展的积极因素,也有阻碍社会、个人发展的消极因素,不可全盘肯定,也不可全盘否定,要一分为二地辩证认识。(4分)
②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摒弃。(4分)
③我们要反对完全否定传统文化、全盘接收的错误倾向,应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2分)
试题分析:本题以“孝”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这一知识的把握。可全面掌握传统文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大方面。本题考查怎么办。可从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作用。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反对完全否定传统文化、全盘接收的错误倾向。这几方面组织答案即可。
点评:本题以孝这一热点问题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题目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在于把握怎样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对课本知识要全面把握。本题背景材料也可从为什么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角度出题考查。
我国发改委宣布,从2012年10月1日起,按功率大小分阶段逐步禁止进口和销售普通照明白炽灯。白炽灯俗称“电灯泡”,已被人类使用100多年了,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发现节能灯比白炽灯有更多的优点,如果全国都换装节能灯,年省电量可以胜过一个三峡水库的年发电量。逐步淘汰白炽灯,注重照明节能,这是继承“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等传统节俭思想的一种体现。
针对材料,有网友认为,传统节俭思想引导着当前人们的节能行为,所以我们要继承传统思想。请结合传统文化的有关知识,评析该观点。
正确答案
①我国传统节俭思想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节俭思想影响、引导着当前的节能行为。②对传统思想,我们应坚持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其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或剔除。如果一成不变,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该题考查传统文化,考生关键要答出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其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或剔除。
(2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建构,又为个人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习近平指出,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材料二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舍生取义”、“自强不息”、“以和为贵”等精神特质.为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滋养。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1)结合材料一,运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个人梦”和“中国梦”的关系。(13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推“中国梦”的实现。(10分)
正确答案
(1)①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个人梦”和“中国梦”也是紧密相联的。(1分)
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部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要把“个人梦”和“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6分)
③整体是与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要求我们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要积极完善自我,努力实现个人的梦想,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基石。(6分)
(2)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以自己独特的魅力,推动“中国梦”的实现。(4分)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能够为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之林提供有力的精神滋养。(4分)
③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2分)
试题分析:(1)本题要求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来正确处理“个人梦”和“中国梦”的关系。本题属于简单的哲学问题,只要学生熟悉书本知识,解答起来不会太困难。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阐述清楚;其次,是通过材料将“个人梦”和“中国梦”的关系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结合起来表述清楚。
(2)本题限定答题所用知识点的具体范围是“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学生明确“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包括:传统文化的内容、特征、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等具体知识点;其次,需要学生从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及对设问的分析中来寻找答题的突破口,即可以用到的基本知识点。最后,需要学生将具体知识点与材料结合起来,展开叙述。
中医学是世界上唯一有五千年连续历史的医学,它植根于中华文化。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在21世纪信息化建设大潮之中,将传统的中医理论和现代的信息技术融合一起,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将我国的中医药学理论发扬光大,使其走向世界。中医药学和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产生了中医药信息学。随着计算机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医药学领域中深入广泛的应用,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将与世界科学发展同步与接轨。
自从西方医学传入我国后,中医学在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危机,中医学的发展问题成了医学界高度关注的命题,也是每一个关心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者力求探究的问题。
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应怎样发展中医学?(12分)
正确答案
(12分)①发展传统中医学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4分)②发展传统中医学应立足社会实践,利用现代科技,发展现代中医学。(4分)③发展传统中医学应将其与西医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走中西医相结合的道路。(4分)
试题分析:中医学属于中国传统文化,怎样发展中医学,即怎样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首先回答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然后结合材料回答如何发展传统文化,可以从根本途径和两个基本途径的角度展开回答。
点评:审读问题,要回答的是怎样发展中医学,是措施类题目。首先明确中医学属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对待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该题要回答的内容。只要能看懂题目是考查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就可以了,对学生解读问题的能力有一点的要求,难度适中。
(18分)由央视主办的大型电视文化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以来,引起了数千万网民的热议,收视率迅速登顶。随着信息技术的运用,国人提笔忘字,已成常态,汉字书写面临危机。
不少网民认为,汉字听写能拯救汉字文化危机。
其理由有:①“听写的每一个汉字、词语背后都有一则文化典故或历史故事,承载着厚重的文化积淀。”②“汉字听写大会上,竞赛的选词、命题、解释、评判,使参赛选手、文化名人与电视观众之间产生文化交流、碰撞。”③“观看听写大会的过程,就是全民自我教育的过程,不少人把手机输入法改成了手写。”
也有网民认为,汉字听写难以起到拯救汉字文化危机的作用。
其理由为: ①“把娱乐与文化混杂,观众在写错字的尴尬中哄堂一笑,缺乏文化认识、文化诉求和对自己文化的热爱。” ②“参赛选手只局限于读写记忆,却无心品读其中的文化信息和传统经典,此活动难以承担文化重任。”③“比赛中不少字词偏僻生冷,且反映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的字词较少,局限于纯粹文化,影响狭隘。”
⑴你是否赞同“汉字听写能拯救汉字文化危机”?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理由。(12分)
⑵请就怎样拯救汉字文化危机提出两点方法论建议。(6分)
正确答案
(1)(12分)答案一:赞同①汉字是传承中华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听写有利于了解厚重的历史文化,有利于学习和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②汉字听写所产生的文化碰撞,有利于汉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营造学习汉字文化的良好氛围。③汉字听写的举办,引发人们的文化反思与反省,从而激发观众强烈的文化认同,增强对中华文化学习的自觉性。(每点4分)
答案二:不赞同①把文化与娱乐混杂,难以改变一些人对传统文化重要性的错误认识和错误的文化价值观念。②为参赛而机械的读写记忆,不利于公众文化素养的提高和对传统经典的传承。③竞赛中多偏僻生冷字词,少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字词,不利于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每点4分,答案一和答案二任选其一)
(2)(6分)①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创新拯救汉字文化危机的新形势、新途径、新方法。②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汉字文化传承的特点出发,拯救汉字文化危机。(答出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汉字文化传播、传承规律也可给分)(每点3分)
试题分析:(1)该题是辨析题,首先要对题中给出的观点做出自己的评判,选择认同或不认同题中观点,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对自己的选择做出阐释。认同题中观点,可以从汉字在中华文化传承、交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角度分析。不认同题中观点,可以从汉字听写大会的局限性上分析,文化与娱乐混杂、机械记忆、字词生冷偏僻,这些局限性不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
(2)该题是措施类题目,措施围绕拯救汉字书写危机展开,主要回答方法论即可。学生可以从树立创新意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汉字文化传承、传播规律等等角度提出具体措施。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